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置换在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3-09-18郝彦超唐石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3期
关键词:危象肌无力免疫性

郝彦超 唐石磊

大量数据表明,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重症肌无力[1]、多发性肌炎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临床治疗过程中,此类患者主要表现程度轻重不一的肌无力、吞咽困难及呼吸性障碍[2]等,最严重在治疗的同时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浆置换法和血浆依附法都是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血浆置换法进行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需要补充正常人体血浆,这会成为不良反应诱发因素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患者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为(44.35±14.69)岁。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检查,其中重症肌无力患者25例,格林巴利患者2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11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血浆置换组及血浆免疫吸附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传统神经内科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法和次数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血浆置换组[3]采用血浆置换法治疗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每次治疗时间约为2.5 h,为保证患者机体出入液体平衡状态,需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对血浆的置换和液体的补充进行速度调整速度,应用同等置换液进行置换后舍弃分离出的血浆。血浆依附组[4]采用血浆依附法对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治疗[5],主要步骤包括免疫吸附已分离的弃用血浆[6],在血浆泵的作用下将经脉空气收集壶与分离后的血液导入,形成后回输给患者内,每次治疗时间约为3.5 h,吸附总剂量需要控制在2500~2800 ml间。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对两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浆置换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疗效较为确切,尤其是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本研究中,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例5例,采用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后病情暂时趋于平稳。但在治疗后血浆置换组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比血浆免疫吸附组不良反应更为明显,需要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25,n(%)]

3 讨论

1978 年,Brettle首次报道血浆置换法可治疗急性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从此开始,世界各地陆续使用血浆置换法对急性或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神经免疫性疾病进行治疗,但疗效不同。1985年,国外一个格林巴利综合征研究小组对应用血浆置换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的具体方法、过程等做了极为详细的介绍,研究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较,血浆置换组的疗效要更好。近十几年来,医学界通过研究认为格林巴利综合中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森警根性神经病选择血浆置换法合并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疗效比较好。

血浆置换法[7]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仪器将患者血液引出机体,应用膜式血浆分离法对患者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并及时舍弃,然后经与舍弃血液同等剂量的新鲜冷冻血浆和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进行相应处理,这一过程能够清除患者体内的致病因子及各类毒素,进而达到治疗效果。血浆置换法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特别是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据临床研究表明,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已知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由于80% ~90%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可见抗AchR抗体,因此抗AchR抗体被医学界认作重症肌无力的主要致病因子。据文献报道,每当血浆置换1200~1500 ml时,患者循环血中20%抗AchR抗体就可被清除,虽然这种方法起效快,但并不能持久,目前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及胸腺切除术的术前准备。本次研究中,重症肌无力患者在进行胸腺切除术后,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临床疗效较差,采用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6次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血浆置换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不确切,有学者认为血浆置换对播散性脑脊髓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由此提出血浆置换法对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疾病比较有效,凡激素治疗无效者均可采用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通常认为,血浆置换法可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量较大或者应用抗免疫抑制剂患者,但慢性反复发作患者应用血浆置换疗法进行治疗有一定困难。因此学术界一直认为,血浆置换法与硫唑嘌呤药物联合应用,和单独应用硫唑嘌呤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差异不明显,需要进一步研究。

血浆置换法[8]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输液反应、发热、皮疹、钙低、低蛋白血症[9]及失血性休克等。国内有学者提出,国内每次血浆置换量应在1500 ml以下,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中,采用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过程中,每次抽取血液剂量800~1000 ml,按照患者体重50 kg来计算,失血量占全身血液的2%以下,不会导致明显的失血性休克发生。本次研究中仅有1例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加快补液速度进行针对性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相对新鲜的正常人库存血浆,因此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在采用血浆置换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患者应注意治疗后及时补充正常人血浆。

[1] 赵重波,朱雯华,卢家红.单次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8例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杂志,2005,31(6):446.

[2] 蒋欣欣,冯剑,胡为民,等.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较研究.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03(2):84-89.

[3] 章斌,史伟,何朝声,等.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配对学将分离吸附法治疗伴急性肾衰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评价.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6):1272-1274,1278.

[4] 张晓君,彭静婷,贾楠,等.自身免疫性视神经病临床研究.2009,25(6):447-450.

[5] 宋斌,舒英,胡章学,等.血浆置换治疗狼疮伴自身免疫性溶血1 例.临床荟萃,2008,23(13):964.

[6] 冯慧宇,刘卫彬,邱力,等.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7):3343-3346.

[7] 马骏雄,廖文俊,李承新.自身免疫性荨麻疹.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2):133-135.

[8] 邬剑军,蒋雨平,血浆置换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指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1,19(3):307-310.

[9] 杨爽,姜珊,王力宁,等.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血液净化,2009,8(03):134-136.

猜你喜欢

危象肌无力免疫性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重症肌无力患者危象前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