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际收支新格局解析

2013-09-06鞍山师范学院商学院辽宁鞍山114007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32期
关键词:国际收支顺差逆差

■曾 杰(鞍山师范学院商学院 辽宁鞍山 114007)

我国国际收支新格局解析

■曾 杰(鞍山师范学院商学院 辽宁鞍山 114007)

2012年,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出现近14年来的首次年度逆差,国际收支由一向保持的“双顺差”转向了“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的新格局,外汇储备增长明显放缓。国际收支新格局产生的原因既有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的周期性因素,也包括一些结构性因素。2013年,在内外部环境充满变数的情况下,我国国际收支仍有望保持基本平衡,一些周期性因素的变化,可能造成中国资本账户逆差的收缩甚至逆转。

国际收支 新格局 逆差

我国国际收支新格局的特征

一向保持“双顺差”格局的我国国际收支,在2012年呈现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外汇储备增长明显放缓。这意味着过去十余年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已经发生质的转变。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新格局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一)经常账户顺差规模同比上升,但仍呈现收缩态势

从经常项目来看,经常项目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表1列出了2007年至2012年的经常项目顺差结构。从经常项目顺差的绝对额来看,2012年的顺差虽然略高于2011年,但远低于2007年至2010年期间四年顺差余额的均值(这四年均值为3137亿美元)。因此,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和前几年相比仍呈收缩态势。经常项目顺差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3%,较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但仍为2006年以来的次低(峰值为2007年的10.1%)。按国际通行标准,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率低于3%-4%,就意味着国际收支不存在显著失衡。从2010年起至今,中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已经基本趋于平衡。

2012年,货物贸易顺差增长较快、收益项目逆差有所收窄,但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经常转移顺差减少。2012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20569亿美元,进口17353亿美元,同比增长8%和5%;顺差3216亿美元,增长32%。2012年,服务贸易收入1914亿美元,同比增长3%;支出2812亿美元,增长14%;逆差 897亿美元,扩大46%。其中,运输和旅游项目较大逆差是服务贸易逆差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运输逆差470亿美元,旅游逆差519亿美元。运输项目长期保持较大逆差主要是由于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持续增加,境内企业对国际货物运输的需求上升,带动运输服务支出较快增长。旅游方面,内地居民出境,带动境外观光、购物、留学等旅游支出大幅增加。2012 年,收益项目逆差421亿美元,下降40%。其中,投资收益逆差574亿美元,下降33%,主要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投资收益较上年有所下降,见图1。

(二)资本与金融项目近14年来首次出现逆差

2012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与2011年为顺差2655亿美元相比形成鲜明反差。在过去20年中,中国仅有1998年出现资本项目小额逆差,其他时间都保持着双顺差。各子项目的特征表现为:直接投资顺差有所下降、证券投资净流入大幅增长、其他投资大幅净流出,见表2。

2012 年,直接投资顺差1911亿美元,较2011年下降17%。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2535亿美元,下降9%;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624亿美元,增长29%。2012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478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143%。2012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出2600亿美元,而2011年为净流入87亿美元。其中,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资产净增加2316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26%;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负债减少284亿美元,而2011年为净增加1923亿美元。全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反映了过去的一年,由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动荡加剧、国内经济增长减速,我国总体面临资金流出的压力,见图2。

(三)储备资产增幅放缓

中国的年度储备资产增量在2005年突破2000亿美元,在2007年突破4000亿美元,即使在2011年也仍然高达3878亿美元。而2012年,外汇储备增长大幅放缓,储备资产(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仅增加966亿美元,同比少增75%。截至 2012 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33116亿美元;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净减少16亿美元。2012年,储备资产增量占GDP的比率仅为1.2%,同比下降4.1%。

国际收支新格局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周期性因素

1.国际金融危机的恶化。2012年上半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明显恶化;下半年,国际金融市场又被美国财政悬崖的不确定性所困扰。与危机相关的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推动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去杠杆化,导致短期资本从中国流出,从而造成中国出现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2012年,受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新设及增资流入较上年下降9%。同时,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利润出现下滑,体现为未分配利润的收益再投资流入较2011年下降17%。从数量规模看,后者对总体流入下降的影响更大。从流出情况看,2012年,外商投资企业撤资清算流出较2011年下降45%,向境外股东归还贷款及提供贷款共增长48%。这反映了世界经济不景气、境外母公司流动性趋紧的现状。

2.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2011年底以来,受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减速、出口增速不断放缓、央行下调人民币基准存贷款利率、人们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不被国际资本看好,2012年市场上出现了显著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全年升值幅度仅为0.25%,是自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的次低。在贬值预期驱动下,一方面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套利动机被削弱,另一方面,受市场主体根据境内外利差、汇差等市场环境变化开展的“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的财务运作所致,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这客观上也造成中国短期资本流出上升、外汇储备增长缓慢的局面。

(二)结构性因素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和内需增长。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至2012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均超过30%。人民币汇率升值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有助于降低出口增速,提高进口增速,从而有助于降低贸易顺差。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均波幅已经扩大至正负1%,这说明中国央行显著降低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让汇率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供求来决定。我国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推动了进口增长。以初级产品(主要包括石油、金属矿砂等)进口为例,近三年我国经济为平稳发展期,但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初级品进口数量月均增长14%,超过2005-2007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的进口增速。

2.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以及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开始趋于下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速总体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速甚至超过城镇居民,土地等资源价格也有所上升,环保要求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加大了出口企业相关成本。国内要素价格市场化通过降低出口增速促进了中国的国际收支再平衡。

3.服务贸易逆差与海外投资负收益的扩大。2012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与海外投资负收益合计1130亿美元,同比增长68%。国内居民境外旅游、留学等消费增多,扩大服务贸易逆差。过去5年里,中国出境游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旅游项目自 2009年起呈现逆差并逐年扩大,2012年逆差规模已达到2009年的13倍。值得指出的是,此项结构性因素虽然有利于降低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服务贸易逆差的扩大意味着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尽管拥有巨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却有着可观的投资收益逆差。据外管局数据,我国对外总资产中约2/3为储备资产,主要投资于外国政府债券,平均回报率较低。此外,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可能导致亏损。海外投资负收益意味着中国这样一个国际净债权人却在向国外源源不断地支付利息,这无疑意味着显著的国民福利损失。

结论及预测

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从1999年以来的持续“双顺差”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新格局,显示我国国际收支逐渐趋向自主调节、自我平衡,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方向,也体现了藏汇于民的成效。

2013年,在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的情况下,我国国际收支仍有望保持基本平衡,但顺差规模较上年可能有所增加。一些周期性因素的变化,可能造成中国资本账户逆差的显著收缩甚至逆转。首先,国内外经济和金融运行企稳,将有利于稳定我国外部需求,吸引长期资本流入。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实施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这都将缓解中国面临的短期资本流出,境内外正利差将刺激套利资本流入我国,重新激发境内“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财务运作。其次,中国宏观经济在2012年实现了软着陆,2013年的GDP增速可能重返8%以上;受通货膨胀步入新的上升周期影响,中国央行可能在2013年下半年重新加息;人民币贬值预期可能重新转化为升值预期;如果2013年国内外环境一旦向好,这些因素也可能会吸引更大规模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另一方面,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经济持续低速增长、金融去杠杆化延续、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等,将抑制我国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扩大内需,进口增长有望加速;国内外经济复苏出现反复、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转向、主权债务问题恶化或地缘政治冲突激化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将加剧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波动,甚至不排除引发阶段性的资本集中流出。因此,2013年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1.管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进入新常态[J].中国金融,2012(22)

2.欧阳晓红.解码国际收支新格局[N].经济观察报,2013.02.25

F830

A

曾杰 (1979-),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国际收支顺差逆差
国际收支分析
1—8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国际收支分析
形成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分析
China international payment continues“double surp lus” in first qu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