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如何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013-08-27曹康钟家伦陕西省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3年13期
关键词:耳病致病性山区

文│曹康 钟家伦(陕西省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

只有不断提升山区群众疫病防控意识、积极推行标准化养殖方式,努力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科学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体制机制,才能确保山区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在一些山区农村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仍偶有发生,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经济损失,也对生猪产业安全构成威胁。在此,笔者对山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散发成因及防控对策作浅显探讨,旨在为山区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参考。

一、主要成因

1.饲养管理粗放。养猪是山区农村的一项传统产业,但大多数山区养猪户仍沿用粗放的传统养殖方式,不仅影响猪只正常生长,而且导致猪体抗病力低下,更给病原微生物滋生创造了适宜条件。一旦遇到高温、高湿天气,气候突然变化,或外埠病原传入,极易引起发疫情。

2.购买仔猪贪便宜。从陕西省安康市山区近些年所发生的多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来看,80%以上均因购买外埠仔猪引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埠一旦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疫区养殖场户为转嫁疫情风险,必然会采取降低存栏量甚至清栏的措施,大量低价恐慌性抛售仔猪。一些不法猪贩会乘机低价购入,运至山区走乡串户高价贩卖。而山区农户在购买仔猪时大多不问来源、不问疫病情况、不问有无检疫手续,只问价格、只贪便宜,从不法猪贩手中买回已染疫仔猪,进而引发当地疫情。

3.防疫意识淡薄。养猪看“槽道”(槽:猪食槽,道:运气、运道。槽道即决定养猪能否无病、无灾,猪只能否健康、快速生长和繁殖的运道),“猪长得好不好,有无疫病关键靠槽道”是许多山区养殖户的传统观念。正是由于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传统观念作祟,许多山区养殖户只知过年时求神拜佛祈求来年“槽道”兴旺,防疫意识极为淡薄,为山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4.强制免疫不到位。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实行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免疫政策,但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开展千家万户免疫工作难度大;一年只开展两次集中免疫,该时段以外补栏生猪无法得到补免;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不健全,防疫员担心出现免疫反应降低疫苗接种剂量,导致免疫质量得不到保证等因素的作用,致使山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免疫密度低,免疫效果不理想。

5.村级防疫力量弱。虽然大部分山区行政村都配有动物防疫员,但这些村防疫员大多数属临时聘用,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再加之山区动物防疫工作非常辛苦,工资报酬较低,其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许多防疫员的工作基本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致使山区动物防疫工作质量低,疫情得不到早期发现,发生疫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和扑灭。

6.防疫设施设备不足。一部分山区乡镇畜牧兽医站还没有配备冰箱、冰柜,绝大部分村防疫员未配备冰壶,疫苗无法低温保存,效价难免下降,甚至失效,这是一些地方注射疫苗后仍发生疫情的主要原因。另外,山区乡村兽医除有体温计、注射器等简单器械外,再无其他动物疫病诊疗设备,防疫诊断仍停留在凭经验判断、靠眼观手摸状态,易造成误诊,延误病情。

7.产地检疫体系不健全。大多山区乡村无产地检疫报检点、无动物产地检疫人员,无法对生猪调运行为实施有效监管,养殖户或猪贩随意跨省、跨市调运生猪现象较为普遍,加大了动物疫情传播的概率。同时,由于缺乏专门检疫人员和疫情报告人员,一旦发生疫情往往由于信息报告不及时,延误了处理疫情的最佳时机。

二、防控对策

1.强化科普宣传,提高疫病防控意识。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将宣传工作作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动物疫病防控科普知识,不断增强养殖户自我防范意识和防疫的自觉性,为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向山区群众公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电话,让群众一旦发现疫情能及时报告。

2.强化技术推广,转变饲养管理方式。结合山区农村实际,把发展生猪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规划猪场建设,并大力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山区养猪由家庭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要强化山区农村养殖户技术培训,积极推行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

3.强化基础免疫,努力提高免疫水平。在带毒猪和外界野毒仍可能广泛存在的现实养殖环境中,实施强制免疫仍是山区防治高致病猪蓝耳病的有效措施。要积极推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常年补针免疫方式,最大限度的堵绝免疫漏洞,使猪只得到全面免疫保护。要抓好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充实村级防疫员队伍,提高村级防疫人员的报酬,落实村级防疫人员工作责任,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业务技术培训。

4.强化调运管理,严防疫情出入传出。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生猪调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猪贩的监管,按照有关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定,对其实行严格的从业准入制度。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根据当地实际,采取与猪贩签订生猪调运责任书等形式,规范其调运行为,严防其从疫区贩运生猪。对无证贩运生猪的或从疫区贩运生猪引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5.强化源头管理,加大产地检疫力度。总结适合山区实际的产地动物检疫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实行产地出栏动物报检制度,设立报检点,严格按照有关动物检疫规程、标准进行检疫,合理设置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做好生猪等动物运输检疫监督和运载工具消毒工作,严防疫情传播扩散。检疫中发现的染疫或疑似染疫的生猪及其产品,必须依法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动物疫情隐患消灭在源头。

6.强化能力建设,提高疫病防控水平。要按照“有办公化验用房、有防疫冷链设备、有检疫监测设备、有无害化处理设备、有技术推广设备”和“有冰箱冰壶,有免疫器械、有诊疗器械、有消毒器械、有检疫终端”的标准,加大山区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兽医室建设力度,为构筑科学、高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耳病致病性山区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山区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台湾地区及多国发生禽流感,以色列发生新城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