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不由己的英雄

2013-08-23蔡子强

领导文萃 2013年13期
关键词:邦联奴隶制内战

□蔡子强

中国人在历史教科书上造了很多神,也造了很多魔,但却较少用人的角度去看待很多历史人物。

林肯为美国结束奴隶制的善心和诚意不用怀疑,但面对严峻的政治现实,他的决心却并非没有动摇过。况且,由始至终,在这位总统心目中,维护国家统一比取缔奴隶制更重要。

例如,起初当林肯在总统选举中胜出,7个南部州愤而宣布退出联邦、国家面临分裂时,为了安抚南方的情绪,林肯在其第一任的就职演说中,对保留奴隶制度采取一种姑息的态度,而非道德上的强烈谴责,或者骑墙派的模棱两可态度。他甚至说联邦政府可以姑息州政府包括奴隶制在内的种种制度。

为何林肯会变得如此和稀泥?原因只有一个,他企图左右逢源,除了原有的支持者,还想讨好奴隶主,令南方诸州不至继续出走。

即使内战于1861年4月爆发,到了1862年8月22日,林肯在写给《纽约论坛报》编辑Horace Greeley的一封公开信中,仍是如此直接了当地说:“如果我不解放任何奴隶就能挽救联邦,那我便一个也不解放;如果我要解放所有奴隶才能挽救联邦,那我便全部解放;如果我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不管其他才能挽救联邦,我一样会这样做。”

苦战近一年半,林肯才于l862年9月22日颁布《解放奴隶宣言》,利用战时自己作为三军最高统帅的身份发布命令,宣布南方邦联各叛乱州奴隶获得解放自由,但一直效忠联邦的北方诸州却不在此列,因此5个没有脱离联邦的蓄奴州之奴隶,宣言无效。直到此时,这位总统才算就解放南方奴隶这个问题明确表态,落实政策,但却仍未彻底。直到1865年年初通过的《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才真正明确及彻底地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

讽刺的是,早在1861年年底,即内战爆发后半年,北军将领John Fremont曾经在其统率大军所到之处,未得总统授权,径自宣布解放当地奴隶。林肯得悉后大惊,立即公开宣布这些解放令无效,并解除Fremont将军的职务和军权。读者心里可能会纳闷,这不正是林肯后来所做的吗?那他岂不是自相矛盾?那么他当时为何又要反对呢?答案是,1861年年底,林肯当时仍心存幻想,认为可以在政治上谋求妥协,而不想Fremont将军的“激进”做法坏其大事,甚至刺激那些仍然选择留在联邦的蓄奴州愤而出走,投奔南方的邦联。

所以不少史学家均指出,林肯的回心转意,痛下决心颁布《解放奴隶宣言》,是为了适时进占道德高地,让战情对北军更加有利。例如,The History Channel的纪录片便指出,到了那时,林肯终于得面对现实,承认陷入全面内战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需要取得坚实的道德理由为自己背书。再举一例,南北战争专家Tom Wicker也指出:“解放宣言排除了欧洲介入的可能,因为它让这场战争成为北方十字军征讨奴隶制度的战争 (不管这场战争进行得有多迟缓与勉强)。如果某个外国势力在解放宣言颁布后还承认并支持邦联,这个国家就会被全世界视为替奴隶买卖背书。”

再举个例,林肯虽然道德上反对奴隶制,但起初却并不急于要立即把它废除,而是采取循序渐进之法。更甚的是,林肯原先的方案,是以政府债券作为对奴隶主的补偿,为奴隶赎身,但被解放的黑奴则将会被殖民到海外,例如非洲和拉丁美洲,令人怀疑林肯是否连自己也没有信心,白人和黑人可以在同一天空下相安无事、和睦共处,而要变相把黑人流放。除此之外,林肯也说自己不会主张黑人有投票权。所以,是林肯就任后那一年半的事态发展,把他逼向坚定解放奴隶一途,正如他于战时(1864年4月4日)写信给Albert Hodges时所言:“我得承认自己并没有掌控事态的发展,坦白说,反而是事态的发展掌控了我。”我相信这是十分中肯和坦诚的说法。

内战是由南军挑起和打响第一枪、而不是林肯为解放南方奴隶而主动开打的圣战,他只是被动和不情不愿地应战,但是战争最终改变了林肯,让他最终成了一个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总统。

历史往往不是由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神人按一个美好的蓝图打造出来的。政治领袖的抉择,往往被形势和事态的发展所主导,身不由己地成了英雄、魔头以至狗熊。所以,我们不要把历史人物过于神化或妖魔化,要记住,他们往往也只是一个人。

猜你喜欢

邦联奴隶制内战
Ultra-broadband absorber based on cascaded nanodisk arrays
试析邦联国会获取贸易管辖权及其失败原因
叙利亚内战大事件
美国“新内战”
压迫、复仇与融合
美媒:美邦联旗之争影响中国旗帜生意
毛塔奴隶竟支持奴隶制
君主制、奴隶制和帝制的根基 社会不平等的缔造
美国内战的国际法实践及其启示
马克思论美国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