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居宜业新家园——遵义县鸭溪镇小城镇建设扫描

2013-08-20

当代贵州 2013年5期
关键词:大道城镇规划

文Ⅰ本刊记者 付 松

酒中美人,黔北古镇,前者为鸭溪酒,后者为鸭溪镇。酒因镇而得名,镇因酒而扬名。“一巷黄鹂语,多于鸡犬声。酒边人去住,花里径纵横。戎火上楼见,山泉傍榻生。居人最勤力,月黑未归耕。”清乾隆年间贵州提学使洪亮吉一首《鸭溪行馆》,将美景、美酒与人完美结合,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秀美图画。

而今的鸭溪,楼房更多了!马路更宽了!环境更美了。北部新城、酒业大道、景程环保,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家家企业的入驻,一条条产业的延伸,推动着鸭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展现出繁华靓丽的城镇新姿。

科学规划 打造品牌城镇

“环境改变了,我们晚年的精神生活也有保障了,吃过晚饭,我们还要去河滨广场跳舞呢!”与老伴一起在后水河岸打羽毛球的居民钟正超说,近几年鸭溪镇的发展变化,让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从污水横流到碧波荡漾,从荒山野岭到锦绣公园,从洼地缓坡到宽阔大道,从杂草丛生到高楼林立,后水河的改造,雷家坡的变身,河滨广场的兴建,溪城名苑的开发,鸭溪镇城镇规划建设可谓亮点纷呈。

以打造“宜居、宜商、宜游”小城镇为目标,鸭溪镇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和覆盖要全面、规划布局要合理、规划功能要完善、规划设计要精致、规划管理要严格的“五要规划”原则, 于2011年进行了集镇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建设北部新区和后水河片区,以及40米迎宾大道、36米酒业大道和12亩市政广场。

以建设遵义县城副中心为目标,以房开楼盘、市政道路基础设施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多元化投入,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效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的互促并进,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镇区建成面积已达9.6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初步形成了东部现代农业、中部城建开发、西部工业园区三大产业板块。

按照“控制老城,开发新区”的思路,坚持组团式发展,板块式推进,精心打造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截至2012年,已有鼎盛、鸿顺、新宇腾飞3家房开公司入驻鸭溪,启动城建项目15个、总投资4亿元。

坚持“一张蓝图划到底”,严格落实城建项目预审制、建设违规追究制,所有项目必须经党政联席会或城建指挥部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建设,切实做到“规划以发展为依据,建设以规划为准绳”。

“虽然我们镇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49.8%,但并不能满足于现状,我们将充分利用鸭溪特有的交通、区位、环境、产业优势,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集镇打造成一个交通枢纽型、产业带动性、文化旅游型的新型城镇,让老百姓更多享受到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成果。”鸭溪镇党委书记方祖发说。

基础先行 推进园城共建

“326国道扩建后,来往的车辆和行人都比以前多了,我们的生意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从解放前就一直经营凉粉店的陈朝品认为,交通条件的改善能推动地方产业的发展,“随着鸭溪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有信心把凉粉这个小吃做成致富的产业,做成国内的品牌。”

立足于交通枢纽型城镇定位,鸭溪镇做足了优势文章。在2006年围绕326国道拓展城镇面积之后,2012年又抢抓杭瑞高速建成通车的机会,投资4个亿打造新城,以实现“扩城、聚气、活商”的目标。

在推进城镇建设的过程中,鸭溪镇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推进园城共建,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3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镇道路建设。规划构筑了“五纵四横”(五纵:电厂路、迎宾大道、大岚路、黎明路、河滨大道;四横:长征路、酒业大道、内环路、杨柳街)的镇区交通网络。目前,迎宾大道、酒业大道、河滨大道、大岚路正在建设中。道路建成后将盘活土地600亩,为城镇建设积聚资金6亿余元。在强化新区道路建设的同时,进行老街道路升级改造,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老城区道路“白改黑”。

完善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加强镇区绿化、亮化及市民休闲中心建设。2012年投入资金200万元对集镇路灯、黎明路及后水河绿化进行全面改造,争取资金800万元对集镇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同时,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建设。

突出“宜游”城镇建设。规划了4个休闲广场和一座森林公园。目前已建成广场2个,雷家坡森林公园已完工。

规划城镇市场建设。注入商贸活镇理念,突出发展第三产业。五年内将建成农产品交易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综合汽修市场等。目前,餐饮一条街已入驻特色餐饮企业5家。

除此之外,鸭溪镇还始终坚持工业引领、创业富民的理念,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特色产业,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依托鸭溪窖酒厂在城区东侧规划并启动了占地1500亩的白酒包装工业园,建成后将解决就业6000余人,实现税收20亿元;依托鸭溪电厂在城区西南侧规划了占地1000亩的建材工业园,现已入驻企业7家,其中4家建成投产,解决就业1500余人。

城镇的规划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良好的投资环境,引来了源源不断的省内外客商。2012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6亿元,工业总产值36亿元,工业增加值1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元,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1亿元。

多措并举 破解建设难题

新城崛起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破解建设难题的艰难历程。在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土地供应、资金投入、人口集聚等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努力,鸭溪镇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逐步解决了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从而推进城镇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多种形式增加土地供应。在推进城镇建设过程中,鸭溪镇积极开展国土规划编制,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结合旧城改造,开发闲置土地,盘活土地存量,增加土地供应。在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中,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尤其注重对拆迁群众的资金兑现和还房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镇党委政府把征地拆迁作为阶段性中心工作安排部署,集中力量协调沟通,强化宣传。在北部新区A区拆迁中,80余名干部用20天时间完成193户拆迁任务。

多种模式拓宽投资渠道。由镇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土地出让金全额用于集镇建设。发挥私营经济投资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吸引私营个体投资集镇市场建设。采用BT模式运作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北部新区1.1亿元基础设施和还房、酒业大道等就是这种模式实施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仅获批“全国可再生能源推广示范镇”就争取到资金700万元。

多种方式应对人口集聚。工业化、城镇化必然带来人口的扩张,大量农村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向城镇集聚。为此,十二五期间,鸭溪镇将重点开发北部新城和后水河片区。目前,北部新城A1区、达锦园和溪城明苑三个商业房开楼盘已全面开工建设,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针对城建开发中的拆迁房屋,实行产权置换,规划建设了迎宾大道安置房、北部新城安置房和酒业安置房3个还房点,安置还房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商业开发的同时,加强宣传和引导,帮助群众更新思想,树立“变建房为购房、变房产为资产、变一代人建几次房为一次建房子孙后代长久享用”的理念,推进城镇建设的文明与和谐。

猜你喜欢

大道城镇规划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文化边城镇远
厚德载物 方成大道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