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成本效益组成分析

2013-09-23王仁祺戴铁军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3年2期
关键词:资源化废弃物效益

王仁祺,戴铁军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北京100124)

我国的包装工业经过30多年的大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增速达18%以上,特别是2006—2010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以20%的速度递增[1],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包装大国。2002—2011年10年间,中国包装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如图1[2-3]所示,其中,2011年,包装工业总产值达1300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67%,在我国主要工业门类中排名第14位,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包装工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体系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表明我国包装行业将要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4],因此,我国的包装工业将会呈现出更加喜人的发展前景。

图1 中国包装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2002—2011年)

包装工业的高速发展促使包装废弃物大量产生,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资源化等工作已成为保证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企业是实施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的主体,企业是否愿意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的决定因素是废弃物再生的投入成本要小于再生产品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开展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可以有效指出影响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从事废弃物资源化工作的成本因素和获利来源,为进一步优化该类企业运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促进包装废弃物资源化企业乃至所有从事再生资源类工作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 成本效益分析简介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项目的所有成本及效益对项目的价值进行评估。最初的成本效益分析以“社会的改良”的定义出现在法国经济学家朱乐斯的著作中,其理论基础(卡尔德-希克斯准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卡尔德和希克斯在提炼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成本效益分析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等。实施成本效益分析的关键是找出项目的所有成本和效益,然后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力求在投资决策中,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2 成本组成分析

2.1 回收支付成本

包装废弃物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食品袋、饮料瓶、饮料罐等都是其典型物质,消费者使用完后往往直接丢弃于垃圾箱或者与生活垃圾一起倾倒至废弃物堆积地,有些甚至被随意丢弃至公共环境中。无论是在垃圾箱、废弃物堆积地还是公共环境,这些场所决定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具有无偿性,即回收人员不需要支付消费者任何报酬即可随意免费筛捡,这种回收现象多集中在城市街道垃圾箱、公共服务场所和垃圾处理场等。我国从事废弃物回收的人员中有相当数量是属于无回收支付成本的。

包装类废弃物虽然已失去原有包装、运输和保护商品等功能,但是其回收并不意味着都是免费的,特别是类似于纸箱、酒瓶、金属罐等包装产品的回收,在某些场所或区域需要回收人员向消费者或者这些废弃产品的拥有者支付一定的货币才可以购买,这类性质的回收多发生在小型零售商店、各类超市及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和部分城镇区域等,这种情况下回收包装类废弃物往往需要支付成本。支付成本的高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产品的原料种类(塑料、金属、纸、玻璃)、单价和数量(或质量)是最重要的3个因素。

2.2 回收运输成本

我国地域辽阔,消费者遍布全国56个民族,这也决定了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具有广泛、随机的特性,这种性质为集中回收包装废弃物增加了难度。所以,依靠企业去收集这些废弃物显然回收成本大且效率低下,因而,拾荒工作者成为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要枢纽,构成了我国废弃物回收的中坚力量。我国的拾荒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拾荒者,他们完全以回收废弃物获利为主要生活来源。这类拾荒者具有废弃物堆积的基本场所,具备对废弃物进行简单分类、打包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拥有从事废弃物运输的基本交通工具,具有固定的收集和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意向单位;另一类是业余拾荒者,这类拾荒人员多半是在日常生活之余捡取废弃物,从事废弃物的回收并不是他们的主业。由于属于非专业拾荒工作者,他们不具备大面积堆积废弃物的基本场所,捡取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不具有专业从事废弃物运输的基本交通工具,通常情况下,会将收集的废弃物转售给专业拾荒者,由专业拾荒者统一运输管理,所以,他们通常不与废弃物收集和加工单位发生直接联系。综上所述,我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运输成本主要是通过专业拾荒者在收购环节和运输至加工处理企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回收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有运输距离、运输的产品种类。

2.3 检测分类成本

检测分类成本是包装废弃物回收总成本中重要的一项,具体可以分为检测成本和分类成本。这里所谓检测成本就是对回收的包装废弃物进行质量、性能的检测或测试发生的费用。检测的目的在于检测出危险品和性能不合格的产品,为后续进一步分类和加工利用奠定基础。包装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农药、医药、饮食、餐饮等领域,很多的农药和医药类产品的外包装使用后成为包装废弃物被丢弃,经回收人员收集后往往会与其他包装产品混合,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检测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通过检测可以发现性能已经难以满足再生利用条件的不合格产品,以便提前与其他产品分离或考虑通过其他途径利用,因此,对包装废弃物进行检测意义重大。

分类成本主要是为促进后续拆解、分离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回收的包装废弃物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所产生的成本。分类是继检测之后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后续处理的重要保障。分类的标准往往是根据产品原料的种类、废弃物质量等级等因素开展的。由于在运输环节之前,拾荒者已经对废弃物进行了简单分类,所以此时的分类工作相对容易些,分类依据更侧重于产品的性能质量。

检测和分类工作中,其简单的操作可以通过工作人员完成,但是较复杂和精确的工作必须依靠检测、分类仪器才可以顺利完成,购买这类仪器就会产生仪器成本费用,具体包括检测成本和分类成本。

2.4 拆卸分离成本

拆卸分离成本是对包装废弃物按照拆卸目的和要求对其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拆卸和分离所产生的成本费用。拆卸分离的目的按照具体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对回收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原料分离,将具有特定性能的材质分开。通常包装容器并不是只有一种原材料组成,以废铝包装容器为例,其通常或多或少含有废纸、废塑料膜和少量尘土,此时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有效分离,较常见的分离方法有:风选法、浮选法、磁选法、焙烧法等。通过这些分离方法可以获得特定的材质,使其分别资源化再利用。第二类是通过拆卸分离获得特定零部件,这种情况只是将获得的特定零部件进行再生利用或转售,其他材质则予以适当处理处置。由于受到企业再生利用的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会只关注通过再生利用或者转售等途径能够产生高额经济效益的主要材料和零部件,所以通过拆解分离获得关键零部件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拆卸分离成本的高低受到多因素的影响,首先会受到拆卸分离目的影响,目的不同,拆卸分离采用的方法不同,成本也不同。由上述分析可知,基于第一类目的的分离要求要高于第二类,其分离效果更彻底,故第一种情况产生的成本更高。另外,在同等目的下,采用的分离方法不同,成本也不同。拆卸分离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机械配置和维修费用、能耗费用等。

2.5 再利用修复成本

企业运营的核心是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通过低成本处理使废弃材料转化为与新包装产品功能相当的材料是最佳选择。通过对具有再利用价值的废弃材料的受损零部件及配件予以修复或替换,改善其使用特性是降低成本的一类重要方法。部分包装废弃物经过检测、分离后发现其整体性能良好,基本可以通过简单处理满足原有使用效果。所谓的简单处理即对有缺陷的零部件和配件通过替换和修复使其尺寸、色彩、形状和性能恢复至新部件水平或接近于新部件,将经过处理的包装材料直接再利用,而不必转化为原料重新生产加工,在简单处理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再利用修复成本。有些操作直接可以通过工作人员完成,比如简单替换,而有些操作需要机器辅助才可以完成,所以,再利用修复成本主要涉及人工作业成本、机械成本、能耗成本及零部件或配件的生产、购置成本。

2.6 资源化生产成本

包装废弃物中通过修复或替换受损部件或配件而被再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废弃材料已失去再利用价值,但是仍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用于生产相应新产品的基本原料,使废料重新投入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此时产生的成本即为资源化生产成本。这类工艺的显著优点在于可以大幅度减少原生矿产资源的开采及投入,避免对环境的大面积干扰,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化生产成本主要分为前期处理成本和后期生产加工成本两大类。

2.7 环境保护成本

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日益重视的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进一步提出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再生资源加工型企业以此为背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肩负着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重要职责。这类企业与原生矿产加工型企业区别很大的一点是,前者以废弃材料为处理和加工的对象,废弃物数量极其庞大是其显著特征。该特征也决定了以下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再生资源加工型企业面临更高的环境保护成本。一方面,如果该类企业再生利用技术薄弱或只注重经济效益显著的局部零部件的再生利用;另一方面,即使该类企业拥有先进的再生利用技术,有些废弃物也已经彻底失去循环利用的价值,没有对其再生利用的必要。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再生资源加工型企业比原生矿产加工型企业面临更大数量的废弃物,因此,也意味着需要更高的环境保护成本,具体包括机械处理费、填埋处置费、处理不当引致的污染处罚费等。

3 效益组成分析

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投入的成本。在回收支付成本、运输成本、检测分类成本、拆卸分离成本、再利用修复成本、资源化生产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中,前四种成本是后续再生加工的基础,但是对企业来讲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相对来讲,后3种成本虽需投入,但也是企业获利、社会受益的真正来源。

3.1 再利用修复效益

通过对经过检测、分类等步骤处理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受损零部件、配件的替换和修复,使其性能和外观达到或接近新产品。再利用性修复或替换产生的效益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只需以较低的成本对包装废弃物的受损部位进行修复和替换,原料的其他部件并没有花费生产成本,所以,相对于重新加工生产全新的物品,再利用性修复或替换成本很低,减少了原生资源的开采、购买、运输和加工费用。第二,通过修复和替换受损部件得到产品的生产周期要远短于生产全新产品所需时间,在相同条件下,能够生产出更多数量的产品,因而,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2 资源化生产效益

包装废弃物中不具备再利用价值的产品可以再次投入到资源化工艺中转变为生产原材料,这种循环属于废弃材料的二次循环利用。由于投入到生产工艺的是成品材料,故可以极大地减少原生材料的开采、购买、运输及加工费用,原料成本费降低是这类企业获益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通过对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表现出更大的消费倾向来支持再生产品,这也很好地促进了再生产品的使用市场,为这类企业获利提供了可能和机遇。最后,在对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还有一类废弃物既不能再利用,也不能资源化,这时可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资源化途径,通过焚烧产生热能并进一步用于发电是较常见的一种方法。该资源化途径将彻底失去再生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可以降低填埋处理处置费用。

3.3 环境保护效益

环境保护效益可从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一方面,通过对废弃物的规范管理,使所收集的废弃物分别得以再利用、资源化以及无害化处理处置,这种规范的废弃物管理行为可以降低先前因忽视废弃物管理而被有关部门处罚的费用,规避损失实际也是一种间接获益的表现。另一方面,对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激发了拾荒者的积极性,有效地减少了残存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能够极大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使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公众都能间接从中受益。前者的收益可以通过节省处罚费用的数量来衡量,而后者的收益可以通过选定区域的社会公众改善环境所花费的总成本来间接衡量。

4 小结

开展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成本效益组成分析,可以理清影响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成本和效益的关键因素,进而可以通过优化这些环节的运营模式,使每一环节的成本最低,最终实现整个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对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成本效益组成进行详细分析,不仅为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企业找出最优化运营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更有助于对所有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的成本和效益分析提供分析指导。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11(上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48.

[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10[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253.

[3] 张耀权.中国包装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包装世界,2009(4):6-8.

[4]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12(上册)[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66.

猜你喜欢

资源化废弃物效益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