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对口单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2013-09-11殷红梅尹昭辉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数控技术对口课程体系

殷红梅 尹昭辉 叶 畅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对口单招”是指普通高等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专业对口的单独考试招生,含本科、专科两个层次。江苏省自1987年开展对口单招以来,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近二十万名应用型、技能型本专科毕业生。对口单招是国家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而采取的一项优惠措施,打破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校深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高职教育的内涵,探索出了一种中、高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受职业院校和社会的欢迎。

1 江苏省高职院校对口单招教育现状

1)对口单招与普招学生学习经历与应用能力存在差距却实施同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入学前教育基础的差异,对口单招学生与普招学生在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学习方法、应用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在对口单招学生培养过程中套用普通专科学生的培养模式,显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质特长,因此,必须探索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但是,目前江苏省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将对口单招专业单独列出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专门量身订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对口单招人才培养机制一直和普招专业处于相同水平线,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口单招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对口单招与普招学生知识与技能存在差距但并没有开展独立教学。对口单招学生由于其学习经历、受教育体系有其特殊性,并已接受过大量的专业教育,与普招生相比,其专业对口率高,专业基础较好,在综合素质、学习方法、应用能力等方面与普招学生亦有一定差别。这些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其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开设与其中职阶段相比,有着一定程度的重复,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在高职阶段的继续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他们现有的专业技能基础进行更多新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对此在高职教育中应有所考虑。江苏省教育厅早在2007年就提出过对口单招继续教育的教学改革问题,并鼓励各高职院校进行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近年来多次提出要加强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招生院校要改变过去把单招学生与其它学生一起培养、一起评价的做法,实行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单独组织实施教学、单独进行教学评价。

2 高职院校对口单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淮信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在对口单招人才培养中也存在着很多同类院校的共性问题,学院领导层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针对对口单招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与探索,从源头的人才培养目标到终端的课程体系的区别设置,最终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制定严谨求实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决定了一种教育的性质,也决定了该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一所学校培养人才的总纲,直接决定了培养单位的整体培养机制与被培养对象的性质与类型。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其类型属性的决定因素就是人才培养目标。根据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要求,淮信院根据学院实际对2011 级对口单招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以该院的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将以往与普高相同的培养目标即“在一线从事生产制造、工艺编程、设备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果断提升成“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编程、产品CAD/CAM、产品检测、技术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与定位的提升,更加尊重对口单招学生的中职教育现状,也更具针对性与前瞻性。

2)积极寻求更优化的职业岗位群。职业岗位群是指职业岗位群体所包括职业岗位互相联系的一个职业系统。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终端输出,要紧紧围绕社会发展与企业的需求,以专业技能为本位,更多地关注社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为培养更加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淮信院针对对口单招的实际情况,将原有普及型职业岗位群提炼成质与量并举的新型职业岗位群,为学生职业生涯进行准确定位,从初次就业岗位,到发展岗位,再到升迁岗位,更加注重学生长远职业发展,尊重学生个体性质,以贴合市场实际需求。以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围绕建立更优化的职业岗位群,该专业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针对性工作:①针对熟操作、懂工艺、会编程的一线人才的缺乏,着重培养数控程序编制人员;②针对CAD/CAM 技术的广泛应用情况,在教学中着重安排CAD/CAM 知识的学习,并在专业课中占有较大比例,努力培养工艺设计与制定人员;③针对在模具行业中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普及拓展情况,在对口单招课程设置中除开设三维造型设计课程并配以实训周外,专门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与UG 模具设计课程,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模具专业人才,帮助学生就业岗位质量的提升及就业群的拓展。实践证明,数控技术对口单招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呈现出健康态势,验证了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3)统筹专业核心能力,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是以专业技能为重心的专业核心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创新能力,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针对更优化的职业岗位群,确立区别于普招的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口单招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定位理应与之无缝衔接。淮信院在调研对口单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时,尝试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为思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进行详细的分解与调查研究;同时采用梯队渐进分析法,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进行质量评价,并建立相应的监控指标体系,使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更具有可操作性。为此,淮信院将数控技术对口单招专业作为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口单招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时,致力于在传承普招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口单招学生的专业图纸的识读与绘制能力、程序的编制与优化能力、对复杂零件的自动编程能力以及模具设计能力等,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已胜于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实践培养要求,充分体现了对口单招学生培养的传承性特征。

图1 淮信院数控技术专业的新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框架

4)构建正确的课程体系思路,注重中高职课程无缝衔接。高职院校对口单招课程体系的设置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终端末梢,对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与否以及持续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所以淮信院在设置课程方案时,既要考虑该专业综合性、多学科的特点,又要充分照顾中职学生低学历、低起点的实际,同时还要合理安排中职和高职之间的衔接。为此,淮信院数控技术专业展开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赴省内多所中职院校调研交流,详细了解中职教育期间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课程体系的设置,获得了大量的有效信息,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部分专业课程重复,部分课程存在脱节现象,不尊重学生之前专业的差异(大部分同学专业是钳工,少部分同学专业是车工,所学专业知识有一定差异)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在设计课程思路时作了一定的调整:①将原有较好基础的课程如机械制图浓缩提升,将不同中职院校部分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液压与气压等课程整合成机械工程基础,化散为整;②将亟需传承提升的课程普通车削升华为专业核心课程的数控车、数控铣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课时比重在课程体系中大大提高;③为体现对口单招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增强其专业前瞻性,新增了加工中心与模具等一系列相关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将其与数控技术专业普招学生的课程体系加以比较,见表1~表4。

表1 普招课程各模块学时、学分分配

从表1、表2 可看出,专业基础课程的比重下降近7%,而专业主干课程的比重则由之前的38%提升至40.8%,学分及学分比例也同时增加。理论和实验的课时由之前的284 增加至306,加上新增课程的理论传授等因素,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由1∶1.5 变至1∶1.4,符合高职教育理念与标准(由表3、表4 得出)。改革后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框架如下:

表2 对口单招课程各模块学时、学分分配

表3 普招课程理论实践学时、学分分配

表4 对口单招课程理论实践学时、学分分配

可以看出,整个课程体系遵循了从中级到高级、从手工到自动、从二维到三维、从制造到设计的过程,整体过程符合教育规律,自然流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论证,对口单招班级学生接受程度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节奏紧张有序,受到学生的欢迎。

图2 改革后的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框架

3 结束语

淮信院以数控技术专业为改革试点专业,根据单招学生特点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单招学生课程设置上的不足,改革单招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专业核心能力及课程体系等,积极探索区别于普招学生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在寻求更加合理的适合于单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已初步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淮信院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及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为学院其它对口单招专业及部分兄弟院校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1]袁丽英.职业教育课程评价: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34):44-48.

[2]胡金波.在2008年全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4):5-9.

[3]袁丽英,蒋心亚.多元入学:高职院校实施对口单招改革的必然趋势[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4):81-83.

[4]张廷仲.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办学模式的探讨[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7(12):90.

[5]关冬梅.高职学生软技能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72-74.

猜你喜欢

数控技术对口课程体系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数控技术在矿山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智能制造与先进数控技术的发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