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

2013-08-28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

中国记者 2013年5期
关键词:获奖者

2012年10月24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和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来自全国新闻界的20名优秀新闻工作者获得本届长江韬奋奖,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他们的基本情况怎样,事迹主要特点是什么?本刊特约请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对长江韬奋奖获奖者情况和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

获奖者基本情况

本届长江韬奋奖共推荐报送符合参评条件的参评者54名,其中长江系列21名,韬奋系列33名。由新闻主管部门和相关协会负责人、新闻单位编辑记者代表、各地记协主席或主席委托的副主席、新闻教研机构专家学者等84位评委组成的评委会,严把评选标准,认真讨论评议,最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获奖者20名。

10名长江系列获奖者中,有8名男同志,2名女同志,平均年龄45.2岁,5人年龄在50岁以上,最年轻的科技日报社记者张显峰和西藏日报社记者高玉洁仅34岁。有6人新闻工龄在20年以上。10名获奖者中,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各占50%,其中4名同志来自西部省份。平面媒体占80%,广电媒体占20%。

10名韬奋系列获奖者中,有9名男同志,1名女同志。平均年龄492岁,4人年龄在50岁以上,最年轻的黑龙江电台张广雷41岁。有9人新闻工龄在20年以上。10位获奖者中,中央媒体占10%,地方媒体占90%(其中1位来自地市级媒体),平面、广电媒体各占50%。

在基本情况方面,与上届获奖者相比,本届获奖者有如下特点:

一、获奖者年龄有所下降。第十一届2。名获奖者中,长江系列平均年龄是49岁,本届为452岁,下降38岁;韬奋系列平均年龄是505岁,本届为49.2岁,下降1.3岁。上届获奖者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13人,本届仅有9人。上届获奖者中最年轻者36岁,本届为34岁。

二、来自西部地区的获奖者增多。上届只有1名,本届增加到4名。

三、地方媒体获奖者多于中央媒体,且所占比重上升。上届20名获奖者中,中央媒体占40%地方媒体占60%;本届中央媒体获奖者6名,占30%,地方媒体14人(其中1名来自地市级媒体),占70%。获奖者事迹的主要特点

一、长期奋战在新闻一线,在基层工作岗位上锻炼成长。

荣获本届长江韬奋奖的20位获奖者中,新闻从业时间在2。年以上的有15位,最长的达31年。

湖北广播电视台王茂亮从事新闻工作31年,自进入湖北《孝感报》以后,10年之内从普通记者一路成长为报社总编辑,并在深圳报业集团和深圳广电集团等多个新闻单位担任领导职务。在担任湖北广播电视台台长后,仍然几乎周周参与新闻策划,天天审看新闻节目,他领导湖北卫视进行的全新改版,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蔡小林从业29年来,以主创人员身份参与了中央电台1983年以来的绝大多数重大宣传报道,从基层工作者逐步成为新闻报道指挥者、策划者和实施者,直接指挥和推动了“中国之声”的新闻改革。他始终牢记肩头的社会责任和笔下的公平正义,辛勤奉献了一篇篇优秀作品,长期一线工作中形成的迅速的判断、精确的把握,赢得了领导肯定和受众赞扬。《吉林日报》李文彪27年来一直从事要闻编辑工作,经常白班夜班连轴转,是报社上夜班时间最长、休息时间最少、看稿最多的人。他处理稿件时善于捕捉亮点、放大光点,进行“二次创作”,将好的新闻题材锤炼成精品佳作。在长期夜班编辑一线工作实践中,他认真做好报社“总把关人”,探索建立了很多出版规则和长效机制。新疆电视台齐正宇30年来奋战在祖国大西北新闻战线,在各种突发事件面前不畏艰险、勇挑重担。他秉持“编辑的点子、记者的腿子”理念,潜心学习、不断创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做好多语种把关和重大报道策划组织,成为新疆电视台新闻团队的带头人。《宁夏日报》苏保伟24年如一日地在西部条件艰苦的地区工作,经过多个重要岗位历练,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写会拍、能文能武的复合型新闻人,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事迹感人至深。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

《辽宁日报》孙刚响应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号召,在身患恶性肿瘤的情况下,主持《辽宁日报》改版创新,提出“办一份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党报”的办报宗旨,《辽宁日报》“进报亭、进家庭”的新闻实践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国青年报》刘万永始终充满工作激情,他的很多报道不仅改变了当事人的命运,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推动了制度建设。从业以来,刘万永坚持独立调查,揭示事实真相,采写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的报道。他秉持“独立调查、追寻真相、干预社会”的理念,参与主创《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坚持从社会普遍关注、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策划选题,使之成为报社的品牌版面和拳头产品。天津电台沈国华24年里始终工作在新闻采编和管理一线,他提出民生新闻由“小民生”向“大民生”过渡的理念,打造主流民生新闻,使天津电台民生新闻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充分发挥了轻骑兵作用,成为天津新闻宣传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光明日报》郑晋明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在深入实际采访中挖掘重大报道题材,善于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敢于抨击社会上出现的不良行为,对实际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解放军报》郭建跃在30多年的军事记者生涯中,每年下基层采访时间都在200天以上,走遍祖国各地和不同类型的部队。他将身子沉在基层,自主策划的一些视角独特的探索性新闻,在军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三、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用实际行动诠释“走转改”。

中央电视台杨华23年里经历了诸多工作岗位的历练和国内外重大报道战役的洗礼,成长为一名政治信念坚定、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作为新闻中心“走基层”报道项目的总策划和项目负责人,她倡导“不唯苦、不唯远、只唯实”,用讲故事来讲政策,从找坏人到找办法,策划组织“重访郭明义”“杨立学讨薪记”等一大批有深度、有影响的好作品,打造懂国情、对人民群众有感情的采编队伍。黑龙江电台张广雷将“以爱的名义”作为不断跨越的信念,看淡小我,融入大我,用自己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换来交通广播频道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在他的带领下,交通广播关注民意、服务民生,用爱温暖百姓的心,也用爱助力龙江经济发展,特别是策划组织的大型社会活动,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安徽《铜陵日报》刘宇飞是本届长江韬奋奖中唯一一位来自地市级媒体的获奖者,作为报社领导,他不仅自己参入到新闻报道统筹策划和审核把关,还力推采编作风转变。他早在2009年就组织倡导采编人员下基层“蹲点”活动,着力消除U盘记者、材料记者和会议记者,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来自西部地区的获奖者,更是长年深入基层一线条件艰苦的地方采访报道,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凡的成绩。《兵团日报》王遇是二代兵团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战线辛勤耕耘了27年。成为《兵团日报》的记者后,王遐长年只身一人深入基层采访,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大漠腹地、戈壁深处和高寒山区的兵团农牧团场和基层连队,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一“用一生书写兵团和兵团人的故事”,始终活跃在新闻采访一线。《西藏日报》高玉洁,刚到《西藏日报》时就主动要求到条件比较艰苦的昌都地区记者站工作。作为西藏年轻一代的新闻工作者,她始终履行反映人民心声、反映真实生活、鼓舞人民斗志的职责,从业以来足迹踏遍西藏七地市六十多个县,深入藏族儿女火热的生活当中,用小事情体现大主题,始终用自己的眼睛和手中的笔,真实展现西藏各族儿女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豪迈英姿。

四、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对新闻业务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改革创新能力。

《科技日报》张显锋采写编评样样在行,采访扎实、写作精细,是报社有名的“免检记者”和“放心记者”。他开办个人言论专栏“显峰冷言”,6年来发表时评300余篇,在评论界和科技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浙江日报》朱仁华16年在党报作报道,8年在党报集体创办市场化媒体,成为一名跨体制机制的复合型传媒人。他创办《浙商》杂志,提出“阅读浙商智慧、引领中国民营经济”的办刊宗旨,打破创痛商业杂志远离新闻热点的做法,坚持把民企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报道重点,为党报集团引导新兴民营力量开辟了新渠道,为党报赢得了更多市场话语权。江西电视台李建国在长期电视实践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管理,成功创办多个在全国电视界享有盛誉的品牌栏目。红色文化的扛鼎之作“中国红歌会”,弘扬革命传统主流文化,融入社会关注热点新元素,充分彰显了主流媒体对价值观引领作用。以“主持人讲故事为中心”的故事类节目“传奇故事”和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调解类节目“金牌调解”,开创了全新的节目类型和行业标准并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山西广播电视台罗庆东始终以对广电事业的百般挚爱全心投入工作,追求常态节目创精品,形成出精品和出人才良性互动的局面。在分管黄河电视台外宣工作时,他倡导并坚持的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独特频道定位,赢得海外受众广泛赞同。《南方日报》段功伟,坚持《南方日报》“高度决定影响力”发展理念,带领同事全力推进时政报道、时政记者、时政部门的“三时转型”,勇当党报改革创新的急先锋和主力军。他按照“大时政”的理念,推出全景式、讲故事、高端权威的精品佳作。他还将国际传播作为时政报道转型创新的一个重点,并突破外事报道的“格式化”,创办的“外眼探粤”专栏,是广东外事报道的一大创新。

编辑 吴长伟

猜你喜欢

获奖者
“隐秘青春”专栏填色活动获奖名单
诺贝尔奖垂青气候科学,不仅是获奖者的成功,还是更多人的成功
莱俪青年艺术奖获奖者 王莹:《租赁一平方米》的力量
凤凰艺术新星奖获奖者 高振鹏:我的窗外是宇宙
第二届“刘征青年诗人奖”获奖者巡展
第二届刘征青年诗人奖获奖者
谁是获奖者?
学无止境,好无尽法——华柴公司邀请兵器特色操作法获奖者来厂交流
有今天的成就 你最感谢谁?Ray Collins海景摄影师获奖者
中国科协关于表彰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获奖者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