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加速运营商运维转型步伐

2013-09-04中兴通讯陆晓燕

通信世界 2013年26期
关键词:扁平化运维可视化

中兴通讯 | 陆晓燕

2013年上半年,电信行业留给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件事,即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移动互联 势不可挡

据三大运营商2013年上半年财报分析,与传统电信业务逐步饱和相对的是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快速发展。截至6月末,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自有的应用商店中应用数量分别达到32.5万个、16.5万个和10.3万个,累计下载量分别达到3.43亿次、3.8亿次和5575万次,基于数据流量的新的业务运营模式正在逐步摸索推进中。

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师认为,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移动设备,以及用户在移动设备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无线网络数据流量将会大幅飙升。全球无线网络流量将从现在的5艾字节(Exabyte,二的十六次方字节)上升至2017年的21艾字节。同时,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师认为未来推动流量消耗增长最快的不是应用程序,而是视频。

从上述分析可见,移动互联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虽然数据流量的快速增加驱动电信运营商相关收入快速增长,但收入增长的速度要远远小于数据流量增长的速度。运营商的巨额网络投资并未获得相匹配的流量收入,而持续不断飙升的网络容量需求又要求基础设施不断升级。面对这种增量不增收的困境。运营商该如何应对?与运营商息息相关的专业服务供应商们,未来的服务战略又应如何调整?

运维转型,大势所趋

从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建立流量经营中心,明确流量经营的目标,下达流量的发展指标和紧密OTT企业合作可以发现,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加大力度进行流量经营能力的培养和流量业务的发展。

与业务转型相适应,三大运营商的运维组织、目标和流程也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以支撑和发展新的业务类型。运营商针对网络运维已经明确提出:

首先,建立运维综合评价体系,促进从以网络为中心到以业务质量和用户感知为中心的转型。

其次,深化网络运维体制改革,加快形成“集中化网络维护管理和属地化维护支撑”相结合的运维模式,实现以省为单位的集中监控。

可见,运维转型已是电信运营商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谁率先完成组织架构调整,谁率先理顺业务流程,谁率先完成运维转型,谁将独占鳌头,抢占互联网时代先机。

中兴通讯运维转型方案——聚焦四化,实现转变

为了适应移动互联发展趋势,配合运营商运维转型,中兴通讯依据多年来国内外管理服务的实践经验,提炼出四个转变,即扁平化、集约化、自动化和可视化。

扁平化

随着4G网络的逐步部署和商用,现有运营商网络越来越庞大,越来越繁杂,各项技术交织,多方协同,多技术融合对运营商的维护能力和维护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业务层面看,业务的多元化、快速部署和应用能力,包括良好的客户感知管理能力,均对运营商现有的维护模式产生新的挑战。运营商现有的组织结构迫切需要从支撑话音业务的运营组织转向支持流量经营的运营组织;从以前传统的集团-省-地市-县等多级的管理机构转向大融合时代的扁平化业务组织架构。

同时,随着网络越来越趋于扁平化、IP化及ICT技术的深度融合,传统意义上的专业间界限将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统一智能交付平台的指导下,一线综合维护人员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将越来越低,一线维护人员的专业孤岛现象将逐步消除,技能趋向扁平化。

集约化

集约化是一条帮助运营商降低TCO成本的最重要的道路,同时也能大幅度提升企业运作效率。

● NOC集中监控:随着网络运营所需要的BSS/OSS运营支撑系统越来越智能,支撑手段越来越丰富,为集约化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以往分散到地市的监控中心,可以集中到NOC中心监控;以往需要现场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大部分都能实现NOC中心远程操作。

● 两个一体化:在现有维护模式下,逐步探索“基站一体化”运维及“机线一体化”运维,提升运维效率。其中,基站一体化是指将基站设备维护与无线网优工作一体化;机线一体化是指传输设备和传输线路维护工作一体化。

● 资源效率应用:一线代维团队应用“工时池”满度管理。在WFM人员调度系统的支撑下,能实时了解一线代维人员的工作满度,并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工作内容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一线代维工作效率。

自动化

借助于自动化运维工具的部署和应用,将大大减少一线维护人员数量,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维OPEX。目前,对应网络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规划阶段、部署阶段、配置阶段、开通阶段和维护阶段,都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全系列自动化维护工具。

随着LTE时代的到来,SON(Self Organizing Network)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将具备自配置、自维护、自优化、自愈合、自适配等功能,网络维护工作也将全面进入智能运维时代。

可视化

可视化的目标是实现维护效率和维护质量提升,其最终目的在于网络的“可控、可管理”。可视化包括如下三项内容:

● 网络/业务指标可视化

● 人力资源/调度跟踪/工作内容可视化

● 代维管理/评估指标可视化。

猜你喜欢

扁平化运维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风电运维困局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
扁平化的球星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