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商丘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3-09-20刘秀玲

中国猪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胸膜猪群传染性

王 留 刘秀玲

(河南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河南省商丘市 47600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PP)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1957年Pattison等首次报道[1],国内自1990年杨旭夫等首次发现该病以来,现己成为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五大疫病之一[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致各年龄段的猪发生急性和慢性感染,急性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在20%以上,最急性型的死亡率高达80%~100%;慢性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病原菌潜伏于猪群内,可使猪只生长缓慢,平均日增重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当猪群发生伪狂犬、猪瘟、蓝耳病、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时,猪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肺脏的防御功能被削弱,产生免疫抑制,从而使猪只对该病的易感性增加,易于继发或混合感染该病,造成更大损失。

自2011年9月开始采用IHA方法对前来就诊的猪群进行采血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养猪场在养殖过程中预防和控制该病流行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按照无菌采血要求,对就诊的未免疫猪群随机采集血液样本967份,采用前腔静脉或耳静脉采血法采集血液,离心分离血清,于56℃水浴30分钟灭活补体,用于血清学检测。

1.2 检测仪器与试剂

5~200μL微量移液器、微量振荡器、离心机、电热恒温箱等购自江苏金坛设备有限公司,冰箱购自海尔电器公司,96孔V型血凝反应板购自海门天龙实验器材厂,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正向间接血凝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1.3 检测方法

将稀释液滴于V型反应板各孔中,每孔25μL;取被检血清25μL于第1孔中,与稀释液混合后吸取25μL加于第2孔,依次作倍比稀释至第4孔;每孔加致敏红细胞抗原25μL。每块反应板均设阳性、阴性血清对照,对照均加至8孔。加完后将反应板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2分钟,直至诊断液中的红细胞分布均匀,从振荡器上取下反应板,盖上一块与反应板大小相近的玻璃板,置37℃温育2~3小时后观察结果。

1.4 结果判定标准

出现 “++”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的抗体效价,血清效价≥1∶8以上者判为阳性,效价≤1∶4者判为阴性,介于二者之间判为可疑,应重新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应用IHA方法共检测血清样本967份,其中检出抗体阳性血清224份,血清抗体阳性率23.16%。由表1可见,不同猪群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阳性率具有一定的差异,生长育肥猪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 (39.68%),其次为哺乳母猪 (34.04%)、后备母猪 (21.88%)和哺乳仔猪 (16.14%),保育仔猪最低(15.97%)。

表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规模化猪场的主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由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PP)血清型众多,各型之间及同一血清型的不同菌株之间毒力和致病性均有差异,几乎无交叉保护作用,因而导致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比较困难。国外曾有报道生前无症状猪宰后64%有胸膜肺炎病变,73%能从肺中分离到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通过猪群间的接触、空气飞沫及污染物传播,带菌猪与慢性感染猪为本病的传染源。猪营养不良和各种应激因素可诱发和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如气温突变、空气污染严重、通风不良、寒冷潮湿,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密度过大、饲料质量差、长途运输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本次调查的被检血清样品全部来自未经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免疫的猪群,因此血清学检测阳性即可判断该猪群已经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调查结果证明,商丘地区不同猪群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阳性率在15.97%~39.68%之间,总体抗体阳性率为23.16%,未免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表明商丘地区猪群传染性胸膜肺炎野毒感染具有普遍性。

检测结果还显示,母猪群的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可能与母猪群的隐性感染有关。由于母猪饲喂时间较长,若管理不严或圈舍条件有限,就极容易感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如果感染强度没有达到致病,母猪长期处于隐性带菌状态就容易产生抗体。保育仔猪血清抗体阳性率最低,因为保育猪恰好刚断奶,母源抗体已经消失,体内抗体水平达到最低。调查结果与王天奇等[3]、李珂等[4]、张光辉等[5]的报道基本一致,而与李明彦等[6]对豫南地区猪常见传染病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74.6%相差较大,可能与调查对象的地域分布、感染情况、猪龄结构的不同及养殖场的规模、管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IHA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适用性强等优点,可作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赵德明.猪病学.张仲秋,沈建忠,译.第八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357-367.

[2]杨旭夫,彭发泉.我国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感染的确定和诊断.畜牧兽医学报,1990,21(3):243-245.

[3]王天奇,董发明,龙塔,等.洛阳地区规模化猪场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血清学调查.中国兽医杂志,2006,42(11):22-23.

[4]李珂,张方杰.河南部分规模化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血清学调查.中国畜牧兽医,2009,3(5):181-183.

[5]张光辉,解金辉,陈静,等.河南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学调查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10(6):326-327.

[6]李明彦,董冰.豫南地区猪常见传染病抗体检测及分析. 畜牧与兽医,2004,36(8):33-34.

猜你喜欢

胸膜猪群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猪群中暑咋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