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奶牛DHI测定数据分析 做好奶牛精细化管理

2013-09-25胡洪杰侯世忠柴士名张淑二山东省畜牧总站济南250022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8期
关键词:泌乳期产奶牛场

胡洪杰 侯世忠 柴士名 张淑二 (山东省畜牧总站 济南 250022)

杜 萍 (山东省高密市畜牧局)

奶牛DHI测定技术是奶牛养殖业一项科学、成熟、先进的实用技术,是奶牛场实施数据化、精细化管理不可缺少的有效工具。利用奶牛DHI测定提供的数据,管理者可从这些数据的研究分析中,发现奶牛场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达到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地。离开报告的应用,DHI测定就失去了意义。下面根据近几年山东省奶牛DHI测定的部分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1 山东省DHI测定开展情况

1.1 基本情况

山东奶牛DHI测定始于1998年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济南佳宝乳业作为一个项目点开始参加测定。山东省全面推广这项先进技术,是2008年根据国家规划才全面启动。目前,山东有山东奶牛DHI测定中心、山东省农科院奶牛研究中心、济南佳宝乳业测定室(自用)等3家测定室,还有20多家标准化、规模化奶牛场应用以色列阿菲金设备自行在线测定。参测牛场涵盖全省17个市,参测奶牛5万多头。

1.2 DHI测定主要数据

1.2.1 单产 (1)305天奶产量。见表1。(2)奶产量比上月下降超过5kg的牛,占泌乳牛总数的比例高达30.2%。

表1 305天奶产量 (kg)

1.2.2 测定数据利用现状 据工作人员对各参测牛场调查,参测牛场能正常应用DHI数据的数量逐年增多。2011年能够根据DHI测定报告改进生产管理,提高单产,增效明显的奶牛场有60个,占参测牛场的29.1%;对报告的应用感兴趣的有98个牛场,占47.6%;尚未重视的有48个牛场,占23.3%。

1.2.3 体细胞数 (1)牛群平均体细胞数。见表2。(2)体细胞比上月上升大于50万个/ml的牛,占泌乳牛总数的比例达到28.81%。

表2 牛群平均体细胞数 (万个/ml)

1.2.4 利用胎次 2008~2011年平均利用2.1胎次。

1.2.5 产犊间隔 见表3。

表3 产犊间隔 (d)

1.2.6 产奶高峰日、峰值产奶量 见表4。

表4 产乳高峰日及峰值产奶量 (d、kg)

脂蛋比平均0.83,失调严重。

2 主要测定数据分析解读及应用

2.1 奶牛单产

2.1.1 单产偏低 从表1可以看出,2008~2011年参测奶牛场平均单产5431.9kg。虽然比全国平均单产要高,但与国外奶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接近4000kg。按现行牛奶收购价计算,一头年经济效益减少1.5万元左右。当前奶牛饲养效益偏低。奶牛饲养效益主要靠卖奶收入,高产才能高效。根据山东奶牛单产实际水平,采取得当措施,每年提高100-200kg是切实可行的。

2.1.2 变化幅度大 从表1了解到,2009年比2008年奶牛单产,从4949.4kg增长到5519.8kg,增加了570.4kg,增长幅度是10.3%。2010年比2009年单产下降13.9kg。2011年比2010年奶牛单产增加了246.7kg,增长了4.5%。以上数据反映了参测奶牛单产不稳定。单产不稳定,因素很多。应根据DHI测定数据在生产管理、营养供给、硬件设施、保健等方面研究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

2.1.3 奶产量比上月下降超5kg的牛过多 测定数据显示:本月奶产量比上月下降超过5kg的牛,占泌乳牛的比例已达到30.2%。说明近1/3的泌乳牛生产出现了异常。按照正常情况,奶牛在产奶高峰过后奶产量每天下降数量是0.07kg,且下降是平稳的,一个月的降奶量最大是2.1kg。测定数据说明:不论处在任何产奶阶段,奶产量下降超过2.1kg就是一种非正常的情况。分析原因,一是营养供给可能出现问题;二是健康可能出现问题;三是生活环境、气温变化异常。最终解决问题需要各奶牛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逐一分析排查。

2.1.4 脂蛋比0.83,失调严重 在正常情况下,荷斯坦奶牛脂蛋比在1.12~1.13之间。如果严格按照采样操作规范进行采样时,参测牛实际脂蛋比为0.83,说明奶牛本身或饲养管理出现了问题。

2.1.5 高产母牛 参测牛中,单产超10吨以上牛,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2.8%,共有650头。说明奶牛场坚持不懈做好育种工作,取得了成绩。

2.2 体细胞

(1)牛奶中的体细胞即白血球。其数量多少是乳腺健康的标志。当体细胞超过30万即引起产量下降,当超过70万个/ml奶牛已经患上隐性乳腺炎,继续发展将成为临床乳腺炎。乳腺炎是奶牛场三大常见病,控制不好每年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大的。(2)从表2可知,参测奶牛体细胞平均数是61.6万个/ml。各参测年度平均数分别是:52.8万个/ml、78万个/ml、60.8万个/ml、59.6万个/ml。(3)因参测牛体细胞数量保持高位,一个泌乳期一头减产179.6kg,头均年损失628.4元。体细胞增多必然影响生奶质量。防治不及时还会引起临床乳腺炎而带来的降奶、药耗、传染、人工费增加等,降低了生产效益。(4)参测牛场体细胞连续4年居高不下,说明奶牛场管理者对控制体细胞管理工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体细胞数量与产奶量密切相关,体细胞数量越大降奶越多。降低体细胞的问题就是确保乳腺健康的问题,建议:建设舒适的奶牛卧床,保持奶牛生活环境干燥、舒适、卫生,设专人管理产房,做好围产期管护,严格挤奶过程各环节的消毒,提供足够的营养供给,增强奶牛自身免疫力。

2.3 胎次

2.3.1 胎次 参测奶牛平均利用胎次是2.1胎。即平均每头奶牛只实现了2.1个泌乳期产奶就离群了。而其后近2个泌乳盛期产量损失了。

2.3.2 胎次损失 DHI测定数据表明,参测牛场奶牛利用率不足50%。不仅损失了2个多泌乳期的产量,少产约13200kg牛奶,损失近26000元,增加近1倍的成本。1头奶牛从初生到产犊大约经过28个月的培育,其间只投入无收益,总成本在万元以上。很明显,达不到最佳利用胎次就很难取得理想效益。

2.4 产犊间隔

参测牛场产犊间隔平均是451d。比理想的产犊间隔390d,延后了61d。期间各年度间隔天数是:463d、454d、459d、428d,分别比理想的间隔390天延长了73d、64d、69d、38d。

正常情况下,奶牛产后应3个月左右准胎,到390d再见到第2头小牛出生,这时才会有新生犊和产奶效益期。产犊间隔延长,除产犊损失外,实质上是与间隔延后天数相同泌乳量的丢失。究其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繁殖系统疾病增多、营养不足造成的。应把缩短胎间距当作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2.5 产奶高峰日、峰值日奶量

2.5.1 高峰日 据表4,参测牛场平均产奶高峰日153.6d。各年度高峰日分别是:230.4d、158.5d、134.0d、145.2d,比最佳高峰日70d平均延长83.6d。使生产能力和效益大大减少。

2.5.2 峰值日奶量 参测牛场,峰值日产奶量平均是:23.8kg。各年度分别是:23.1kg、25.2kg、24.1kg、22.0kg。

在保证奶牛饲料营养有效供给和生活在干燥、舒适、卫生的环境条件下,奶牛产后一般在45~70d达到峰值产奶日。牛群产奶高峰日大于70d,说明管理和营养没有到位,延迟了应到达的时间,影响到生产性能发挥,引起整个泌乳期奶量减少。若产奶高峰日提前在45之前到达,缩短了泌乳高峰天数,也必引起产量下降。峰值日奶量是泌乳期产奶量最高的一天的产量。峰值奶是带动泌乳期奶产量增加的动力。实践已证明:高峰奶每增加1kg,头胎牛泌乳期产奶量可增加300kg以上,多胎牛也可增加200kg以上。

从表4可看出,峰值日奶量4年平均23.8kg,这个数量是很低的。应该在提高生产性能和综合管理上找原因。

3 认真解读DHI报告,实施奶牛场精细化管理

管理是奶牛企业永恒的话题,对新兴的奶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奶牛DHI测定数据分析,初步了解到参测牛场生产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看到了发展潜力。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一个个解决问题,才能达到精细管理,实现效益增长。

3.1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

奶业科技培训是基础性、长期性工作。运用各种培训方式,分层次、分岗位、分专业进行轮训。重点为标准化、规模化牛场培训技术骨干,带动周边牛场发展。组织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有计划的深入现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奶牛场也要开展岗位培训,使岗位员工懂原理,会操作。注重培训实效,每个牛场至少应有2~3人会解读DHI报告,能对牛群进行科学化管理。

3.2 利用DHI测定数据进行选种选配

DHI测定提供了奶牛育种必备的单产、乳成份等数据。这为优化选种选配提供了数据支持。在制定育种方案时,可根据DHI报告305d预测单产,把牛群分类,选择后侧成绩确实优秀、不同级别适配公牛配种。运用测定数据和线性评定,实施同质选配或异质选配、群体选配和个体选配相结合的方法。坚持沟汰低产牛,逐步把群体生产性能调整到趋于一致,既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又有利于提高后代改良效果。后备牛的饲养往往被忽视,舍不得投入是普遍问题。建议按下列标准培育。

表5 后备牛培育标准 (cm,kg)

3.3 防控隐型乳腺炎

参测牛场,4年体细胞平均数是61.6万个/ml、80%牛体细胞在70万个/ml以上,体细胞居高不下,是当前影响奶牛单产最主要因素。

表6 体细胞与奶损失关系表 (千个、 kg)

从表6可看出,体细胞数量与损失牛奶数量关系十分密切,体细胞越多,损失牛奶越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隐性乳房炎予以防控:

3.3.1 完善硬件建设 国外同行讲究奶牛福利,实际上就是让奶牛生活环境干净,住的舒服,睡的香甜,吃好喝好,精神好产奶多、生牛多。实际上也是告诫人们要善待饲养的动物。

当前,不少牛场牛舍简陋,设施配套不全,普遍没有卧床、产房等。资料证明,奶牛每形成1kg牛奶,流经乳腺的血液大概是400kg,而奶牛在躺卧情况下流经乳腺的血液较站立时高出40%。舒适度对多产奶,少生病十分重要。据统计,奶牛乳腺和繁殖疾病70%是在围产期发生的。奶牛没有卧床和产房,使牛得不到充分休息,无奈的躺卧在肮脏环境中增加了感染机会。实践证明:卧床和产房缺失,大大增加乳房、子宫、蹄部感染和疾病传播机会。既降低产奶量,又引起繁殖障碍。部分参测牛场,利用运动场建设对头敞开式卧床,既当卧床使用,又可遮荫纳凉,奶牛舒服感大大提升。凡这样改造的,产奶普遍增加,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3.3.2 隐性乳腺炎防治 (1)用CMT法或手持电子隐性乳腺炎检测仪,对病牛逐乳区检测。在挤奶结束后,对患病乳区注入对症药物并辅之按摩,使药品均匀到达患病区域。注意环境卫生,场区定期消毒。观察防治效果,提高治愈率。(2)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挤奶。严防挤奶过程和设备带病作业,给牛带来伤害。严格挤奶人员培训及环境、工具、用品消毒,切断传播链条。提供科学营养,增强自身免疫力。

3.4 调整泌乳高峰值日,提高峰值产奶量

3.4.1 调整泌乳峰值日 在正常情况下,奶牛产后一般在45~70d到达产奶高峰日。产奶高峰过后,产量开始均匀下降,下降幅度是相同的,下降0.07kg/d。泌乳高峰期产量几乎占整个泌乳期产量的一半,所以,包括产前15d在内的100d管理是相当重要的。调整泌乳高峰日应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是后备牛培育、干奶及围产期管理、奶牛保健及营养供给等方面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尤其要做好,体膘评定,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和采食量,提前2周进行干奶饲料与产奶饲料转换,特别关注围产期管护,严格控制发病率等精细管理。绘制泌乳曲线,每天检查泌乳量变化,有利于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控制奶牛体膘,青年怀孕牛、干奶牛保持在3.5~3.75分。体膘评分超过3.75分,产牛困难,易引难产,造成胎儿死亡和多种产科病,不仅降低产奶大量增加成本,还因体膘过胖使产后食欲降低,负平衡严重,产量持续力下降等问题。

3.4.2 提高峰值奶量 正常情况下,峰值奶量高则泌乳期总量多,峰值奶量低则泌乳期总产量低。所以,追求峰值奶量是管理者始终追求的目标。除采取峰值日措施外,还要切实抓好育种,一代代提高产奶性能。

3.5 缩短产犊间隔

产犊间隔延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产期管护不当引发繁殖系统疾病,二是营养供给不足或失衡,三是疾病防控不当,部分牛患病。为缩短产犊间隔,实现生犊产奶同时提高,应做好以下几点:(1)强化产期管护。保持产房干净卫生,助产工具严格消毒,按操作规程接产,严防炎症发生。(2)提高繁殖系统疾病治愈力。(3)提高泌乳高峰期饲料营养,增加适口性和饲喂次数,减少负平衡。使体膘保持在3.5分。

3.6 提高胎次利用率

据DHI测定数据,参测牛平均利用胎次为2.1个。比理想胎次少用了2个胎次,即每头牛损失了2个泌乳期的产奶量,按参测牛单产5432kg计算,每头牛少产了10864kg牛奶,折合人民币32592元。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提高胎次利用率上下功夫。应加强以下方面管理:(1)改善奶牛生活环境条件。有条件的奶牛场要把奶牛卧床建立健全起来,保持床面平正、干净、卫生,安静舒适,卧床率高。(2)保持奶牛饲料钙磷平衡及奶牛活动场地平整、坚持每年2次修蹄。夏季坚持蹄部药浴,减少因蹄病引起的淘汰率。(3)保证挤奶机设备正常运行,及时更换零配件。保持药浴液有效浓度,乳头应在药浴液中停留3s以上时间。挤奶完成后立即饲喂,禁止奶牛在30min以内卧下,避免造成感染。(4)确保营养全面,保持标准体膘,促进正常发情。(5)提高发情鉴定率、情期受胎率。

3.7 其它情况和建议

(1)根据个体产量变化,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措施。一个牛场管理的好坏,应当从每一头牛的情况着手管理。对照检查每一头牛前后2次测定的奶产量,即可分析出其奶产量升降是否正常,如果异常应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2)根据DHI预测年产量、乳成份制定年生产计划及牛群育种计划和个体育种方案。(3)根据DHI测定数据,调整饲料营养供给。如果乳脂率低于2.8%,可能瘤胃功能不佳,粗纤维采食量不足,也可能精料过多引起瘤胃酸中毒。针对具体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之比,在正常情况下,荷斯坦牛的比例是1.12~1.13。一般情况下,高产牛比值偏小。处于泌乳30~120d之间比值太大,如高脂低蛋白,可能是饲料中加了脂肪或日粮中蛋白不足,或不可降解的蛋白不足。而低比例值则相反,蛋白大于脂肪,则日粮中可能有太多的谷物精料,或日粮中缺乏纤维素。

猜你喜欢

泌乳期产奶牛场
洛绒牛场
轻乐章可助母羊多产奶提高羊羔成活率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饲粮脂肪对高产母猪泌乳期乳成分和必需脂肪酸平衡的影响
天津地区不同季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规模牛场健康养殖技术
泌乳期水牛饲料中添加亚麻籽并提高蛋白质含量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添加量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
饲养水平对肉用绵羊空怀期和泌乳期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奶牛都是母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