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80例临床疗效

2013-09-13周经霞代鸣明苏庆杰曾超胜甘惠玲海南省农垦总医院神经内科海南海口570005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5期
关键词:保护剂溶栓缺血性

周经霞 代鸣明 苏庆杰 蔡 毅 曾超胜 陈 聪 甘惠玲(海南省农垦总医院神经内科,海南 海口 570005)

脑卒中根据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1〕。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70%,发病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缺血缺氧损伤,常会致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而存活的患者常伴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和意识障碍〔2~4〕。本研究旨在观察神经保护剂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治疗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42~72〔平均(61.34±8.87)〕岁;对照组男51例,女 39例,年龄 39~75〔平均(61.33±10.66)〕岁,两组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明显(P>0.05)。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梗死,恶性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者。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③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恶病质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1 g,1次/d,口服,胞磷胆碱钠0.75 g,加入25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静点1次∕d,连续14 d,并且给予降脂、调控血压、血糖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224)40 mg加入25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静点,1次/d,连续14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 ~90%;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 ~44%;④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⑤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后14、30、60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4、30、60 d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14 d的治疗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n=90)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n=90)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治疗后14 d比较:2)P<0.05,与治疗后30 d比较:3)P<0.05

对照组 32.67±12.64 21.87±3.871)19.63±3.781)2)15.67±3.271)2)3)治疗组 33.67±12.42 18.86±3.971)14.45±3.341)2)11.45±3.751)2)3)t/P值 1.67/>0.05 5.14/<0.05 5.29/<0.05 5.63/<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n=90〕

3 讨论

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多为限制梗死扩大和保护半暗带。通过超早期溶栓后血管再通限制梗死扩大面积的继续,对缺血性卒中进行有效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溶栓治疗有时间限制。在西方发达国家溶栓率不足4%,而在我国在发病1 h内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37%,5 h内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仅51%,从而严重限制了静脉溶栓的应用〔6〕。

静脉溶栓神经保护治疗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当缺血性脑卒中后,会出现一系列缺血瀑布反应,导致脑细胞程序性死亡,使缺血性半暗带区最终与坏死融合,从而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缺陷。神经保护能干扰缺血瀑布反应的各个环节,延长神经元存活,从而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本研究结果说明神经保护剂能有效地保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1 Greenberg E,Treger I,Schwarz J.Age,gender and risk factor disparities in first-stroke Jewish and Arab patients in israel undergoing rehabilitation〔J〕.Isr Med Assoc J,2011;13(11):680-3.

2 Yang L,Kuper H,Sandin S,et al.Reproductive history,oral contraceptive use,and the risk of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oke in a cohort study ofmiddle-aged Swedish women〔J〕.Stroke,2009;40(4):1050-8.

3 Hackett ML,Yapa C,Parag V,et al.Frequency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Stroke,2005;36(6):1330-40.

4 Lawrence ES,Coshall C,Dundas R,et al.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acute stroke impairments and disability in a multiethnic population〔J〕.Stroke,2001;32(6):1279-84.

5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0.

6 傅 瑜,樊东升,张远锦,等.急性脑卒中的就诊延迟因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5(3):299-302.

猜你喜欢

保护剂溶栓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纳米复合浆料掺入量对硅丙混凝土保护剂性能的影响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微流控法低温保护剂添加及去除线型优化研究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