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乡”离“小康”有多远

2013-09-04梅松武

西部大开发 2013年5期
关键词:老乡小康小康社会

□文/特约评论员 梅松武

“老乡”离“小康”有多远

□文/特约评论员 梅松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这个观点,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解决好“三农”问题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按照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三农”不稳,天下难“安”;“老乡”不富,小康难“全”。现在的问题是,党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大政策已经明确,关键是找准“老乡”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做大做强做长农民增收这块“短板”。

就西部而言,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也有一个“夯实底部基础”的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和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离“小康”有多远?

到田边地头看一看,向农民调查增收的难题,你会发现“三农”问题的根源所在。农村人口多,农业水土资源紧缺,使土地规模经营难以推进,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改变,大多数农民还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一旦遇到“天灾”或市场变化,往往歉收、减收甚至颗粒无收。在西部,近年来自然灾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地震、旱灾、洪灾、雨雪冰冻、病虫害等灾害接连不断,“谷贱伤农”、“猪贱伤农”、“果贱伤农”的市场风险循环发生,因灾致贫、因病返贫不是个别现象,农民增收、扶贫攻坚难度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城乡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值得引起我们深思的是,随着粮食“九连增”,农产品收购价格已经不断提高,农业直补政策也得到落实,但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和农民收入增长绝对值仍然落后于城市居民。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同步实现“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全面小康奋斗目标,我们的“老乡”面临着多么严峻的困难!从长远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的视野,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实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方针,关键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互动协调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到街头巷尾看一看,与农民工交流城市就业的艰辛,你会更加清楚地看到“农民转市民”的困难所在。在陕西,在四川,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上,农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达到极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才能实现自己的“小康梦”。这就是眼下看到的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当前,令“老乡”感到困惑的是,多数城市对农民工就业设置了重重障碍,农民工就业多数集中在累、脏、苦、差、险等行业。同时,与就业相伴的居住困难、社会保障缺位、就业不稳定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农民工。据有关部门调查,农民工在城镇的住房,52%为用人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47%为租住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或城市近郊区的农民住房,自购住房的比重不足1%,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农民工比重不足3%。由此可见,“农民转市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农民权益等问题,也与“老乡”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民越来越关心和追求自身权益的实现和保护。例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自留地的财产化及依法保护;在子女教育、户籍管理、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参与社会活动等许多方面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如此等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老乡”奔小康,关键在哪里?从全国看西部,从西部看陕西,关键在增收,关键在就业,关键在城乡统筹,关键在“四化”同步。这是我们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 “底部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舍此“关键”,别无选择!

府谷县墙头乡蔺家崖村尧峁井田勘探项目工地上的工人

链接

“全面小康”演义史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礼记》,最初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

1979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提出到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建立一个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而且构想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即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7年,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1999年,按《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指标测算,我国总体已走完温饱阶段94.6%的路程,2001年我国人均GDP突破900美元,中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人们在黄河岸边的河滨公园内晨练。

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作出具体的战略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奋斗目标。

2003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开始研究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07年进行了修订。这套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并在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小康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抓好经济建设,更要抓好关乎民生的社会管理工作,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已进入“倒计时”。

(文/苏惠芳)

猜你喜欢

老乡小康小康社会
我家的小康
《老乡系列》之八
我家的小康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咱老乡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小康之路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