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深刻: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前景

2013-09-19徐占品王汝芹

电影评介 2013年12期
关键词:题材媒介现实

□文/徐占品 王汝芹

电视剧《烧锅屯钟声》剧照

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数量上有所提升,但是整体的创作水平却良莠不齐,观众评价也褒贬不一。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农村社会的认知渠道也越来越多,除了直接感知之外,书籍、杂志、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都成为传播农村信息、建构农村形象的重要载体。在这些媒介之中,作用最为明显的应该是电视媒介,电视媒介凭借着其声音、动画、字幕相结合的传播手段成为了信息传播的“第一媒介”。(《第一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郭镇之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5页)

一、缺失内涵的农村外壳

作为电视媒介的节目形式之一,电视剧凭借着叙事的圆满性、情节的曲折性和情感的真实性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电视剧艺术论》,刘晔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56-164页)农村题材电视剧更是成为了全国亿万民众了解农村生活的重要窗口。电视剧和电视新闻不同,电视新闻要求从现象到本质都要具有真实性,但是电视剧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对真实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本质真实上,是可以“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当然,并不是说电视剧艺术可以不顾及现象真实了,电视剧艺术应该在本质真实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现象真实,只有如此,才能缩小媒介农村和现实农村之间的差距,也才更容易满足观众阅读农村题材电视剧文本时对现实农村世界认知的强烈愿望。

长期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由于题材和观众的限制,很难吸引广告投入,被市场所忽视,大部分农村剧是为了满足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需要和平衡荧屏题材的政策要求。随着电视剧类型的开发,具有朴实无华特点的农村剧的商业价值也在逐渐被激发出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出现过的如《桑树坪纪事》、《好男好女》、《辘轳·女人和井》等厚重、尖锐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新世纪被轻松、简易的农村喜剧所取代。(《第一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前揭,117-118页)但是以赵本山《乡村爱情》为代表的农村喜剧,完全剔除了历史和社会批判与反思的色彩,用去政治化的功能来实现其特定的政治功能,已经呈现出反智倾向和傻乐化特征。(周志强:《赵本山的乡村叙事》,载《中国报道》2010年12期)显然,这样的艺术文本抽除了现实农村的内核,只留下了一个农村叙事的外壳,这给全国亿万观众提供了一个失实的、肤浅的农村,这不符合现实农村的生态状况,也不符合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价值诉求。

二、观众呼吁更加真实的农村镜像

农村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既包括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生生不息创造的物质文明,还包括由此形成的维系农村社会有序发展的制度文明,也包括农民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形成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等精神文明成果。真实的农村不能是“被丑化”或“被美化”的农村,而应该是一个客观的农村。农村并不只为农村剧提供拍摄场景,还是农村剧的原型,所有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一方特定的土地上的,在农村剧的创作中要时刻关注农村生活的真实性。

1.媒介农村与现实农村的脱节

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文本中,对主流价值形态和市场商业法则的一味迎合,导致了电视剧构建的媒介农村与现实农村的严重脱节。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故事结构和叙事环境,还是微观层面的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人物动作、人物心态、服装道具等,如果用真实性的标准来衡量,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女人的村庄》中发展养殖业一帆风顺,既没有技术风险也没有市场风险,这与现实农村中的养殖业发展状况相差悬殊:传染病对养殖业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巨大的市场风险也在无情的戏弄着辛苦的农民。《乡村爱情》中的城乡恋(杨晓燕与王大拿的恋情、王天来与李秋歌的恋情、陈艳南与白清明的恋情)都是缺乏现实依据的,杨晓燕、李秋歌、白清明离开上海这个繁华都市的优厚待遇,来到象牙山为王小蒙打工、与王大拿谈恋爱,这样的情节设置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都市外乡人》中于天龙在明知高美凤已经婚育的情况下苦苦等候数年,在城市创业的过程中,于天龙的人格魅力和高超按摩技艺赢得了女老板刘静的赏识和爱慕,同样来自农村的高美莲(高美凤之妹)获得了都市女性风采大赛冠军并走上了演艺道路,可以说,这些情节的设计美化了农民形象,他们能吃苦耐劳、具有道德优势、有知识、有涵养、青春靓丽,这些溢美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真实性,带有鲜明的主观臆想痕迹。

2.真实性缺陷的原因分析

几乎每一部农村题材电视剧都能找到不少明显的真实性缺陷,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创作者不能完全深入体验农村生活和农民心态。不管这些如何宣称自己出身农民,有着多么丰厚的农村生活经历,但是这些人已经是走出农村定居城市的“流散者”,他们脑海中的农村已经与现实的城市生活交融在一起,不再是一个真实的农村印象。其次,完全真实的农村是不符合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需要的。现实的农村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生活场域,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包括家庭矛盾、干群矛盾、邻里矛盾、集体矛盾)、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与制度之间的矛盾、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矛盾,可以说,现实农村生活的多样性是从电视荧屏上看不到的。但是这个现实的农村不是主流价值宣传预期的农村,这样的农村也不符合大众文化的口味。再次,商业化的过度渗透影响了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上个世纪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为了反映农村改革的面貌而进行创作的,新世纪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更多的是借助农村这个外壳来获取收视率的,无论是《刘老根》还是《乡村爱情》,都是将收视率看作农村题材电视剧成功的标准的,这就大大削减了电视剧投资方和制作方对于真实性的追求。

3.观众需要真实的农村镜像

不管什么样的原因,农村题材电视剧如果长期失去农村生活这个内核的话,其存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对于一半以上的农村观众而言,他们需要自己的真实形象出现在荧屏上,以此追求一种“媒介公平”。农村题材电视剧作为最为重要的反映农村生活的窗口,有责任将最真实的农村呈现给观众,当然,基于艺术创作规律的要求和审美主体的文化需求,对现实农村进行改编也是允许的,但是这种改编需要牢牢把握住“度”,基本前提是保证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本质真实,保留住农村生活的内核。呈献给观众的是原生态的农村叙事,是农村的自然风貌和社会关系中孕育的人和事。唯其如此,才能展示农村的本真状态,才能使观众更加了解农村。

无论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需要,电视剧制作方和电视媒介的社会、经济利益的要求,还是广大观众的收视需求,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生产和传播都将继续成为未来电视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者来说,要想满足观众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真实性的要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在满足主流价值宣传和市场效益诉求的同时,要深入挖掘现实农村生活中的矛盾,创作出符合农村生态和农民身份的优秀剧本。并且深入农村生活,仔细揣摩农民的本真状态,才可能创作出符合农村现实的优秀电视剧文本。

三、深刻描摹转型期农民的心灵苦痛

掠夺农村剩余价值并向农村转嫁危机导致了农民的贫困,好的政策也未能赋予农民平等的经济主体地位,城乡差距逐渐扩大。为了应对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危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再一次向农民转嫁危机,导致“三农”问题进一步恶化。

1.电视剧要呈现农村系统的复杂性

在农村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农民的生活状态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一些优秀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大胆的反映这一社会现实,在《烧锅屯钟声》、《走进八里堡》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政策在进入农村时遇到的抵抗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对于“交公粮”、“计划生育”、“土地承包权转让”这样的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大政方针,农民的抵抗方式是多样的。这也就导致了乡村治理危机的出现,违法、上访、抗税,甚至演变为武斗和暗害,在一些农村地区,干群矛盾一触即发。为了缓和干群矛盾而出台的基层选举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拉票、贿选等现象,甚至依靠宗族势力强迫村民投票等,很多农民在遭受欺压之后也是唯唯诺诺,不敢声张。依靠农业生产生活的农民,无力把握市场规律,他们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过程中,常常被市场规律无情的戏弄,近年来,相继出现了蔬菜滞销、禽蛋滞销、水果滞销,许多农民为此寻了短见,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此外,不平等的国民待遇也体现在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黄河那道弯》就反映了这一主题。在教育方面,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少,优势资源在市场机制下不断向城市流动,这就进一步扩大了城乡的智力差别。高考扩招使得农村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但是由于学校层次比较低和缺乏一定的社会关系,在自主择业的机制下,很多农村大学生毕业之后重新回到了农村,因为读书,他们失去了农村生活的最佳磨练期,已经很难适应艰苦的农村生活,这也影响了农民培育子女读书的热情,导致农村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抬头。

2.电视剧要挖掘农民的心灵苦痛

一些优秀的作品就善于描摹转型期的农民心灵苦痛。2005年5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20集电视连续剧《民工》是新世纪以来难得的优秀作品,作品刻画了鞠广大和鞠双元这两代农民的悲惨命运。他们在村里被村长欺压,在外打工被工头和城里人欺凌。农民工性苦闷压力下的一次放纵,却被保守的农村道德排斥,并最终以自尽的方式向道德献祭。在城市这个生人社会中,鞠双元可以不在乎李平的过去,但是一旦进入农村这个熟人社会中后,李平的失贞则成为了鞠双元不能忍受的耻辱。面对两个女人的离去,父子二人迷茫的再次走上进城打工的道路。在这个作品中,没有刻意迎合主流价值宣传,也没有突出娱乐性来诱惑观众,但是也获得了可观的收视效果,平均收视率5.9%,平均占有率13.3%,全国样本市/县电视剧收视率年度排名第五。

能够深刻描摹农民心灵苦痛的电视剧作品是少数的,大多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从复杂的农村系统中进行选材时,视角太窄,叙事简单,导致农村题材电视剧正面宣传太过集中、情节安排比较单一、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倾向。

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乡村治理理念和实践的转向、农村文化的发掘和传承,都在不断的冲击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在与农民切身利益的不断均衡之间进行的,有时候农民的暂时的利益会成为农村发展的牺牲品。农村题材电视剧应该体现这种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视角,深刻描摹转型期农民的心灵苦痛,强化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意识,以此在电视剧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题材媒介现实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