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3-09-23汪演强陈雄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3年5期
关键词:资源化垃圾利用

汪演强,陈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城区房地产开发及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像雨后春笋般崛起,旧城区及城中村拆迁改造轰轰烈烈,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由此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排放量亦急剧增加,许多城市出现建筑垃圾围城现象,污染土壤、大气及地下水,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对建筑垃圾实行资源化再生利用迫在眉睫。同时,在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消耗建筑材料资源,天然建材资源日趋枯竭,直接威胁到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筑垃圾是唯一增长的建筑材料再生资源,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势在必行。

1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创新科研及生产技术都比较成熟,有些处理利用技术,可以说处于国际先进水平[1],足以支持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建筑垃圾经过资源化处置,95%以上可成为工程建设的原材料并能应用在建设工程中[2]。然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行业发展缓慢,目前全国已经建成投产的100万t/a以上生产能力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不足20家,实际年处置量不足1000万t。据不完全统计,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实际不足5%,而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超过90%[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

1.1 法律法规不完善

1992年至今,我国制定了多部有关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指导性法律法规,如《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主要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而不曾涉及操作性的问题,缺乏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以及扶持制度等[4]。有关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具体实施细则、强制性条文依据及相关设计图集缺失,给相关环节监管带来一定的困难,再生回收利用处于一种被动的落后状态,从再生建材产品转化为建筑产品也存在操作上的难度,导致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发展缓慢。从目前建筑垃圾再生产业营运状况分析,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立法监管不到位。没有立法规范产生的建筑垃圾统一免费运送到资源化再生企业堆放场,而随意倾倒或填埋可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导致企业要花钱去购买建筑垃圾原材料,大大增加生产成本。买来的原料大多数都是混合原料,在加工前还得进行分选,再次增加生产成本。与天然建筑材料生产就地取材直接加工相比,再生生产成本缺乏竞争力。二是再生产品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缺乏政策法规和制度保障。建设企业没有法定义务使用或按一定比例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导致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出路不畅通。三是立法扶持不到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以公益性为主,具有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低或负利润,企业无利可图,资源化再生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1.2 大众观念落后

首先是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资源忧患意识落后。如随意倾倒或填埋可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既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浪费了社会共有的宝贵资源。滥采滥用天然建筑材料,已经导致部分区域天然建材匮乏,影响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在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认为自己所居之处与“垃圾”相关,因而不太愿意接受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同时对含“建筑垃圾”的再生产品心存疑虑,信心不足或对产品质量不信任。导致建筑垃圾再生产业缺少社会基础,难以维持正常的再生生产经营。

1.3 建筑垃圾再生产业链脱节

目前实施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业链脱节,如图1所示。城市旧房拆迁和新建工程开工许可的审批管理部门为城市建设局,而城市建筑垃圾清运许可、资源化再生许可归属市容园林局管理。建筑物拆除企业、建筑垃圾清运企业和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各自为政,均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再生产业链的各环节分别归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企业间难以沟通协调,致使再生生产的上游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随意倾倒或填埋可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而不愿意免费运送到再生企业堆放场地。再生企业原材料供应得不到保障,甚至严重不足,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例如,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垃圾再生生产线,每年消纳建筑垃圾的能力为100~150万t。因清运方不将建筑垃圾运往指定地点,每年仅有几万吨的建筑垃圾来源,而使企业难以获得维持正常生产所必需的原料。全国几十家建筑垃圾再生企业也普遍存在生存困难问题[5]。

2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对策

2.1 政府在法律法规上给予再生产业扶持

政府扶持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条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而不能完全采取市场行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建筑垃圾再生企业经济扶持政策。如减免再生企业的各种税收,给予企业无息或贴息贷款,低价提供或垫资征地划拨给再生企业作生产厂房用地等。制定或完善相应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法规细则,如:(1)产生建筑垃圾的企业,必须配备再生设备处置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或将可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无偿运送到其他再生企业场地处置。严禁随意倾倒或填埋可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浪费再生资源的行为应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2)制定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质量标准,并加强质量监督,让消费者放心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3)编制相关再生产品的设计图集,建设方在使用再生产品时有章可循。并建立指标体系,强调在建设工程中对不影响建构筑物安全的项目及构部件应优先使用再生产品;旧城改造的建筑工程应包干使用工区范围内产生的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产品;混凝土公司或混凝土制品公司应按一定比例使用再生骨料;在政府出资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6],并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各级政府采购范围。(4)对采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工程项目,在其建设过程中给予各项优惠或政策上的倾斜。同时限制使用自然资源类建材,可以直接进行政策上的干预或者提高自然资源类建材的有偿使用费等。

2.2 更新再生利用理念

理念更新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基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及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宣传力度,任何人都有合理利用再生产品的义务。利用广播电视、书刊、报纸、网络、传单等多种传播媒体以及中小学教科书等,多管齐下,进行全方位宣传教育,广而告之,家喻户晓。并通过示范工程宣传推广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增强民众对再生产品的信任度,让社会大众消除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畏惧和抵触心理,消除他们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误解,使社会大众自觉接受和使用再生产品。同时建议将建筑废弃物分为“可再生建筑材料”和“有害垃圾”,对使用“可再生建筑材料”生产的产品,定名为“绿色建材”或者“低碳建材”[7],以消除使用者对“垃圾”的本能排斥。事实上,建筑垃圾再生的生产技术已相当成熟,产品质量足以满足大多数工程建设的要求,不仅在环保指标上优于天然建筑材料产品,在保温节能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因此,所有建设工程项目有义务在满足建构筑物安全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再生产品。

2.3 建立利于跟踪管理的再生产业链

建立利于跟踪管理的再生产业链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关键。有以下2种模式。

2.3.1 相关联企业共同经营,注册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经营企业,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即爆破拆除、分类、清运、加工一体化作业,形成一个闭合的再生产业链,统一管理,相互配合,如图2所示。爆破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全部由自己的车队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运输机构清运,以保证送到建筑垃圾再生加工场地,防止只管拆除不管清运的脱节现象,防止了随意倾倒或填埋可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企业在爆破拆除施工之前,先清除有害物质,对旧建筑物进行分类拆除,建筑垃圾分类堆放,有利于下一环节建筑垃圾的分选及生产利用。这种经营模式,既保障了再生生产线有充足的原材料来源,又保证了再生原材料的质量,有利于产业链内部统一管理,也方便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再生产业的规范管理。

2.3.2 相关联企业经营范围延伸的捆绑式经营

如鼓励爆破拆除公司扩大经营范围,增加配套的建筑垃圾再生生产经营项目。或者鼓励建筑垃圾再生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增加特种行业爆破拆除的资质,包揽旧建筑物的拆除业务。目的是形成闭合的再生产业链,利于统一管理,控制建筑垃圾的流向,保障再生产业链的通畅。捆绑式经营再生产业链的关系如图3、图4所示。

3 结语

纵观目前国内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现状,可谓喜忧参半。尽管建筑垃圾再生的相关技术与工艺成熟甚至达到先进水平,但政策法规、社会再生利用观念及产业结构却明显落后。建筑垃圾再生产业的生存发展必须要有配套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大众参与的有利格局。加大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宣传力度,改革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业结构,以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有序快速发展。

[1]赵沛楠.建筑垃圾资源化难题待解[J].中国投资,2010(8):74-76.

[2]陈家珑,高振杰,周文娟,等.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的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6):47-50.

[3]张玉波,费建波.浅析推进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紧迫性[J].山西建筑,2010(22):352-353.

[4]刘成林,薛咏海,杨瑶.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实践[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8):15-19.

[5]行业动态(资讯).建筑垃圾资源化大有可为[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9):10-11.

[6]王香治.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12(4):49-52.

[7]高青松,雷琼嫦,何花.我国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迟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产业观察,2012(12):127-135.

猜你喜欢

资源化垃圾利用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垃圾去哪了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