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摇滚电影《迷墙》中的后现代主义拼贴

2013-09-19□文/齐

电影评介 2013年12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时空

□文/齐 蒙 曾 新

电影《迷墙》剧照

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认为拼贴原则作为后现代艺术的标志是二十世纪传播媒介中的所有艺术的中心原则。狭义的拼贴指一种绘画技法,而在后现代主义理论背景下,拼贴早已延伸至多个领域,其核心是不分内容、材质、表现手法,将可用元素并置,是由形式上升到观念的自我完善。拼贴被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广泛用于艺术创作以反对权威、崇尚多元,并逐渐成为创作核心。

艾伦·帕克于1982年将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1979年录制的专辑《迷墙》搬上银幕,影片中传统的对白和情节统统消失不见,以《迷墙》专辑中的曲目推动故事的发展,其横跨时空的构思与视听效果引发了电影界的一场革命。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散乱迷茫、支离破碎的状态,将后现代主义中的多元拼贴运用自如,本文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对《迷墙》的后现代主义中的多元拼贴进行探讨。

一、理想与现实的拼贴

电影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为人创造一个“几近”现实的理想状态,让人游走于理想和现实拼贴的时空中。《迷墙》对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两位成员罗杰·沃特斯和希德·巴勒特的真实生活进行“模仿”——几乎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青年一代的缩影。逻辑系数低、幻想系数高的主观“状态”几乎充满了整部影片:学生呆滞有序的走向绞肉机、法西斯般的洗脑氛围、整齐划一的斧头帮……这些都是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帕克在现实基础上拼接了渴望冲破现实迷墙的理想。

摇滚电影通过更强烈的视听符号启发观众对现实意义的理解,《迷墙》中最强烈的符号莫过于“墙”,片中的墙总是被筑起被砸破,导演臆想的画面和现实拼贴在一起就是成长在西方社会急速转型期的青少年心中强烈的叛逆,他们渴望自由却备受牵制,强烈希望冲出牢笼感受世界。电影中,理想与现实的对话与撞击在后现代语境中不断被打碎重组,拼贴交融,观众可以从电影画面捕捉到现实世界中事件发生的动力和动因。

二、时间与空间的拼贴

电影是一种时空复合体,空间在时间的流逝中得以再现,时间在空间的行进中得以展示。后现代主义哲学时间观无视时间的线性特征,将有序时间割裂成失去了向度而向四处扩散的碎片。电影中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可归纳为从“蒙太奇”向“东拼西凑的大杂烩”过渡的过程。由于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和“内在性”,时空拼贴被广泛运用来表现后现代非连续性的时空观,更多展现了一种后现代主义下的“精神分裂”。具体到《迷墙》中,是不同时空特征经导演之手拼贴呈现至混杂的一个个体,真实感微乎极微,曾产生交集的人事物溶合在一起,时间和空间被无限扩张变形。

时空的拼贴也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两大特征:一是反叙事结构,传统叙事结构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通常是为了再现一个“行动”,六十年代以后,以时间空间的自由转换呈现的反叙事结构成为电影重要的结构原则;二是分裂的“意象”,《迷墙》整个画面可能令人百般猜疑,不知意义何在,可是每一个独立的时空元素却可能毫无理由地叫人屏息或受伤。连贯的时空不断被打散、拼贴、重组,影片呈无序状,似梦非梦,扑朔迷离,在导演的意识流剪辑手法下,不同时空的人物相见,不同时空的事件交错,相对独立的各个故事经过解构和重构,在不同平面展开,线性时间相互交错放射,通过各版块的独有特征来破译整个故事,呈现出后现代特征下的拼贴式结构叙事。

三、音乐与画面的拼贴

传统电影中,依照音乐在情节呈现空间之内外分为“情节性”和“表意性”两种音乐配置,无论哪一种,音乐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画面才是关键。而摇滚电影带来了新的语法结构,在没有对白的《迷墙》中,音乐取代画面的叙事功能,画面甚至成为这些抽象音乐的补充。摇滚乐串起了平克生活中的零碎片段,叙述了平克病态的精神世界。

《墙上的另一块砖》作为《迷墙》中最著名的一首歌前后出现三次,在同样的旋律下通过不同的歌词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叙述,将故事融入音乐,用音乐表达主题。该影片更倾向于是一门听觉艺术,以音乐为根基阐述主题,音乐凌驾于画面之上,如文德斯所说,“他们不再是影片中冰冷而疲倦的影子”,再通过编、导、摄、录达成审美的投射,后现代主义的“内在性”通过摇滚乐和画面的拼贴得以呈现。

四、动画与摄影的拼贴

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点之一,就是它喜欢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后现代社会中,电子媒介文化膨胀,《迷墙》把握了后现代媒介文化混杂的特征,将前卫的数字动画带来的奇幻视觉风格和传统拍摄的影像画面并置拼贴。影片中,帕克通过数字动画手段,在对性和爱的表现上展现了惊人的才华,男女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对比被不露痕迹地显现出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性解放运动轰轰烈烈,女权主义旗帜迎风飘扬,相对男性而言女性难以获得性的满足,妻子的不断索取造成平克心中的女性等于欲壑难填,纯粹摄影的表现过于直白,导演就在同一个舞台空间中,让不同媒体和不相关联的意象同时独立存在,采用富有创意的动画手段表现花朵从试探到吞噬的过程,和摄像机拍摄的平克和妻子缠绵过程相互映衬,视觉性的非语言层面场景成为画面焦点,这些由动画和摄影带来的片段化的意象在观众潜意识里掀起轩然大波。

结语

从理性的现代主义到感性的后现代主义,拼贴跳出毕加索的画布,实现了从形式到观念的演化。后现代主义消解认识的明晰性,意义的清晰性,价值的终极性,真理的永恒性,就是拼贴的效应。(程良友:《论拼贴是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核心》,载《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版3期)《迷墙》中后现代主义多元拼贴的应用,摧毁了崇尚中心和秩序的理性体系,表达了对多元化及异质性的追求,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对片段进行截取和整合,颠覆传统叙事模式,打破原有时空观念,通过支离破碎的剪辑、愤怒而富有激情的摇滚乐完成了一条超越时空的构思,拼贴出一部带有浓厚后现代主义精神气质的影片,银幕前观众的认知在这无限次重组的多元拼贴中得以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时空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