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7~2011年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调查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

2013-09-11熊汉忠尹良琼付达东张福瑜霍淑萍王好艺陈开琦王志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鄂州市特异性真菌

熊汉忠 尹良琼 付达东 张福瑜 霍淑萍 王好艺 陈开琦 王志安

(鄂州市中心医院1.呼吸内科;2.检验科;3.ICU;4.眼科;5.药剂科;鄂州 436000;6.鄂州市长港农场卫生院内科,鄂州 436000)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无特定的发病人群,各年龄阶段皆有发病可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哮喘患发病率约为2%[1],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引起支气管哮喘原因很多,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2]。近年来研究发现气传致敏真菌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有密切关系,本文旨在研究鄂州市地区气传致敏真菌的种类、数量及季节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患者气传致敏真菌导致的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采用暴片调查法和暴皿调查法对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进行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筛选从2007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急诊、门诊住院部的100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即为观察组,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从6~58岁,平均年龄 (26.7±5.6)岁,其中 <10岁患者11例,10~20岁患者43例,21~30岁患者25例,31~40岁患者17例,>41岁患者4例。按照职业分学龄前儿童10例、学生36例、白领20例、工人12例、农民14例、干部领导8例。另取同时期的40例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即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实验方法采用空气暴片法和暴皿法共同调查。其中空气暴片法的具体实施步骤是选择我院综合楼6楼顶平台,放置伞篷式收集器,每天上午10点左右暴片1张,用涂有凡士林的载玻片暴露空气中,在第二天同时间取回,在载玻片中央加入1滴中性树胶,完毕后将盖玻片覆盖在滴有中性树胶的位置上。在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并作记录,暴片调查方案持续1 a,共暴片1 460张。暴皿方法的具体步骤是取直径为11 cm的培养皿,在培养皿中放入3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是马铃薯-葡萄糖、沙氏、蔡氏,同样是在上午10点左右暴皿,持续时间3~5 min,半个月重复1次,1 a内共暴皿96次,观察培养皿中菌落情况并记录菌落数量,若无菌落出现,用直接压片法制作标本放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同时性显微拍照。

1.3 皮内试验方法

采用北京新华联制药厂的多价真菌点刺液(PMⅠ,PMⅡ,PMⅢ),阳性对照液为组胺,阴性对照液为0.9%生理盐水,将患者前臂用75%酒精消毒以后,用生理盐水擦拭干净,待皮肤干燥后,滴上点刺液,用点刺针刺破皮肤,每点注入0.01 mL抗原稀释液,点间距≥5 cm,20 min后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出现红晕及风团直径≥0.5 cm即为阳性。

1.4 血清IgE测定

采用瑞典玛西亚公司生产的UniCAP-100全自动过敏原检测仪及配套的特异性IgE试剂盒进行检测。

1.5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处理,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真菌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采用了空气暴片和暴皿调查方案,其中空气暴片1 460张,收集真菌孢子125 837个,能鉴定种属的真菌孢子为110 381个,分别属于38个种属。暴皿96次,收集菌落3 023个。

2.2 皮内试验结果

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在皮内试验后阳性患者为35例,所占比例是35%,其中多价真菌点刺液PMⅠ26例次,多价真菌点刺液PMⅡ19例次,多价真菌点刺液PMⅢ9例次。在35例皮内试验阳性患者中32例为“+”,另有3例患者为“++”。

2.3 真菌特异性IgE测定

对35例皮试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曲霉特异性IgE测定,IgE阳性有31例,检测符合率为88.58%,稳定期健康人群中阳性反应例数2例,阳性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4 血清学和皮内试验对比

对比血清学曲霉特异性IgE测定和皮内试验测定结果,检测符合率为88.58%,两种测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说明这两种检验阳性率方法均有很高的特异性和临床应用价值(见表2)。

3 讨 论

真菌 (Fungus)是一种真核生物[3]。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4],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气传致敏真菌调查需要采用空气暴片法和暴皿法同步开展,一般调查的时间至少在1 a以上[5-6],这样才能系统且全面的了解一个地区空气中的致敏菌,若调查的时间过短,调查结果往往不够系统,收集的致敏均种类和实际情况出入较大[7]。

笔者从2007年开始至2011年结束,对鄂州市进行了为期4 a的气传致敏真菌调查研究,发现鄂州市空气中存在多种菌属,比较常见的有曲霉、单孢枝霉、青霉、黑根霉、出芽短梗霉、瘤蠕孢霉等,这些优势菌种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其他种类的真菌,尤其是在8、9、10月份,通过暴皿调查方法收集的菌落数量占整个菌落数量的57.32%。发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和鄂州地区的气候相关,鄂州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江南长江中游沿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无霜期266 d,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可达到40.7℃,一年四季清晰,尤其是夏季雨水充足,全年气候适合致敏菌的生长和繁殖。在6、7月份调查中收集到真菌孢子13 923个,所占比例是11.06%,收集到菌落数量是432个,所占比例是14.29%,主要原因是因为6、7月份鄂州市进入梅雨季节,降雨量较多,导致地表过于潮湿,所以真菌无法顺利进入空气中[8],造成空气中真菌孢子数量较其他时间段少。人体在吸入了致敏菌后会对起到产生刺激,很容易对呼吸系统产生炎症反应[9-10],因此通过对鄂州市进行致敏菌的调查研究是有必要的,可以通过调查结果了解具体的致敏菌情况,并为更多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预防哮喘发发作提供依据。多价真菌浸液皮内试验可以了解致敏菌的致敏程度,也可以反映IgE的存在[11],血清学特异性IgE测定结果较为可靠,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通过和皮内试验联合检验,能提高阳性诊断正确率。

表1 哮喘患者和健康人曲霉特异性IgE测定结果Tab.1 Asthmatic patients and healthy human serum IgE determination results

表2 血清学和皮内试验两种方法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serology and intradermal test

通过表1可知,哮喘发作期患者的诊断阳性率高达88.58%,而稳定期患者人仅为5%,差异显著;通过表2可知,曲霉特异性IgE测定和皮内试验检测符合率为88.58%,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说明这两种检验阳性率方法均有很高的特异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中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20岁以下患者比高达84%,这就表示年龄与发病有密切关系,越是年龄小,越容易发病,研究认为可能是年龄较小患者室外活动时间较少[12],机体抵抗力较低。真菌过敏原性较为复杂,抗原物质主要来自于真菌的孢子和菌丝[13],不同真菌的变应原性又往往具有相对的交叉性,这就表示患者对所有致敏菌种一种过敏,对其他类型的真菌也有过敏的可能性[14]。目前测定血清sIgE对于诊断过敏性疾病、确定特异性过敏原[15]、减少过敏原接触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意义重大,可协助哮喘患者的治疗和对病情变化的检测。

综上所述,2007年~2011年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和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根据该研究结果来了解空气中的致敏真菌能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预防和治疗哮喘。

[1]李汉琳,肖才文,范捷,等.武汉市中心城区气传真菌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7):786-788.

[2]朱红英,吴菁,孙麓,等.武汉市气传真菌与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关系回顾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0):119-120,124.

[3]李春兰,冯明礼.气传致敏真菌与过敏性鼻炎发病关系及真菌变应原阳性106例脱敏治疗效果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6-37.

[4]曹丽春,费世暖.黄石地区气传致敏真菌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32-434.

[5]黄晟,王娇莉,王利民,等.真菌致敏的严重支气管哮喘三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11):840-843.

[6]邹晖,苏磊,方秋红,等.真菌致敏的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7781-7783.

[7]李琳,周新.真菌致敏与严重支气管哮喘[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5):369-372.

[8]徐波,潘蕊,潘文森,等.真菌致敏的严重支气管哮喘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荟萃,2011,26(16):1454-1455.

[9]王林林,时国朝.真菌引起支气管哮喘发展和加重的免疫学机制[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0):1557-1560.

[10]荣令,周新,殷瑞和,等.真菌蛋白酶在变应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2):191-193.

[11]王业,文富强.真菌与临床喘息性疾病[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3):208-212.

[12]杨秀娜,陈刚,孙磊,等.真菌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09,29(15):914-916.

[13]廖若敏,周新,白冲,等.真菌暴露与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5):315-317.

[14]孟文霞,刘艳梅,李晓鸾,等.尘螨、花粉及真菌变应原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87-88.

[15]李琳,周新.真菌致敏与严重支气管哮喘[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1,05(2):125-129.

猜你喜欢

鄂州市特异性真菌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China's express companies establish “Green Delivery Day”
真菌造房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鄂州市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职务犯罪情况分析
对鄂州市特色养殖的考察与思考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