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康复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

2013-09-04张玲伍竟康怀鑫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2期
关键词:脑瘫康复训练康复

张玲 伍竟 康怀鑫

(1江西省儿童医院 南昌 330006;2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昌 330046;3南昌大学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6)

脑瘫患儿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引起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的患儿,常伴有智力障碍、行为和感觉障碍及言语障碍等[1]。近年来,由于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普及,高危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小儿脑瘫的发生率为1.8‰~4.0‰[2],有明显上升趋势,且目前治疗脑瘫尚没有明显有效的药物,都是以综合康复训练为主,而家长与患儿接触最为密切,如果脑瘫患儿缺乏有效的家庭康复训练,可能导致间断治疗,从而得不到早期的全面系统康复治疗,最终可能导致终生残疾。向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教育,使脑瘫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正确的家庭康复训练,这对患儿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本康复中心近两年来实施了综合性康复治疗和正确家庭康复训练的患儿连续跟踪比较,发现绝大部分实施了家庭康复训练的患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0例患儿的诊断和分型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标准。其中男129例,女61例。年龄6个月以下17例,占8.9%;6个月~1岁46例,占24.2%;1~3岁 102例,占 53.7%;3~6岁 25例,占13.2%。临床分型:痉挛型113例,手足徐动型18例,肌张力低下型27例,共济失调型7例,混合型25例。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分型、脑瘫程度和病程基本相同,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遵循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基本原则,采用常规综合性的物理、作业、言语等康复治疗手段,结合每例脑瘫患儿的特点,制订符合病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赠送资料、光碟和组织集体培训等形式告知家属有关家庭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步骤,采用多变化、有趣味、家庭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特别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并由责任医务人员定时电话或家庭随访督促、指导和评估。在两年内经1~4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1.2.1 基础性的家庭康复指导 (1)饮食指导: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根据患儿口部功能的发展,由流食、半流食至固体食物逐渐改变质地,做到合理喂养[3]。应摆正进食位置,保持患儿身体两侧对称,一切动作由身体中线开始。一般让患儿采用半坐位,头稍向前屈,协助控制下颌,进行咀嚼训练。禁止平躺进食。(2)卧姿指导:侧卧位适合于各种脑瘫患儿,侧卧时,两手易伸向中线位,在下肢间夹一软枕,使下肢伸展,两腿分开。休息时以患侧卧位为佳。俯卧位适合屈曲型痉挛严重的患儿,但不宜长时间采取。(3)抱法指导:抱患儿时要使患儿的头、躯干尽量处于或接近正常的位置,双侧手臂不受压,且每次抱患儿的时间不宜过长,让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运动康复锻炼。痉挛型患儿的抱法:让患儿坐或卧于床上,双腿分开,把他蜷起来,呈屈髋屈膝状态,身体左右对称,然后把患儿面对面抱起来,放在胸腹前,使他的双臂围住抱者的颈部或伸向背部,把他的双腿分开放在抱者的腰部两侧。手足徐动型患儿的抱法:抱者将患儿抱起前,让患儿呈“抱球”姿势,使其双腿靠拢,髋、膝关节屈曲,两手前伸抱住自己的双膝,头前屈,再把患儿抱在胸前,或抱在身体一侧。驰缓型患儿的抱法:抱者使患儿两下肢屈曲,并拢,再用手臂托住患儿的臀部,使他的头与躯干得以伸展,双上肢伸展垂向前下方。(4)穿脱衣训练指导:要注意患儿穿脱衣时的姿势、顺序和方法,保持左右对称,从简单宽松衣裤开始,穿衣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先给予辅助,后逐渐减少辅助,学会自己独立穿脱。(5)大小便训练指导:两岁左右开始对患儿进行大小便训练,先要准备前面或两旁带有把手的便盆或便池,给其一个稳定的姿势和位置,然后分解逐步进行:先白天训练后夜间训练,先训练大便后训练小便,先训练使用便盆后训练使用坐厕及蹲厕,先学会控制大小便,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然后逐步训练穿脱裤子、蹲起及便后清洁等。

1.2.2 功能性的家庭康复指导 (1)运动训练指导:在运动训练时,应按照自上而下、由近到远、从简单到复杂、逐项训练、循序渐进的规律。头部控制训练:将色彩鲜艳和会发声的玩具在患儿眼前晃动,以吸引他追视玩具,达到向两侧转动的目的,俯卧时用玩具或唤他名字吸引他抬头。翻身训练:用软枕等物帮患儿保持和习惯侧卧姿势,帮助他转动头部,移动臂、腿完成翻身动作。坐位训练:扶持患儿两侧腋下或髋部,使其成正确的坐姿,而后逐渐减少对他的扶持,训练其独坐能力。爬行训练:用双手控制患儿的髋部或踝部,帮他交替移动两腿练习四肢爬行。站立训练:扶住患儿腋下或握住其双手练习站立动作,学会背靠墙或前胸倚在椅子等家具上站立。行走训练:先让患儿学习站立位双手臂向前后摆动,后学习原地踏步并作双臂前后同向摆动以及左右臂向前后交互摆动。(2)语言训练指导:首先指导家长保持患儿正确姿势,保持患儿头的正中位置,要面对患儿眼睛的高度来与其交谈,其次要注意增加与患儿说话的量,可以先从“爸爸、妈妈”以及呼唤患儿的名字等简单语句开始对他进行语言训练,也可在做游戏时对患儿进行发声训练,以引起患儿训练的兴趣。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刻与其对话和答应,即使还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反复教他,启发他说出想要表达的话语。(3)智力教育康复指导:早期可通过色彩鲜艳有声音的教具来训练患儿的感知觉、专注力及智力,教具的选择应从大到小、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训练,循序渐进。随着年龄的增大,家长应带患儿走出家门,认识周围环境了解生活常识,鼓励他与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在游戏中与他人交流开发智力。创造条件,让其及时入托进校接受教育,培养他形成健康的人格,融入社会生活。

1.3 效果评定标准 痊愈:能独站、独走,平衡好,上下肢活动好,肌张力正常,基本能达到同龄儿的正常运动能力。有效:异常姿势消失或部分消失,会翻身,能独坐,能扶站,平衡可,肌张力IV级以上。无效:症状改善较少,异常反射尚存[4]。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通过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90例脑瘫患儿:痊愈16例,占8.4%;有效151例,占79.5%;无效23例,占12.1%:总有效率为87.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表 2。

表1 不同年龄阶段效果比较 例

表2 两组恢复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本组病例中,16例痊愈的患儿都是在年龄6个月以下就发现并确诊患有脑瘫,经过长期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以及正确的家庭康复训练后痊愈,这说明“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巨大影响。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家庭的积极参与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家属对患儿的态度将影响其治疗的时间,治疗时间的早晚与长短又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5]。因此,医务人员可通过墙报、教育栏、宣传资料等间接或直接方式告知患儿家属有关家庭康复训练对患儿康复的影响及重要性,不要让家属有“患儿到了医院,就可以把患儿治好,训练治疗也全是医院的事”的思想。并可通过赠送资料、光碟和组织集体培训等形式告知其家庭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步骤,组织患儿家长统一指导学习,让家长充分利用亲子关系,让家庭共同参与,使康复训练能在院内规定治疗时间之外继续进行。患儿出院后,由责任医务人员定时电话追踪或家庭随访,督促指导家长一定要连续不断地对患儿进行正确的家庭康复训练,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笔者研究表明,脑瘫患儿应该进行早期综合性康复训练治疗,其中家庭康复训练在康复治疗中对患儿的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将医院康复训练和家庭康复训练结合起来,让家庭康复训练成为医院康复训练的延伸,这样不但可以让患儿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而且还能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康复医务人员应细心地把没有危险的康复训练方法传授给家长,患儿出院后,责任医务人员在电话追踪或家庭随访中,也应该把新的康复训练技术和训练方法传授给家长,并指导和督促家长一定要连续不断地对患儿进行正确的家庭康复训练,让患儿不断地通过家庭康复训练,达到最大程度的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早日正常回归家庭和社会。

[1]《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条件和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9

[3]徐益红,金雅琴.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及健康指导[J].浙江医学预防,2004,16(10):54-55

[4]胡永善.新编康复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84

[5]王芸,王爱红.小儿脑性瘫痪的家庭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6):1 101-1 103

猜你喜欢

脑瘫康复训练康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