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学习的企业培训管理模式变革研究

2013-09-23陈进蒋欣莹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3年5期
关键词:学习者微信培训

● 陈进 蒋欣莹

■责编 / 韩树杰 Tel: 010-68345891 E-mail: hrdhsj@126.com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习的变革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新的学习理念的产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企业培训经历了三次变革过程,第一次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载体,培训从面授改为线上培训,培训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企业纷纷建立了自己的e-learning平台;WEB2.0等新一类的网络应用技术带来了企业培训的第二次变革,学习不再是单向授课,而是注重交互和分享,形成个人社区化,使个人不仅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第三次变革是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WAP2.0标准协议,适应了当前更高带宽、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强大的接入能力和不同的屏规格大小等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网络和新增的服务功能,支持WAP2.0的终端可以接入到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内容、应用和服务,使得学习从有线延伸至无线。智能终端、大屏触摸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精准的位置定位不仅是物理坐标的判定,更能给学员带来个性化的学习。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PDA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的过程,被认为是未来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有机地结合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与教育,与有线的在线学习相比,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个性化等特性。

2012年中国企业e-Learning应用研究报告显示,企业e-Learning的学习模式有在线异步点播、在线同步学习、混合式学习、利用光盘学习、移动学习等方式。与前两年的调研情况对比,移动学习是增幅最快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是技术发展与理念改变的必然产物,在日益扩大的学习需求下,移动终端将传递培训内容,企业的培训管理将会变革为学习运营管理。

一、移动学习在企业培训管理中的应用

移动学习是移动通信技术和e-Learning的结合品,它使得学习者不再局限在电脑前、课堂里,可以“随时、随地、随身”,“短、平、快”地进行学习。作为培训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带来的信息交流和服务手段,在培训调研阶段、培训组织阶段、培训实施阶段和培训延伸阶段,组织传递、收集、分享各类有效信息,提高学员的学习主动性,消除企业的培训障碍。

1.培训调研与准备阶段。有效的训前调查可以相对充分地了解培训组织者和培训学员的培训期望。一般性的训前调查发生在讲师、培训组织者和学员之间,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丰富了调查及问题解决的可能性。通过移动终端在线调查,可以了解每个学员对培训主题的认识程度,在移动终端上推送出课前学习的建议,告之如何在企业在线学习库中获得辅助性的在线培训,短信消息中发送知识点相关的准备知识,帮助学员在课前扫清课程主题认知的若干误区,储备足量的相关知识,从而降低由于学员知识、经验不同所带来的培训需求模糊问题,解决了学员因不了解培训内容而对培训不感兴趣的问题。

2.培训报名与组织阶段。移动学习(m-Learning)降低了学习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压力。关键的知识板块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或面授培训来完成,而非关键的知识板块则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培训来实施和完成。学员可以不拘泥于时间、地点,随时随地的学习,学员无论出差、应酬,都可以利用工作剩余时间进行学习。智能触摸大屏终端能让交互变得更为便捷,方便地完成在移动终端上选择培训计划的发布和接受学员报名。这样的便利能吸引更多的学员前来学习,让组织者有更多的精力来接受更多的报名。

3.培训实施与测评阶段。多样性的培训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如:体验式培训、情景认识式培训等。体验式培训强调以学员为中心,贯穿“活动、分享、反思、应用”的循环,让学员从活动中自己找到答案,通过分享和讲师适时地介入与点评,达到最终的知识传递。移动终端上的位置定位功能、搜素功能、摄像、图片等都大大改善了单纯讲授式培训带来的培训现场效果不佳的问题,使培训更具趣味性。

4.培训评估与延伸阶段。在这个阶段,移动学习的优势更为明显。智能手机终端在学员中的普及程度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优势,使学员在学习之后,通过移动网络及时接受老师的辅导、在线答疑、测验等等一系列的辅助学习。这种模式既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使得学习过程可以持续地延续在学习之后的时间里。在企业培训中,提供后续的论坛、短信辅导等手段已经在部分培训公司开始应用。学习不再是几天的事情,通过学习结识了学友和老师,这个学习关系群将在移动学习的技术和应用支持下在培训后持续存在,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帮助员工获得不间断地学习支持。

移动学习作为网络学习的组成内容,为其做出独立完整的评价体系是有一定难度的,为衡量移动学习的效果,笔者以学习者为评价主体,移动学习资源为评价对象,根据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提炼出移动学习的内容、结构和技术三个维度为主要评价项目(见表1)。

表1 移动学习效果评价

二、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培训运营新模式

传统的企业培训管理模式强调分配和考核,已经不适合新的网络知识时代的员工需求。如今知识变得网络化,学习的知识不再是书本,而是有关的专业知识组成的数据库。在数据库的支持下,知识体系将被重新划分,学习内容将发生重新组合,学习与研究方法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员工学习更具随意性,散在各地的员工比以往更为忙碌,他们企盼适合于他们需要的学习时间表和解决方案,学习必须能全年无休地进行,无论是在办公室、家或旅馆房间,时间逐渐成为学习的关键因素,员工也需要依他们的行程表学习,而不是培训机构的日程。日趋成熟的移动学习技术满足了这种变化下的学习,传统培训管理模式正开始变革。

(一)四种常见的移动学习应用

1.短信。基于手机短消息的传输方式,是指学习者通过手机短消息与互联网教学服务器双向通讯以完成一定的学习活动。借助手机短消息的知识传输模式,可实现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学习者和教学服务器之间以及教师和服务器之间的字符通信,这样的学习活动将不再受时间、地点和场所的限制,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学习。

2.微博。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国内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有报告显示至2011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成世界第一大国。

3.微信。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至2012年9月,我国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4.APP 应用软件。APP是application的简称,由于iPhone智能手机的流行,现在的APP多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目前比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Tunes商店里面的App Store,android的Google Play Store,诺基亚的ovi store,还有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 App World。APP移动应用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完成,能实现某个功能或是某些功能的集合,在报刊、导航、教育、游戏、阅读、音乐等各领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应用。

(二)各类移动学习比较和使用分析

下面针对短信、微博、微信和APP四种常见的移动学习,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并说明其适用的领域(见表2)。

三、案例分析

1.短信传播

英国Kingston大学进行了评价短信息服务应用于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实验,根据实验需求开发的短信息服务系统可用于向学习者发送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和考试成绩等信息。他们计划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把彩信(MMS)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通过移动设备实现数字图像的生成和传送。短信息服务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它不仅可以用于学习者日常的通信交流,而且可以被用于课业信息、日程安排和重要通知等信息的发布。短信息服务所具有的随时随地性,使得它在某些学习情境下具有比E-mail和Web更为优秀的表现。

表2 典型移动学习方式比较

利用短信群发进行培训信息的通知十分方便,目前获得短信群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租用短信群发服务,通过企业账号的方式进行群发。一种是某些e-learning平台内嵌了短信群发功能,直接可给培训管理员使用,只要学员数据导入时,保证手机信息正确即可。用手机短信群发的功能,可直接将信息发送到学员的手机上,避免了在线学习网络环境的限制,能将需要通知的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学员,不仅及时而且主动。利用短信群发进行培训信息的通知有一定的成本支出,因为短信发送是要计费的,当注册学员量超过万人时,成本就会直线上升。

2.新浪微博

中国电信网上大学在新浪微博上设立了官方账号,配合中国电信原有的网大在线培训平台的学习主题,如“光点星课堂”、“添翼振翅”,进行定期培训计划的预发布、优秀讲师的介绍等。专题类培训,如FTTH装维、渠道营销、客户服务等技巧经验的内容也适时发布,作为企业内部知识的沉淀平台。官方微博的运营定人、定时,内容事先组织和归类,极大地拉动了学习人气。网大微博运营的过程中,效果最好的是“早安电信”。这个主题在每天早晨8点前后发布,做成了一档电信业新闻类微博,很好地传递了企业文化信息。微博的短小形式非常适合在移动过程中查看和回复,其明星效应使得使用者众多,能吸引学员主动去登录了解。

新浪微博是近两年互联网上非常流行的应用,它聚集了大量的信息,相当具有吸引力。利用新浪微博的官方账号可以进行企业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其好友关注功能使得信息能更好地定向发布,通过利用系列活动或主题建设,对营造企业学习氛围,调动学员积极性很有帮助。同时,官方账号还能使用到新浪微博提供的一些数据分析功能,分析某一活动在学员中的影响和学员主动来获取知识的行为特点。优秀教师介绍、培训班预热、经验分享、师徒带教、培训调查等能够辅助培训管理者进行培训推广和培训管理。但是主动关注官方账号信息需要学员经过点击关注才能获取,而且对粉丝的凝聚度不高,会有僵尸粉等情况出现,这样原本的策划可能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样,在成本投入方面,由于新浪微博是免费应用,所以无需额外的成本投入,如果是专人负责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合适的人选,需花费一定的管理成本。

3.微信互动

2012年9月1日,中国银联培训中心开放官方微信,主要为传播知识,方便学员互动和为竞赛服务。公司近期举办的思达PPT大赛,除传统的在e-Learning平台上举办开幕宣传配置授课视频外,还在微信上同步进行了活动宣传,定期通过彩信的形式发送PPT知识传播,当学员完成PPT作品后还通过链接进行作品展示。微信的关系群与微博不同,一般是由强关系群组成,关系群之间的信息分享和学习更加紧密和具备目的性,更有利于促进团队学习。

微信是更新型的互联网应用,基本上都在智能移动终端上使用,其设计和使用无不体现了移动的特性,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度。在促进企业学习上,学习宣传和信息的发布对象更明确。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的建群功能,建立不同的小团队并进行不同主题的学习。微信突破了微博只能发140个字的字数限制,以丰富的彩信形式发布,还可以编入一些互动功能如选择和投票等;微信的QQ好友添加功能和通信录好友添加功能方便了学习团队的组织者,不必再浪费时间进行好友的添加,并能及时邀请到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应该看到,不论是短信还是微博,主要还是依赖组织的力量,通常是由公司成立官方账号进行运营;而微信是由强关系群组成,群里的人更能积极地投入到共同目的的学习中去,收获更大。微信能将存在于企业各个角落的隐形知识显性化,但如何将显性化的知识系统化,目前为止微信还没有提供类似的功能。

4.软件应用

曾入选中国电信商务领航品牌的企业培训平台产品——CEC企业网校,在2012年将在线培训延展到了移动终端上,目前其移动版分别能支持在安卓系统和IOS系统运行使用。该移动APP属于教育类别,由软件开发人员根据企业学习特点进行功能开发,能实现系统消息推送、个人学习计划查询、课程资源浏览、手机课件学习、资料下载管理等。企业网校的APP移动软件实现在线学习平台的无缝对接,是在线培训的移动延伸,提升了企业的培训管理。

移动学习APP是根据移动使用习惯进行设计开发的,集合了培训所需的功能,又符合移动的特点。对于CEC企业网校的使用者来说,只要在智能终端上安装了APP应用,就能享受到消息接收、资源分享、互动学习等一系列培训服务。对于培训组织管理者来说,能更好地掌控学员的学习行为,将企业指导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管理员通过后台操作,将学员必须学习的课程推送到移动端,学员将自我学习的经验在学习圈内共享,共享后的资源就成为了企业知识库的一部分。目前教育类的APP应用起源于互联网的教育软件,但又与其不同。APP的应用体现了设计者对管理培训领域的理解,如果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对于培训又有独特的需求和见解,可以尝试开发企业专属的移动APP培训应用软件。

移动学习属于企业e-Learning的新型的应用,它不会完全取代过去我们熟知的在线异步点播、在线同步学习等e-Learning技术,是对e-Learning学习应用的极好补充和延伸。企业针对员工在培训中的问题,通过引入和推广移动学习,能够达到用移动互联网的运营理念解决培训管理中员工“不愿”的难题,促进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可以预见,移动学习将是未来组织学习的趋势,是最好的管理提升工具和管理培训资源库。

1.郑学伟:《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移动学习技术系统设计构思》,载《电大理工》,2009年第9期。

2.黄怀荣:《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马小强:《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与评价》,载《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4.牛佳、王兴辉:《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载《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第24期。

5.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载《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6期。

6.比利·比格斯:《移动学习——下一代技术演进》,网址:http://www.chinahrd.net/ management-planning/birds-eye-view/2011/0809/160976.html.

7.Clark N. Quinn:《移动学习带来学习方式的革新》,载《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第8期。

8.付伟:《云时代的银联网络学习平台》,网址:http://vdisk.weibo.com/s/h-MxgCEEFE2012.

9.王猛:《社会化学习要从人性出发、回归内容——中国电信移动学习应用探索之航》,载《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第9期。

10.秦宇:《2012中国企业e-Learning应用研究报告》,网址:http://www.online-edu.org/.

11.陈明明:《移动学习资源的创设与评价探究》,载《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学习者微信培训
培训通知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微信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