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物而赋形:浅谈手工授课中关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2013-09-08李丽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7期
关键词:赋形手工板书

◆李丽华

作者:李丽华,硕士,宿迁高等师范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研究(223800)。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普及,作为教学要素之一的教学媒体也在不断更新中,从口头语言、书本、实物、录音、录像等逐步过渡到对多媒体计算机的偏好上,课件的制作能力业已成为教师技能考核之一。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甚至成为某些优课评比的必需条件,有关课件制作的交流、比赛、资源共享也层出不穷。顺应时势,一些手工课程教师在授课中将多媒体进行“赋形”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呈现清晰,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教学的范畴,使得课堂的容量与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了“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双技”教学,荣评“优课”教师。

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在造型或装饰上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主张“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即要求艺术家尊重表现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准确而又自然地表现出对象的形态和特征。在此,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手工“优课”教师的专业态度与教法探索,值得探讨的是其对于手工课程授课本身“相物”的思考与其中多媒体“赋形”使用的适用度值。

教育部指出多媒体的使用“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1]。所谓“深远影响”有正负之分,然而,大部分教育者看到的往往只是正面影响。由此,在授课中,特别是在手工授课中,教师关于多媒体使用的现象出现“赋形非相物”或者“赋形盖于物”的现象。鉴于此,笔者想对手工课授课本身的“相物”与手工授课中关于多媒体的使用“赋形”来提几点看法。

1 “相物”六不舍

1.1 不舍备课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求、探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过程。一些教师对于备课形成的手工教案不以为然,认为有课件就足够了。可知,这些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课件的制作上,仅仅备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以及教学的三维目标确定等方面舍去了应有的时间与关注。可见,备课是手工课程教学过程的总策划与总设计,更何况手工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倘若仅停留在幕上操兵,那当然是不可取的。

1.2 不舍范例

传统手工艺凭借口传身授而穿越时空、延续不断,并在传承中注入了鲜活的时代记忆,这种记忆包裹着温暖的情感,给予后人民族性自豪的温存。当下的手工授课不能够仅此满足于技艺要点的模块套路背诵,沉迷于成品模型的机械模样复制,抑或驱动于作业完成的任务成绩使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命令——达成的关系。多媒体课件中尽管有颇多的图料、步骤分析等,但这些众人皆能寻得或复制的图像产品如何能够凸显教师本身的魅力?在手工授课中,教师的示范与演示,是添增教师个人正面效应的较好途径,能够维系师生良好的情感,并且在这种感性的呈现中添增学生的感性领悟力。

1.3 不舍归纳

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手工授课中主要存在两种现象:

1)挂图作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材的翻版图片,视作整个教学的内容呈现;

2)流程作用,这种现象呈现的是课程授课的过程,视为教案的步骤提示。

固然,现象“2)流程作用”避免了教材的简单放大,上升至逻辑层次,有一定的可取处,但稍加分析可知,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课件无论是“挂图作用”还是“流程作用”,都逃不脱喧宾夺主的角色。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理应作为手工授课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归纳,并与整个教学流程逻辑协和一体,不应过多关注自身的脉络,更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表1

1.4 不舍板书

板书是课堂的“微型教案”,是手工授课的重点与制作的关键词,起着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板书是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拉近师生距离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板书随写随看,将师生共探的思维轨迹做到了有机呈现。所谓“有机”,则在具体授课中可以据教情、学情增删内容与加入灵感,教师在构建整个手工授课的过程中是一位引领伙伴的角色。然而,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堂课下来,粉笔未动。通过课件播放与适时板书所产生的方式、过程、结果与角色的差异对比,可以发现传统的黑板与粉笔依然有着它不可取代的现代意义,如表1所示。

1.5 不舍时空

创造就是标新立异,标新立异的前提是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的前提是给他一个自由状态[2]。手工作为课程,其本身不囿于传统的工艺流程,而是注重对学生一种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在操作阶段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且在授课环节中需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索与创新。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确可以节约展示的时间,甚至可略去翻书环节,将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处于最集中掌控与反馈中。殊不知,这般细算却是越俎代庖,挤占了学生个体创新意识的可能。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出发点非时空上的掌控,而是在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完成自我创新意识的孕育。

2 “赋形”四注重

2.1 注重库仓资料——重在平时

手工课程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制作课件需要大量的资料信息,这需要任课教师具备从网络、书籍、刊物、视频等多方面获取资源的能力。手工教师必须有一个资料库,并且要注重资料库的整理分类,可以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设立几个类别仓库,做到分类存储,以便系统查阅。平时,教师遇到相关的优秀手工作品或者手工制作就要注重收集,一些学生的优秀手工作业也可囊括。有了充足的资料储备,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就可以方便地做到调用与处理。

2.2 注重有机取舍——具体分析

一些部门将多媒体课件单独列出作为比赛项目是欠缺考虑的,毕竟课件说到底只能够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已。如此,只能迷糊众多教师对此的定位,从而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课件制作上。于是乎,课件演化为色彩炫目、声音特殊、动画奇特的“艺术品”。这般抢镜,已经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工授课的重点与难点上转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学效果,早已背离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使用的初衷。由于手工课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巩固练习,授课时间有限,而且一些能够用挂图、实物、示范演示的环节不应该舍去,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理应具体分析,根据教情与学情合理取舍,褪去多余的华丽服饰,以期最大功效性展示。

2.3 注重适用范畴——锦上添花

多媒体课件一般主要运用在抽象原理展示、解释规律与现象演示三个范畴中,手工授课则较多倾向于现象演示的范畴。这其中主要包括作品步骤演示、优秀作品图片本身演示等。如此适当的演示与教师的引导归纳相结合,可较为清晰地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假使将手工授课比作“锦”,那么据该课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可谓“花”,“花”无论如何都是属于锦的,且“花”形要依据不同的锦而设计,不可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2.4 注重专业教学——自身提高

一些手工教师会满足于资料仓库的收集与整理,认为只要给学生充足的资料感性触动就可以了,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不以为然。长此以往,不仅丢了自己的专业,而且手工授课也变得单调而呆板。手工教师在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提升“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艺术水平,并在自身的手工技能水平上不断锻炼、提高。

3 结语

本文并不是在否定手工授课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况且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与普及,在传统的手工授课中添增多媒体课件教学要素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不存在东施效颦的泛滥,而是应该较为理性地拿来所用,为手工授课锦上添花。笔者认为,只有在根据具体的教情、学情的基础上相物而赋形——设计与选择适当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够完成当下手工授课的时代使命。

[1]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成尚荣.对草根研究的期盼[M]//教育科研大家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赋形手工板书
相干多径环境下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混合波束赋形方案
基于SRS遍历容量的下行波束赋形性能研究
做手工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手工DIY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具有散射对消功能的赋形阵列天线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