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镀Cu-Mo-Co合金的热力学分析

2013-09-26李远会王海峰黄碧芳张晓燕郭忠诚

电镀与精饰 2013年8期
关键词:铜基热力学水溶液

李远会,王海峰,黄碧芳,张晓燕,郭忠诚

(1.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39;2.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

引 言

在电能转换、输配、控制与调节过程中,电接触元件是开关电器通断转换能力和可靠性的关键[1]。目前,电接触材料主要为银基、铜基两大类。目前,铜基电接触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是粉末冶金以及其衍生工艺[2]。近几年,电镀铜基合金[3-4]的电接触元件既有铜基体电阻率低、导电性好的优点,同时镀层具有硬度高、耐高温、耐磨损、耐电弧和抗氧化等优点,其综合性能也已达到国内外低压弱电开关同类先进产品的水平。银资源稀缺,较昂贵,回收率低。无银环保型铜基电接触材料已成各国电接触领域研究的重点[1]。铜元素是铜基电接触材料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5-7],电镀多元合金镀层/铜基体无银电接触材料未见报道。本文拟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制备Cu-Mo-Co合金的可行性。

1 Cu-H2O体系下φ-pH图

表1 为T=298K,Cu-H2O体系中主要考虑的反应及根据反应组分的热力学数据[8]导出的φ-pH表达式。

表1 Cu-H2O体系中主要反应和平衡条件

在Cu-H2O体系φ-pH图中(图1),a-①-②线区域里的Cu2+水溶液中都能电镀Cu金属,即酸性或碱性Cu2+水溶液均能电镀单质Cu。本文热力学分析只限于φ-pH图电镀金属或合金的区域,图1中a、b直线分别表示标准状态下H2、O2的平衡线,φpH表达式涉及的离子浓度均为0.1mol/L。

图1 Cu-H2O系φ-pH图

2 Co-H2O体系下φ-pH图

表2 为T=298K,Co-H2O体系中主要考虑的反应及根据反应组分的热力学数据[9]导出的φ-pH表达式。

表2 Co-H2O体系中主要反应和平衡条件

在Co-H2O系图中(图2),a-①-⑤线范围内的区域里的Co2+水溶液能电镀单质Co。但该区域狭窄,容易引起析氢、渗氢或氢氧化物胶体电沉积。

图2 Co-H2O系φ-pH图

3 Mo-H2O体系φ-pH图

Mo-H2O体系的水溶液化学性质较为复杂,本文考虑该体系存在的物种主要有Mo、MoO2、MoO3、Mo3+、HMoO4-及MoO42-。表 3 为 T=298K,Mo-H2O体系中主要考虑的反应及根据反应组分的热力学数据导出的φ-pH表达式[10]。

表3 Mo-H2O体系中主要反应和平衡条件

在Mo-H2O系φ-pH图中(图3),a析氢平衡线在平衡线的上方,故不能从水溶液中析出。参照文献[11]的分析方法,图1和图3简单叠合(图4)发现,在a析氢平衡线上方无共沉积热力学稳定区域,说明Cu-Mo二元合金不能从含Cu2+、MoO42-水溶液中析出。但在Co2+诱导下,Co2+、MoO42-水溶液中能析出Cu-Mo合金[12],析出过程可能与诱导金属吸附的氢原子将 MoO2进一步还原成零价钼[13]有关。

从Cu-Co二元相图看出,常温下Cu、Co组分几乎不相溶。将图1和图2机械重合(图5)发现,图2中 a-①-⑤实线围成的区域内,Cu-Co合金中从Cu2+、WO42-水溶液能共沉积析出,其相关的电镀工艺已有报道[12]。

图3 Mo-H2O系φ-pH图

图4 Cu-Mo-H2O系φ-pH叠合图

图5 Cu-Co-H2O系φ-pH叠合图

4 结论

Cu-Co合金能在含Cu2+、Co2+的水溶液热力学稳定区里共沉积析出,Cu-Mo合金不能在含Cu2+、MoO42-水溶液中析出,但 Cu-Mo合金在含 Co2+、MoO42-水溶液能诱导析出。因此,电镀法制备Cu-Mo-Co合金是可行的,Cu-Mo-Co合金电镀过程还需在工艺条件、动力学及机理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1]陈乐生,申乾宏,贺庆,等.从“第26届国际电接触会议暨第4届电工产品可靠性与电接触国际会议”看环保型电接触材料的研究动态[J].电工材料,2012,(3):28-29.

[2]雷景轩,马学鸣,余海峰,等.机械合金化电触头材料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20(3):457-460.

[3]刘建平.电镀银镍合金工艺及其在电接触材料生产中的应用[J].电镀与涂饰,2007,26(3):14-16.

[4]李文生,李亚明,张杰,等.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应用研究及制备工艺[J].材料报导,2011,25(6):34-39.

[5]雷虎,崔舜,林晨光,等.Mo-30Cu合金轧制变形组织及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2011,35(6):945-949.

[6]张程煜,王江,张晖,等.Ni或Co的加入对 CuCr25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1,30(4):286-289.

[7]孙德国,肖鹏,梁淑华,等.元素Co对Cu/W间润湿性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37(12):2134-2138.

[8]杨熙珍,杨武.金属腐蚀电化学热力学电位-pH图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4-31,232-236.

[9]文士美,赵中伟,霍广生.Li-Co-H2O系热力学分析及E-pH 图[J].电源技术,2005,29(7):423-425.

[10]陈云.碱性体系中铝钒钼的溶液化学性质及分离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38-39.

[11]聂华平,谢芳浩,张小林,等.Mo(Cu)-H2O体系电位-pH 平衡研究[J].湿法冶金,2012,31(5):284-287.

[12]沈品华.现代电镀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29-130.

[13]曾跃,姚素薇,郭鹤桐.从氨性柠檬酸溶液中电沉积Ni-Mo的机理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5,11(4):351-355.

猜你喜欢

铜基热力学水溶液
热力学第一定律易混易错剖析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氧化对铜基件镀银产品电气性能的影响
纳米微粒增强铜基复合镀层的制备与研究
活塞的静力学与热力学仿真分析
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DMAC水溶液乙酸吸附分离过程
负钛铜基载氧体在煤化学链燃烧中多环芳烃的生成
TEA水溶液的流变性研究
添加酸对HPP-SO2水溶液热解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