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区”媒体“走转改”如何“走”出特色?

2013-08-27赵伟

中国记者 2013年2期
关键词:长汀闽西下基层

赵伟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最好老师。”《闽西日报》始终秉承这一理念,按照统一部署和安排,从闽西老区的实际出发,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近期,《闽西日报》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展了“十八大精神在闽西——党报记者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一大批以基层群众为主角、带着浓重乡土气息的新闻报道见诸报端,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提升认识促转变

龙岩是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扎根在此的《闽西日报》长期以来继承和发扬老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走基层,走到老区群众心里,深入基层了解各方面工作情况,但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日渐发达和普及,一些记者采访也出现种种跑机关、泡会议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闽西日报》将解决此类问题提升到对读者负责、对报社可持续发展负责的高度。通过邀请市委党校专家宣讲、全体员工大会、报社编务例会、部室内部培训会议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要求全体采编人员做到“俯下身子”,首先要做到“俯下思想”。坚持在实际工作中发扬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发扬苏区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开展再教育活动,使广大采编人员认识到:“走转改”是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如果只是跑机关、泡会议、打电话,只会离生活、离实际、离群众越来越远。如今交通发达了,通讯先进了,和群众的距离不能因此而远了、沟通不能因此而少了、感情不能因此而淡了。

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全体记者、编辑纷纷走出办公室,主动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鲜活新闻,在平常人、平常事中提炼闪光点。

精心策划求深入

精心策划大型的主题采访活动,是落实“走转改”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闽西日报》把深入基层转化为编辑、记者自觉行动的重要手段。多年来,《闽西日报》党委会、编委会围绕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龙岩地方实际,每年都安排一次或几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使全体新闻业务人员的新闻采访实现了从“键对键”向“面对面”转变,同时,集中时段、集中版面的宣传报道方式也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003年开始,《闽西日报》先后开展了“夜宿山村问‘三农”“走进革命老区基点村”“听民声、访民情”“记者三贴近”“兴产业、建新村、构和谐——党报记者在行动”“关注农村‘一村一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记者体验活动”“记者进社区”和“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等一系列采访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年初,记者了解到,长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卓有成效,我们精心策划,组织记者深入山间田头深入采访,发回“长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列报道”4组通讯加4篇短评,既报道了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与启示,又提出了今后需注意的问题,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时任省委书记的孙春兰同志看到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后,当即批示要推广长汀的经验。在“走转改”活动中,《闽西日报》通过策划会和每周编务例会认真策划和安排部署,确定长汀河田、漳平永福、上杭古田、连城朋口、永定金砂、武平桃溪和中心城区北城等地为报社开展“走转改”活动联系点。同时,报社领导带头下基层,深入一线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受到读者好评。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闽西日报》立即在头版开设了“十八大精神在闽西——党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再次结合持续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动员全体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报道基层一线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挖掘各级各部门在五位一体建设中的新变化、新举措、新气象、新经验,反映基层群众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从11月24日至12月19日短短的25天时间里,全体编辑、记者深入乡村,已刊登《开心五龙村》《美丽露湖,绿意盎然》等20多篇通讯,并且这一活动仍在持续中。

常态机制筑保障

为了确保“走转改”持续进行,《闽西日报》从完善机制入手,制定和完善了坚持“三贴近”、落实“走转改”的相关制度,强化绩效考核,按照“用目标管理激发工作动力,用考核督办营造工作压力”的思路,通过制度调动广大采编人员“走转改”,下基层抓“活鱼”、勤思考出精品的积极性,使编辑、记者从被动下基层变为主动下基层。

一、加强培训常态化。“走转改”只有成为常态,才能避开“温水煮青蛙”的陷阱。基层报道要出彩,业务水平是保障。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闽西日报》持续强化对报社员工的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同行,从消息、通讯、言论、摄影等各类新闻体裁的采写,到相关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健康知识等,对全体员工进行全方位培训。同时,对员工参与培训的情况登记造册,作为职称评聘、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如此一来,报社员工乐于参加培训,在极大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掌握了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所采写的报道也能够做到让群众喜闻乐见。

二、精心策划常态化。下基层系列报道的采写离不开精心策划。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闽西日报》结合各界关注的热点,对“记者下基层”活动从采访、写作、编辑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周到的策划和精心细致的安排,使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报社组织开展“夜宿山村间‘三农”活动,全体记者分赴7个县(市、区)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写出了《一个新型农民的追求》《让农民听证村务公开》等20多篇鲜活的报道;报社组织策划的“记者进社区”活动,要求报社全体采编人员深入社区、关注社区、了解社区,完成一篇以上与社区有关的新闻报道,为建设和谐社区“推波助澜”。

三、延伸触角常态化。《闽西日报》尽量将目光投向交通不便、地处偏僻的山村和厂矿,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让记者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挖掘特色和亮点。如“走进革命老区基点村”采访活动,报社领导和编辑记者深入每个县(市、区)最边远的山村采访,行程两千多公里,写出了《大连村:竹山变成金饽饽》《池家山村:竹业加工拓富路》等一系列报道,一些基点村的群众还激动地拉着记者的手说:“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没有见过记者来到我们这里采访。”

四、评优倾斜常态化。为促使编辑记者多出精品,《闽西日报》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报社内部评选好新闻,对获奖者予以奖励,不仅如此,还对每名采编人员下达创优任务,使创优成为采编人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为鼓励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报社规定,在同等篇幅稿件的量化考核以及月度、年度好稿评选中,在评判的标准上进一步向基层报道倾斜。如进村入户稿件在原有基础上追加奖励分数3分,反映群众呼声的问题性报道稿分数加倍等等,使记者的基层报道在稿费方面得到更多实惠的同时,也比较容易获奖,以期改变稿件考核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惯例,激发记者采写基层稿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长汀闽西下基层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经过3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如今的长汀满目苍翠。
上世纪80年代的长汀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福建长汀:创新推进基层医改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
毛泽东五次长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