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综合检测车铝合金司机室的结构设计

2013-09-20张硕韶白彦超杲晓峰阎锋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头车检测车车头

张硕韶,白彦超,杲晓峰,阎锋

(1.中国北车集团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唐山 063035;2.中国北车集团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31)*

0 引言

高速综合检测车采取8辆编组,列车轮周牵引功率为16 400 kW,持续运营速度为350 km/h,最高试验速度>400 km/h.为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需优化整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包括前端流线型、车辆连接处加装外风挡、车顶受电弓的优化及车下裙板和各种车顶导流罩的优化,重点之一是头形的优化.

为减小空气阻力,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在CRH3-300型动车组头形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设计了多个优化方案,经空气动力学计算,确定了低阻力的最佳方案.按最佳方案和CRH3-300型动车组制作动车组模型进行风洞试验,以证明气动外形最佳方案符合减阻要求.

根据选定的气动外形,按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完成了司机室的工程化设计,司机室由三维弯曲铝型材和三维弯曲板材焊接而成,与头车的底架、侧墙、车顶组焊在一起,参与整体承载.按照EN 12663-2000[1]《铁路应用——轨道车辆车体结构要求》和《200 km/h及以上速度级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暂行规定》[2]进行静强度计算和试验,司机室各处应力均小于弹性极限,满足标准要求.司机室设计流程见图1.

图1 司机室设计流程

1 车头气动外形设计

1.1 车头气动外形选型

高速综合检测车车头外形在CRH3-300型动车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其设计理念来源于仿生学,参考猎豹奔跑的姿态,设计了3种不同流线的空气动力学车头,分别命名为“启动”、“加速”和“极速”如图2所示.

图2 3种不同流线的车头气动外形

1.2 空气动力学计算

当高速列车以时速350 km运行时,列车牵引动力中有80%以上被用来克服空气的阻力[3],而列车的气动阻力主要取决于高速列车的外形设计,尤其是车头车尾的几何形状、风挡形状、空调整流罩形状等等.因此列车气动阻力是进行头形评估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计算采用商业软件Starccm+进行,控制方程为可压缩N-S方程,流模型为标准K-ω模型+标准壁面函数.计算参数Ma∞ =0.28594(350 km/h),远场压力取为1 Pa,T∞ =288 k.参考面积为10.8 m2,边界条件包括固定壁面边界、速度入口边界条件、出流边界条件,T=288.15 k.同时计算中包含了对地面效应的模拟,地面为静止地面.计算区域为车头前100m,上100m,左右各100m,采用多面体网格,总网格数约1.2亿单元.

阻力系数计算结果显示,“加速”和“极速”车头头车和尾车的总阻力比CRH3-300型小.速度为350 km/h时,CRH3-300型车头头车和尾车总阻力为0.235 13,“加速”车头和“极速”车头头车和尾车总阻力分别为0.216 77和0.210 96,与CRH3-300型车头比较,分别下降了7.81%和10.27%.

1.3 风洞试验

根据空气动力学计算结果,确定“极速”车头的头形为高速检测车的头形,根据导流罩优化方案、裙板优化案和车底转向架处优化方案进行整合,最终确定头车的最优方案,按照最优方案制作了1∶8动车组模型(图3).为了验证减阻效果,又按照CRH3-300型动车组制作了1∶8动车组模型,称为基准方案,将两组模型分别进行风洞试验.

图3 头车最优化方案模型

图4给出了最优方案与基准方案气动系数的对比情况.高速综合检测车经过优化后,与基准方案相比阻力减小,在迎风角为-12°时,空气阻力减小29.2%,在迎风角为0°时,空气阻力减小21.61%;无侧风时升力减小,有侧风时升力增加;在迎风角为-3°时,优化后升力系数为0.291 3,增加30.77%.随着角度的增大,增加的比例减小.优化后的俯仰力矩较基准方案而言,在各个侧偏角下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力矩系数很小,在列车安全性允许范围之内.

图4 两种方案在不同迎风角下空气阻力系数对比

2 铝合金司机室

根据空气动力学分析结果,车头外形采用经计算和试验确定的最优方案——“极速车头外形”,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司机室功能和强度要求进行具体结构设计.司机室在工程化设计时要考虑开闭机构、外部照明设备、司机室旋转窗和前风挡玻璃的设置与安装,这些设备的外形要与气动外形相吻合,司机室结构形式要满足这些设备的安装.作为承载结构的一部分,司机室需要有一定的强度与刚度,强度应满足EN12663-2000《铁路应用——轨道车辆车体结构要求》的要求.

2.1 结构简介

高速综合检测车的司机室与头车的底架、侧墙、车顶组焊在一起,形成一个焊接结构的头车车体,参与车体整体承载.

该动车组的司机室采用较大截面的有压筋的墙顶板与梁柱组焊而成,梁柱多为开口型材,组焊后司机室的变形小,曲面过渡光滑,外表美观.因梁柱多在同一截面,使得司机室的抗扭、抗弯能力强,结构坚固.

司机室由6部分组成,即司机室前端、司机室后框、司机室左侧墙、司机室右侧墙、司机室车顶和司机室前窗玻璃安装框(图5).

图5 头车司机室的结构分解图

2.2 强度标准及材料选用

司机室与其它大部件组焊成头车车体,车体强度应满足EN12663:2000《铁路应用——轨道车辆车体结构要求》的要求,母材和焊缝的性能应满足DIN 5513:2007[4]《轨道车辆材料—铝和铝合金》的要求.司机室所选用的材料见表1.

表1 司机室选用的材料及其性能

2.3 焊接结构特点

司机室由三维弯曲铝型材和三维弯曲板材焊接而成,焊接标准执行 EN 15085[5].在设计司机室焊接结构时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是焊接接头的连接强度,另一个是结构上的抗焊接变形能力.

司机室的骨架除窗间立柱外,基本采用的是槽型和乙型的开口型材.各梁柱之间通过开V型或Y型坡口进行焊接,组焊成完整的骨架.

司机室侧墙纵向梁与侧墙立柱加永久焊接垫板开V型坡口焊接,可以让侧墙纵向梁与侧墙立柱焊透,这种连接型式能保证足够的焊接强度,连接及焊接型式见图6.

图6 侧墙立柱与纵向梁的连接型式

为了保证司机室侧墙在焊后减少变形,将司机室的侧墙板设计成带加强筋的开口型材型式,司机室侧墙立柱、纵向梁与侧墙板采用角接型式焊接,这种连接型式既能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又能使侧墙板外表面焊后变形很小,没有明显的突起和凹坑,目测表面非常光滑,司机室车顶板也是设计成带加强筋的开口型材型式,它与车顶弯梁采用角接型式焊接,与侧墙板相似,车顶板焊后变形也较小.

2.4 静强度计算和试验

2.4.1 静强度计算

依据“EN12663-2000《铁路应用—铁路车辆车体结构要求》”和“《200 km/h及以上速度级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暂行规定》”,对高速检测列车头车车体静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计算的载荷工况见表2.车体有限元模型基本采用壳单元shell63来建立,对于较为复杂的不规则模型采用三维实体单元solid45进行离散.

在垂向载荷、纵向拉压、车端压缩、扭转载荷、抬车及气密载荷等各载荷工况下,分别对车体结构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图7为第十一种工况下的司机室应力云图,所有个工况的计算结果表明,该车体结构均满足静强度要求,司机室母材和焊缝的应力均小于许用应力.

图7 司机室应力云图

2.4.2 静强度试验

按照表2所列的载荷工况,对样车进行了静强度试验(图8).静强度试验在专用的静强度试验台上进行,能模拟各个工况载荷的施加.试验结果表明,头车车体的强度满足EN12663-2000《铁路应用—轨道车辆车体结构要求》和《200 km/h及以上速度级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暂行规定》的要求.

表2 计算载荷工况

图8 头车车体静强度试验

3 结论

经空气动力学计算和试验,证明“极速”车头气动外形具有较低的空气阻力系数,满足高速综合检测车低阻力的要求,板梁焊接结构的高强度司机室,与头车的底架、侧墙、车顶组焊在一起后,能够参与车体的整体承载,经计算和试验,其强度满足EN12663-2000《铁路应用——轨道车辆车体结构要求》和《200 km/h及以上速度级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暂行规定》的要求.

[1]BSI.BS EN 12663-2000铁路应用—轨道车辆车体结构要求[S].英国:英国标准学会,2000.

[2]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200 km/h及以上速度级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暂行规定[S].北京:铁道部出版社,2001.

[3]田红旗.列车空气动力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4]DIN 5513-2007.有轨车辆材料—铝和铝合金[S].德国:[s.1.],2007.

[5]EN 15085-2007.铁路应用—铁道车辆及其部件的焊接[S].德国:[s.1.],2007.

猜你喜欢

头车检测车车头
无人快速综合道路检测车系统设计
道路综合检测车在公路检测中的推广应用
丁辉:阅兵坦克“头车”驾驶员
头车半自动钩缓装置倾斜问题研究
轮胎式高速铁路隧道检测车车辆稳定性分析
高铁车头为什么是子弹头的?
全自动减速顶工况检测车在江村编组站减速顶日常养护中应用的探讨
在市场中成熟起来的大车头村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urney flap on SFYT15thick airfoil
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