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初三峡地区天主教堂装饰特色研究

2013-08-23张睿智

电影评介 2013年13期
关键词:石磙三峡地区匾额

□文/王 敏 张睿智

石磙淌天主教堂

“作为宗教建筑的一种,教堂建筑在建筑史特别是西方建筑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李光民:《宁夏天主教区资料——<宁夏教区概况 >》,银川,2004,4页)装饰是教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建设时间、环境和地点的不同,三峡地区天主教堂表现出其独特的装饰特征:在装饰材料上,以砖为主,辅以少量的木、石和钢筋混凝土;在装饰色彩上,大多保持建筑材料的本色,以青灰色为主,整体比较朴实;在装饰题材上,融入了一些中国传统纹案;在装饰部位上,增添了中国装饰元素,如匾额等。从中可以看出三峡地区天主教堂不仅保留了西方的装饰特色,更有中国传统装饰特征,是外来文化与本民族乃至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体现。

一、装饰材料的独特性

教堂建筑源于西方,西方教堂所用的建筑材料大多是石材,而三峡地区的天主教堂却较多的使用地方性材料。不仅是为了适应地方资源状况,也要延续地方传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表达地域特色等。三峡地区天主教堂在清末民初时期主要运用的材料以砖为主,木、石、钢筋混凝土为辅。这是由于,同其它建筑材料相比,三峡地区砖的原料容易取得、价格低、体积小、便于组合且施工方便。另外,砖也可用起拱、发券、打磨等技法进行塑造,是建筑常用的装饰材料。

二、装饰色彩的独特性

不同于西方天主堂装饰色彩的明艳斑斓,三峡地区天主教堂的色彩大多朴素中性,因多用青砖青瓦,而整体呈现青灰色,并在小部位的装饰上加以点缀一些鲜艳的色彩。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磙淌天主堂,朴实自然的土青灰色教堂外观在很大程度上与周围民居色调达到和谐统一。若瑟堂的主色调也为青灰色,但其正立面红色大门和黄色匾额色彩十分突出。红色和黄色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色彩,两侧廊的假窗也运用到红色和黄色。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三峡地区这些偏远山区教堂的建造者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却懂得从自然从生活中取材,在实践中将形式美的法则展现得自然而恰到好处。

三、装饰题材的独特性

三峡地区天主教堂在装饰题材上也加入了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国传统纹样的创造思维是从仿生开始的,是在仿生形纹样的基础上,把自然界中原有的内容经过规律化、韵律化的组合、重构,达到一种装饰效果。(王力:《中山近代民居窗楣装饰特色的研究》,载《装饰》2010年2期,2页)如三角形山花中央的仰莲。莲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植物装饰元素,象征洁净、圣洁。在石磙淌天主堂中,匾额四周的回形纹是中国传统的八大吉祥图案之一,表达了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九九归一、止于至善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髓。

四、装饰部位的独特性

教堂的细部装饰最能体现其特色,本文主要对窗、墙面、屋顶、匾额、附属房屋等装饰部位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若瑟堂和石磙淌天主堂等实例予以佐证。

1.窗

窗作为一种建筑语言,在建筑构图与造型中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对于完善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和室内外环境都有很大影响。(黄瑶:《重庆近代天主教堂建筑研究》,重庆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50页)

重庆市若瑟堂的窗户具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是二圆心的尖券窗。石磙淌天主堂墙上大多是半圆形拱顶的窗,具有罗马式的建筑特征;教堂正立面的墙面上方镶嵌着一个大型的圆形玻璃窗,据笔者实地考察得知,由于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等条件,工匠们只能省略样式规范,将哥特式的彩色玻璃窗简化处理,窗户玻璃上绘有类似中世纪祈祷书上的图案。

2.墙体装饰

墙体装饰的目的在于创造理想而具有审美意义的建筑形象。

三峡地区天主教堂虽仿照西方教堂的墙体形态,但在材料和技术处理上却采用了不同形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教堂的视觉感受。由于三峡地区天主教堂的墙体不是承重构件,因此在墙面材料使用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一般以青砖代替石材,或者裸露砖面或在表面做装饰。例如石磙淌天主堂的外墙面简洁纯朴,主教堂侧立面墙面是裸露的青砖加石灰粉砌,正立面稍微考究,下半部分是青砖但表层有石灰饰面,上半部分有深浅灰色自然纹理;其附属房屋墙面是青砖加表层石灰饰面,无过多装饰。这种简洁朴实的墙体装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3.屋顶

三峡地区建于城市中的天主教堂大多保留了西方教堂的屋顶特征,有哥特式的尖顶,也有罗马式教堂的半圆形穹顶,只是在装饰和具体做法上各具特色。位于小镇或乡村的天主教堂屋顶,受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大都比较简洁,而且有当地民居建筑特色。石磙淌天主堂的屋顶具有中国传统南方民居的特色,呈现青瓦坡屋面形式。由于三峡地区气候温和多雨,青瓦坡屋面已是适应本地气候的成熟乡土形式,恰好与欧洲教堂坡屋顶的基本形式相调和。砖造建筑加以中国固有的屋顶,为了保持屋檐深远且轻巧,部分教堂出檐仿效当地撑弓做法。石磙淌天主堂的屋顶是典型的中式青瓦坡屋面做法,主教堂屋檐相对精细。

〗4.匾额

中国历史上没有真正的建筑师,中国的建筑大都是由工匠设计的,也常常有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文人参与设计,正是这些文人将建筑与绘画联系在一起。他们创造性地将匾额、对联的形式,将诗歌或富有文学气息的词句直接添加到建筑上去,作为一种装饰。这种做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匾额在建筑中主要起装饰作用,如同壁画一样。然而最重要的是,通过匾额装饰,建筑与文学乃至整个文化传统都联系了起来。

三峡地区近代天主教堂中,也有在建筑室内或室外用匾额作装饰的作法。这种在外来的建筑类型中掺入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成为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与融合一个典型的例证。例如:若瑟堂室外正立面的匾额上,用碎青花瓷片做成的题字“若瑟堂”,更具有中国韵味。石磙淌天主堂的墙上也有匾额装饰,匾额的外框是中国传统的回形纹。

5.附属房屋

三峡地区的近代天主教堂中大多数都是由主体建筑经堂和周围的附属建筑组成,其中有的附属建筑在建筑规模、形式和风格上与经堂呈现出或一致性,或多样性。

重庆若瑟堂的附属房屋位于经堂对面,屋顶上的小尖饰是哥特式的建筑特征,与经堂钟楼上的小尖饰相呼应。位于经堂两侧的附属房屋左右对称,屋檐下有适量墙面装饰,与堂区大门和主体建筑相协调。(黄瑶:《重庆若瑟堂探析》,载《重庆建筑》2003年1期,1页)若瑟堂形体挺拔、比例和谐优美,体现出哥特建筑的艺术魅力。石磙淌天主堂的附属房屋紧挨着经堂和钟楼,为上下两层楼房,拱劵式的窗户夹杂着中式常用的木料,具有罗马式与中式相结合的装饰特征。附属建筑正立面中央有中国传统建筑构件——撑弓一般的装饰构件,是中西建筑形式融合的例子。

结语

本文选取装饰材料、色彩、题材和极具代表性的装饰部位,来对三峡地区天主教堂的装饰进行比对、剖析其装饰特色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因素。清末民初三峡地区天主教堂的装饰特色不仅反映欧洲古典文化与中国地方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折射出近代建筑装饰的发展趋向,对研究三峡建筑装饰和宗教文化具有一定意义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石磙三峡地区匾额
工友艺苑
明镜自高悬,一块匾额的多重解读
焗匠
青杀口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匾额下的刺猬
三峡地区摄影文化
撵都撵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