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各国如何应对“全球性威胁”——腐败

2013-09-20本刊编辑部

决策与信息 2013年11期
关键词:公务员

本刊编辑部

腐败,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同样也是当今世界一个现实性问题,是与恐怖主义、气候变暖同等级别的“全球性威胁”。对此,世界各国采取怎样的手段来遏制住腐败的滋生与蔓延,还世界一片干净而透明的“蓝天”?

中国 反腐倡廉新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新举措。去年审议通过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对中央政治局成员及各级党政领导做了具体要求。

与此同时,中纪委向全党颁布六项禁令,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严禁超标准接待;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中纪委还要求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为狠刹会议高消费,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日联合对外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新办法规定,各单位召开的会议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要严格控制会议规模;要求各单位改进会议形式,参会人员以在京单位为主的会议不得到京外召开,不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召开会议应充分运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各单位严禁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严禁套取会议费设立“小金库”,严禁在会议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

为促进部队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中央军委日前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军队官员在退休或晋升之前接受审计。《意见》指出,经济责任审计要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规范和有效为基础,以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经费审批权、物资调配权、资产处置权、合同签批权等经济权力行使情况,以及住房、用车、公勤人员使用情况为重点审计内容。

俄罗斯 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

俄罗斯总统普京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掀起了强劲的“反腐浪潮”。在2012年底国情咨文中,他提出在监督政府官员收入和财产的同时,监督国有公司领导以及其家属的开支和获得大笔财产交易的情况。

俄联邦委员会通过法律,禁止高官、公务员、上下院议员、法官拥有国外账户以及在国外银行拥有有价证券。官员和议员们允许拥有国外房产,但必须公开购房资金来源。禁令也适用于所有上述人员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这一系列行动的规模超乎以往,多名涉贪高官陆续落马。去年俄享有权力地位包括执法机构的官员被提起刑事诉讼者超过800人。随着反腐立法的逐渐完善,俄罗斯正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普京坦言,“在俄罗斯,腐败已经达到了过高的程度,威胁到了整个社会,我们将比抗击通胀还要坚决地打击腐败,尽一切所能。”

越南 知识界要求政府大幅改革遏制贪腐

130名越南知识界人士日前联名向越南领导层和媒体提交一份公开声明,要求政府进行大幅度改革,重视贪腐和滥用权力、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声明称,官僚和腐败造成了国家许多方面的危机,已严重威胁经济、环境和文化发展。声明要求越南政府切实尊重人权,保障人民自由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对持有“建设性的、合法的、体现爱国心和渴望民主的各阶层民众及行为”予以支持,并呼吁成立“民间社会论坛”,以供交流政治观点,推动越南民主事业。

巴西 将贪污罪归入“极度重罪”

巴西国会参议院近日通过刑法修正案,将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从“普通犯罪”级别归到“极度重罪”级别。在新修订的刑法中,贪污罪被细分为主动贪污、被动贪污、窃取财物、敲诈勒索和以贪污为目的的横征暴敛,其量刑从以前的2至12年监禁提高到4至12年监禁并处罚金,同时失去保释、假释和赦免的权利。

南非 公布反腐进展:抓捕2600多名贪官

南非总统祖马日前公布了政府反腐败进展,自祖马9年前组建了一些机构调查腐败案至今,有2638名官员涉嫌腐败,其中1728人是地方官员,910人是国家部门官员。据称,这些案件挽回3.3亿兰特(约合2.6亿元人民币)经济损失。

新西兰 贪污1000元就丢官

有着全球最清廉国家之称的新西兰,2012年和丹麦、芬兰并列为透明国际全球清廉指数报告第一名,其反腐之严厉、细致超乎想象。

2011年2月5日,时任新西兰房屋部部长的希特利约同事朋友到自己家共进晚餐。想到家里的酒没了,他便到超市买酒,却发现没有带钱包。于是他用了一张政府专用的信用卡付了1000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5300元)的酒账,随后报销的时候谎称用于公务接待。一周后,此举被政府审计员发现并上报,审计长立即成立以自己为组长的专案调查组,媒体也将此事报道了出来。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希特利被迫退还酒钱、公开道歉、辞去公职。

1000新西兰元就将一位多年致力于住房改革、把房价长年维持在太平洋地区最低水平、饱受赞誉的部长拉下马。

新加坡 公务员没钱也要申报

在反腐机制上,新加坡建立了公务员的终身财产申报制。与此同时,新加坡设立的贪污调查局,拥有警方调查的所有权力。在执行重大任务时,该局可动用武力搜查任何地方、任何账目。公务员被发现有贪腐行为,将面临最高10万新加坡元的罚款、最高7年徒刑的处罚。除了个人的不动产、银行存款、法律允许的股票、债券投资等,一定价值的珠宝首饰、家用设备、古玩等也要申报。此外,还需申报配偶等家庭成员的财产状况。

更加严格的是,不仅有钱要报告,没钱也要及时向上级汇报。每名公务员在初任公职时,都需要签署一份声明书,声明他没有财务方面的困境。如果一名公务员未担保的债务超过其3个月的薪资,或者面临破产程序时,要立即告知所在部门的常务秘书长。公务员如果真的陷入财务困境,就可能会面临革职的纪律处分。

芬兰 注重对公职人员全面监督

在芬兰,公职人员廉洁意识很强,不轻易触碰腐败红线,在政府内部和整个社会范围内也形成了有效的监督氛围。议会和政府设有专职监督人员,同时也欢迎公众举报和媒体监督。

设立专职监督职位。议会监察官和政府司法总监是芬兰国家和政府机构中的最高督查官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主要职能是依据宪法监督总统、内阁成员以及政府官员的所作所为。议会有一名监察官和两名副监察官,由议会选举产生。政府有一名司法总监和两名副司法总监,由总统任命。

重视公众举报。在议会和政府网站上,有公民如何举报的详细介绍。议会监察官每年都收到数千份投诉。

媒体曝光丑闻。政府官员一旦有丑闻被曝光,就会威信扫地,甚至被起诉。2011年7月,芬兰电视四台披露了几名新当选议员过度使用出租车的事件,那次报道促成议会此后对议员搭乘出租车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挪威 鼓励“私车公用”

挪威在公车管理方面,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国王配有专车。议会议长和议员都不配公车。首相和各部委大臣可以配车,但由于部分大臣坚持使用私家车,因此各部委公车总数不超过20台。地方最低一级的市政府只配极少数量的公车,由负责照顾老人和残疾人的工作人员使用。市长、市政理事会理事和市政专员都没有专车。外交部没有专门接待的车队,礼宾用车均从出租车公司租用。因公确实需要乘坐出租车的,可以据实报销。

挪威鼓励“私车公用”。开私家车为公家办事,可根据规定按里程补贴汽油费,每公里合8.5克朗(当地油价目前每升约13克朗,1克朗约合1.1元人民币),全国执行统一标准,社会其他单位也可参照该标准执行。

挪威政府公务人员出差坐飞机,欧洲范围内3小时可抵达的,不分行政级别,一般都坐经济舱;跨洲飞行时间长的,才乘公务舱。

在公务接待方面,除非是重大活动有专门经费安排接待来客,市政府一律不招待吃饭。如有贵宾来访,可以送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只有到了圣诞节等重大节日,才可以送贵宾一瓶酒。

瑞士 严控“三公”消费

瑞士公务员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公务外出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借用公车,也可使用私车,按照目的地里程数每公里报销0.7瑞郎(1瑞郎约合6.5元人民币),不报销任何其他费用。

公务外出误餐费有明确标准,无论公务员职衔,早餐14瑞郎,午餐、晚餐为27.5瑞郎。在物价高企的瑞士,27.5瑞郎甚至不够在中低档餐馆点一道主菜。

出差住宿,公务员应选择包含次日早餐的中低档酒店,各部委自行设定住宿标准上限;若需乘飞机外出,其规定与挪威相同。

作为国家元首的联邦主席,乘坐火车外出是常事,唯一不同之处是可以乘坐一等车厢。

猜你喜欢

公务员
“三个经济”的陕港交集点何在?——我省青年公务员赴港“求解”
篮球公务员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就业歧视的十年观察
适得其反
公务员聘任制亟需配套“组合拳”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公务员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