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课堂

2013-09-26尹慧红

湖北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教研师生教材

● 尹慧红

2010年9月,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以下简称“三道街小学”)制定的《三道街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为学校勾画出了“以学习为中心,改变教学方式,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教学质量”的信息教育蓝图。自此,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全面提速,信息化课堂建设正式启动。

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蓝图

三道街小学是一所以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学校,该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立足现实,志存高远。

让每个孩子享有更有质量的公平。无论是农民工子女还是城市的孩子,他们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都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什么?就是为学生搭建具有时代感的宽广平台,让他们也能绽放出最绚丽的人生花朵。

让师生成为终生学习者。大数据时代,将改变人类生活和工作、学习的习惯,为适应未来的信息社会和高科技产业,为了将来更好地生活,教师和学生应该学会管理和检索信息,进行有效交流。在信息化发展中他们始终关注师生的未来信息素养的积累与提升,以及培养他们利用各种媒体学习的能力,比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等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移动终端,借助富媒体教材和各种丰富的资源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孩子们学习遇到障碍时的一个引路者,教与学的方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个性化学习。这意味着学习中更强调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教师更加尊重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即时状态。

合作学习。高端的科技产品是人类发明出来,方便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再怎么先进也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它是线上、线下的学习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互补,以及提供孩子们足够的交流、互动、合作、分享的途径和对象,让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真正作用于人的发展。

几年来,三道街小学坚持信息化建设的四个基本原则: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坚持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坚持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云备课”加速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道街小学建立了一套师生共享的备授课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减少了教师做课件的麻烦,既满足信息技能水平不高的教师不需要做课件直接能上课的需要,也为信息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提供碎片式资源,促进教师个性化备课,打造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及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平台。

云备课系统由电子教材、电子教案以及碎片资源三部分组成。

电子教材。学校着力开发、建造了富媒体教材。即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在教材上做了热点标注,使画面、声音、文字融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改过去“读死书”的状况,使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教材既便于师生自主学习,又让师生用足了教材,读厚了教材,却不拘泥于教材。

电子教案。结合学校“20+20”课堂模式的改革试验,三道街小学设计了专门的电子备课模板,教师还运用插入工具进行二次备课。

Aishool备授课平台

碎片资源。包括与课文密切相关的点对点资源,如教材解读、知识点动画、声音、视频片段、参考图片、文本资料、练习题库等,教师浏览碎片化资源,根据上课需要将资源拖拽到电子教材相应位置,形成知识热点,授课时直接推送给学生。

“云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三道街小学基于云资源的魔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让6种不同形态的课堂同时并存,让教师们根据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学生发展、课程目标等自行选择适合师生的形态进行教学。

教学楼一楼一(1)班,陈思斯老师正在上语文课。双白板上,左边是讲读课《请星星》的第二节诗歌内容,右边正播放着配套的视频,学生睁大双眼,眼都不眨地盯着视频看得津津有味;四楼五(1)班,杨宏伟老师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正借用白板的直尺、画线、拖拽、旋转等工具,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美术室陈婷老师正在利用液晶触摸一体机上课,展示教师用手机拍的学生泥塑《一张奇特的脸》……利用电子单白板和PGP的教学互动模块、随意书写、画图、批注、可以使用或编辑丰富多彩的电子课件及电子教材、教学互动、资源云、学习空间等,以及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如:google地球、微博、QQ、论坛等),强大的计算机多媒体工具,提高了视听效果,电子白板中的色、匹配、即时反馈等功能模块。

微格室里,汪贤荣老师利用电子书包正在上语文课《藏北草原》,学生利用富媒体教材的热点内容进行自学、小组交流……这种基于网络平台、电子书包、英特尔一对一上网本等学习终端进行的课堂,在思想、框架、技术上高度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操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和人机的即时互动。

“云教研”让教研活动随时开展

学校将云平台引入到教师教研体系之中,为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校内教研。每周二教研活动时,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在云平台上利用云备课系统,组织团队针对电子教案在教师二次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单元的集体备课。多次备课痕迹被记录,最后的优秀案例教师共享使用。

网络教研。2011年11月16-18日,湖北省信息优质课比赛时,三道街小学将农村教师参赛的赛场向全省同步开放,全省信息教师进行了即时观课评课的教研活动,增强了城市与城市之间、校与校之间的教学交流。

同步课堂。为了让学校优秀教师的辐射能力扩大,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让孩子们享受优质资源,学校进行了同步课堂的研究,力求做到教学资源、教材版本、教学进度、优质资源“四个同步”。2012年5月29日,南京-武汉两地信息技术交流活动中,三道街小学和武昌区南湖一小、南京长江路小学开展了三校同步课堂教学,并围绕“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运用的研究”这一主题开展了异地网络同步教研活动。

“云学习”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与交流

为了让每个学生享受丰富的学习资源,学校以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自主性的特点开发了网络课程,为学生创建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空间。拓宽了知识学习的深度、广度,进行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学生之间教学的无缝隙链接,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

动漫课堂。课堂以动画的方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深受孩子们喜欢。

微课程。以解决师生教学、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微课程的学习。如为让孩子们写好毛笔字,语文组编写书法教材、拍摄书法微课程,通过这种方式指导孩子们写好毛笔字。

网络学习。三道街小学的学生都能通过上网本进入网上实验课堂,完成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使全时空拓展学习成为可能。

校本课程。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媒介素养》,主要从认识媒介、辨别媒介、运用媒介、创造媒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各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学习《媒介素养》课程。

猜你喜欢

教研师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