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在支撑着《小时代》

2013-09-06万佳欢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30期

万佳欢

6月27日,17岁的河南开封女生王嘉祺和高依然分别逃了自习课,冲向电影院。

这是电影《小时代》上映的第一天。作为郭敬明的粉丝,高依然看了两次,自己还偷偷录了一个枪版;王嘉祺则跟同学组团,一口气买了12张电影票。她的好朋友王曼婷买了5张票,想拉别人一起去看,朋友却不愿花钱。无奈之下,王曼婷只好做东请客。

这一天,全中国放映了3.6万场《小时代》,230万人次为了它走进电影院,贡献了7200万票房,这一数字位列华语2D影片第一位。近5亿的票房并不是《小时代》的全部战绩。8月8日,《小时代2:青木时代》上映,它在时光网的评分甚至比3.5分的《小时代》还要低,仅为2.9分,但粉丝们仍然让它的票房在前两日便达到9700万元,遥遥领先黄晓明主演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以及由范冰冰撑场的《一夜惊喜》。

与此同时,关于《小时代》的争论和骂战在网上不断发酵。郭敬明的忠实粉丝们先是跟史航、周黎明在微博上针锋相对,近日又跟导演高群书你死我活。在2005年“超级女声”中一批主动参与造星运动的粉丝出现之后,郭敬明的粉丝们成为一股新鲜生猛的粉丝力量。这群20岁上下的粉丝已远远把“追星族”的年代甩到了身后。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嘲为“脑残粉”。比起“前辈”,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反对者、网络口水和谩骂,也拥有更为强大的神经、抗压能力、甚至“信念”。他们更勇于用行动来表达对偶像的拥戴——买票买书买杂志,不计成本;容易被煽动、不惧怕表达,“爱谁谁”。

爱上郭敬明

“爱四爷”。

17岁的王嘉祺在黑板上写下这三个大字,并画上一只大桃心。她的同学王曼婷要腼腆一些,但最后还是写上了几个小字:“天上天下,郭四独尊”。

两个姑娘毫不避讳自己对作家郭敬明“小四”的崇拜与喜爱。她们都戴眼镜、梳马尾,过完这个暑假就要升入高三。戴着牙套的王曼婷一本本地从包里掏出郭敬明小说,有限量版也有精装版。她的朋友翻开其中一本,看到插页里郭敬明的大幅黑白照片。“好帅!”王嘉祺咯咯笑。

初一时,12岁的她第一次在书店里看到郭敬明的大幅文艺范儿宣传照,反应几乎与此一模一样:“作家还能有那么帅的!” 后来,她发现郭敬明的小说“超级好看”,便把它强行推荐给了王曼婷。王曼婷青出于蓝,如今她的书柜里不单有郭敬明的全部小说,还有2009年至今所有的《最小说》,它们花掉了她的大部分零花钱。

王曼婷的住校生活简单乏味:5点50起床,6点20早自习,课程会持续到晚上11点。理科生没有政治考试,所以她在学校里看不到电视新闻,上高中后音乐课和美术课一概取消。除了学习,女生们唯一的消遣是在课间讨论明星八卦,再有就是偷偷看课外书。王曼婷被老师收过很多本《最小说》,“有一次还被老师扇了两巴掌”。

她生活的开封市曾经是北宋都城,但如今很少有文艺演出或艺术展览。即使有,父母也不会让王曼婷去——河南省高考分数线很高,王曼婷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家里的电脑坏了两个多月,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爸爸索性不修。

王曼婷平时可以去市中心的书店街逛逛,新仿的北宋式建筑却营造了老式新华书店的气息。这些店铺都售卖教辅和郭敬明的作品。妈妈支持王曼婷读书,即使读的是郭敬明。而爸爸反对她看教科书之外的一切闲书。他的管教方式十分傳统,用王曼婷的话说,“特大男子主义”。

1962年出生的王爸爸也有一个偶像:毛泽东。“他觉得毛泽东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儿如此评价。于是,王家的书柜里分别放着两代人心中的偶像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语录》以及郭敬明的小说杂志。两代人都有自己崇拜和维护的对象,但父女互不买账。“一开始,爸爸教育我时老是引用毛泽东的话,”王曼婷撇了下嘴。

初中时学校组织去泰山旅游,一直讨厌爬山的王曼婷非要去,理由只有一个:郭敬明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的男主角曾背着女主角爬上泰山。爸爸不让她去,两人大吵一顿。

也许对王曼婷来说,郭敬明的作品不仅是一个放松方式、一个认识外面世界的渠道,更是自己暂时逃离父权和学校压抑感觉的避风港。

造梦的小四和做梦的少年

王嘉祺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郭敬明小说《幻城》的情景。那天晚上,她一个人躺在被窝里,一直读到早上六点,看了三遍,哭了三遍。

“最初郭敬明就是以忧伤这个招牌打出来的,”另一个来自河南开封的高三女生高依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小学六年级时喜欢上郭敬明,称自己当时是小四的“脑残粉”。“当时‘45度角仰望‘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特别流行,”她喜欢上这些句子,“特别贴合自己的一些想法”。

郭敬明作品给王曼婷留下的最深印象则是其中“犀利尖锐”的“毒舌”语言,比如她最喜欢的《小时代》女主角之一顾里。

顾里小时候在一篇作文里写道:“巴菲特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贱人,但是我爱他!”王曼婷飞快地复述出这个句子。她有一个花花绿绿的大开幅摘抄本,写满郭敬明的经典语句。

作为富二代,顾里喜欢限量版奢侈品,可以“通过父亲的关系”在Prada订一只限量的圣诞小熊“挂在LV包包上”,不过,很多奢侈品“用不了一个月就丢弃在家里”。但另一方面,她精干、努力、理智、冷静,四年内念了两个学士学位,“对金融市场的敏锐直觉和对财经的专业分析,可以让她在一毕业的同时就跻身准高层的行列”。

王曼婷在这个角色身上模糊地找到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梦想中的生活状态。甚至某种程度上,这还契合了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同样作为会计师的妈妈,一直教育女儿自立自强。但顾里的生活离她太远。整个开封市只有一家店卖奢侈品,“服务员都可夸张,拿个包都戴着手套。”

2010年,学校组织去上海看世博会。王嘉祺和王曼婷第一次在外滩附近看到了小说里描写的奢侈品店,包括LV、爱马仕、Dior,还有“B什么什么……”和“那种一长串你根本都念不出来的英文单词”。

王曼婷站在大玻璃窗外往里张望。但她没好意思进。“郭敬明描写奢侈品店时有一句话:‘顾客永远是错的。穿普通衣服的,(服务生)都爱答不理,除非你开幻影劳斯莱斯,他们才会毕恭毕敬地打开门,五个服务你一个。”她说。对那种生活,王曼婷“够不着,但向往”。

不光塑造的角色被奢侈品围绕,郭敬明本人也乐于展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他还曾在三亚租一艘游艇带公司员工出海开PARTY。他说自己“很享受物质,很享受名和利带来的精致的生活”。另一方面,他的发家史本身就是一部励志大片——出生在四川一座小城的普通家庭,土兮兮地第一次去大城市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又独自在上海读书、打拼。2007年后,他三次成为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一名。郭敬明一直乐于把都市抽象成一个冷漠残酷却纸醉金迷的奇异混合体。而自己则以更冷酷的心境经过与世界的对抗得以过上了更加纸醉金迷的生活。对于未进入社会的青春期读者来说,这颇具诱惑。

王曼婷看过一点韩寒的书,不过她和王嘉祺都认为,叛逆的韩寒“我行我素、比较猖狂”,而郭敬明出自底层,言谈平和,更有亲和力。某种意义上,郭敬明的个人经历和作品能让年轻的粉丝们找到归属感。“小四”成为他们的“造梦者”,让他们保有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于物质欲望的幻想。

郭敬明本人也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粉丝群以15岁到30岁的年轻人为主。由一些清华大学毕业生组成的数托邦(DATATOPIA)创意分析工作室对微博上《小时代》观影人群所做的调查分析则进一步表明,其粉丝的平均年龄为20.3岁,都是微博活跃人群,女性占八成以上。他们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和地区,而非北上广等大城市。这个人群的微博关键词是“脑残粉”,而报告也将这部电影称为“精确定位的脑残粉电影”。

在石家庄工作的崔瑜琢也自称郭敬明的“脑残粉”。他25岁,10年前开始喜欢郭敬明,那时他在河北一个县城中学念书,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以升学为唯一目标。“郭敬明的粉丝在城乡结合部地带有不少,因为那个地带的孩子处在文化的夹缝里,又对文化消费有需求,但消费能力低、学习压力大,所以文化生活质量非常低,导致我们都很喜欢郭敬明,”崔瑜琢总结说。

精神信徒

每当有人说不喜欢郭敬明,作为“脑残粉”的崔瑜琢就会跟他抬杠,因为郭敬明是他“文学观、鉴赏识别能力的根基”。他第一次上网发帖是在2006年,正好回击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抄袭批评:“没有郭敬明,没几个人会知道谁是庄羽,《圈里圈外》大概也卖不出几本。”最近,他在微博上为《小时代》说话:“我会始终站在15~25岁年轻人的立场上说话,直到我85岁、95岁。

和崔瑜琢一样,刚刚大学毕业的肖婉粉郭敬明也已经十年。她目前在沈阳工作,老家是铁岭的一个小县城。如今上网她会先看郭敬明的微博,自己發表的微博也大约有八九成与郭有关。她仍然在买郭敬明旗下的杂志。中学时,如果她认识了不喜欢郭敬明的朋友,还会追着别人问:为什么不喜欢他呢?他那么有才华!

“喜欢上郭敬明后,我变得能安静地完整地看完一整本书,”肖婉说,“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发呆,天马行空地想点什么。”

几乎每一个郭敬明粉丝都会蠢蠢欲动地写些东西。于淡已经写了不少文章,还打算参加郭敬明公司今年的“文学之新”比赛。在一篇参加第16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文章里他这样写道:“她说。如果没有被告知。大多数事物都具备错觉。”

于淡是个宅男,唯一的爱好就是窝在家里看书写作。“现在快餐文化比较多嘛,我们这样搞文艺的真的不多了,”他笑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即将进入郑州某所大学学习,但他希望“将来能靠文字”去上海闯一闯。

和这些受到郭敬明影响而开始写作的人相比,很多粉丝要狂热很多。在网上寻找不利于郭敬明的言论并进行回击成为了他们的日常任务,一些贴吧的铁杆粉丝甚至戏称自己为“圣战骑士”,目前处于“战斗状态”。直到现在,曾声称不喜欢《小时代》的影评人周黎明和编剧史航每发一条微博都会遭到一些极端粉丝的攻击谩骂。

在《粉丝力量大》一书中,来自台湾的偶像崇拜与粉丝文化研究者张嫱按照对偶像、品牌的认同度,把消费者分为普通消费者、粉丝、信徒和狂热者。在她看来,如果以可口可乐为例,粉丝只喝可口可乐;而信徒“大量长期搜集所有可能得到的周边产品,天天必喝、逢人必说、花尽积蓄也要去可口可乐博物馆致敬”。至于狂热者,则可以为了可口可乐自杀或杀人。

按照这个标准,郭敬明已经拥有大量“信徒”,虽然他在访谈中并不承认这一点。郭在他们身上产生的影响已经延伸到更多领域。王曼婷原本非常内向,“见生人都不敢说话”,但喜欢上了小说中的顾里后,有意识地学习她“毒舌”的说话方式,并向女强人范儿靠拢。

此外,高依然、王嘉祺和王曼婷三个女孩愿意坦陈自己务实的感情观。她们目前不想谈恋爱——高依然不满意自己现在的外形和内在,而且,“现在谁都是以物质为重,你以后结婚,要是没有钱没有房子,哪个女生会跟你?”还是高中生的她这样说。

跟同学相比,她们自认比较成熟。王曼婷讲了《最小说》上曾刊登的一个故事:男生暗恋女生好多年,直到大学毕业后才表白:现在我有能力照顾你、养你了,请跟我谈恋爱吧。“这就是很有责任的男人,”她说,“《小时代》里有一句话——”

“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三个女生异口同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