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生态畜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访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黄晓

2013-08-27红敏芷桦

中国畜牧业 2013年13期
关键词:畜产品产业园畜牧业

文┃本刊记者 红敏 芷桦

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近年来,贵州省坚持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道路,为促进全省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障畜产品市场供给做出了贡献。 那么,目前贵州省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新的目标和思路?就此,记者采访了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黄晓 。

记者:您好,黄主任,贵州省这些年一直在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您能介绍一下目前的发展情况吗?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黄晓

黄晓:可以。生态畜牧业,是省委、省政府对贵州畜牧业发展的定位。十年来,全省各级畜牧部门紧紧围绕生态畜牧业大省建设目标,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全省上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我省畜牧业在33年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实现了畜牧业各项指标稳步增长,畜牧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我们坚持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道路,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保供给目标基本实现。2012年全省实现畜牧业产值421.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34%;畜牧业增加值245.7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55%。全省肉类总产量190.3万吨,同比增长5.7%,禽蛋产量14.7万吨,同比增长7.3%;牛奶产量5.1万吨,同比增长5.15%。年末生猪存栏1604.1万头,同比增长5.42%;牛存栏451万头,同比下降1.34%;羊存栏290万只,同比增长13.1%;禽存栏8355.3万羽,同比增长8.54%。生猪出栏1734.8万,同比增长2.67%;牛出栏106万头,同比增长9.04%;羊出栏206.8万只,同比增长4.81%;禽出栏9632万羽,同比增长8.19%。各类畜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以标准化示范创建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全省现有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69个,其中:国家级场47个、省级场51个。2012年,中央投入资金7690万元,在全省实施363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850万元,实施17个“菜篮子”工程标准化养殖项目。省级财政投入2760万元,实施97个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示范创建项目,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模式,带动大批民间资本投入标准化规模养殖。通过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完善了示范场设施设备,提高了粪污无害化处理能力,规范了养殖生产管理行为,提升了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畜牧业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引进了52家大型畜牧企业,投入资金55.83亿元。华西、台湾日日兴、福建闽信、香港远航、唐人神、四川铁骑力士等大型涉牧企业落户贵阳市、安顺市、铜仁市等地区,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拉动畜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对涉牧企业、合作组织的引进培育,对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提升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拓宽畜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解决畜牧养殖加工企业贷款难、资金周转难的问题,省农委与省金融服务“三农”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召开了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座谈会,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饲料企业、畜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近300家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担保公司搭建对接平台,在“政、银、担、企”的直接对接和协调下,疏通了企业融资障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五是抓良繁体系建设,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全省围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和国家畜禽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加紧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推进畜禽品种改良进程。2012年,中央财政下达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653万元,共补贴能繁母猪32万头,荷斯坦牛1.1万头,水牛2万头。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开展畜牧良种补贴以来,全省有23.25万农户直接受益,累计带动农户增收13.5亿元。全省现有猪改点9495个,其中人工授精点3367个;牛改点2137个,其中冻配点1772个;羊改点4943个,其中冻配点1190个。全年推广杂交猪1918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1335万头,占69.85%,同比提高2.15个百分点,完成牛输配改良59.65万头,产杂交牛32.15万头,同比增长5.55%。推广良种家禽1.1亿羽。同时,一些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地方特色畜禽品种备受青睐,养殖数量急剧增长,对丰富畜牧养殖品种,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提高农民养殖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六是抓饲草饲料生产,加快草地畜牧业发展。全省以草地开发利用、草地建设、退耕还草、石漠化治理、退牧还草和秸秆养畜等工程为载体,全年完成草地建设96万亩,秸秆处理457万吨,冬闲田土种草136万亩。通过饲草饲料的综合开发利用,有效增加草食家畜饲料供应,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全省工业饲料产量82万吨,比上年增加14%,总产值40亿元。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二氢钙33万吨,同比增长27%,推广工业饲料200余万吨,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饲料保障。

七是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全省动物防疫系统不断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逐级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统筹兼顾,做好动物常见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免疫、监测、检疫、监督等综合防控措施,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效,加大兽医实验室认证和比对考核力度,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强化卫生监督,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强化应急机制,提高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省、市、县三级分别按照不低于800万元、300万元、80万元的标准落实应急物资储备经费。积极推进应急信息化建设,省级财政投资150万元用于动物防疫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全省免疫各类畜禽3.29亿头(只、羽、次),应免密度达到100%。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八是抓兽药饲料和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对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的监管,突出了1个覆盖、2个延伸、3个联动。即对生鲜乳养殖、收购环节实现了全覆盖监测;监测环节从投入品(兽药、饲料)延伸到畜产品,抽检对象由生产环节延伸到养殖环节;产品质量监测实现了预警监测与监督检测的联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的联动,监督检测与行政执法的联动。从而保证了我省全年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记者:看来,贵州省畜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里面凝聚了贵州畜牧人的艰辛奋斗与不懈努力。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贵州面临哪些问题呢?

黄晓:是的,任何工作的开展都会遇到阻力,但我们不惧困难。我省畜牧业虽然保持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但长期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动物疫病、养殖环境污染、可追溯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价格波动”等“四大风险”依然是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当前尤显突出的影响因素:

一是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直接影响农民生产效益和养殖积极性;二是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趋突出;三是畜牧业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压力加大,规模养殖用地难;四是畜牧业抵押担保难突破,贷款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记者:客观分析问题,认真审视困难,相信贵州省的生态畜牧业下一步发展会更好。请问,贵州准备从哪些方面抓好2013年的工作呢?

黄晓:2013年全省畜牧业要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安全,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围绕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着力抓好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2012年,省领导提出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园区的构想,我们开展了前期的一些调研工作,畜牧业产业园区是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扎实、认真抓好各项工作:

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制订规划。以区域优势畜牧业为主,既突出地方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又体现和代表先进的畜牧业生产水平。各地在制定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时,根据规划区域内畜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推行“种养结合、立体生态、扩展空间”设计,编制畜牧产业园区规划。

围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发展畜牧业产业园区。无论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都要与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紧密结合,切实按“五化”要求,努力推进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把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做实、做大、做优、做出成效。

依托畜牧业现有的产业化发展基础,推进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我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已具备一定条件,为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各地积极探索畜牧业产业化与畜牧业产业园区紧密结合的生产、管理模式,依托现有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源,努力使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迅速开展、发挥实效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进一步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着力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巩固并稳步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数量,着力提升标准化发展水平。依托已建成的标准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加大对适度规模养殖方面的典型养殖模式和技术的宣传培训,抓住关键环节,提升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强示范场监管。标准化示范场是畜牧行业发展的先进代表,其水平直接关系到全行业的形象,按照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要求,强化对示范场的日常监管,重点对养殖档案、粪污处理、质量安全等环节加强监管,确保标准化水平不降低。市、县级标准化示范要跟上,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创建已开展三年,各地制定了市、县创建活动方案,积极开展市、县标准化创建,全面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标准化创建“五化”要求,提升全行业综合生产水平。积极引导规模场做好畜禽排泄物控制与处理。在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积极推广农牧结合、果牧结合、牧菜结合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强化畜禽粪便无害处理与综合利用,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环保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积极帮助规模养殖场解决发展难题。各级农业、畜牧部门从企业发展、行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进步的角度去加强与金融、土地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解决养殖业贷款难、用地难问题,帮助养殖业主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推进规模养殖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围绕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构建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科技资源,积极探索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鼓励、支持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园区循环农业生产中畜禽繁育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产业化生产经营技术、设施畜牧业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等,组织协同攻关,加快成果转化,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承载科学技术的自觉性和能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强监管,着力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生产过程可控、可追溯、可量化的原则,强化养殖场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和饲料企业管理,继续开展兽药生产、经营认证,认真落实养殖企业兽药使用和休药期登记备案制度,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对饲料、兽药、种畜禽、奶站、出口企业等重点产品、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的监管,切实保障畜产品安全卫生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积极探索畜产品产地准出和准入机制,把畜产品基地建设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与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衔接起来。规范养殖场户安全用药,加大对使用违禁兽药、超量使用兽药、滥用抗生素药物和不执行休药期等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加大对中小饲料企业整改力度,坚决取缔整改不合格企业,推行饲料生产HACCP管理,积极引进省外大型企业进驻我省,提高饲料行业整体水平。继续把“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和黄曲霉毒素作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重点,把好规模养殖场、省际边境检疫站、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等重点监测环节,将生鲜乳、猪肉、禽蛋质量安全监管摆到突出位置。加强源头整治、日常监测工作,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着力确保防疫安全。建立动物防疫工作绩效目标考核制度。结合农业部动物防疫绩效考核,制定我省目标考核办法,按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各项工作任务指标进行量化考核。继续做好春秋两防和常年补免工作。积极推广“防疫日”、“窝边建档免疫”等有效的免疫机制,建立规模养殖场免疫申报承诺制度。进一步探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新机制。积极探索规模养殖场防疫责任制和程序化免疫制度,努力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不断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完善各级实验室软硬件设施,提高实验室人员技术水平。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强化产地检疫申报点建设,规范产地检疫工作,加强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完善省际动物卫生检查站建设,强化屠宰检疫及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加强屠宰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规范动物检疫程序,确保动物及产品安全。

猜你喜欢

畜产品产业园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