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讨

2013-08-18汤新颜

中外医疗 2013年7期
关键词:住院效果指标

汤新颜

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ICU,湖南株洲412000

严重创伤的传统救治包括分科就诊、救治,这很可能将时间大多花费在辗转会诊过程中,救治操作的效率比较低.该院ICU于2010年11月对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进行应用,将住院前急救、住院急救、控制创伤后果继续发展、术中监控、术后康复护理等各阶段紧密联系起来[1],希望通过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为其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该次实验对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前后的救治过程中严重创伤患者在有效抢救时间长短、抢救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以该院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病例为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人群为医院ICU于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严重创伤患者,患者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2.8岁;对照组人群为医院急诊科、相关创伤外科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29例严重创伤患者,患者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7.6岁.两组人群的创伤发生原因为交通事故、跌落、爆炸、打架等.对发生严重创伤之前患者已有的其它疾病不算入考虑范围.

1.2 方法

1.2.1 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对照组应用普通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治疗.一般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体征检测,按照医嘱进行前期处理及术前准备工作,联系相关外科接收病人或会诊,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采取住院观察治疗或立即手术抢救.

1.2.2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

1.2.2.1 制订一体化严重创伤处理程序①在接收严重创伤患者后,相关工作人员应首先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详细的评估.具体评估项包括:创伤发生部位、严重情况,患者的神智状况、气道堵塞情况、呼吸情况、出血情况、血压值、脉搏状况等.评估完毕后和医生及时沟通交流.②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氧气呼入顺畅,必要时配合做好气管插管等救治.③对患者进行抽血化验各项指标.④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⑤做好紧急止血工作,辅助医生进行治疗.⑥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1.2.2.2 组成快速、高效的创伤急救护理小组将护理工作人员划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选一名急救护理经验丰富者任组长.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学习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下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及职责,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具体实践中.组长协调好各组人员的工作分工,包括:气管插管、吸氧、祛痰;建立静脉通道、辅助静脉注射;包扎固定等.

1.2.2.3 加强培训宣传、重视院前急救、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医院定期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宣传,讲授对病人入院前的各项急救工作,建立院前急救队(医院120)与ICU直接联系、交接渠道,减少患者办理入院、分诊手续所耗费的时间,以及不必要的搬运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以尽量为其争取治疗时间,有利于入院后急救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2].同时,加强在社区中心的急救方法宣讲,提高公众的自救及互救能力,保障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1.2.2.4 开通无线联网信息终端系统利用无线联网终端系统进行患者信息的传送,最大程度上节省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发生严重创伤的实验人群在意识、呼吸状况、出血量、血压等指标进行密切的观察,并依据患者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判断有效治疗时间.一般取从患者正式就诊至治疗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的总时间为有效治疗时间.治疗结束后,按以下评价指标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痊愈:患者的各项指标完全恢复,无后遗症;好转: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生命、活动几乎不受影响;无效: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效果较差,或患者治愈无效出现死亡现象[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对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差异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的具体情况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比较

依据救治效果评判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评价,具体情况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比较[n(%)]

3 讨论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将住院前急救、住院急救、控制创伤后果继续发展、术中监控、术后康复护理等各个治疗阶段紧密联系起来,减少了救治过程中的其他中间环节,真正地实现了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无缝连接.因此,实行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有利于提高救治效果,增加救治成功率.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里对患者的意识、呼吸状况、出血量、血压等指标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估,从而为患者赢得相当重要的黄金时间.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观察能力和临危应变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熟练准确的院前救治知识.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对相关工作人员知识及应变能力的培养,为临床中具体的诊治过程打好基础.同时,还需要急救护理团队加强团体间的协作、注重患者救治信息的沟通,同时还需要每个成员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明确救治的规范和职责,使整个诊治过程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4].

通过本次实验,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救治效果,有利于保障临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徐芳.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7):1273.

[2]蔡爱敏,朱燕.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85-1886.

[3]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92.

[4]管连斌.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在多发伤患者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1):1045-1046.

猜你喜欢

住院效果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最新引用指标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