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磷块岩矿石工艺性质和技术经济指标预测

2013-09-07刘飞燕刘江涛

中国矿业 2013年4期
关键词:粒状白云石磷灰石

刘飞燕,刘江涛,杨 磊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41;2.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局217地质队,山西 忻州034000)

1 矿石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原矿为硅镁质磷块岩中品位矿石,其化学成分见表1。

经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显微镜鉴定,并根据矿石矿物化学成分、工业类型和它们在选矿工艺中的性质,矿石矿物成分可归纳于表2,矿物含量列于表3。

表1 原矿多项分析/%

表2 矿石的矿物成分

表3 矿石的矿物含量/%

2 矿石的结构构造

2.1 矿石的构造

1)条纹条带状构造。条带由结晶白云石和微晶团粒状白云石组成,混有1%左右微~超微胶态磷灰石和生物碎屑,宽度10mm左右。

条纹有水云母-炭质-黄铁矿条纹,含磷结晶白云石条纹,白云石基底式的胶结磷灰石团粒条纹,白云石填隙式胶结的磷灰石团粒条纹,宽度一般小于1mm,少数磷灰石富集条纹宽度达1.5mm左右。

2)微脉状构造。矿石中有少量微细方解石脉,脉宽0.01~0.15mm,近于垂直穿切矿石条带。

2.2 矿石的结构

1)团粒状结构:矿石中,团粒状结构主要是以胶态磷灰石为主,形态为球—椭球形的矿物集合体。该集合体中通常混杂有一定数量的微细粒石英(玉髓)和白云石,称之为磷灰石团粒,或团粒状磷灰石。团粒最小0.1×0.2mm左右,最大在1.0×2.0mm左右,多数0.2×0.35~0.5×1.0mm,长短径比多为1∶1~2∶1。

磷灰石团粒杂质矿物有些以白云石为主,石英集合体为辅;有些以石英集合体为主,白云石为辅,且石英集合体粒度一般30~50μm,粗者达0.1~0.15mm。

其次,矿石中还有少量微晶白云石组成的团粒状结构。微晶白云石团粒为球~椭球形,长短径比多数小1.5∶1,团粒大小0.05~0.5mm,多数0.05~0.15mm。

此外,矿石中还有少量石英(玉髓)组成的团粒状结构,偶见石英呈放射状球粒产出于白云石条带中,团粒球粒直径50μm左右。

2)胶结结构。矿石的胶结结构有接触式胶结结构、填隙式、过渡式和基底式胶结结构。

3 主要矿物特征

3.1 磷灰石

3.1.1 磷灰石的产出特征

团粒状胶态磷灰石:浅褐色-深褐色-黑褐色隐晶质磷灰石和少量微晶白云石、玉髓、水云母等,一起组成等轴球状、椭球状、枕状等形态的团粒状集合体。

无定形胶态磷灰石:浅褐色-深褐色隐晶质磷灰石和微晶白云石、玉髓、水云母组成的集合体,以团粒状磷灰石胶结物形式产出。

薄壳状微晶磷灰石:在胶态磷灰石团粒外,呈颜色深浅不同的环带状纤晶磷灰石。薄壳层数一般少于5层,薄壳总宽度仅数微米。

分散状磷灰石:以磷质微粒或生物碎屑形式,浸染于白云石晶粒之间,或微晶白云石团粒中。

以上四种磷灰石,大部分以第一种形态形式产出,少量以第二种和第三种形态形式产出,约占矿石磷灰石的90%~95%,可以满足选矿回收的基本粒度条件。第四种形态磷灰石约占矿石磷灰石的5%~10%,是选矿难以回收部分,属于选矿的合理损失部分。

3.1.2 磷灰石团粒中杂质矿物含量

根据显微镜下统计,磷灰石团粒矿物组成列于表4。

表4 团粒状磷灰石的矿物组成/%

3.1.3 磷灰石工艺粒度

由表4可以大致推算出,磷灰石团粒的P2O5品位大约在30%左右。如果将该团粒作为分选单位,显然不可能获得P2O5品位大于30%的磷精矿。因此,必须将团粒状磷灰石进行再次分割,将其中粒径大于10μm的白云石和石英从分选单位中分割出来。经过再次分割后的磷灰石分选单位,不再是自然状态的磷灰石团粒,而是之间没有粗粒脉石的磷灰石集合体;这种集合体,有的是自然状态磷灰石团粒的一部分(团粒内有粗粒白云石或石英的),有的依然是自然状态的磷灰石团粒(团粒内没有粗粒白云石或石英的),有的则是几个团粒的集合(团粒内没有粗粒白云石或石英,且数个团粒之间呈接触式胶结或由纯净无定形磷灰石胶结的)。

磷灰石集合体工艺粒度统计结果见表5,工艺粒度累计曲线见图1。由于磷灰石-白云石云雾状集合体中磷品位太低,不能达到工业要求,统计中不作为磷灰石集合体,而将其归入白云石集合体。由表5可以知道,磷灰石集合体工艺粒度的众数值分布于0.50~0.25mm;85%磷灰石集合体工艺粒度大于0.125mm。

表5 磷灰石集合体粒度测定结果

图1 磷灰石集合体的工艺粒度累计曲线

3.2 白云石(包括少量方解石)

3.2.1 白云石的产出特征

结晶白云石:它形粒状,晶粒粒度多数0.05~0.25mm,以不规则集合体胶结磷灰石团粒,或组成独立的白云石条纹条带。

以2~5μm微晶和少量微晶磷灰石组成云雾状白云石团粒,以独立团粒形式产出,或以磷灰石团粒的核心形式产出。

生成方解石脉或方解石-石英脉。

作为杂质矿物嵌布于磷灰石团粒中。团粒内白云石,部分粒度2~5μm微晶,它形尘点状;部分粒度达10~30μm,它形粒状或自形菱面体。

3.2.2 白云石工艺粒度

白云石工艺粒度测定结果列于表6,累计曲线见图2。

由表6可以知道,白云石大于0.125mm占87%以上。

表6 白云石集合体粒度测定结果

图2 白云石集合体的工艺粒度累计曲线

3.3 硅质矿物

3.3.1 石英(玉髓)的产出特征

矿石中石英(玉髓)为自形柱状,微细粒状或微细粒状集合体,团粒状集合体,偶见球粒状集合体。自形柱状石英粒度一般5×20~15×60μm。微细粒状或微细粒状集合体,小者仅5μm,大者0.1mm,多数30~60μm。团粒状和球粒状玉髓集合体粒径一般50μm左右,个别达0.2mm。

石英(玉髓)空间嵌布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矿石中,石英主要嵌布于白云石条带或白云石胶结物中,约占该矿石中石英(玉髓)总量的70%左右。另一种矿石中,石英主要和胶态磷灰石紧密镶嵌,组成团粒状石英-磷灰石集合体。按照两种矿石类型的比例以及它们的石英含量,嵌布于白云石之间和磷灰石团粒中的石英约各占50%。

3.3.2 水云母的产出特征

矿石中水云母呈细小鳞片状,鳞片厚度一般仅1~2μm,长度一般5~10μm,大者5~10×50~80μm。在石英和磷灰石嵌布关系密切的矿石中,水云母大部分嵌布于团粒状集合体中,且多数微细。在石英和白云石嵌布关系密切的矿石中,常见水云母和微细粒黄铁矿紧密交织,生成宽度达0.4~0.7mm的条纹,偶见水云母呈毡状交织,组成独立的团粒状集合体。

矿石中90%以上的SiO2是以石英(玉髓)形式产出。

4 矿石单一反浮选可行性分析和预测

迄今为止,除了类似宜昌磷矿那种特殊构造类型矿石外,对一般的硅镁质磷块岩有效的选矿工艺,通常仍然是浮选工艺流程。

在浮选工艺中,有单一反浮选、单一正浮选、双反浮选、正-反浮选和反-正浮选等不同的工艺流程。实践证明,除了单一反浮选之外,其他工艺流程通常要求对原矿进行深度细磨。要求深度细磨的主要原因,不是矿物嵌布粒度太细,而是由于沉积磷灰石可浮性较差。深度细磨给工业化生产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至今仍困扰工业化生产。

从矿石矿物工艺粒度看(表5、表6),采用单一反浮选工艺不需要对矿石进行深度细磨,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然而,单一反浮选主要适用于以硅质矿物含量较低的钙镁质磷块岩,利用碳酸盐较易浮的工艺性质,将矿石中白云石浮出,磷灰石等其他矿物留于槽底,达到脉石矿物和工业矿物分离的目的。至于本矿石,能否通过单一反浮选选获得合格精矿,以及获得什么样的技术经济指标,除了选别技术,还取决于矿石工艺性质。为此,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对选矿试验样的单一反浮选可行性进行分析和预测。

根据以往研究,对于不同沉积磷块岩,单一反浮选工艺条件下白云石的抛除率一般在80%左右,磷灰石的回收率一般在80%~90%左右。为预测矿石是否具有单一反浮选的工艺性质,按照表2所列矿物组成,计算白云石抛除率为80%和90%条件下,理论上能够获得的磷精矿组成(表7)。

单一反浮选工艺中,硅质矿物不是药剂的有效捕收对象。当矿石中硅质矿物含量太高,硅质矿物全部进入精矿,就不可能获得优质磷精矿。不过,根据矿石中石英和白云石的嵌布关系,有可能依赖硅质矿物同白云石连生关系,将部分石英随白云石一起进入尾矿。为此,表7中计算了不同的硅质矿物抛除比例所能获得的磷精矿组成。

表7 不同的白云石抛除率条件下磷精矿的组成

由表7可以看出:

1)在白云石抛除率为80%条件下,磷灰石损失率10%,回收率90%,硅质矿物抛除率小于30%,精矿P2O5品位达不到30%;只有硅质矿物抛除率达到40%以上,精矿P2O5品位才能达到30%。但是,当磷灰石回收率小于80%,损失率达20%情况下,即使硅质矿物抛除率达到40%,精矿P2O5品位也达不到30%。这就是说,在白云石抛除率为80%条件下,只有磷灰石损失率小于10%,硅质矿物抛除率大于40%,才有可能获得P2O5品位30%的精矿。

2)在白云石抛除率为90%条件下,当磷灰石损失率为10%时,硅质矿物即使只抛除20%,精矿P2O5品位也可达30%;但若磷灰石损失率达到20%,硅质矿物抛除率需要大于30%,精矿P2O5品位才能达到30%。

3)欲获得P2O5含量大于30%的磷精矿,如果磷灰石回收率达85%,白云石抛除率为85%,须将硅质矿物抛除率提高到40%左右。

5 结语

1)该矿石试验样属于高镁中硅型中低品位硅沉积磷块岩。单就矿石矿物组成论,该矿石不具备单一反浮选的可行性。

2)就空间分布看,选矿试验样中约一半左右的硅质矿物呈微细粒状和白云石紧密镶嵌。如果能够通过磨矿粒度试验,在保证白云石和磷灰石集合体基本解离的同时,使这部分硅质矿物和白云石保持连生,有可能通过单一反浮选在除去白云石的同时除去这部分硅质矿物。

3)白云石集合体、磷灰石集合体工艺粒度属于较粗类型,不必深度细磨,而只需适当细磨(例如磨至0.125~0.18mm),就有可能在它们单体解离度满足选矿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石英和白云石呈连生体。

4)上述磨矿解离度的实现,只是满足分选的必要条件。要想获得优质磷精矿,还需要提高分选效率,提高磷灰石回收率和白云石抛除率。

[1]洪秉信,傅文章.工艺矿物学在选矿中的应用[C]∥第六届全国工艺矿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95.

[2]洪秉信,黄亚琴.宜昌店子坪磷矿矿石工艺特征[J].矿产综合利用,1987(4):61-65.

[3]洪秉信.磷块岩工艺矿物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矿产综合利用,1992(3):45-49.

猜你喜欢

粒状白云石磷灰石
轻烧白云石粉加工工艺研究
磷灰石化学组成研究进展:成岩成矿过程示踪及对矿产勘查的指示*
遵化市魏家井白云石矿冶金用白云岩矿地质特征
探究乳化粒状铵油炸药春夏季结块、黏性消失快原因及防范对策
岩矿鉴定在某铅锌银矿床中的应用
生辅料在转炉冶炼中的实际应用
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工艺
现代办公室粒状碎纸机创新设计研究
青阳白云石矿采场回采顺序优化
致孔剂对多孔羟基磷灰石微球的孔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