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毒宁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中的应用

2013-09-20黄动叶常克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2期
关键词:咽峡炎热毒栀子

黄动叶 常克平

疱疹性咽峡炎是夏秋季儿科呼吸道常见病, 由病毒感染引起,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收治的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98例患者, 给予热毒宁治疗 ,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4月~2012年8月收治的98例患者, 其中男 60 例 , 女 38 例 , 年龄 6 月 ~1 岁 10 例 , 1 岁 ~3 岁 44 例 ,3~5 岁 28 例 , 5~7 岁 16 例 , 均有发热 , 咽部疱疹 , 符合疱疹性咽峡炎诊断[1], 随机分为二组 , 治疗组 50 例 , 对照组 48 例 ,二组间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1. 2 方法 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10 ml/支 )0.5~0.8 ml/(kg·d)加入 5% 葡萄糖100~300 m l静脉滴注 , 对照组利巴韦树 10 mg/(kg·d)加入 5%葡萄糖 100~250 m l静脉滴注 , 疗程 5~7 d, 同时给予血常规检查 , 如白细胞增高 (>10×109/L),加用美洛西林 50~100 mg/(kg·d), 分 12 h 一次。

1. 3 疗效判断标准 ①有效:体温正常, 症状好转, 疱疹明显减少或消失。②无效:体温控制不理想, 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

1. 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及疱疹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2 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82%,对照组有效率68.75%,二组相比 , χ2=4.18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见表 2。

表1 临床症状及住院时间比较(天)

表2 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 好发于夏秋季, 多见于1~7岁儿童, 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 严重可引起心肌损伤。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发热、咽痛、流涎, 咽部充血, 悬雍垂及软腭处可见2~4 mm疱疹, 血白细胞正常,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明显增高。病程7~10 d, 目前西医无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通常应用利巴韦林及支持治疗, 积极预防并发症。

热毒宁注射液为中药复方制剂, 由青蒿、金银花、栀子三味植物药组成。青蒿性辛、苦、寒, 是解表、清热之良药。金银花性寒、味甘, 功能清热解毒。有研究报告, 金银花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有效, 具有细胞外抑制柯萨奇病毒、埃可

病毒的作用, 对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也有很强的拮抗作用[2]。栀子性寒、味苦, 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 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3]。三者合用, 具有明显抗病毒和清热解毒之功效。本组资料显示, 热毒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在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缩短明显优于对照组, 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5:807.

[2] 高春梅, 杜跃中,潘小鹏, 等.金银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人参研究, 2007,4(1):16-18.

[3] 那莎, 郭国田, 王宗殿, 等.栀子及其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12(1):90-92.

猜你喜欢

咽峡炎热毒栀子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栀子(赵润怀 摄)
HPLC法同时测定栀子金花丸中11种成分
栀子豉汤回流提取工艺的优化
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
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生产过程中4种成分的测定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少年情怀,栀子初心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