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通胀预期管理与货币政策

2013-09-10温州大学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戴菊贵

中国商论 2013年10期
关键词:币值中央银行物价

温州大学商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戴菊贵

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 王伟

通胀预期(inflation expectation)是指经济行为者对未来实际通货膨胀率的主观判断和估计。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通胀预期是指社会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事前主观估计。通胀预期通过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经济理论与大量实证研究均表明,通货预期已成为通货膨胀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胀预期不稳定直接影响到通货膨胀的波动性和通货膨胀的持久性,影响到货币政策反通货膨胀的成本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胀预期的现状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陷入经济衰退。为刺激经济复苏和稳增长,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先后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等刺激政策。此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率先复苏,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随后走出低谷,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平稳增长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但是,通过刺激政策稳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物价的上升。自2010年5月起,我国CPI指数开始突破103,央行逐步多次上调利率和紧缩银根,但CPI指数居高不下且持续上升,至2011年7月CPI指数达到106.5。此后,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和深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物价水平也随之持续下降,至2012年7月CPI降为101.8,2012年8月以来CPI指数又开始延续上升态势。

中国人民银行在每年的2月、5月、8月和11月在全国50个城市对2万户城镇储户进行问卷调查。自2000年起,中国人民银行的《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系统》中关于物价的判断和预期的问题为“您预计未来3个月物价水平将比现在:上升;基本不变;下降”。基于问卷调查的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大致反映我国通胀预期的变化情况。通胀预期的具体测度,有调查法、市场法和计量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通过表1,可看出未来物价预期指数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再升的过程。也就是说,目前CPI虽在承受范围之内,但通胀预期开始明显回升。

表1 2010~2012年未来物价预期指数

2 我国通胀预期不稳定的货币政策根源

2.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三重性”

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一直奉行“稳定币值,发展经济”的目标。但实际执行时出现目标摇摆不定,在物价形势严峻时稳定币值为先,经济形势严峻时发展经济为先,更多的时候发展经济优先于稳定币值。而且,货币币值稳定包括对内币值稳定(物价)和对外币值(汇率)稳定。这样,最终目标中隐含着三个目标,这三个目标之间存在不一致性。货币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往往是存在矛盾。为了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货币政策趋于收缩,经济增长会减速甚至下滑。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趋于扩张,货币币值趋于贬值。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矛盾给货币政策操作造成了两难的选择。而且,在物价与汇率之间同样存在一定的矛盾,在很多时候为了换取汇率的稳定而牺牲了物价的稳定。

2.2 货币政策的动态(时间)不一致性

货币政策不一致是指货币当局宣布一个零通货膨胀的目标,在公众信任的情况下形成低而稳定的预期通胀率,并据此做出理性的劳动、消费、储蓄和投资决策。然而,在没有强约束的情况下,相机抉择的货币当局有动力制造意外通货膨胀(surprise infl ation)以增加产出和降低失业率。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无约束的货币当局采取“欺骗”策略,可以从中获取某种利益,从而使其制定的货币政策丧失可信性。然而,在预期理性的情况下,公众会预期一个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结果货币当局的政策既造成了通货膨胀,也得不到任何产出上的好处。

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具有明显的相机抉择性,最近几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中表现尤为明显。200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主要任务是搞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应对日益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2008年9月政策目标由“防通胀”变为“保增长”,财政和货币政策发生180度大转弯,改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缺乏预见性,表现为货币政策出台的突然性、调控政策的波动性和非一致性。

2.3 货币政策操作缺乏前瞻性和稳定性

最近几年,我国物价水平和整体经济大起大落,这与货币政策的短期性、反复性分不开的。我国每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主要根据当前的经济增长势头和物价形势,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趋势而制定。

2007年,国内物价形势严峻,资产价格暴涨,货币政策主基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2008年上半年,主要矛盾仍为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货币政策主基调仍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到2008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异常严峻,货币政策转为宽松。这是央行没有充分认识美国次贷危机的重大冲击,导致货币政策的短期反复,缺乏前瞻性。同样在2011年,面对日益严峻的物价形势,连续3次上调利率和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2012年,下调利率和连续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也是央行再一次没有充分认识欧债危机的重大影响,导致货币政策的波动反复。

3 通胀预期管理的货币政策建议

通胀预期越不稳定,反通货膨胀的成本越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事实上,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已经成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能否成功实现目标的关键。通胀预期不稳定的根源其实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为了有效地管理通胀预期,控制通货膨胀,本文提出以下货币政策建议。

3.1 实施“宽财政”、“稳货币”与“升值”的政策搭配

目前我国面临的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通货膨胀趋缓,但随时可能反弹;受欧债危机影响,经济增长面临不确定性;就业形势不稳定,尤其是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国际收支持续多年的顺差。我国物价上涨的很大一部分压力是来源于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带来外汇占款的急剧增加。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和可控性的下降。中央银行为追求汇率的稳定牺牲了物价的稳定。

针对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为了稳定通胀预期,特提出“宽财政”与“稳货币”的政策组合。按照丁伯根的数量匹配原则,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N个相互独立的有效政策工具。按照蒙代尔的最优指派原则,每一个政策目标应该指派给对这一个目标具有相对最大影响力的政策工具。“稳货币”主要致力于解决物价问题,“宽财政”主要致力于解决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升值”主要致力于解决国际收支顺差问题。三者政策工具各有指派,相互配合协调。“宽财政”和“升值”配合“稳货币”以稳定通胀预期,缓解通货膨胀压力。通过“宽财政”逐步解决经济增长方式,也就缓解了国际收支顺差的根源问题。国际收支问题得到缓解了,物价上涨的货币根源减轻,货币政策独立性得到增强。通货“升值”着力缓解国际收支顺差问题,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一定程度缓解物价上涨压力。

3.2 提升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平稳性和可预见性

目前我国统计数据的不完全性和滞后性,加上央行的认识时滞、决策时滞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时滞,使得经济形势客观需要货币政策的及时调整到货币政策最终发挥效果有一个很长的时滞。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不仅考虑过去和目前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更要考虑未来的经济金融发展趋势,采取前瞻性而不是应急性的政策措施,防止政策出台后产生的效果与未来的趋势叠加,加剧了未来经济的波动程度。

货币政策出台以后,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平稳和可预见性。同时,根据未来形势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调预调,避免出现“相机抉择”式的操作模式,导致货币政策的反复波动和大起大落。基于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通胀预期管理与最优货币政策研究表明,一个能预先承诺去实行一项政策的政府要比一个短视的、每一期都重新最优化的相机抉择的政府能够产生更好的政策效果。

3.3 逐步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高,这多少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导致通胀预期不稳定,减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了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特别是政治独立性,需要逐步完善中央银行的体制和机制建设。第一,关于政策目标独立性。政策目标存在多重性,缺乏明确的指派顺序,各个目标的权重模糊,导致公众无法知晓中央银行的目标损失函数,也就无从真正了解央行的政策意图。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至少应该明确规定物价稳定成为我国央行的首要目标。第二,关于政策工具的独立性。我国中央银行的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这些政策工具通过影响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等,再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渠道影响社会总需求,最后影响物价稳定等最终目标。然而,对于利率、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等重要事项必须经过政府批准后才能执行。虽然中央银行的“手脚”可以行动,这无形当中捆住了中央银行的“头脑”。政府对中央银行应采取事后问责的形式,而不是采取事先控制、事后无责可负的状态。第三,关于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体现为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作为委托人,中央银行作为代理人,政府与中央银行进行协商,确定具体量化的通胀目标,赋予央行独立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权利,使其在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宏观经济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面临的各类冲击进行货币政策操作,以便对其进行客观的考核问责。

3.4 逐步提高中央银行的透明度

中央银行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公众对央行货币政策的理解和监督,也有助于增强中央银行的责任性,约束其相机抉择行为,稳定公众的通胀预期。伍德福德认为,公众不仅要知道央行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更要能预期到央行将来要做什么,这对于货币政策的效率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中央银行的透明度不断提升,但总体仍不容乐观。为了加强中央银行的透明度,需要做到:

第一,提高货币政策目标的清晰度。中央银行应公开宣布它的目标损失函数,让公众知道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偏好。第二,货币政策的决策思路和过程应尽量公开化。目前央行能做到及时公开决策结果,但公众对政策出台的背景、思路、意图难以获晓,对过去货币政策的评价、未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形势的展望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模糊性语言。第三,经济信息数据模型公开,特别是通货膨胀预测模型。第四,信息沟通渠道的形式要多样化,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通过中央银行领导的公开讲话和表态,对目前货币政策出台和操作意图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帮助公众加深对政策的理解,以引导公众预期。第五,加强央行对公众的了解。央行同样要知道公众的预期,了解公众究竟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如果公众的预期与央行的预期出现偏差,央行就需要引导公众预期。

[1]陈彦斌.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M].科学出版社,2010.

[2]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李春吉.我国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问题的估计与检验[J].现代管理科学,2010(9).

[4]李拉亚.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

[5]彭方平,胡新明,展凯.通胀预期与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J].中国管理科学,2012(1).

[6]张鹤,张代强,姚远,张鹏.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反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9(7).

[7]Kydland & Prescott. Rules Rather than Discretion:The Inconsistency of Optimal Plan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7,85(3).

[8]Barro & Gordon(1983a)Rules, discretion and reputation in a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3,12(1).

猜你喜欢

币值中央银行物价
在哪只手中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对人民币币值扭曲的研究与我国进行币值追赶的必要性
对人民币币值扭曲的研究与我国进行币值追赶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纸币(壹)》出版发行
例析“汇率”一节难点的突破
2012,物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