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草根话筒”汇聚主流舆论正能量——“温州都市报市民监督团”的实践意义

2013-08-28陈博盛

中国记者 2013年5期
关键词: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温州

□ 文/陈博盛

从市民监督团到相关专栏,媒体作用和功能彰显,具体操作过程又能告诉大家什么呢?

为配合温州全市“破难攻坚”大行动,破除发展障碍,促进活动深入开展,《温州都市报》根据自身定位和贴近民生的优势,推出“破难攻坚·市民监督”专栏,从2012年初至2013年4月初已刊出特别报道40多组。

该专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助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市民监督团是特殊“草根话筒”和“舆论平台”,媒体和市民监督共融叠加的气场效应,不仅增强了公民对政府政策决策的认知度,更有助于实现公民对其声音受关注以及其需要和利益得到满足的追求和期望,使媒体监督活动的公众性、针对性、有效性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

报社首先刊发“招贤公告”宣布,为配合温州市“破难攻坚”大行动,拟组建温州市市民监督团,请市民代表零距离全程参与监督政府工作。根据热心市民的踊跃报名,报社经过筛选,决定首批市民监督团成员为100人,他们中有律师、教师、新温州人、企业主等,是社会各个阶层的典型代表。温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相继就报道作出批示。

一、1+1如何大于2——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双向互动

策划之初,“破难攻坚·市民监督”特别报道就确定了读者与记者互动、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的报道方式,通过多措并举,优势互补,打出监督组合拳。线索征集上,开通热线接受来电投诉和举报;版面设置和稿件安排上,富于监督意味的镜头,配以“‘破难攻坚·市民监督’特别报道”字样,设计成专用栏目刊头,形成强烈视觉传播效果,每期报道在一版导读,在要闻版刊出;体裁运用上,综合通讯、言论和来信,将“读者来电”“现场监督”“部门解释”和“市民声音”等配以图片打包推出。

采访过程中,市民考察团成员与记者实地调查,现场监督。形成报道后,群众想法和意见在“市民声音”中体现,通过市民之口发出直接的监督之言和尖锐的质疑之声。如报道《“反弹再拆”不算考核任务》中,“市民声音”直言,“如果克服不了困难,就让别人来干,基层从不缺干部”“我们不要理由,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效”。专栏还特别重视通过言论深化监督效果,“民间观察家”一栏多从百姓角度配发言论,如《别把老百姓逼成“老不信”》和《官人,请掂量百姓失望的后果》等文,叩问部门公信力和政务诚信度,督促责任单位践诺守信,尽快解决问题,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

二、上下怎样贯通——中心工作与民生热点无缝衔接

专栏本着促进政府工作、解决百姓困难的宗旨,紧紧围绕政府当前工作督办重难点和市民来电反映的关注点,寻找两者结合点,配合中心工作开展监督,帮忙不添乱。

三、实效怎么体现——事前曝光与事后反馈首尾呼应

“破难攻坚·市民监督”专栏推出后,在记者与市民的配合和互动中,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双管齐下,热线监督和现场监察左右开弓,事前曝光与事后督促紧密结合,令曝光难题无处遁形,责任单位心服口服。立足促成问题解决这一出发点,报道尽量从多个角度分析症结所在,找出乱象之因,提出治理之策。

每个选题一般包括两到三组报道,分别报道三个过程:曝光问题、督促调查、反馈结果。报道《“反弹再拆”不算考核任务》曝光海滨街道以“反弹再拆不算考核面积”的借口糊弄百姓。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很快作出批示:“请龙湾区查处。责任部门和街道立即组织整改,反弹违建点全部拆除,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理”。

嵇师河垃圾满溢的图片《见过脏的,没见过这么脏的!》刊出后,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即批示,要求相关责任单位速出整治方案,整改到位。反馈报道《这会儿河面捞干净 过会儿垃圾浮上来》及时督促后续长效治理。报道《偌大一块地 还在晒太阳》等引起瓯海区领导重视并批示,推动供而未用土地启动建设。正是有了事前曝光的有力和事后反馈的得力,报道曝光的大部分问题都已得到有效解决。

在不断深化的媒体实践中,市民监督团也在与时俱进、自我提升:

1.确保所有监督话题,不仅代表最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还要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2.政府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倒逼市民监督团成员必须熟稔行政运作的政策底线,使监督一针见血,一击见效;3.监督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逞一时之快,而是推进以公民权益为最大诉求的制度化进程。

猜你喜欢

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温州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完善群众监督的价值指向和思路
难忘九二温州行
中央苏区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