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弄堂游戏在上海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2013-09-04李永莉

体育科研 2013年4期
关键词:弄堂海派教学活动

李永莉

弄堂游戏流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游戏虽说与现今比起来,“道具”都是自制的,很简陋,但是玩的人都很投入。对于50后、60后,甚至70后来说,弄堂游戏是他们童年欢乐的记忆和写照。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弄堂逐渐被现代化的娱乐方式所取代。

当前,弄堂游戏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关于各区县举办弄堂游戏比赛的报道频繁见诸报端,老少同乐,热闹非凡,表明社会对上海弄堂游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保护和推广优秀传统弄堂游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传统游戏要后继有人,将之引入学校体育是很好的渠道之一。把上海传统弄堂游戏引入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使得传统游戏能够在青少年当中获得传承,并作为教材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是弄堂游戏保护和复兴的有效途径,也会给学校体育带来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海派文化与海派学校体育文化

1.1 海派文化的含义

今天,人们对海派文化的权威阐述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以吴越文化为主干,汇集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并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国家的文化因素,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富有独特个性的多元文化。

1.2 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含义

海派学校体育文化是海派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上海在多年体育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是聪敏睿智的上海人在长期传承本地民族、民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与吸纳国外新颖、时尚、流行的现代体育文化的基础上,所融合而成的,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文化。

1.3 海派文化与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内在联系

海派学校体育文化与海派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它既丰富和深化海派文化的内涵,又促进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保持和延续海派文化所特有的个性和活力。

2 海派文化与弄堂游戏

2.1 弄堂游戏的含义

“弄堂”是上海人对于里弄的俗称,它是由连排的石库门建筑所构成的,一排排石库门住宅之间,形成了一条条“弄堂”。弄堂游戏就是对人们在弄堂里嬉戏玩耍,从事的各种游戏活动的总称。

2.2 弄堂游戏传承海派文化

弄堂游戏是上海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游戏,它赋予了海派文化在学校体育文化中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海派学校体育文化。所以说,弄堂游戏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运动健身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体现了海派文化的魅力。

3 弄堂游戏进入体育课程的意义

以往的体育课由竞技体育“唱主角”,锻炼形式较简单且枯燥,很难达到锻炼效果。而弄堂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欲,还能开发他们的体能和智力,学生们学了回家后也能玩。玩一次“滚铁圈”、“ 扯铃子”、“ 抽陀子”,运动量并不比投铅球或跑步少,出出汗、练练筋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1 弄堂游戏丰富了《体育与健身》教材的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身》六年级教材拓展内容中的民间民族体育就有“弄堂游戏”的教学。它是这样描述的:上海地区有53个民族,民间体育有滚轮子、扯铃子、掼结子、抽陀子、造房子等,是在现代的城市化建设中人们常说的“记忆中的弄堂游戏”。 民间体育可以丰富业余生活,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可见,弄堂游戏对学生来说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3.2 弄堂游戏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的文化价值

上海是一座以多元文化共生共存,尤以海派文化著称的现代化大都市,弄堂游戏曾是上海里弄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流传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游戏也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必备的特质。弄堂游戏进入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使得海派文化在校园中发挥出其积极的现代意义,它对海派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弄堂游戏提高了学校体育活动的竞技价值

弄堂游戏通常是以决出胜负告终,有一定的竞技性,弄堂游戏的教学和比赛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增强学生意志力。上海市曾在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活动中设置了“弄堂游戏”比赛项目,学校通过弄堂游戏课堂教学,选拔学生参加比赛,对这些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参与体育竞技的经历,同时也扩大了弄堂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影响力。

4 弄堂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4.1 弄堂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功能和价值

4.1.1 健身功能

4.1.1.1 增强身体素质

弄堂游戏中的跳皮筋、造房子、踢毽子等,可以锻炼学生的跳跃和平衡能力,抽陀子、滚轮子、扯铃子等可以锻炼学生的灵敏和反应速度。这些游戏项目都具有运动强度适中、简单易行、娱乐性强等特点,有利于学生身体各个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

4.1.1.2 促进身心发展

弄堂游戏不同于竞技体育,它淡化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让学生在休闲、娱乐、健身的同时,充分感受到愉悦和快乐,起到调节大脑、减轻压力、活跃思维的作用,保持心理健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4.1.2 育人价值

4.1.2.1 塑造良好品质

弄堂游戏是“同龄伙伴之间的游戏”,把弄堂游戏项目贯彻到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能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技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同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等心理品质。弄堂游戏正是培育、塑造这些品质的好渠道。

4.1.2.2 培养合作精神

弄堂游戏不仅让学生们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合作精神,这是网络、电子游戏所不能取代的,可以弥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弄堂游戏的核心是集体玩游戏,它能把学生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相互帮助、相互信任,增强集体意识,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4.2 弄堂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开展和具体实践

4.2.1 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

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年级、男女生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地选择弄堂游戏的教学内容,各年级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见表1。

表1 弄堂游戏在六、七年级的设置和安排Table I Establishment and Arrangement of Alley Games for the Students of Grade 6 & 7

4.2.2 场地器材的安置与开发

目前不少学校的场地空间非常狭小,而弄堂游戏的场地不同于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需要正规场地,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玩而不受场地限制。所以,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因地制宜开展弄堂游戏,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特点。弄堂游戏的器材大都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且摆放储存不占空间。有的器材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如沙包、橡筋、毽子等,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符合海派文化的创新性。

4.2.3 学练方式的多样与创新

教师通过播放上海弄堂游戏视频,宣扬传统海派文化,现场表演弄堂游戏的玩法,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学生在模仿、探究、合作中体验弄堂游戏的乐趣,学生既可以自娱自乐、尽情享受,也可以三五成群、互相展示,最开心的是集体参与、分组对抗。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自由创新游戏的内容和玩法,既动手又动脑。这种玩中学,乐中练,赛中“疯”的场景,就是回归“快乐体育”。

4.2.4 有效的实施途径

弄堂游戏既可以在体育课中进行单个项目的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又可以在课外活动课时多个项目全面铺开(以年级为单位),同时在全校各年级分项目进行小型多样的弄堂游戏比赛(个人赛和团体赛)。做到人人手中有“绝活”(自编动作),班班项目有“特色”,以个人带动班级,班级带动全校,将海派文化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得到传承与创新。

4.2.5 显著的实施成效

上海市曲阳二中林又梅老师所上的“扯铃子”和“滚铁圈”公开课,获得虹口区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中不仅仅是学生和林老师“铃”不离手,“圈”不脱手,快下课时,学生还以“铃”会“师”(听课老师),以“圈”比武,与听课老师一起滚铁圈,比谁滚得稳,滚得快,玩得其乐融融,不亦乐乎!(见图1~4)

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每天下午课后的体育活动版块,是校本课程之一,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举措。学校六年级、七年级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为主,如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活动的内容以“九子”游戏为主,如抽陀螺、滚铁圈、跳房子,扯铃子、滑板车、拍毽子、踩高跷等。此体育活动版块经区、市推荐参加全国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获得优秀奖(见图5~7)。

图1 学生扯铃子Figure1 Students playing diabolo

图2 师生同乐Figure2 Happy teachers and studentsents

图3 教师参与滚铁圈Figure3 Teachers joining in rolling hoops oops

图4 学生滚铁圈Figure4 Students rolling hoops

5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弄堂游戏影响因素及对策措施

5.1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弄堂游戏的影响因素

图5 滚铁圈Figure5 Rolling hoops

图6 抽陀螺Figure6 Whipping tops

图7 踩高跷Figure7 Walking on stilts

5.1.1弄堂游戏的局限性

弄堂游戏虽然道具和规则简单,容易掌握,但游戏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多变性,而学生对一些单调、机械、重复的游戏,往往容易产生疲劳厌倦感,久而久之玩的兴趣和激情会逐渐下降。

5.1.2 弄堂游戏的适用性

弄堂游戏大多都是关于身体发展方面的,比如玩“跳房子”中能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还有“踢毽子”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等,很少有关于认知发展方面的。所以,弄堂游戏对于初中高年级学生来说适用性不强。

5.1.3 青年教师不会玩弄堂游戏

现在的青年教师基本都是90后,对于海派体育文化中的上海弄堂游戏比较陌生,对于一些游戏的道具和玩法也知之甚少,他们如果想要把弄堂游戏玩到随心所欲、驾轻就熟的境界确实有点困难。

5.2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开展弄堂游戏的对策措施

5.2.1 发掘项目,现代和传统有机结合

进一步系统地对上海弄堂游戏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提炼出实用、简练、易掌握的项目进行整合,同时吸收一些现代体育的元素,使现代和传统有机结合,丰富体育教学资源。

5.2.2 创新游戏,智力和体力有机融合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生、心理特点,将一些弄堂游戏按年级设计成有难度、有梯度、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在内容和规则上,也不断地细化、深化,真正体现我们体育学科所倡导的身体与思维紧密结合。

5.2.3 以老带新,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

每一位老教师对于传统的海派体育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念念不忘,毕竟他们小时候也是在弄堂游戏中“玩”大的,所以,自然而然地想把弄堂游戏传承下去,他们带着青年教师一起研究道具,一起琢磨规则,一起切磋玩法,青年教师也渐渐喜欢上了弄堂游戏。

6 结束语

弄堂曾密密麻麻布满全城,就像毛细血管那样细小却充满了生机,它们记载了上海的故事,反映了上海人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心态,而它所孕育的“弄堂游戏”也成了六七十年代所有上海人共同的美好回忆。当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当幼儿园的小朋友捧着ipad专注地玩着电脑游戏时,回味起老上海的“弄堂游戏”,便让人体验到一种温暖熟悉的情愫。目前,上海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弄堂游戏,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传承发展,体现了海派文化。

体育的一大属性是快乐,也是最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课程,将“弄堂游戏”引入体育课程,就是回归“快乐体育”,让学生们尽情地“疯”,不但能达到同样的健身效果,而且能充分感受到愉悦和快乐,无论是对学生再投入学习,还是保持心理健康,作用非同小可。

[1] 沈建华.上海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的演进与发展[J].体育科研,2009(5)

[2] 李小伟.“海派”学校体育: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上海学校体育的所见所闻[J] .体育教学,2011(11)

[3] 李伟民,徐阿根.体育与健身六年级(试用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3版

猜你喜欢

弄堂海派教学活动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弄堂”一词的由来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弄堂里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路画廊落户恒大古玩城 浦东打造“新海派”画廊创意集聚区
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