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血清IL-10与IFN-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13-08-23吴怡玲邓国防

实用临床医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性肝炎抗结核肺结核

吴怡玲,邓国防

(1.进贤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西 进贤 331700;2.江西省胸科医院内科,南昌 330006)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是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常用的有效短程初治化疗方案为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四联抗结核用药,其中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均有肝损害的不良反应。有文献[1]报道,使用含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的治疗方案时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可高达17.2%~25%,少数可发生重症肝炎,以致死亡。

药物性肝炎的发生之所以具有不可预测性,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2]。Th细胞激活后可以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炎症反应。细胞因子是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行使功能的。它们作为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从而调节免疫应答以及炎症反应[3]。在内源性肝毒性模型中,敲除IL4、IL-10的小鼠对乙酰氨基酚的易感性增加;同时,可检测到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γ[3]等。本研究通过检测60例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出现药物性肝炎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血清IL-10、IFN-γ水平,探讨细胞因子水平与药物性肝炎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进贤县人民医院住院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出现药物性肝炎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炎组)60例,男42例,女 18 例,年龄 18~60(35.2±5.5)岁,肺结核病程20~180(41.5±4.0)d。其中 ALT<200 U·L-1(ALT<200 U·L-1组)18 例,ALT 200~400 U·L-1(ALT 200~400 U·L-1组)20 例,ALT>400 U·L-1(ALT>400 U·L-1组)22例。按第1次服用抗结核药物时间到出现消化道等症状后第1次查出肝功能异常时间,最短4 d,最长106 d,平均56 d。入选标准:1)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4]及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2]。 2)均给予2HRZE/4HR[2 个月强化期服用: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4 个月的维持治疗期服用:H,R]方案抗痨治疗。3)出现肝损害前均未间断使用抗结核药。4)无肺外结核。5)无其他肝脏基础疾病史。6)无心、肾疾病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及免疫相关性疾病(HIV抗体检测阴性)。7)近期内未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排除标准:患有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的患者。选择同期在本院门诊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未出现肝损害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对照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 20~58(41.0±7.0)岁,肺结核病程 21~160(36.0±6.0)d。药物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肺结核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检测方法

标本采集:2组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1 500 r·min-1离心 5 min,取血清,放置-80 ℃ 冰箱保存,备用。

采用双抗体夹心ELLSA法检测2组血清IL-10、IFN-γ水平。试剂盒由上海丽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具体操作步骤见试剂盒说明书。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药物性肝炎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ALT 200~400 U·L-1组、ALT>400 U·L-1组血清 IL-10水平与ALT<200 U·L-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 P>0.05),ALT200~400 U·L-1组、ALT<400 U·L-1组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ALT<200 U·L-1组(P<0.05 或 P<0.01)。 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 IL-10 、IFN-γ 水平的比较 ±s,ρ/(ng·L-1)

表1 各组血清 IL-10 、IFN-γ 水平的比较 ±s,ρ/(ng·L-1)

*P<0.01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P<0.01 与 ALT<200 U·L-1组比较。

组别 n IL-10 IFN-γ对照组 30 15.36±2.67 19.78±4.97药物性肝炎组 60 7.29±2.41* 36.41±5.01*tALT<200 U·L-1组 17 22.26±4.53 16.14±6.39 tALT200~400 U·L-1组 19 19.65±3.53# 21.81±5.78△tALT>400 U·L-1组 24 18.81±4.79# 28.43±8.10★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出现肝功能损害时服用抗结核药的时间与血清IL-10、IFN-γ水平均无相关性(r=-0.45、0.03,均 P>0.05)。

3 讨论

在使用国家统一的初治肺结核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时,出现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约21%[5-7]。药物性肝炎的发生大都在5~90 d之间,平均 50 d左右[8-9]。本研究中,按第1次服用抗结核药物时间到出现消化道等症状后第1次查出肝功能异常时间计算,最短4 d,最长106 d,平均56 d。因此,对照组选择接受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未出现肝损害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以减少用药时间和肺结核感染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目前,新的药物性肝炎概念强调药物初始特异损伤肝细胞的“上游”事件和紧接着发生的非特异“下游”事件以及基因风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新概念人为制作出一个工作模型,即定义药物性肝炎发病机制是:1)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首先引起直接的细胞应激(内源性途径)。2)触发免疫反应(外源性途径)。3)直接损伤线粒体功能。药物非特异的下游过程决定了早期损伤是否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该过程包含了细胞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抗氧化剂和继发免疫反应。其中细胞因子系统对维护下游平衡起重要的作用[2,8],细胞因子主要分TH1型和TH2型。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药物性肝炎组的血清IL-10水平相对较低、而血清IFN-γ水平相对较高(均P<0.01)。提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考虑其可能的原因是:药物与肝内的自身蛋白结合后可形成蛋白-半抗原复合物,或者在药酶系统(如细胞色素P45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生物转化后并与载体蛋白相结合,通过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激发细胞免疫,导致肝脏损伤。当肝细胞受到破坏时,蛋白-半抗原复合物被释放到细胞外,通过与MHC分子结合而被T细胞作为外来抗原识别,释放相关的细胞因子,吸引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迁移,诱导巨噬细胞成熟,作用于表达抗原靶点的肝脏细胞,从而引起肝脏损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LT200~400 U·L-1组、ALT>400 U·L-1组血清 IFN-γ 水平均明显高于 ALT<200 U·L-1组(P<0.05 或 P<0.01),ALT 200~400 U·L-1组、ALT>400 U·L-1组血清 IL-10水平与ALT<200 U·L-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表明,随着 ALT的升高,血清 IFN-γ水平有上升趋势。细胞免疫反应越强,肝损害越严重[10-11]。故对于此类患者采用免疫反应调节剂及抗IFN-γ抗体治疗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免疫细胞之间的调节关系十分复杂,而细胞因子是主要的信号传递分子。细胞因子之间存在许多正负反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另外,由于细胞因子网络的复杂性,有关药物性肝炎患者细胞因子的更多信息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承蒙邓国防副主任医师的指导,特此致谢!

[1] 山田祥.抗结核药的副作用[J].结核,1990,65:9.

[2] 张海云,吴扬.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及防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6):466-468.

[3] 金伯泉.细胞和分子免疫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65-471.

[4]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5] 杨军.HBsAg携带者抗结核病治疗致肝损害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7(4):370,372.

[6] 易志勇.HBsAg阳性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肝脏毒副反应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4):287.

[7] 涂钟玲.HBsAg阴性和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损害的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6): 805-806.

[8] 李志凤.抗结核药物肝损害 203例分析[J].广西医学,2003,25(2):189-191.

[9] 叶爱玉.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05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8,30(7):767-768.

[10] 易洁梅.妊娠期肝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1):47-49.

[11] 张久聪,孙利.胸腺肽α1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2):135-137.

猜你喜欢

性肝炎抗结核肺结核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