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芪石斛方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60例临床观察

2013-09-04陈其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2期
关键词:甘油三酯石斛空腹

陈其雨

(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 舞钢 462500)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导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则是糖尿病最广泛的并发症,是多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在此基础上常并发许多脏器病变,如心血管、脑、肾、眼底、神经、皮肤等。西药降糖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防治却缺乏有效的手段。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用丹芪石斛方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们共观察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120例,均为舞钢市人民医院糖尿病专科病房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8.2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6年,平均12.6年;血糖最高25.68 mmol/L,最低 8.90 mmol/L,平均 13.62 mmol/L。对照组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8岁,平均56.9岁;病程最长23年,最短5.6年,平均13.5年;血糖最高24.50 mmol/L,最低7.90 mmol/L,平均12.80 mmol/L。两组入院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陈灏珠主编第11版《实用内科学》[1]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制定如下:(1)有糖尿病症状,且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餐后2 h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症状不典型者,须改天再次证实。(3)不主张第3次OGTT,随机是指一天中任意时间。(4)合并有与血管有关的脏器病变者,如糖尿病眼底出血、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糖尿病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等。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血管病变。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1)治疗组:用丹芪石斛方:丹参30 g、黄芪60 g、石斛15 g、水蛭10 g、黄精15 g、黄连10 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400 mL,分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2)对照组:肠溶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口服。

1.4 主要观察指标 (1)血糖指标:取空腹血进行血糖检查。(2)血脂指标:取空腹血进行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检查。(3)眼底检查:观察眼底血管及视网膜病情变化。(4)心电图指标: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5)尿液检查:观察尿糖、尿蛋白等的变化。(6)血管彩超检查颈动脉血管内膜厚度。(7)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前后观察口干、乏力、心悸、心前区疼痛或不适、头晕、视物模糊、舌脉的变化。

1.5 统计方法 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参照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1]糖尿病控制标准,分为三级。(1)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空腹血糖<6.0 mmol/L,餐后2 h血糖<8.0 mmol/L;HbA1C<7.0%;总胆固醇 <5.2 mmol/L,高 密 度 脂 蛋 白 >1.1 mmol/L, 甘 油 三 酯 <1.3 mmol/L;血压 <17.4/10.7 kPa;BMI男 <25 kg/m2、女<24 kg/m2。(2)有效:空腹血糖 6.0~7.8 mmol/L,餐后2 h血糖 8.0~10.0 mmol/L;HbA1C<9.0%;总胆固醇<6.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 血 压 <21.3/12.7 kPa;BMI 男 <27 kg/m2、女 <26 kg/m2。(3) 无效:空腹血糖 >7.8 mmol/L,餐后 2 h血糖 >10.0 mmol/L;HbA1C>9.0%;总 胆 固 醇 >6.0 mmol/L,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0.9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血压>21.3/12.7 kPa;BMI男 >27 kg/m2、女 >26 kg/m2。

2.2 临床疗效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60例中显效22例,有效30例,无效8例;对照组中显效16例,有效24例,无效20例: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比较 见表1。两组经治疗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别,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比较 (±S) m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比较 (±S) 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血糖 11.48±5.10 7.09±1.09#△ 11.91±4.74 8.17±2.43#总胆固醇 5.91±2.79 4.91±1.76#△ 5.94±2.29 5.69±1.85#甘油三酯 3.80±5.71 2.12±2.06#△ 3.66±4.18 3.34±3.03#高密度脂蛋白 1.03±0.26 1.09±0.21 1.02±0.21 0.99±0.19低密度脂蛋白 2.91±0.81 2.68±0.71 2.90±0.84 2.82±0.80

2.4 两组治疗前后颈部血管、心电图、眼底情况见表2。治疗组在改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和眼底病变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部血管、心电图、眼底积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部血管、心电图、眼底积分比较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颈部血管 0.83±0.91 0.53±0.51#△ 0.73±0.83 0.67±0.76心电图 0.53±0.51 0.47±0.51 0.57±0.50 0.50±0.51眼底 0.67±0.80 0.45±0.51#△ 0.58±0.73 0.53±0.54

2.5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3。治疗组在改善各项临床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头晕 0.58±0.68 0.10±0.31#△ 0.63±0.81 0.50±0.76#口干 1.13±0.51 0.13±0.35#△ 1.37±0.73 1.10±0.70#乏力 1.30±0.54 0.27±0.52#△ 1.50±0.68 1.10±0.70#视物模糊 0.57±0.81 0.30±0.47# 0.40±0.67 0.33±0.55心前区不适 0.53±0.63 0.03±0.18#△ 0.33±0.66 0.27±0.4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血管病变为西医病名,中医学中没有此病名,可归于中医“痈疽、疮疡、脱疽、雀盲、内障、痹证”等范畴。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金匮要略》立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论述其并发证说:“其病变多发痈疽。”《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2]。”刘河间的《三消论》提出燥热为消渴病的病机,认为:“消渴之病者,本寒湿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甚”,治法为:“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实,济身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衰,则病日已也。”

综上所述,可知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由于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其中以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糖尿病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且阴虚内热,耗津灼液,也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故其病机为阴虚燥热,血脉瘀滞。其治法为养阴清热,活血通络。丹芪石斛方由丹参、黄芪、石斛、水蛭、黄精、黄连六味药物组成,具有养阴清热、活血通络的功效。丹参,功能凉血去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本经》中记载:“主心腹邪气……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3]。”《别录》中记载:“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能抗血栓形成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4]。黄芪,功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本经》中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瘌疾,补虚,小儿百病。”《珍珠囊》中记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石斛,具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的功效,其性甘、微寒,归胃、肾经,《本草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己虚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3]。”水蛭为痰瘀同治之品,入肝经,功能活血散瘀,止血定痛。黄精味甘、平,入脾、肺、肾经,具有润肺滋阴、补脾益气之效;《本草纲目》中记载:“补诸虚……填精髓。”《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助筋骨……益脾胃,润心肺。”黄连味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别录》中记载:“主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3]。”全方扶正去邪并用,共奏养阴清热、活血通络之功,对于糖尿病血管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44-969

[2]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01-307

[3]凌一揆.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4-240

[4]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9-111

猜你喜欢

甘油三酯石斛空腹
飞鼠与石斛
高甘油三酯血症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35 种石斛兰观赏价值评价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空腹喝水
正交设计在观赏石斛种胚离体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