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用单光变焦镜防治近视疗效试验报告

2013-09-08王振平于泳周峰韩峰杨立宏李丹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真性变焦度数

王振平 于泳 周峰 韩峰 杨立宏 李丹/文

本文介绍了利用视近时改变焦距的原理,运用单光变焦镜防治小学生近视度数的增长,从2011年9月~2012年8月的1年时间内,对130人进行试戴,现将其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医院完整观察的门诊病人:正视24例,假性近视40例:正视性24例、远视性16例。度数-0.75D~-1.00D的34人,>-1.00D的 6人。远视度为+0.50D~+1.25D。混合性近视36例:真性度数-1.00D~-1.50D,假性近视度数为-0.50D~-1.50D。在假性近视和混合近视中,其中假性近视≤-1.00D有56例、真性近视30例:度数-1.00D~-4.00D,其中<-3.00D为24例。年龄8~10岁90例,11~14岁40例。

本组病例有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90人、4~6年级的20人、初中一年级学生20人。正视男16人、女8人,比例为2∶1。近视男42、女64,比例为2∶3。城市学生66人、乡村64学生,比例为1∶1。

2 检查确诊和防治方法

散瞳前测裸眼视力,验光度数。

排除眼各部位器质性病变。

连用1%阿托品水(膏)3天,每天3次,第4天验光。然后按1985年全国屈光学会规定标准(略),确诊假性近视、混合近视、真性近视。并记录具体度数备用。

对正视、各类近视按其真假度数,分别用公式计算出相应变焦防治镜,备近用时戴用。

具体防治方法:①保证坚持科学性近用眼为基础:即坐姿端正,近用距离为33cm。每用1小时休息15分钟向远方看。②凡近用目力≥20分钟均戴用防治镜。

半年后复诊,将结果与防治前对比,对有效者继续防治,对无效者找出下列原因之一:没做到科学用眼;近用时没经常戴防治镜;有其中之一者彻底纠正后再继续防治。1年后仍按以上方法做防治结束的复查,将结果与防治前对比判断疗效。

3 结果一览表

注: +号表示天天坚持做到,±号表示不经常坚持,-号表示没做。

疗效制定标准:

正视:没有得假性近视为痊愈,得假性近视<0.50D特效,=-0.50D有效,>-0.50D无效。

假性近视,混合近视:假性近视度减少≥-0.75D痊愈,减少-0.50D特效,减少-0.25D有效,不減少无效。

真性近视:度数不变痊愈,产生假性近视-0.25D特效,产生假性近视-0.50D有效,产生假性近视≥-0.75D无效。

4 讨论

根据国内外共识,近视产生的主因是过近用眼致调节力增加。长期、连续的<33cm近用,使调节力增加,其中发生痉挛,在看远时不能放松,假性近视开始发生。如今认为真性近视形成是生物论的自然结果,机体为避免因调节增强带来多耗能量和视疲劳的痛苦,就产生了相应器官的结构代偿性的发育——眼轴增长,使假性近视变真性近视。

由此可见,近视的发生发展均由假性近视而来,其假性近视且是调节功能增强所致。

为何设计近用型单光?

在课堂上,无论正视、近视戴近视镜,在教室第一排(离黑板2m),最后一排离黑板5m。用调节力为:100/200=0.50D~100/500=0.20D。学生看黑板用调节力0.20D~0.50D。近于休息状态。看书、写笔记时用3.00D调节力。故一会看黑板一会看书笔记,使调节功能在0.20D~3.00D间进行舒缩运动。可以说调节功能在常用范围内进行锻炼,而不存在调节功能在持续性≥3.00D。有日本学者提出:近视发生是由于长时间连续地在书桌上近用眼<33cm所致,所以把假性近视称为桌面近视。

下课时,在教室内看1m~5m间物体,用1.00D~0.20D调节力。在操场上看5m外之物,不用调节力。所以,下课时间不是发生近视的时间。只有在≤33cm近用时为发生近视时间,所以本防治镜设计定为近用型。

根据“近用单光变焦系列镜”的镜方数和指症数,对每种类型都要符合此类型及种别的度数要求,寻找出真性近视的个数,制作出图表即可求出此类型镜方数和指症数。现举例说明:混合性近视:真假性近视<-3.00D,假性近视≤-0.75D(-0.50、-0.75两个种别),制作图表参数确定方法,求出指症数。

根据图表真假性近视度数代入本类型公式(已知)可求出镜方数

对有形成负向调节力0.50D,放松费劲不适者,可从原处方减0.50D,既能放松又容易适应,相当近用正视不用调节力,还可达到良好效果。如极个别的还是不适应,还可减0.50D,这样近用仍少用2.50D调节力,起到防治作用。对仍不科学近用眼还小于10cm近用(如23cm)还是有效的。

疗效率统计:从结果一览表可看出:防治人数130例,痊愈84人占64.61%,特效24人占18.46%。有效16人占12.30%。无效6人占4.62%。总有效率为95.38%。

疗效与各因素关系:各类治愈百分比为假性近视80%、混合近视38.80%、真性近视80.00%、正视58.33%。以上都是坚持在科学近用眼基础上,天天做到近用戴防治镜。

治愈率城乡对比:130人痊愈84人,其中城市32人,治愈率为38.09%;农村52人,治愈率为61.90%。农村效果好,比城市高一倍的原因如下:农村孩子治疗的依从性较高,认真坚持,城市孩子正相反;农村孩子放学后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较短,使眼多处于休息状态,城市学生相反;农村孩子吃粗粮、鲜菜、水果较多,对眼的发育有益,城市学生则相反。农村学生升学压力相对小,城市学生学习时间更多,用眼负担重;农村环境中的光、色、声对眼污染较少,而城市更为严重。

与年龄、屈光度的关系:在治愈的84人中,≤10岁76人,占防治总人数58.46%,占痊愈人数的90.47%,说明小学生发病高,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治愈中的假性近视为80.00%,假性近视共40人,其中≤1.00D34人,可见假性近视≤-1.00D效果好。

防止正视患假性近视,对正视学生预防近视发生,应当纳入近视防治对象中,给予格外重视。

在屈光病中,集合与调节两者不协同存在是可以常见的,还有甚者是一无一有,但一定在限度值内,超过时可引起斜视及不适症状。

防治镜只在发生近视的近用时间戴用,如自习、作业等近用眼时间最多3~4小时,不用调节力、集合力下降,如得不到恢复,可发生外隐斜。一天内远用时间超过近用时间多,使调节功能恢复正常,使辐辏力得到恢复正常。

戴凸透镜相当于阿托品的作用而不会发生外隐斜,因为没有加底向的三棱镜,能消除促进集合力下降的因素。

综上原因,本试验在1年的时间内对被防治者用遮眼加三棱镜法实验检查,未发现外隐斜病例。所以设计防治镜和选择防治镜必须以不产生外隐斜为标准。

5 小结

本文对近视防治的主要有效方法是在科学近用眼基础上戴防治镜。通过近用时各种变焦的原理使近用时可以分别起到下列作用:少用调节力或不用调节力;使假性近视增加的调节力放松;使近用真性近视能降到自调性放松的近视度;有的再形成负向调节力为0.50D,在调节平衡基础上可以放松。通过以上4个机制达到近视防治目的。

防治对象:10岁内正视、≤-1.00D的假性近视、轻度真性近视。

本试验中防治镜的防治时间为1年,达到彻底防治维持需坚持到眼球发育成熟期眼轴停止生长为止(女18岁、男20岁),不再发生近视即视为真正治愈。

本文中的近视防治镜是根据国家近视防治专家组的要求“当代防治近视有效方法之一是近用戴单光低度透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进行设计的。即把学龄儿童的正视和不同类近视及度数,经科学的近用变焦原理论证后进行设计导出相应的16种公式,又用符合各类型度数要求制图表求出25种系列防治镜和114种防治对象,具有因人而异的针对性。

近视防治是通过在短时期内能对正视、真性近视防止假性近视发生和对假性近视的治愈,而完成了阶段性对假性近视的控制发生和向真性近视发展。可见,近视的防治也是通过对假性近视的防治实现的。只有坚持长期防治才有望治愈近视。

猜你喜欢

真性变焦度数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建筑原真性探微
图形中角的度数
原真性原则在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评述
大变焦比镜头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合理变焦拍远景
怎么变焦是个问题
佳能推出大变焦比相机
关于治疗近视眼答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