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中国行—活力湖北

2013-08-27策划通联部采编部

中国畜牧业 2013年13期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畜禽

策划│通联部 采编部

执行│唐国策 张院萍 鹿红敏

支持│湖北省畜牧兽医局

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从地方的探索与创造中汲取智慧力量。在走向实践的学习中,本刊不断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从今年3月开展的“畜牧中国行”活动,标志着本刊加强改进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次是“畜牧中国行—活力湖北”,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个各具特点的畜牧市(县、区),如走在“畜牧梦”路上的襄阳市,“畜”势腾飞正当时的十堰市;畜牧产业发展取得实效的恩施州;畜牧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宜昌市;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迈进的孝感市……从多个角度报道湖北省畜牧业取得的成就、发展的亮点,为行业提供借鉴。现将材料予以整理刊登,以飨读者。

(本栏目漫画│Taotao)

襄阳市:正走在“畜牧梦”的路上

党中央惠农政策的春风吹拂着襄阳大地,襄阳坚持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积极以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交易信息化、服务不留死角、管理消灭盲区为引领,跳起来摘“桃子”, 在行业中争位、在“三农”中谋位、在产业发展中提位,因地制宜积小胜为大胜,畜牧业经济呈现稳定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养殖实现规模化,生产水平提升

襄阳市以生猪产业为重点,协调发展牛羊和家禽,按照“抓大扶中引小”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既抓好万头猪场、千头牛场和百万只家禽等大型养殖企业建设,又扶持发展千头猪场、百头牛场和万只家禽等中型养殖场,还引导农户发展科学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襄大、光大、双龙、国庆、巴格乐、楚台、宏全、良友 、金元帅、福升、丽波、郭胖子、富银、皇瑞、宏羽、鸿志、荆楚、中原、正大、希望、绿源等大型养殖企业74家,全市生猪“150”养殖模式达到5809栋,生猪“500” 养殖模式达到500栋,生物发酵床已达200家,蛋鸡“153” 养殖模式已达1570栋,“1235”养羊模式已达3558户,“165”养牛模式达到2394户。

2013年以来,襄大集团发展势头迅猛,在孔湾镇投资兴建的50万头规模生猪育肥场第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现已存栏20万头;襄大集团雷河镇种鸡场二期工程已竣工投产,现存栏30万套,通过肉鸡放养,实行“公司+农户”捆绑经营模式,带动周边2万农户发展养鸡业,年生产模式可达到1000万羽。邓林农场积极探索野猪养殖,攻克野猪养殖技术难题,计划存栏5000余头的野猪养殖基础现已破土动工,预计年底可竣工投产。

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五月中旬,位于冷集镇的湖北谷城伟宸牧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现代化万头猪场建成投产,现已建成标准化猪舍16栋,一期引进鄂美猪种改良公司PIC配套系种猪1000头。二是新增两个招商引资项目,分别是襄阳市康态源公司投资1.5亿元兴建的5000头肉牛场建设项目,位于庙滩镇李家洼村,目前已完成三通一平,规划建设标准化牛舍2栋,引进肉牛530头。湖北谷城鼎大牧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3000头肉牛场,位于庙滩镇兰康村,目前已完成土地租赁,水电路改造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三是位于紫金镇垭子口村的九鑫源公司万头猪场已完成土建工程,即将引进种猪。四是湖北夏地有机农业公司拟投资3000万元,在五山镇建设生态有机农业养殖项目,目前已完成了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和租用山地等基础性工作。

二、生产标准化,转变生产方式

标准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畜禽产品优质、高效供给的前提。襄阳坚持把推行标准化生产作为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畜牧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装备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六化”要求,通过专家授捰、送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措施,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场“四级联创”工作。按照“业主创建,政府扶持,示范带动,突出环保”的要求,全面开展部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襄阳市共创建各级标准化畜禽示范场部级6家,省级54家。

在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中,襄阳将畜禽规模场节能减排和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装备设施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利用“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技术对养殖场进行改造,从源头削减污水产生量。保康沃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保康县城郊过渡湾镇二堂村白峪沟,是一家集生猪规模养殖和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公司拥有年产1万头优质肥猪、1万头种猪的生产猪养殖小区、年产30万吨的有机肥厂和50亩有机蔬菜基地,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年产值达5000万元。公司的上游产业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经生物发酵加工成有机肥,用于有机食品生产,不仅减少了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新增了生态农业产生的循环经济效益。目前,襄阳建有日处理30吨的区域性无害化处理中心5个和年产20万吨以上的生物肥厂3个,可将全市病死畜禽和大部分养殖场粪便等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加工成肥料,实现了养殖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对养殖场污水的处理,主要采用三种模式:发酵床养殖的近零排放模式、“猪—沼—渔(菜、果)”的综合利用模式和污水深度处理达标排放模式,全市已有85%的规模养殖场配套了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了粪污处理的无害化,推进了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发展。

襄大农牧已建成投产的无害化处理厂,对其公司屠宰加工的废弃物及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产业园区加工生产污染零排放。宏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生物肥厂辐射功能,收集周边养殖场的粪污,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粪污转化成生物菌肥,实现资源再利用,基本上解决了生猪养殖大镇刘猴镇的排污难题。同时该公司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应用生物菌肥发展有机种植蔬菜、瓜、果产业,兴办宏全家庭农场,现农场建设规模已达500亩,建设种植大棚30余栋。

三、经营产业化,提高抗风险能力

畜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襄阳切实加快推进全市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市沿汉江流域重点发展生猪生产,鄂北岗地和丘陵地区发展肉牛养殖,山区发展肉羊生产,平原地区发展家禽产业,六大产业带迅速发展:以宜城襄大农牧有限公司、枣阳神力公司为龙头,辐射全市乃至鄂西北地区的优质三元猪、肉鸡产业带;以樊城海信隆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襄州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等地的肉牛产业带;以谷城荆山源公司为龙头,辐射老河口市、谷城县、保康县、襄州区、市城区等地的生态土鸡产业带;以老河口市奔月兔业、煜婷兔业为龙头,辐射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谷城县、老河口市等县(市、区)的肉兔产业带;以保康绿源公司为龙头,辐射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襄州区、市城区等地的肉鸭产业带;以丽波公司为龙头,辐射襄州区、市城区、老河口市等地的奶牛产业带。据统计,六大产业带猪、牛、羊、禽出栏(笼)量分别占到全市畜禽出栏(笼)量的60%、88%、90%和93%。

四、产品品牌化,提升竞争力

品牌建设是提升畜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鼓励企业、集团创新品牌和支持协会、团体打造地域品牌,襄阳市建立了品牌创建激励机制,对获得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地理标识的畜牧加工企业给予奖励。全市已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35个,认证产品32个,产品产地一体化29个。“襄大”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3年内产值有望达到100亿元,荆山源公司2013年内产值将达到15亿元,“荆山源牌”正在申请全国驰名商标。襄阳正大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2012年开工建设,2015年竣工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05亿元。“正大”、“希望”牌饲料、“大运”、“正大”、“襄大”、“雨润”冷鲜肉,“丽波”牛奶、“李方忠”皮蛋板鸭、“建茨”牌绿色鸡蛋、“香水河”土鸡蛋、“五官山”土鸡、“郭胖子”酱板鸭、“好福”、“良友金牛”、“煜婷”肉兔、“荆思源”腊味等一大批“襄阳造”品牌畜禽产品畅销全国,有的已经远销海外。

五、交易信息化,规避市场风险

2013年3月28日上午,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襄阳十堰区域授权服务机构举行揭牌仪式。襄阳市领导王兆民、郭忠出席挂牌仪式。利用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搭建的畜牧业订单交易及流转平台,建立交割仓库,实现生猪现货电子竞价交易和生猪远期合约交易,通过期货市场发现价值,规避风险。襄阳区域农畜产品电子交易所揭牌,谷城养鸡场老板康涛成为首个吃螃蟹的人。康涛在谷城办了家大型养鸡场,最近鸡蛋价格跌得很快,鸡场积压大量鸡蛋,他整日愁眉不展。目前本地鸡蛋收购价每千克7.2元左右,随着气温升高、蛋源增多,蛋价还将下跌。揭牌仪式过后,康涛立即通过农畜产品交易平台,成功卖掉积压的鸡蛋,交易额达29.7万元。

六、服务不留死角,管理消灭盲区

襄阳市畜禽产品检测测试中心已通过了湖北省技术监督局和湖北省农业厅的双认证,全市兽医实验室有5家已通过省级验收。市级实验室占地面积620平方米,包括疫病诊断实验室和畜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设有接样室、解剖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检测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消毒洗涤室;消化室、化药操作室、天平室、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室、抗生素室等功能实验室。现配有安捷伦G6410B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 eppendorf-PCR仪、TECAN酶标仪、全自动酶标洗板机、生物安全柜、各种生化培养箱、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马福炉、自动定氮仪、六管崩解仪、永停滴定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等55台(套)大中型设备仪器。2011年市政府高度重视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又投入230万元购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极大提升了畜产品安全检测能力。在疫病诊断方面,能开展各种动物疫病解剖学、病原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和免疫抗体等监测。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方面,能完成对“瘦肉精”类、三聚氰胺、兽药、饲料等检测,可实现73个参数出结果。市级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正高级兽医师职称1人,副高兽医师职称1人,中级职称的有7人。

襄阳市保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克服多种困难,对保康县生猪定点屠宰场实行规范化、标准化配套建设与管理。在配套完善屠宰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率先建立起了一套生猪定点屠宰视频全程监控系统,在进场把关、宰前检疫、屠宰同步检疫、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全部安装了摄像头,实现了全程视频监控,实现了产品销售、屠宰企业、监督执法三者相互监督的机制。实现视频监控后,该系统可以随时提供监控回放资料,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可及时处理违法行为,视频资料为公正无误处理案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截至目前,保康监督所已通过视频发现和处理违法案件5起,阻止了1130千克不合格肉品的上市,保证了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

襄大企业负责人张德武从管理思想、信息制度、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等多个方面,重视规模化养殖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完成了原型测试、分步实施、里程碑管理,达到了保障食品安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应用价值。襄阳正在推广规模化猪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疫病防治管理、库存管理、财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实行信息化管理。走进落户襄阳的湖北良友爵士种猪场内,令人诧异的是宽敞明亮的猪舍,没有闻到丝毫令人作呕的臭气,更没有看到泔水横流的肮脏场景,倒是处处显露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田园景象,襄阳的规模养殖企业优美的养殖环境一个赛一个,确保了家禽家畜经济动物不受污染。襄阳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2008年全面改革到位,重大动物防疫实行免费防疫制度,强制免疫制度,以钱养事制度,保障了病害家禽家畜经济动物不出养殖场。严格落实《襄阳市生猪及生猪产品准入制度》《襄阳市兽药产品登记备案制度(暂行)》和《襄阳市饲料产品登记备案制度(暂行)》,把好源头关,延伸标准化,积极打造无污染肉、无病害肉、无残留肉,襄阳正向一个个目标奋进,每个目标就像一个梦,襄阳正走在“畜牧梦”的路上。(感谢襄阳市畜牧兽医局王水生对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十堰市:“畜”势腾飞正当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畜牧兽医局的大力支持下,十堰市畜牧兽医局积极抢抓机遇,推进规模养殖、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疫病防控、保障产品安全,促进了畜牧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董瑞明总结说:“回首过去,我市畜牧兽医部门‘畜’集力量谋发展;展望未来,我市畜牧兽医事业‘畜’势腾飞恰逢时。”

一、主要工作实现“六突破、两强化”

1.畜牧产业发展提速,主要指标实现突破。据统计部门统计,2012年,全市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达到190.49万头、10.1万头、92.75万只和2832.32万只,比2005年分别增长43.15%、102.08%、132.57%、376.52%;肉类总产量21.23万吨,禽蛋产量4.72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59.38%、118.68%;牧业产值69.62亿元,比2005年增长2.73倍。

2.扎实推进四级联创,规模养殖实现突破。全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以“四级联创”和“四大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截止2012年,全市建设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8个,省级示范场52个,市级示范场170个,县级示范场637个,建设畜禽养殖小区634个,万头猪场17个,规模养殖场户14364户。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占70%以上。

3.大力实施百万工程,山羊产业实现突破。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万只山羊产业建设目标,全力促进山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截止2012年,全市建设“1235”养羊示范户4325户,百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257户。人工牧草种植3.73万亩,秸秆利用17.74万吨。全市山羊饲养量190.19万只,比2005年增长91.03%,为实现百万只山羊产业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资金投入逐步加大,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投入,每年整合各种用于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达2000万元,其中市级300万元,县级1700万元。同时市县畜牧兽医部门抢抓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2005年以来,争取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150个,国家“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24个,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项目5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0个;省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3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项目3个;地方品种保种项目4个,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亿多元。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和促进了畜牧业规模化发展。

5.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龙头企业建设实现突破。2005年以来,十堰市积极招商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发展畜牧业。先后引进和培植了丹江福润肉鸡加工、丹江风源种鸡和饲料加工、郧县萌梦种猪、竹溪兴科养猪、竹山鑫福和竹溪高山腊肉加工、郧县松针蛋合作社等一批畜牧业龙头企业。2005年以来,带动社会资本50多亿元投资发展畜牧业,其中2012年达到20多亿元。2012年武当大兴六百年活动中,招商签约资金3.1亿元,已有3个畜牧业项目开工建设,注册资本2600万元,项目总投资2.3亿元,其中建成投产1个。

6.加快推进大县建设,示范区创建实现突破。房县推进养羊大县建设,扎实开展现代肉羊示范区创建活动。2012年,新发展“1235”养羊示范户304户,培植年出栏200只以上规模羊场210户。丹江口市加快推进肉鸡养殖示范区建设,已建设种鸡场4个,新建20万吨饲料厂1个,建设标准化肉鸡舍40万平方米,建设肉鸡标准化养殖场195个,年养殖肉鸡能力1500万只以上。郧县突破性发展生猪生产,努力争创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12年生猪出栏53.8万头,同比增长49%,2013年可实现生猪大县创建目标。

7.动物疫病防控力度进一步强化。历年来,全市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5%以上。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动物疫情信息网络制度和预警预报制度,疫病监测更加规范。动物发病死亡率进一步降低,2005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8.动物产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产地检疫全面推进,屠宰检疫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全面启动,产品备案全面落实,兽药饲料监管到位,市场监管不留空挡,畜产品质量抽检监测常年合格,执法工作规范有序。2005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

二、和谐机关建设开创新局面

在抓好畜牧产业发展、畜产品安全监管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各项创建工作,实现了业务工作、创建工作齐头并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近年来,局党建工作、文明创建、综合治理、普法、“三万”活动等工作共获得各项荣誉30多项,其中 “三万”活动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全省畜牧兽医系统仅此一家。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今后我们将按照树立一大理念(生态发展、安全发展);立足两大创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现代畜牧示范区)和两大目标(2020年畜牧业生产与加工产值分别达到100亿);狠抓三大产业(做大主导产业(猪、禽)、做强优势产业(牛、羊)、做精特色产业(马头山羊、白羽乌鸡、郧巴黄牛、郧阳大鸡、生态休闲畜牧业));实施四大建设(大县、大乡、大村、大户);突破五大环节(特色、规模、标准、品牌、效益);建立六大体系(标准规模生产体系、种源供应保障体系、饲料产业接合体系、现代服务综合体系、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产品加工延深体系)的思路,全力抓好十堰畜牧产业发展,努力推进全市畜牧业迈入生态、安全、特色发展之路。(感谢十堰市畜牧兽医局余传根、蒋义东对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恩施州:冲刺百亿元畜牧产业

上半年,恩施州畜牧产业发展在省畜牧兽医局的科学指导和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州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应对生猪市场低迷和H7N9禽流感等不利因素,冲刺百亿元畜牧业综合产值,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一、牧业生产逆势而上

1~6月,全州出栏(笼)生猪300.4万头、牛8.32万头、羊55.08万只、家禽940.79万只,肉类总产量27.69万吨,禽蛋产量2.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1%、24.92%、38.05%、1.2%、2.28%、14.01%,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59.41%、59.43%、68.85%、47.04%、57.68、53.21%。能繁母猪存栏47.78万头,比2012年末增加1.11万头。实现畜牧业综合产值56亿元。

二、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1.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一是深入推进部、省、州、县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四级联创”,在累计创建4222家的基础上,推荐1家创建2013年部级示范场、7家创建省级示范场、组织189家申报州级示范场、452家申报县级示范场。二是在巩固全州13个万头猪场的基础上,新增思乐集团白果养殖基地、龙凤联强公司、利川五洲牧业公司养殖场3家万头猪场。三是在巩固全州5个生猪调出大县的基础上,宣恩县加大生猪“4450”养殖模式推广和大乡、大村、大户建设力度,有望今年跨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行列。四是新增家庭牧场450家、养殖小区50个。

2.特色养殖前景广阔。一是草食牧业发展迅速。利川立足“生猪产业重点工程、家禽绿色倍增工程、草食牧业精品工程、长毛兔养殖特色工程、中蜂养殖示范工程”,今年新增牛羊大户240户,并依托乐福畜产公司建立长毛兔养殖长廊;巴东今年新增牛羊养殖大户135户;建始发展人工种草1000亩,新增牛羊养殖大户150户;咸丰新增牛羊养殖大户61户;鹤峰引进黑山羊母羊160只、公羊25只,无偿投放到养殖大户。二是特色家禽养殖发展迅速。建始扶持“553”景阳鸡生态养殖模式示范户110户,景阳鸡种鸡群达3.8万套,半年孵化鸡苗65万羽。该县还编制景阳鸡发展规划和宣传手册,在全国家禽品种资源展销会和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上积极推介。三是中峰养殖发展迅速。成立了州蜂业协会,全州发展养殖20群以上的蜂农5247户,实现产值近千万元。

3.订单牧业开端良好。恩施华硒正虹饲料公司建立养殖合作社,按照“八统一”(统一免费技术指导,统一饲料供应和免费配送,统一贷款担保,统一安装远程诊疗终端设备并免费全程监控,统一保护价收购,统一品种改良,统一协调商业保险,统一免疫及健康档案)模式发展订单牧业,已有 50多家生猪养殖大户主动申请入社。公司计划1年内扶持发展150户,3年内扶持发展1000户。公司公开承诺,不论市场行情如何,对订单户出栏生猪实行保护性收购,确保每头猪有200元赢利;利川五洲牧业公司成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联社,吸纳72家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联社成员,开展订单生产,实行“五统一独”:统一旗号、统一品牌、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报表、统一销售、独立核算;武汉丰泽(美国天力)公司在来凤发展生猪养殖“161”模式订单大户280户,在鹤峰投放“硒都黑”良种母猪,生产的生猪保护价回收。

4.加工能力不断增强。思乐集团10万头生猪屠宰线已开工建设;目前全州乃至武陵山区单产最大的全价饲料生产线—华硒正虹年产20万吨饲料生产线已开始生产和销售,该公司被纳入全省20个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试点企业;恩施法大饲料公司与楚王饲料公司整合重组,拟投资千万重建新厂。

5.技术推广成效明显。一是新模式推广运用成效明显。全州新增标准化生猪“150”养殖模式150栋、山羊“1235”模式50栋、肉牛“165”模式75栋、蛋鸡“153”模式50栋。二是信息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州畜牧兽医局在巩固与移动合作的基础上,启动了与联通、电信公司“畜牧通”信息平台建设合作试点工作;恩施电信与华硒正虹饲料公司联合打造的全州首家养殖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畜牧120”指挥中心,通过监控系统为养殖户免费提供远程技术支持,深受养殖户信赖。三是推广宣传工作成效明显。配合中央电视台完成了恩施麻鸭和景阳鸡专题片录制工作;CCTV-7“农广天地”栏目于5月28日19时播发了《恩施黑猪养殖技术》;5月17日至21日,武汉丰泽(美国天力)公司独立董事PeterE.Gadkowski一行专程到咸丰、来凤、鹤峰考察黑猪产业,并在州畜牧兽医局就“硒都黑”生猪产业发展与合作事宜进行了座谈;宣恩制作《追问猪价下跌》专题片,并通过宣传,提振养殖户信心,指导其正确对待养殖周期规律,优化猪群结构,以待生猪生产再盈利。

6.产业调研成果丰硕。州畜牧兽医局通过组织产业调研,形成了《国家、省、州前30强牧业企业生产形势调查报告》《湖北恩施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畜牧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景阳鸡产业发展调研报告》《H7N9禽流感对我州畜牧业的影响及对策》《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积极应对当前生猪市场低迷》《生猪及饲料产业链建设方案》等调研成果。6月18~22日,州畜牧兽医局会同政府研究室、国家统计局恩施调查队,组织进行了全州草食牧业发展专题调研。

7.试点建设逐步推进。自湖北恩施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州畜牧兽医局成立促进试点区畜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局长肖家魁带队多次深入养殖场(户)、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和村级畜牧兽医服务室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循环畜牧业和现代特色畜牧业,创建绿色、生态、安全、优质的无公害畜产品品牌的试点区畜牧业发展思路。完成了《试点区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建设了一批畜禽养殖示范户(小区)。

三、疫病防控规范有序

1.春防工作扎实有效。全州春防共为394.67万头生猪注射了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疫苗,为36.85万头牛注射了口蹄疫疫苗,为68.62万只羊注射了口蹄疫、羊痘疫苗,为951.91万只家禽注射了禽流感疫苗,为879.98万只鸡注射了鸡新城疫疫苗,六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规定标准。

2.H7N9禽流感防控有力。国内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后,州畜牧兽医局迅速下发紧急通知,对防控工作进行紧急部署。同时,加强对各县市防控工作指导,印发了《恩施州动物H7N9亚型禽流感紧急监测方案》。全州畜牧兽医部门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拉网排查和联防联控等措施,有效防控了H7N9禽流感疫情。

3.宣传培训力度加大。州畜牧兽医局通过恩施电视台“生活服务”栏目,以《春季养殖户如何防控动物疫病》为题,对防控工作进行宣传;恩施市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共发放、张贴20000份动物防疫宣传材料和联系卡。利川对乡镇中心业务骨干进行了畜禽采血、样品采集等兽医技能操作培训。5月16日,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才学鹏率全国7位畜牧兽医行业知名专家到巴东传道授业,并对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进行了调研。全州通过各种形式共培训防疫员5000人次。

4.督办检查力度加大。2月22日,州政府副州长肖作文深入恩施市白果乡龙潭坝村养殖户,现场检查观摩防疫员打针。3月10日,州委常委、副州长王志强深入咸丰县清坪镇兰家沟村启明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督办指导防疫工作。3月15日,州畜牧兽医局组成1个巡查组和4个督办组,对各县市以春防为主的畜牧兽医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各县市党委、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双线”督办。

四、产品监管安全放心

1.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全州部分乡镇成立了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强化了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2.加强检疫工作。产地检疫做到有报必检,屠宰检疫严把入场、宰前、同步、宰后关口,对问题畜禽及其产品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规定。

3.加强投入品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可追溯制度,结合春季农资打假活动,在全州深入开展了兽药、饲料清理整顿行动。

4.加强重点环节监管。通过加强养殖、屠宰、贩运等环节和活畜禽交易、生鲜乳行业、冷鲜肉产品市场监管,确保了全州肉食品安全放心。上海黄浦江丢弃死猪事件发生后,畜牧兽医部门积极行动,拉网排查,大力宣传,杜绝了此类事件发生。全州共完成各类畜产品安全监督抽检3000批次,全部合格。配合商务部门完成了鹤峰新建生猪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条件的初审,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标准。

5.加强综合执法。通过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和日常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上半年规范办理执法案件11起,结案率100%。利川查处的收购病死生猪一案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再加措施,冲刺百亿产业

下半年,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坚持结构调整不动摇,突出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牧业发展,全力推进订单牧业生产,确保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具体从七个方面加大力度:

1.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和宣传引导力度。巩固村级畜牧兽医服务室全覆盖成果,力争今年乡镇中心规范化建设再达标30%。多渠道宣传,增强养殖业主信心,引导其优化种群结构,改良栏圈、饲喂良料、采用良法,降低养殖成本。加快“畜牧通”信息平台建设,力争今年用户达到20万户。

2.加大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发展和生态保护力度。推进标准化部、省、州、县(市)四级联创;由思乐集团等龙头企业引领开展恩施黑猪、恩施黄牛标准化生产;巩固和深化“一县两区”(畜牧强县暨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做好减排工作,推行粪污无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

3.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和订单牧业发展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方式。延伸产业链,完善各环节利益分配机制,大力发展养殖户、企业(专业合作社)紧密联系的订单牧业。

4.加大良繁体系建设和生产能力保护力度。抓好恩施黑猪、恩施黄牛、恩施麻鸭、建始景阳鸡等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抓好能繁母畜禽填槽补栏,保护生产能力,增加仔畜禽供应。

5.加大特色养殖和牧业投入力度。在稳定发展生猪的同时,加大草原监测和天然草场保护、改良、利用力度,突破性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牧业。努力发展景阳鸡、中峰等特色养殖业。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争取民间资本注入。

6.加大畜禽保险工作和惠牧政策落实力度。在巩固能繁母猪保险的基础上,推进育肥猪保险工作。今年计划育肥猪保险20万头。加强指导和监管,确保生猪调出大县、良种补贴等惠牧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效益。

7.加大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切实做好包括H7N9禽流感在内的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开展检疫执法队伍整顿和教育培训,严格畜禽检疫和养殖投入品监管,强化畜禽产品质量检验,确保全州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感谢恩施州畜牧兽医局对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宜昌市:畜牧业发展蒸蒸日上

一、基本市情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宜昌古称夷陵,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还是古代英雄豪杰逐鹿的三国古战场所在地。宜昌现辖5县3市5区和1个高新区,总人口41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70万。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山地占69%、丘陵占21%、平原占10%,大体称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长江葛洲坝工程的兴建,带来了宜昌的第一次振兴,实现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越。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给宜昌插上了二次振兴的翅膀,使宜昌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十二五”以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正紧紧围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三大目标,通过实施“开放引领、沿江突破、创新驱动、绿色繁荣”四大战略,力争实现“经济总量、城市发展、发展方式、社会建设”四大跨越,着力构建“实力宜昌、活力宜昌、魅力宜昌”。

二、畜牧兽医事业发展特点

1.努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经省统计局认定,2012年全市生猪出栏首次突破600万头、达到602.5万头,同比增长4.9%(畜牧兽医专业年报统计709.79万头,同比增长5.44%);有两个市生猪出栏首次突破100万头,其中当阳市达到100.03万头、枝江市达到100.01万头。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较快,省畜牧兽医局、《湖北日报》推介了枝江市合作社+农户的“保姆式”肉牛养殖模式。肉牛出栏5.3万头,同比增长4.4%;肉羊出栏138.5万只,同比增长2.1%(畜牧兽医专业年报统计肉牛8.76万头,同比增长43.36%;肉羊156.2万只,同比增长11.21%);家禽出笼3585.3万只,同比增长6.5%(畜牧兽医专业年报统计7110.54万只,增长10.19%)。肉类总产量58.4万吨,同比增长6%;禽蛋产量6万吨,同比增长1.6%;牛奶产量3.82万吨,同比增长17.9%。畜牧业产值达到185.13亿元,同比增长26.4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7%。

2.深入推进畜牧强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建设。新增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2个(长阳、秭归),占全省新增数11个的18.2%;累计达到6个,占全省总数44个的14%;争取1个市被确定为湖北省畜牧强县创建单位、4个县(市、区)被确定为湖北省畜牧强县创建候选单位,占全省29个的17%;有2个县被确定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示范县、1个县被确定为候补示范县,占全省26个的12%。

3.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全年新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30个,其中部级示范场4个、省级示范场31个、市县级示范场195个,省级示范场占全省新建的13.6%。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模式1336栋。新建万头猪场19个,比2011年增长51.35%,累计达到56个,占全省总数的10%。

4.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新增市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争取38个畜牧业龙头企业进入湖北省畜牧业龙头企业“3832”工程。“清平猪”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昌白山羊”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市政府法制办、市食药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支持下,制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区鲜奶吧管理的通知》和《宜昌市鲜奶吧生鲜乳直供牧场审查管理规范》,在全省率先发展鲜奶吧这一新兴产业。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43亿元,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85∶1,比2010年的0.54∶1提高了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承保能繁母猪42万头,同比增加10.6万头,保险率达到85%。育肥猪养殖保险试点在7个县市区启动,为开展生猪期货交易奠定了基础。

5.不断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

扎实开展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范年活动,动物防疫基础更加坚实,继2011年1个市级和3个县级兽医实验室达农业部部颁标准之后,2012年有6个县级兽医实验室先后通过考核达到部颁标准。市级、夷陵区新建4个高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中心,累计达到6个处理中心、7套专用设备,为全省首创。宜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探索与实践被省畜牧兽医局推介;中央电视台推介了长阳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经验。全市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6.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0个、候选示范基地10个。认真开展了兽药市场、定点屠宰企业、餐饮伙食单位等6项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了医政药政管理,完成兽药GSP认证100个,累计达到189个。新增动物卫生监督标准化示范县3个,累计达到6个,由市人民政府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授牌表彰。全市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7.大力实施畜牧兽医项目。争取落实部、省畜牧兽医项目资金和畜牧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86亿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来之不易。招商引资工作有新突破,先后落实招商引资项目7个,协议项目资金20亿元。当阳市凤凰山肉牛养殖开发有限公司6000头肉牛养殖项目已正式投产,建设标准与规模受到了省畜牧兽医局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

8.不断提升畜牧兽医行业综合水准。申报确认官方兽医286人,执业兽医和助理执业兽医达到96人,登记乡村兽医2175人,动物经纪人2500人。完成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255人,在全省率先开展畜牧兽医技师培训鉴定37人。狠抓科技创新,在第十二届湖北种猪拍卖会上,宜昌正大种公猪首次赢得冠军,并以1头种公猪7.3万元的成交价荣膺本届“标王”。宜昌市有3家种羊场获得湖北省山羊良种补贴供种资质,占全省9家的三分之一。宜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和宜昌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实验室获得计量认证证书,宜昌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

三、今年工作重点

1.关于畜牧强县和生猪大县建设。力争已经进入畜牧强县创建单位和畜牧强县创建候选单位的5个县市区,年内有1~2个畜牧强县(市区)通过省级验收。精心培育一批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确保已经进入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的6个县市区生猪调出大县位子不失,力争远安、兴山、五峰3个县在“十二五”时期进入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的行列。

2.关于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保持“四级联创”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二是启动畜禽标准化养殖信息网络工程。通过“两化融合”,顺势而为,推进规模养殖企业和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年内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信息网络工程示范场50个以上,到2015年达到200个以上。三是实施宜昌奶业升级工程。争取把当阳市三满园乳业建成部级示范场,在夷陵区建成省、市级示范场各1个,拓展培育鲜奶吧这一新兴产业。四是实施畜牧业“3832”工程。重点扶持和培育入选湖北省畜牧业“3832”工程的38个龙头企业。力争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8∶1,比2012年增加0.3个百分点。五是加快培育地方特色优质畜禽品牌。力争2013年至2015年培育宜昌知名商标达到18个、湖北著名商标达到1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个以上。争取“双莲鸡”列入国家重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六是培育打造现代畜牧业科技产业链。以宜昌正大畜牧、宜昌正大、宜昌双汇为依托,打造生猪科技产业链;以湖北俏牛儿、当阳蒙牛、宜昌喜旺为依托,打造奶业科技产业链;以湖北金旸、宜昌老高荒、宜都喜洋洋为依托,打造肉羊科技产业链;以宜昌民大、宜昌昌伟、秭归福润为依托打造肉禽科技产业链。积极谋划、催化肉牛、禽蛋产业科技产业链。

3.关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升。一是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灭源攻坚年活动。以重点乡镇、江河沿线、县(市、区)界和市(州)界防疫薄弱区、种畜禽场和规模养殖场等养殖密集区、畜禽交易市场及屠宰加工厂等五类区域为重点,确定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三种重大动物疫病为防控灭源对象,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二是启动兽医实验室检验水准提升计划。计划从2013年至2015年,用3年时间进一步完善硬件设备,规范实验室管理,加强技术攻关。三是积极创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争取在年内有1~2个县通过省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示范县验收;进入畜牧强县行列的县市区达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标准;五峰县也要积极争取进入省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示范县行列。

4.关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加强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二是开展兽药经营使用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四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要强化常规抽检,规范检测方法。对动物产品尿样监测以金标卡快速检测“瘦肉精”为主,对检出阳性用ELISA进行定量分析;肉类、肝类(包括鸡肉、鸡肝)监测“瘦肉精”以实验室ELISA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检测;药物残留类检测全部实施实验室ELISA定量检测。对以上所有疑似阳性样品一律采用液相、气质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五是开展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年内认定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0个,市政府已安排奖励资金100万元,年底考核验收,予以奖励。

5.关于畜牧兽医项目建设。主要领导着力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专班常年抓,市县两级形成合力一起抓。坚持争取部省项目与吸纳社会资本并举,争取产业发展项目与行业自身建设项目并举,争取项目落户宜昌与实现项目管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并举。尽力争取美国谷光牧场生猪产业链项目落户宜昌,积极配合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在夷陵区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首个层叠式自动化肉鸡养殖场项目。大力实施金融工程,力争能繁母猪参保率达到85%以上、育肥猪养殖保险达到30万头以上。认真落实省畜牧兽医局、中国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关于进一步做好育肥猪保险工作的通知》精神,借鉴秭归县的经验,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列支部分资金用于育肥猪保险补贴;其他县市区要积极争取财政补贴资金。

6.关于畜牧兽医科技创新。印发《宜昌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进一步完善生猪、家禽、牛、羊、兔、蜂良种繁育体系。每一个县市区至少兴建1个高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中心,发挥示范效应。

(感谢宜昌市畜牧兽医局王先法、隋士元对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孝感市: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迈进

2012年以来,孝感市以开展畜牧强县创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为契机,着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出色完成了“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任务,实现了“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目标。孝感市正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强力迈进,实现了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新跨越。全市2012年生猪出栏352.56万头,增长4.9%。禽出笼12946.32万只,增长5.8%。肉类总产量49.31万吨,增长11%。禽蛋产量35.2万吨,增长1.2%。全市畜牧业总产值144.24亿元(可比价),占农业总产值389.72亿元比重的37.01%,同比上涨0.21个百分点。

一、畜牧强县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继安陆2011年被评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后,2012年孝感市汉川、应城、云梦跻身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安陆、汉川、云梦三县市被省政府列为“争创畜牧强县”,占全省17个强县的18%。今年全市畜牧强县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力争1~2个畜牧强县通过验收,强县创建再创佳绩。

二、畜牧业产业化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一是安陆宝迪3万头原种猪场已建成投产。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实际已投资2.0亿元,完成了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目前已引进种猪投产。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紧锣密鼓,顺利展开。

二是汉川6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现已完成3个万头种猪场的场地平整、通电、通水、通路等土建工程,项目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孝昌4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现已完成1个万头种猪场的场地平整、通电、通水、通路等土建工程,项目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大悟3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现已建成年供商品仔猪3万头的种猪场1个,年出栏肥猪1万头的万头猪场2个。

三是万头猪场建设项目竞相发力。在孝昌丰山、白沙,大悟宣化、河口,安陆接官、李店等地,6个新建万头猪场拔地而起,已完成场房建设和设备安装等基础工作,目前已全部引种投产。

四是生猪屠宰加工改建新建项目先后启动。坐落在云梦县的湖北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着手实施生猪屠宰线改扩建项目,将原年加工能力30万头改扩建为年加工能力为60万头,已投资300万元,正在进行设备改造和提能升级;新建的孝南新力30万头生猪加工屠宰项目正在抓紧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该项目选址在孝感市城区(火车站),计划投资10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700万元,预计年底即可竣工投产。

五是湖北九洲肉牛屠宰加工项目落户云梦。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由江苏九洲投资有限公司、内蒙蒙泰投资有限公司和湖北久顺畜禽实业有限公司合资建设,主要从事肉牛养殖、育肥、屠宰、深加工等。整个项目完成投资后,年可屠宰肉牛10万头,可创产值15亿元,创利税3亿元,创税收2000万元。

六是产业化体系日趋完善。孝感市已建立起生猪、肉鸭、禽蛋、蜂产品四个产业体系。生猪产业化体系:年加工能力450万头;肉禽产业化体系:年加工能力1亿只;禽蛋产业化体系:年加工能力25亿枚;蜂业产业化体系:年加工蜂产品能力20000吨。畜产品加工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达到1.89∶1。

七是品牌建设获得突破,“神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八是牛羊、肉鸡产业化体系建设已起步。扶持云梦久顺新建1个年屠宰加工销售5万头肉牛的肉牛产业化体系。安陆宝迪年屠宰肉鸡5000万只的屠宰线已建成投产。

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畜禽品牌培育成效凸显

进一步做强做大湖北神丹、湖北欣华、湖北亚飞等现有畜牧品牌,加大创名优品牌的工作力度,强力推进畜禽产地产品无公害认证。全市共有畜牧龙头企业41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8个。近年来,孝感市采取扶优扶强、产业互动、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引进和培育了天津宝迪、湖北神丹、湖北鸿翔、汉川温氏、湖北欣华等大型畜牧龙头企业,建成万头猪场41个,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产业的发展。

四、落实惠农政策,多措并举促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改扩建、“菜篮子”工程、良种繁育等项目资金和能繁母猪补贴等扶持政策和项目建设投入。积极争取省政府种鸡专项资金补贴,每年争取的国家政策扶持和项目建设资金在1亿元左右,进一步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

二是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2013年创建部、省、市(州)、县(市)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分别为2个、22个、107个、475个。累计达到部级12个,省级74个,市级212个,县级2244个。2012年,孝感市规模化养猪比例达94.4%,高于全省80%水平;家禽规模化养殖比例达92.3%,高于全省75%水平。

三是金融服务手段、畜禽保险渠道不断拓宽。孝感市计划新增信贷3000万元,扶持中小养殖户150多户;全市计划承保能繁母猪20万头,育肥猪保险25万头万头。

四是两型畜牧业建设全方位、高层次深入推进。全市对改造千头以上的猪场200多家、万只以上的家禽养殖场100多家、300只以上标准化养羊场3家,300头肉牛场2家,完善了各项粪污处理设施,加强环保工作,推动“两型”畜牧业建设。

五、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按照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长期规划,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得到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快速提高,全市有5个兽医实验室通过省级考核;村级动物防疫室和冷链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种猪场疫病控制和净化工作成效显著,“一厂一策”净化方案全面落实。6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100%,猪瘟、牲畜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均超过部颁标准。同时,各地结合实际,相应做好布病、结核病及耕牛血吸虫病等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2013年3月份以来,全力做好H7N9综合防控工作。组织乡镇干部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对全市所有养殖场和畜禽交易场所进行了多次排查,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H7N9禽流感紧急监测工作,同时市畜牧兽医局与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了活禽市场定期休市制度,对活畜禽市场定期进行消毒灭源,确保活畜禽市场的卫生安全。加强种禽生产保护。指定专人对21家种禽场进行驻场布控,对禽流感严防死守。指导种禽生产场家稳定生产。到目前为止,孝感市还没有一家种禽场大规模淘汰种禽。

为保护养殖户利益,孝感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市内各家禽加工企业严格按合同收购养殖户生产的禽类产品,并对肉禽采取屠宰冷储措施。目前,孝感市湖北鸿翔、湖北宝迪、云梦久顺等加工企业,已收购屠宰冷储肉鸡肉鸭近400万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销售困难,保护了养殖户利益。

六、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效

孝感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进一步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2012年以来,围绕孝感市人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孝感行”活动主题,扎实开展“瘦肉精”专项检查。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抽查234个猪场、完成监测样本3660个样品,合格率100%;全市共抽检1220批次,合格率均为100%。上半年,农业部、省对孝感市开展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督抽检5次,共抽检样品116批次348份样品,其中“瘦肉精”32个批次、假冒伪劣兽药20个批次、兽药残留23个批次、生鲜乳2个批次、饲料及饲料添加剂39个批次,合格率均为100%。没有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

风正帆悬行快船,勇立潮头谱新篇。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孝感市畜牧兽医系统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抢抓市场机遇、政策机遇和发展机遇,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再铸孝感畜牧兽医事业新辉煌。(感谢孝感市畜牧兽医局卢志新、张天颖对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新洲区:“四化同步”打造现代畜牧业升级版

新洲区为湖北省武汉市辖区,地处鄂东北低山丘陵区与江汉平原区结合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地貌状如“一叶风荷”。畜牧业历史上曾以“养猪大县”闻名全国,如今以全省蛋鸡养殖大区享誉湖北。近年来,新洲区委、区人民政府充分利用中央、省、市积极的畜牧业发展政策,把创建湖北省畜牧强区作为振兴农村、农业经济的突破口,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畜牧经济增长方式,打造现代畜牧业升级版。

一、畜牧业位列农业首席,“四化同步”进入快车道

1.畜牧经济保持持续理性增长。2012年,全区家禽饲养量3117.8万只,常年良种蛋鸡存笼1600万只,生猪饲养量90.3万头,其中出栏57.2万头,其他畜禽饲养量210.3万头(只)。全区肉类总产量9.04万吨,蛋类总产量13.2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30.5亿元,占大农业经济比重达39.5%,畜牧经济在由粮、棉、油、菌、渔、菜、林等大农业经济构成中,连续五年保持首席排名。

2.规模化养殖成为主流模式。目前,全区集约型规模化养殖达到90%以上,高于湖北省规模化养殖水平17.5个百分点,现有畜禽养殖小区(场、养殖大户)3700多个。其中:蛋鸡规模养殖小区(场、户)1675个,其中饲养规模万只以上的372家;生猪规模化养殖小区(场、户)1613个,其中年出栏万头的猪场27家;300头以上肉牛养殖小区场59个,其他畜禽规模经营场(户)353个。

3.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加速推进。近年来,全区大力开展以“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为技术特征的标准化示范场(小区)部、省、市、区“四级联创”活动,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技术改造升级步伐。2011—2013年,全区通过改造、新建共建成标准化示范场(小区)223个,其中: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小区)15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12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3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48个,区级标准化示范场160个。

4.立体生态化循环经济效果显著。近年来,全区引导畜禽养殖企业积极运用“猪沼鱼、鸡沼鱼、鸡沼果、猪沼菜”等成熟技术模式,通过流转、整合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大力发展复合型循环经济园区(单元),促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资源化利用,园区生产要素良性循环互动。2011—2013年,全区畜禽养殖企业共流转农业土地3.8万亩,建成凤凰新凤、邾城华海、汪集宏源、仓埠福林等“种养循环”经济园区8个,建成潘塘井边、辛冲鹏祥、旧街振扬等“养养循环”经济园区11个。

5.组织化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速。近三年来,全区建成升阳、灵星、明星、精明、大兴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个,建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畜牧专业协会等各类社团组织53个,家禽养殖专业合作联社1个,全区畜禽养殖入社入会社员4710人,占畜禽养殖从业人数54.8%。 2012年,凤凰灵星集团禽蛋产业加工园区、升阳肉食品公司猪肉加工园区全面建成,全区有灵星牌系列蛋品、武兴牌系列蜂品、汪集汤食等20多个畜产品注册品牌、50多个产品系列,品牌化销售率达到25%。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达到60%左右。

二、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强化“三项服务”保障

1.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力度。新洲区委、区人民政府组建成立了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奋力创建全省畜牧强区的意见》文件,区人民政府从2010年起,每年拨付财政专项资金25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新建畜禽良种、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畜禽加工龙头企业、畜牧专业合作社、国家名牌、驰名商标畜产品企业,创建国家、省、市、区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等6个重点方面给予政策补贴与扶持,累计落实扶持资金1100万元,与此同时,积极抓好中央、省、市关于畜牧业发展政策支持,全区先后在畜产品加工制造、畜禽良种工程、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畜禽标准化创建、畜牧循环经济建设等领域争取和落实各类畜牧项目21个,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3500多万元,为加快畜牧业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2.强化科技示范推广服务。近年来,新洲区畜牧主管部门在畜牧系统积极开展创新科技推广形式,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组织科技推广主题实践活动,促进畜牧科技“进场入企”。以区级畜牧信息网为支撑,集成服务器250多台,搭建畜牧养殖、畜牧企业QQ群5个。利用商业推介与产品营销平台,每年以全区各街镇党员培训学校、学校等阵地,组织开展科技传播,为畜禽养殖企业培训技术人员2000多人次,在畜牧系统内组织推出了“百长联百企”主题服务活动,近三年来,区畜牧局编印编发畜牧科技图书资料1万余册,畜牧技术人员为区内外投资业主无偿提供畜牧建设项目编制、策划服务150多个,受到了区内外广大投资业主的一致好评,也得到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3.强化疫病防控监管服务。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行“街(镇)村组三覆盖”责任制。对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实行责任到人、监管联保,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责到底。为规范防疫与畜产品监管,修订印发了《新洲区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操作规范》,建立和落实规范防疫网络化和“两薄一页”疫情监管、防疫信息网络排查管理机制;全区动物防疫质量实行“抗体监测全覆盖”机制,防疫质量由抗体监测说了算,保障防疫质量。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四个防疫督查组实行月督导和季节性督导相结合,加大对各街镇动物防疫实行分片督导、责任包保的督导频率。近三年来,全区耕牛、生猪、家禽的死亡率分别控制在0.5%、2.5%、4.5%,分别低于0.5%、2.5%、8.5%的部颁标准,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清静,畜产品质量安全平安无事,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坚持“一主六推”,突出十项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新洲区畜牧经济发展按照党的十八大“四化同步”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推出“一举六推,十项重点”工作思路。一举:即:举全省“畜牧双创”(创建全省畜牧强区,创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之旗。六推:一是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提速部、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进程;二是深入推进畜禽种业建设,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三是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促进畜牧业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四是深入推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打造畜产品精品名牌;五是深入推进畜牧产业组织化建设,提高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六是深入推进“两个确保”机制创新,加快疫病防控与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十项重点工作是;抓动物防疫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抓标准化基层站创建,抓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机制创新,抓鼎成种猪等四个畜禽良种繁育项目建设,抓灵星集团(三店七里)50万只标准化蛋鸡养殖小区等四大项目建设,抓42家畜禽养殖场治污达标,抓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合作社创建,抓区级畜牧机关制度建设,抓畜牧系统“‘百长’联百企业”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抓畜牧绩效目标考评制度建设。

1~6月,全区积极应对“猪周期”逆市发难,科学引导因人感染禽流感引发的“禽市危机”,多措并举驱散上海黄浦江抛投死猪事件阴霾,当前,全区畜牧业发展大盘波澜不惊,“畜牧双创”工作有序推进,“两个确保”平安无事。全区畜牧业发展承担市、区级绩效目标20项,截至6月25日,提前完成全年绩效目标任务5项,圆满完成阶段性目标2项,按时间推进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3项,正在按进度顺利推进的10项。其中:完成肉类总产量4.7万吨,蛋类总产量6.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8.6 亿元,生猪饲养量50.21万头,家禽出笼1208.329万只,蛋鸡存笼1445.65万只,六大生产发展指标基本保住去年同期水平。(感谢武汉市新洲区畜牧兽医局郭佑忠对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像炒股一样“炒猪”、“炒蛋”—记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

你可能会炒股、炒期货,你还知道“炒猪”、“炒蛋”吗?记者从湖北省畜牧兽医局获悉,武汉推出6个农畜产品实行线上订单交易,市民可参与投资获利。

6个交易品种包括:红鸡蛋、黄玉米、粉鸡蛋、菜子粕、商品猪和棉籽。交易平台设在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以下简称汉交所),由省金融办监管。市民在网上开个账户,就可“开炒”。开户费免收。

在交易所,看不到任何农畜产品的实物踪影,而是像证券交易所一样,有一些电脑,有闪烁着交易行情的大屏幕,交易采用电子方式,买卖以“批”为单位,如商品猪的1批为1吨。投资者通过分析生猪或鸡蛋忽高忽低的价格走势,低买高卖获利。

“炒猪”门槛不高,交20%保证金可入市。买进的最低数量是1批。按目前商品猪1吨14100元算,投近3000元就能交易。过程中也有涨跌停板限制以防炒作风险,幅度为上下4%。

汉交所人士表示,与普通投资者相比,养殖场、屠宰厂等从业者有近水楼台之利,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生猪价格变化的信息,如利用饲料价格上涨去判断生猪的未来价格,而普通投资者和普通炒股散户一样,只能看大盘走势。

目前,汉交所为了让更多的农牧行业产业链客户和社会公众了解、参与农业订单交易,规避市场风险,正在面向公众,举办粉鸡蛋、红鸡蛋、棉籽和商品猪的“襄大杯”农业订单模拟交易大赛。

大赛分两个赛季,分别为品种赛和综合赛。品种赛时间为5月20日至7月31日,分商品猪组、红鸡蛋组、粉鸡蛋组、棉籽四个品种组;综合赛时间为8月1日-9月27日。进入综合赛,参赛选手品种赛成绩继续有效,可交易所有订单品种,并按综合收益率排名评奖。最高奖金达1万元。

参赛者只需在大赛官网(www.wamex.cn)开立模拟交易账户,并按参赛者行业背景及大赛组委会统筹安排确定分组即可完成报名。模拟交易账户初始虚拟资金统一为50万元。

与此同时,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悬赏万元为“汉交所“正名,一则“‘汉交所’万元征集广告语”的消息也在各大网站流传。(感谢武汉农畜牧产品交易所杨攀对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牧畜禽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