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痛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9-04张保东张春莲张效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2期
关键词:香附枳壳行气

张保东 张春莲 张效栋

(甘肃省临泽县人民医院 临泽 734200)

胃痛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和症状,而肝胃不和证又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证型,女性患者更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5:4,其主要病机是因情志失常(生气、发怒、思虑等)致使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气机逆乱,气滞血瘀,胃失和降,从而表现出脘胁胀满或胀痛、吞酸、嗳气、呃逆、不欲食、善太息、胃脘嘈杂等一系列临床证候。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笔者观察60例胃痛肝胃不和证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30例,并与胃苏颗粒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诊断标准,主症:脘胁胀满或胀痛、吞酸、嗳气、呃逆、脉弦;次症:情志抑郁、不欲食、善太息、胃脘嘈杂。以上主症3项,或主症2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

1.2 纳入标准 符合肝胃不和证诊断标准,且排除其他疾病的肝胃不和证患者,年龄18~70岁。

1.3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7例,女3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平均(32.4±2.2)岁;病程最长23年,最短1周,平均(7.2±0.4)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09±11.28)岁;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1.73±11.31)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2 g,赤白芍各20 g,炒枳壳12 g,炙甘草6 g,醋香附 12 g,陈皮 12 g,川芎 10 g,薄荷 6 g。加减:胃脘疼痛甚者酌加延胡索、郁金、姜黄,加大白芍用量;嘈杂甚者加佛手、香橼、乌药;纳呆者酌加焦三仙、鸡内金等;嗳气或呃逆者酌加丁香、旋复花、代赭石、柿蒂;反酸者酌加海螵蛸、煅瓦楞子;伴有口臭者加金钱草、鱼腥草、胡黄连;苔腻或黄腻者加蒲公英、黄连。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1 h温服。1.4.2 对照组 给予胃苏颗粒(无蔗糖)(国药准字Z10950007,批号:110406),每次 5 g,每日 3 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后判定疗效,观察期间嘱咐患者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等。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判定疗效:显效: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80%;有效: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80%;无效: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两组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胃痛肝胃不和证患者平素即多见性情急躁易怒,情志变化不定,或忧思恼怒并见,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引起胃失和降;因肝喜条达,主疏泄而藏血,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因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行不畅,肝经不利,故见胁肋疼痛,往来寒热;肝气横逆,致使气机逆乱犯胃,然肝郁气滞为本,胃失和降为标。临床中胃痛多属于肝胃不和,常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治疗上,木郁达之,故治以疏肝理气,治疗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基本原则。方用《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散阵》的柴胡疏肝散,该方由四逆散去枳实,加香附、陈皮、枳壳、川芎而成,是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方中以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香附理气疏肝,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共助柴胡疏解肝经之郁滞,且增行气止痛之功,共为臣药;陈皮理气行滞,枳壳行气宽中除胀,白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亦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营卫自和,痛止而寒热亦除。胃苏颗粒方中紫苏梗芳香疏散、宽胸利膈;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枳壳、香附疏肝行气、解郁止痛;佛手、香橼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全方共奏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之功[2]。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临床疗效优于胃苏颗粒(P<0.05)。胃苏颗粒为成药,服药方便,但无法随症加减,而柴胡疏肝散加减较为灵活,更能适应临床辨证的需要,因此,有利于兼症的治疗。同时,我们研究发现,柴胡疏肝散对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尤其中医辨证属于气滞型的肝胃不和证的患者亦有显著效果,体现了中医学的异病同治的基本治则。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品可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减少溃疡面积,减轻溃疡程度,可显著改善实验性肝郁证小鼠的胃肠功能[3]。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6-368

[2]陈灏珠,丁钺,王申生,等.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9,359

[3]苗玉兰,郭晓霞.柴胡疏肝散对实验性肝郁证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2(12):1 060

猜你喜欢

香附枳壳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治胃寒痛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补中益气丸合七制香附丸治疗产后便秘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