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自由与国家安全的对立

2013-09-03胡波

人民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斯诺网络时代国家

胡波

民众与国家的对立,超越国界的民众与国家集团的对立问题必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新课题

2013年的6月因为一名情报“临时工”的横空出世而变得不同。因为价值理念分歧,29岁的斯诺登用几台电脑向自己的祖国、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发起挑战。而美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强军力以及用最先进科技武装的情报系统,居然一时拿斯诺登无可奈何。这太不符合《碟中谍》《反恐24小时》等好莱坞大片的剧情。这出华丽离奇的现实剧背后,蕴涵着国际安全的大变局。

首先,安全威胁主体日渐泛化。

国家维护国内稳定与安全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信息的单向透明,军队、情报系统能掌握大众所不了解的信息,而可以让民众知道的往往是被挑选过的;二是对暴力工具的垄断,在冷兵器时代,国家无法完全控制刀剑,但可通过掌控冶炼业和制作方法有效控制武器流向民间的规模;到热兵器时代,制造高性能枪炮、坦克、飞机等现代化武器的门槛很高,个人根本难以企及,国家管控遭遇的压力较小。

然而,进入网络时代后,两大基础明显被削弱,国家除应对外部的安全压力和威胁之外,还得花越来越多的精力应付国内层出不穷的“个人威胁”和“少数人威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催化下,信息传播速度及范围成指数倍增,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高速扩展对传统情报机关的冲击巨大,国家掌握的“稀缺”信息的比例日渐降低,针对公众的保密工作愈来愈难;至于暴力工具,在网络时代简直是信手拈来,对于某些高级黑客而言,凭借一台普通电脑和个人之力即可“打遍”天下,他们通常通过个人电脑控制一些重要电脑或服务器,所谓“肉鸡”,再利用这些“肉鸡”黑进大型公司、政府、学校甚至军事部门的内部网络,窃取情报或进行致瘫攻击。

而对于斯诺登这样有“异心”的体制内员工,获密以及泄密都比此前的时代便捷很多。事实证明,表面上强大无比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实际上漏洞百出,连斯诺登这样的“临时工”或外包员工都能轻松复制大量机密,如果是高阶雇员,后果将更不堪设想。靠高科技手段吃饭的世界顶级情报机构NSA尚有如此多的漏洞,世界其他情报机关估计更好不到哪儿去。事实上,网络及大数据时代,各类漏洞根本就无法避免,除非你完全不依赖网络。

其次,个人自由与国家安全间的对立日趋严重,国际安全的内容和边界正遭遇根本性变革。

蛮荒及上古时期,个人力量显得相当渺小,为了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与外族的斗争,个人的一切均可牺牲,先有部落或国家的安全,才有个人的安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民日渐富足,某些个人诉求的发展开始与国家安全发生矛盾,个人自由,个人权益变得不容忽视,但在外部大规模战争威胁彻底被消除之前,国家安全一直压制着个人的诉求或欲望,个人一直在做着妥协。

但伴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崛起,国际安全的内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恐怖主义等非传统议题,其范围也早已超越了国家,渐渐涵盖公司、国际组织甚至个人等非国家行为体。

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更加速了这类演变进程。尤其是Web2.0模式出现后,博客、微博、搜索引擎、聚合式的媒体门户、各类交友平台等放大了个体、少数团体等弱势群体的诉求,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脸谱、推特等网络工具在“阿拉伯之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斯诺登案要是放在网络时代以前,无论他如何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都将是美国无争议的“叛国者”,但当下,就很难说了,其“作案”动机及爆料经网络迅速热炒后,在整个世界吸引了数量可观的同情者和支持者。在该问题上,各国的部分民众似乎正超越国界,高举维护个人隐私大旗,结成某种“统一战线”。

民众与国家的对立,超越国界的民众与国家集团的对立问题必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新课题。无论此事最终如何演变,它都将是个人权益或价值诉求的一次胜利,和主权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一次集体挫折。同时,此事也象征着国家安全在国际安全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低,而个人、团体、国际准则等的安全正越来越超越国界,并吸引整个世界的瞩目。

第三,世界各国的网络斗争日趋白热化,亟须塑造规则甚至打造网络“利维坦”(原是《圣经》中象征邪恶的海怪,亦是霍布斯一部著作名。此处比喻因为恐惧,需要一个极为强大的控制力保障网络自由与安全)。

美国掌控着互联网根服务器等关键设施和各类网络协议等关键规则,在国际谈判中,拒不接受将互联网交由联合国托管的方案,还长期指责其他国家的网络行为,渲染各类网络威胁。

此次美国情报机关的内部人直接出面指证,美国正通过棱镜、TAO等网络监控及侦察计划对他国进行渗透,直接颠覆了美国政府一直试图塑造的网络“正人君子”形象。更糟糕的是,当今世界似乎已再没有国家敢夸海口说,自己从来没有干过如此“肮脏龌龊”之事。

考虑到网络渗透攻击的简单易行,隐蔽难以追踪溯源以及低成本高回报的特点,包括美国的各大国均无法进行垄断控制,网络渗透、攻击等手段也不可能仅是大国的专利。世界各国纷纷筹备建设网络战部队,力图抢夺新疆域,正逐渐陷入“所有国家攻击所有国家”“人人自危”的网络丛林。各国要想真正维护国家安全,制定网络规则,进行网络裁军已是大势所趋。

人类在疯狂进行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终于回归了部分理性,联合国及系列国际机制的建立在维护战后和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核威慑直接限制了大国间的战争,鼓励互相克制。人类没有最终走向核大战,是因为人们看到了核战争后的可怕后果。然而,肆无忌惮地网络攻击的后果有可能超过核战争。由于云计算、雾计算的出现,以及物联网的形成,导弹发射架、核电站、水坝等不排除某天间接暴露在互联网上,让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网络制造大规模灾难,从而引发国家间的大战;部分失去理智的弱小国家领导人也可能孤注一掷,在大国间制造矛盾,掀起世界大战。

每一次生产力革新或新的科技革命发生后,均会加剧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引发实力的大比拼和权力的争夺,国家间的战争遂变得越来越残酷;科技革命同样推动了国际安全主体、形式以及内容的变迁,信息革命后,越来越多的行为体参与到了国际安全之中,国家不仅要与其他国家较量,还得在维护国家安全与个人权益方面谋求平衡,国家正变得脆弱,国际安全的维护更为复杂艰难。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便捷;另一方面,带来越来越多的不安全。但愿曾遭无数次生灵涂炭的人类,能超越主权的篱笆,彰显理性、勇气、智慧,共同筑起网络时代的安全阀。

猜你喜欢

斯诺网络时代国家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网络时代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