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感染性高热70例

2013-09-18殷显德王永杰邬志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北京00038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3期
关键词:醒脑脑血管病感染性

殷显德 王永杰 邬志强 张 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北京 00038)

感染性高热容易出现意识障碍、惊厥、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加重或引发其他新的疾病等,不及时处理常常会危及生命。常规的退热药物虽然能够降低体温,但是随之出现的大汗、乏力、低血压等情况,更易出现脑血栓和心血管病等并发症。醒脑静注射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中毒等昏迷患者,起保护脑细胞、促清醒等作用〔1,2〕。近年有很多文献报道在小儿和儿童高热患者中应用副作用少,取得良好的效果〔3〕,成人中亦有报道〔4〕,但是在老年人高热治疗中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将醒脑静注射液应用于老年感染性高热患者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1年急诊诊治的发热老年患者115例,发病时间均在12 h以内。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体温>39℃,就诊前未使用退热药物;②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谵妄、意识模糊、嗜睡、昏睡和浅昏迷);③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肾衰竭等一种或几种疾病;④均为急性感染性发热,不包括传染性疾病;⑤排除急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肺性脑病、肝性脑病、低血糖等非感染性疾病所致意识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男25例,女45例,平均年龄(74±8.2)岁;对照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龄(76±7.1)岁。治疗组与对照组合并冠心病(51 vs 32例)、高血压(49 vs 30例)、脑血管病后遗症(32 vs 21例)、糖尿病(25 vs 19例)、慢性肺部疾病(32 vs 27例)、肾衰竭(21 vs 18例)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物理降温、柴胡注射液、赖氨匹林注射液、氨基比林注射液和抗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0.9%生理盐水250 ml+醒脑静注射液(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11102)20 ml静脉滴注。

1.3 疗效判断 观察治疗后4 h内的病情变化:体温降至37.5℃以下有效;体温37.5℃ ~38.5℃为好转;≥38.5°为无效;体温下降后再上升,波动大于1°为反复。收缩压降低幅度大于10 mmHg为血压降低;心率大于100次/min为心动过速。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χ2和t检验。

2 结果

2.1 退热效果比较 治疗组有效〔54例(77.1%)〕、好转〔10例(14.3%)〕的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5例(55.6%)、15例(33.3%)〕(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反复发热〔6例(8.6%)〕和无效〔6例(8.6%)〕的病例低于对照组〔10例(22.2%)、5例(11.1%)〕(P <0.05)。

2.2 治疗后临床表现 治疗组患者头晕头痛、大汗、乏力、心悸和血压下降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意识恢复和退热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1.4±0.6)d〕和退热时间〔(2.0±1.1)d〕均少于对照组〔(1.8 ±0.7)、(2.4 ±0.9)d〕(P <0.05)。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调节中枢的调定点的高低决定体温的水平。急性感染性发热的机制:外生致热源,如细菌、病毒及支原体等,特别是内毒素分子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致热源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上移,产生发热。赖氨匹林、氨基比林等药物的退热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抑制内生致热源的产生,抑制花生四烯酸产生。

老年患者高热具有其他人群不同的特点,主要的脏器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和衰竭,并常伴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肾衰竭、慢阻肺和脑血管病等。在感染性高热时,心脑的消耗氧明显增加,因为有脑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病而出现脑供血不足、缺氧,多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意识模糊、谵妄和抽搐等。另外,老年患者的心脏功能下降,感染和高热明显增加心率,使心脏做功增加,但储备功能有限不能有效代偿,导致心功能下降而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悸、胸闷、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周围灌注不足等。如果不能及时缓解病情,可以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损伤和心力衰竭。随之可能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本文使用的醒脑静注射液是由我国传统中药安宫牛黄丸组方改制而成的水溶性静脉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麝香、郁金、栀子、冰片等。其中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双向性作用,小剂量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大剂量则产生抑制作用,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耐缺氧能力,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冰片中的成分龙脑和异龙脑亦有耐缺氧和镇静作用。另外,麝香还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能兴奋心脏,增加心脏收缩振幅,增强心肌功能。研究还表明,醒脑静注射液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郁金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强于对革兰阳性菌。这些细菌是急诊发热患者常见的病原体。醒脑静注射液还具有保护修复受损的血脑屏障的作用,使外源性致热物质无法进入大脑,减少由外源性致热物所致的高热发生,同时减轻脑水肿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5,6〕;还可降低血清中的细胞因子 TNF-α、IL-6 及 C 反应蛋白(CRP)含量,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对机体的损伤〔7,8〕。研究表明〔9〕,醒脑静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其所含麝香酮还有抑制血管通透作用,改善脑细胞的水、盐代谢,增强组织细胞耐缺氧能力。所以醒脑静注射液有较好的退热和促进清醒作用。

赖氨匹林等药物使用后引起的心悸、头晕、大汗、低血压等症状较多,且药物禁忌证较多,如出血、近期消化性溃疡、阿司匹林性哮喘、严重血小板减少、出血性血液疾病等不能使用。而醒脑静注射液禁忌证较少,副作用少,比较安全〔10〕。醒脑静注射液能缩短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和退热时间,使降温过程平稳,减少反复发热,减少高热对脑细胞的损伤,减少心悸、大汗、低血压等不适症状,可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高热并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适合在急诊老年感染性发热患者中使用。

1 王妙菊,刘 芳,赵荣生.醒脑静注射液临床应用评价〔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5):84-5.

2 张前燕,李美清.醒脑静注射液在抢救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9;(12):80-2.

3 李 莺,谢敏慧,顾凤珍,等.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30例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6):1019-20.

4 吴秀美.醒脑静注射液在成人上呼吸道感染中抗高热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28):108.

5 吴玉生,张文高,郑国玲,等.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炎症反应及病理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7):746-8.

6 王万铁,徐正祄,李惠萍,等.醒脑静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清白介素-8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3;(1):1-3.

7 尹海燕,张 锐,黎宝红,等.醒脑静注射液对ICU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1428-31.

8 陈寿权,王万铁.醒脑静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流时TNF,IL-1β,IL-6水平及脑超微〔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11):637-9.

9 王万铁,王 卫,黄唯佳,等.醒脑静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11):143.

10 林晓兰,张 维,郭景仙,等.100例醒脑静注射液临床辨证应用及安全性评价〔J〕.北京中医药,2010;(9):703-4.

猜你喜欢

醒脑脑血管病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思考心电图之177》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