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做帮工做原创”的中国动漫梦对高校动画教学的启示

2013-09-19□文/韩

电影评介 2013年12期
关键词:动漫动画人才

□文/韩 梅

动画短片《崂山道士》剧照

近年来,中国的动漫事业发展快速,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此前发布的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国产电视动画片共435部26万分钟,产量为日本的两倍,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2012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10月5日在广东省东莞市落下帷幕,7天的展会现场签约金额逾28亿元人民币。这样的景象让我们为中国的动漫发展感到前途光明,然而另一组数据却显示在国内动漫市场的动画片中,日本占据了80%,欧美占据10%,国内占据不到10%,也就是说我国的动漫市场的盈利80%流向了海外(动漫产业分析报告2012)。这样的数字对比也让中国的动漫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动漫加工厂。因此业界不断的有人呼吁要摆脱“帮工”这一角色,做出属于自己的原创动漫,从而成为像美日那样的动漫输出国,“不做帮工做原创”道出了中国动漫的心声,成为了中国动漫的梦想。

动漫之所以快速发展,并受到国家的重视,因其产业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利益。美日的动漫产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上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在我们国家其价值却微乎其徽,因此,近年来,国家开始大力扶持动漫的发展。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战略优先扶持的行业,目前已经牵扯了从政府到业界甚至资本的介入。然而动漫的发展不能只讲产业,不能只在产业上做文章,教育才是其重中之重,应该将动漫视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来看待,从塑造国家未来的角度去考虑。在振兴动漫、发展动漫的规划和举措里,需要非经济、非利润、非产业的思索,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去探讨动漫的未来。作为教育的根据地,动漫人才主要输出地的高校,肩负着动画振兴与发展的重要责任,亦对中国动画处于“帮工”的境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目前动漫产业的这一现象,高校的动漫教学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为“不做帮工做原创”的中国动漫梦的实现贡献一己之力。

一、目前动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动漫专业的开设已近十年,截至2009年,已有1279所本专科院校开设了动漫专业,成为动漫行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各高校无论是从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条件都大力投入,专业教师也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总结了很多的教学经验,从初始的懵懂摸索阶段发展到现在的逐渐成熟完善,为市场的需求输出了很多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新兴时期的动漫行业,从业人员少,急需技术应用人才少,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动画专业的首要任务,其教学模式也是迎合着当时的市场需求,讲求产学结合。然而,随着技术人员的饱和,高端创意性人才的缺乏,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种类也有所改变。据调查研究表明,近几年毕业的学生众多,动漫需求的人数也众多,但最终符合需求的却很少。动画毕业生在就业时没有明显的优势,技术比不上计算机专业或者是动漫公司培训人员,创意能力上缺乏,艺术素养上亦不足,最终导致高校培训出来的学生大多都淹没于工资很低的流水线作业之中,成为了众多“帮工”中的一员。应对这一现象,动画专业的教学应该做出调整,一味强调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创意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动画行业的长足发展。高校是培养高端人才的地方,虽然现在的学生人数众多,不可能人人都高端,各个具备创意,但在根本上要区别于公司培训出来的技术人员,有自己的特长,体现出高校的优势。由于动画的特殊性,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固然重要,但又不能过犹不及,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高校这一角色中来,培养出综合素质及应用结合的人才才是其宗旨。

二、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动漫产业的“不做帮工做原创”的梦想首要任务是要创作出被世人认可的动画,没有好的动画片就不会有人认可的衍生品,更谈不上动漫产业。而好的动画片必然要有原创、有特色。中国的动画曾经经历过辉煌时期,那时的动画无不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中国传统的水墨、皮影、剪纸、木偶等艺术是独具特色的,将它们与动画的技术结合,创作出了很多的优秀动画片,例如《牧笛》、《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将传统绘画水墨应用其中,《张飞审瓜》、《猪八戒吃西瓜》、《葫芦娃》、《济公斗蟋蟀》、《渔童》运用了皮影和剪纸艺术风格,《阿凡提》,《神笔马良》则是采用木偶的形式,《三个和尚》、《大闹天空》则是运用中国画的造型方式及戏曲中的元素,这些都令人耳目一新。迪斯尼更是依托了中国的传统经典故事制作出了《花木兰》,片中摈弃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三纲五常的说教理论,融入了美国的开放及追求自我的精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我们可以直接汲取的营养和精华,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更是为我们制作特有的动画提供了依托。中国动画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找寻个性,才能在世界的动漫舞台上绽放独特的色彩。因此,学校的教育重点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研究之中,实现技术培训到文化培训的转型,做厚整个教学基础,从而拉动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身处于高等院校这一优越的平台,理应汲取了中国文化的很多营养,然而动画专业的特殊性,课头的众多,所学知识涵盖面广,使得与文化相关的课程开设少之又少。例如很多学生想要制作水墨或者皮影动画,但根本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知识与技巧,只能依葫芦画瓢,掌握不到本质,最终作品质量不高。基于此,动画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有些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例如书法、中国画等艺术表现手段的练习,了解皮影、剪纸等传统艺术元素,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这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或从业者都要进行民族化风格的动画创作,而是通过传统绘画戏剧艺术、民俗文化、文学作品的学习来理解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笔者数年来的动画教学经验得出,毕业学生中技术高手有,手绘能力强者有,唯独会讲故事的人寥寥无几,归根结底与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关,接受了高等教育四年的学生最终只学会的一门技术,是一种悲哀,这种结果必然会影响整个动漫行业。很多动漫从业者也认为中国动漫应学习国外动漫输出强国“讲故事”的方式,把中国文化富矿开发出来,把中国文化精髓巧妙地渗透到动漫作品的故事情节中,坚持内容为王,增强作品的实力。由此可见,只有将文化内涵植根于内心深处,才能创作出独具风格特色的作品。学生所处环境的优越性,更要学会将其为我所用。

三、以创新精神为出发点的思维模式的培养

各行各业都在提“创新”,有创意才能发展,中国的动画更期待原创,太多的东西是拿来主义,又何谈发展。然而原创不是技术,一学就会。它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原有灌输式的教学不利于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动画从业者具有的不只是技能,还要具有编辑的创意、导演的统筹、策划以及营销能力,是综合能力和素质结合的人才。传道授业解惑固然重要,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模式更为重要。动画学生要有综合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动画片从创意到制作,再到后期编辑的全部过程,还要学习与掌握其相关的学科和技术,这是一种基础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但在学生就业等各种指标的考核下,各高校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妥协了,教师们在课堂上急于知识的灌输,技术的讲解,只在乎一门课程结束后学生是否掌握住一定的技巧,而学生更在乎学到的东西是否实用,觉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学到真东西了。短期内这种教学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却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思考的思维模式的养成。

动画是“活”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上要多变,学生在思维上要灵活。在一些理论课程上,教学形式不能只是我讲你听,学生要有参与的精神,例如动画的剧本创作,视听语言课程等,师生可以是共同探讨的形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主动分析一个剧本或影片的风格特点。在基础绘画实践课程中,教师不能将画的好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单一的讲授用一种材料刻画物象也不能满足动画的教学需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尝试综合多种材料创作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学生觉得更为有趣。这种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方式相比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一种技术来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模式。一门或几门课程是培养不出创意的,它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教师应具备这种理念,并将这种理念应用到教学之中。

目前的动漫行业,众多的动漫公司并非本着动画的原创制作发展,而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屈从于成本利益的回收,成为了大公司制作的帮工,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虽然业内一直呼吁制作中国的原创动漫,但成效甚微,“不做帮工做原创”的梦想的实现举步维艰。高等院校不能因这种现象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宗旨,应结合目前的动画现状,为了动画的长远发展,打好培养有效的人才这一牢固的根基,不断为其注入新鲜血液,输出有用的动漫人才,否则能做的也仅仅是提供了众多的“帮工”而已。

猜你喜欢

动漫动画人才
人才云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锋绘动漫
我是动画迷
开口笑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