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溪乡的梨花开了

2013-08-17实习王树良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3期
关键词:南川果业龙头企业

文/本刊记者 肖 田(实习) 张 放 图/王树良

今年重庆的春天似乎比前几年来的都要早,一进入3月,到处都是一派阳光灿烂、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如雪的李花,如霞的桃花,次第开放,就连往年3月中下旬才能绽放的梨花,刚到3月上旬也开始赶着趟儿凑热闹,露出了洁白的笑脸。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一号文件)精神,调查和了解我国水果集约化经营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等不同经营主体的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3月 13—14日,本刊记者前往重庆市南川区石溪乡南方早熟梨生产基地,对产业发展情况及龙头企业重庆王官果业有限公司、重庆佩尔酒业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南川区拔贡梨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进行了采访调研。

梨花盛开的美丽乡村

石溪乡地处重庆市南川区西北部,属丘陵地带,平均海拔785 m,森林覆盖率达62%,生态环境优美,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足,土壤肥沃,是梨、茶叶等多种经济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全乡现有农村和集镇人口18 786人,是南川区十大乡镇之一。距南川城区32 km,距渝(重庆)湘(湖南)高速公路大观互通口12 km,半小时可到南川城区,1小时可达重庆主城。石溪乡素有“板凳龙舞之乡”和“水果之乡”之美誉,其中,板凳龙舞特色文化已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石溪乡被南川区政府正式命名为“蜜梨之乡”。

南川区石溪乡党委书记朱伟给记者介绍情况

重庆王官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应旭(右)接受记者采访

下了高速公路,到石溪乡南方早熟梨种植基地的道路虽然没有高速路宽阔平坦,但也都是硬化的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道路两边绵延不尽的松树林,绿油油的小麦,金黄色的油菜花,以及公路两旁几个不紧不慢的行人,无不从内心深处给人一种恬静、释然的生命感悟。位于盐井村放牛坪的王官果业公司生产基地,是目前石溪乡早熟梨生产连片规模比较大、种植时间较长的基地之一。车子沿着崎岖的山路从山脚向基地爬行,远远地就可看见漫山遍野的梨花伴着山路,一直伸入蓝色天际。来到山顶,推开车门,扑面而来的都是熟悉而陌生的合着泥土芬芳,还有淡淡梨花幽香的清新空气。是的,早已被时髦的 PM10、PM2.5弄得狼狈不堪的我们,一旦置身这世外桃源,看到这景,嗅着这味,心中的感受几乎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没有什么能拽住我们迫不及待的心情。来不及放好行李,我们便奔向早已花满枝头的梨园。一团团,一簇簇,耀眼的白,恍惚间便置身云端,如梦如仙;那未开的花蕾,一点粉晕染,好似新生娃娃的小脸,万般可爱。三三两两漫步花海的游客,个个单反相机在手,夸张地摆着姿势,疯狂地按着快门,企图把这里的妩媚全都带走。还有一群年轻人,在果园边的空闲台地里架起了烧烤架,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一边贪吃着美味的食物,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据了解,为了让都市人充分享受这里的美景,南川区已在石溪乡连续举办了四届梨花节,每年的梨花盛开时节都有许多人前来参观游玩。今年的梨花节以“赏万亩梨花美景,享乡村田园风情”为主题,除了赏花外,市民还可以尝农家菜、品梨子酒、干农家活,尽享田园乡村风情。

作为名扬南川乃至重庆的“水果之乡”,石溪乡从1969年就开始种梨,迄今该乡还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的中晚熟老品种梨2 500亩(166.67 hm2)。在我们去当地一家农家乐的路上,两旁偶见一株株或孤立山坡或依傍田埂的老梨树,这些曾经给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希望和收入的“摇钱树”,如今早已被人们遗弃,“石化”成了路人眼中的风景。据了解,石溪乡是一个纯农业乡镇,除了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外,全乡几乎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重庆王官果业有限公司在当地引进南方优质早熟梨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2005年开始,石溪乡党委、政府便调整思路,紧紧抓住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区域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和新品种,把优质早熟梨生产作为全乡骨干产业、特色产业来抓。据石溪乡党委书记朱伟介绍,截至2012年,该乡已发展南方优质早熟梨1.25万亩(833.33 hm2),其中,2012 年新发展 2 500 亩(166.67 hm2),已有进入盛产期的早熟梨园4 000亩(266.67 hm2),产量达 6 000 t;普通农户的优质早熟梨售价在10元/kg左右,由于品质好、产量有限,加上知名度不断提高,产品供不应求,种植户收益可观,发展积极性高涨。

朱书记介绍,为了促进早熟梨产业规模化发展,该乡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该乡将“水果产业富乡”作为产业转型兴乡的重要战略,将发展早熟梨生产作为外来客商投资兴业和本地农民“返乡创业”的第一篇大文章,对规模种植早熟梨的专业大户,前3年乡财政给予土地承包总费用10%的补助,并一次性给予0.2万~5万元奖励。盐井村后坪山果园是拔贡梨专业合作社周洪俊与其他两位大户承租荒山兴建的梨园,连片面积在300亩(20 hm2)左右,户均 100 亩(6.67 hm2)左右。周洪俊告诉记者,果园所有种苗均由政府免费提供,种植成活后,每株梨树政府还给予2元的管理费及500 g磷肥补贴。2012年他的梨园初投产,他和老伴两个人经营管理,投入1 000多元,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截至2012年,石溪乡连片面积在300亩(20 hm2)以上的梨园已有25个,种植面积在20亩(1.33 hm2)以上的专业大户近140户。以雪青、圆黄和翠冠等品种为主的早熟梨生产初具规模,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梨果2万亩(1 333.33 hm2), 已成为重庆市规模较大的早熟梨生产基地。为了提高石溪早熟梨知名度,增加种植户收益,搞活农村经济,近年来该乡还充分利用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休闲资源,大打节庆经济牌,以“赏花”“品果”为重点,连续举办了四届梨花节和两届蜜梨节,倾力打造“春赏花、夏品果”的特色休闲旅游,带动发展农家乐5家,其中四星级农家乐1家。早熟梨产业的发展对搞活区域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川区拔贡梨专业合作社社长周洪俊(左一)接受记者采访

南川区拔贡梨专业合作社社长周洪俊等三位大户自筹资金修建的土坯山路

重庆王官果业有限公司放牛坪早熟梨种植基地正忙碌授粉的工人

据朱伟书记介绍,到2015年石溪乡优质早熟梨基地面积将达到 2 万亩(1 333.33 hm2),实现人均1亩(667 m2)梨的产业发展目标,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县乡镇发展优质早熟梨3万亩(2 000 hm2)以上。全面投产后,全乡早熟梨产量将达10万t,实现产值16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可达6 000余元。同时,带动发展农家乐10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解决1 500余人就业。

艰难前行的龙头企业

石溪乡南方优质早熟梨产业的兴起与龙头企业重庆王官果业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动密不可分。王官果业公司属民营农林企业,2003年10月开始筹建水果基地,2007年公司正式注册成立。2009年2月公司被认定为南川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公司基地被确定为农业部全国梨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试验示范点。公司董事长王应旭2009年荣获南川区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2010年被评为南川区十大优秀人才。

王官果业公司董事长王应旭是该公司的创始人,本刊记者对他并不陌生,退休前他曾担任《中国南方果树》主编和《中国果业信息》副主编多年,退休后仍为两刊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石溪乡盐井村是他的家乡,每年他都要抽出时间回到这里看望这里的亲人们,并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获得的相关信息,为亲人和乡邻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2003年底2004年初,他利用假期请来几位同行对石溪乡的土壤、气候及水果生产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当地具有发展南方早熟梨等伏季水果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于是便萌生了利用家乡荒山荒地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开发优质伏季水果的念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与亲戚朋友商议,共同出资100万余元,将位于该村放牛坪海拔800多米的300多亩(20 hm2多)荒山承包下来,引进雪青、雪芳和圆黄等南方优质早熟梨,以及布朗(李)、甜柿、油桃等国内外优新水果品种近50个进行品比试验,并筛选出了最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及市场前景看好的雪青、翠冠、圆黄及爱甘水等南方优质早熟梨作为主要发展品种,建起母本园、品种示范园、采穗园、种苗繁育园100余亩(6.67 hm2多)。

由于这里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加上管理科学,公司所产水果品质明显优于外地产同类果品,不仅在当地销售,还销往南川城区及重庆主城区等地,产品供不应求。2008年,公司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了“石牛溪”牌水果商标;2008年5月,公司石溪乡早熟梨生产基地通过重庆市农业局无公害水果产地认定;同年6月,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该基地生产的两个早熟梨品种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成为南川区首个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水果产品;2010年,基地生产的圆黄梨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为南川区首个水果绿色食品;2011年,“石牛溪”牌商标获重庆市著名商标称号。据介绍,公司果园2007年试产,2008年正式投产,平均每公斤售价在6元以上。2012年,公司优质早熟梨平均售价在12元/kg以上,最高售价达20元/kg。

为了做大做强石溪乡南方早熟梨产业,让产业发展惠及更多的农户,公司在示范带动石溪乡南方早熟梨产业发展的同时,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和生态条件,将生产基地打造成春赏花、夏品果的乡村旅游休闲胜地。近年来每年接待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5 000人次以上。石溪乡的梨花和蜜梨已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局外人看来,该公司的发展似乎是那样顺理成章,一帆风顺,但王应旭董事长却给我们道出了企业发展中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而讲得最多的就是资金问题。农业项目特别是多年生果树生产周期较长,投资回报慢,加之近年生产资料尤其是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企业常常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尴尬境地。开始创业那几年,为解决基地基本投入和日常运行费用,公司不得不数次扩股增股,股东人数从最初的七八人增加到后来的30多人;公司很早就谋划综合发展,搞果品加工,建旅游设施,发展养殖业搞循环经济等等,但苦于没有经费,进展缓慢。多年来找了多家银行贷款都因抵押物问题无功而返,“三权抵押”似乎仅仅是停留在宣传上的一句空话。“我从筹建水果基地开始已近十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举步维艰,惨淡经营’这八个字来概括,由于资金问题,许多想做的事没有做或没有做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只能算是苦苦硬撑过来了。”我们这位在果树科技期刊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数十年,干得有声有色的期刊编审,退休后“投笔从耕”转战果树实业,多年的打拼留给他的又是另一番别样的艰辛和感慨。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石溪乡早熟梨产量也逐年增加。早熟梨成熟上市季节正值重庆盛夏高温季节,而石溪乡梨果贮藏保鲜设施设备几近空白,鲜果销售这一条途径将很难有效解决产量增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要保持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在提高鲜果品质、稳步开拓鲜销市场的同时,还必须配套发展梨果冷贮加工业,从根本上解决梨鲜果出路问题,进而以加工业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提档升级。早在2008年王官果业即开始着手编制早熟梨综合加工厂建设规划,投资数十万元,进行了电力增容,安装了动力电,修建了水果冷藏保鲜库;购置酿酒设备,连续几年利用自己基地所产数万公斤残次梨果研制梨原汁果酒和梨原汁白兰地,还试制出梨干片、梨醋饮料、梨膏糖等加工产品。为突破自身资金不足的“瓶颈”,公司以股份合作的形式,积极引入社会资金,于2012年7月组建成立了重庆佩尔酒业有限公司。记者在位于王官果业公司石溪乡早熟梨基地旁边的佩尔酒业公司采访参观时发现,厂房一楼发酵车间里伫立着数百只一人多高的梨汁发酵瓦罐,颇为壮观;蒸馏车间有挺着圆圆大肚子的铜色夏朗德蒸馏壶,据说是法国酿制葡萄白兰地的传统设备;神秘的岩洞式隧道里,放着数十坛密封保存的“梨白兰地”,浓烈的酒香和果香扑面而来,正静静等待时间的魔力将其“修成正果”。据佩尔酒业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已投资400多万元,预计总投资3 000万元,到2015年工程全部竣工后,可年加工消化各类鲜果3万t,生产梨白兰地(酒精含量39%~43%)、梨蒸馏酒(酒精含量48%~60%)、梨发酵酒 (酒精含量8%~12%)、梨原汁饮料等梨酒加工品,梨醋、梨醋饮料,梨脯、梨干和梨膏糖块等便食型旅游休闲食品,以及动物饲料和有机肥料等,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南川区乃至毗邻区县水果销售难题的同时,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2012年公司以2元/kg左右的价格收购本地及重庆涪陵、璧山和四川大竹等地的梨果10万kg多加工梨酒,受到了政府和果农的普遍欢迎,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了当地南方早熟梨生产的发展。

幸福花开须有时

站在高高的放牛坪上,环顾漫山洁白的梨花,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涌上人们心头的甜蜜和喜悦。但是,这份喜悦并非完全是即将迎来的梨果丰产丰收带给人们内心深处的喜悦,而更多的可能仅仅是那美丽壮观场面带给人们视觉感观上的喜悦,抑或是梨果成熟后的甘甜带给人们味觉感观上的喜悦。在调研采访过程中,我们除了欢喜石溪梨业之兴、感叹当地景色之美外,一路走来,也发现龙头企业和产业发展中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盲目扩大明显。石溪乡梨发展历史较长,但早熟梨种植却是近十年才逐渐兴起的,而且短短几年之内种植面积就发展到上万亩,远远超过了基础打造、技术配套和市场开拓的速度。从调查采访的情况来看,前几年石溪乡发展早熟梨,种苗大都由政府免费提供,在定植及后续管理上政府还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加上当地优质早熟梨产量少、价格高、种植效益好,因此,农民发展积极性较高。尽管如此,“政府说的好,农民看的淡”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在去往王官果业公司放牛坪生产基地的公路两旁,虽然庄稼地里也种植了不少梨树,但株株瘦小羸弱,“缺吃缺喝”严重,在那些农户眼里,这些梨树根本就不可能为他们致富奔小康带来多大希望。同时,南方早熟梨成熟于炎炎盛夏,在冷链贮运设备不配套的情况下,常温下销售时间极短。目前,王官果业公司和拔贡梨专业合作社的一些大户生产的优质早熟梨大都以“福利果”“礼品果”的形式销给企事业单位,价格高、效益好。但是,当近几年发展的梨园陆续进入盛果期,产量会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增加,销售压力也会剧增,如果市场开拓跟不上,低价滞销、果贱伤农的“卖难”现象也将在这里上演,产业则难以持续高效发展。对此,当地政府和企业在解决梨果“卖难”方面虽已有所行动,支持企业投资研发梨原汁果酒和白兰地,但对鲜果市场的开拓和建设却还没有系统的科学规划。对于广大种植者来讲,梨果鲜销的效益肯定比当作加工原料销售高得多。另外,梨栽培管理中对整形修剪、授粉、疏果套袋等技术要求较高,技术不配套常会造成投产迟、产量低、品质差,远远达不到理想的生产效益。采访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早熟梨园存在栽植密度过大、幼树修剪过重等问题,农民和业主对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需求大,但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就连王官果业公司目前负责基地生产的管理人员也是半路出家,对很多先进实用技术掌握的也还不太熟练。

二是产业配套和设施建设滞后。石溪乡党委政府把“乡村旅游活乡”作为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和举办梨花节等乡村休闲旅游活动,着力把石溪乡打造成南川区乃至重庆市的“生态养生目的地”。但迄今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仍不健全,就连去果园赏花的路标都没有几块,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基本上是靠问路前往。到了梨园,除了观花,其他休闲观光的景点和互动项目基本没有,不少地方就连旅客“打尖”都很困难,即便在王官果业公司基地果园,吃饭也要提前预定。“拿着钱没处花”成了众多游客心中最大的遗憾。形式单一、景观单调、季节性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应是当前石溪乡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最大短板。

三是政策及金融扶持乏力。为推动南方优质早熟梨产业发展,石溪乡无论是在政策制订上还是资金投入上都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扶持与倾斜,但作为一个纯农业乡镇,本级财政收入和能够支配的项目资金十分有限,对产业的扶持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国家和市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和扶助,往往也因无明确的申报指南或申报门槛过高、审批手续繁琐,让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大户业主望而生畏。采访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种植大户,都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具体困难。如拔贡梨专业合作社周洪俊与其他两户大户建设的后坪山早熟梨园,与王官果业放牛坪种植基地遥遥相对,但这里的条件却无法与王官果业基地相比,目前上山的道路是上年3个大户共同出资5万元修建的毛坯土路,晴天行人和小型卡车还可勉强上山,碰上雨天,估计只有行人能够满脚泥泞地爬上去,其余机械设备就别想上了。山顶果园正中有一块空地,据周洪俊讲曾临时搭建一间小屋子,用来堆放一些生产工具和农用物资,也作为上山客人暂避风雨用,但由于没有经过审批,已在相关部门责令下拆除。近几年,南川区政府对王官果业种植基地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倾斜等方式给予了很大帮助,但是,随着企业的转型发展,所需资金仅靠原有的合伙人追加投资已无法解决,在申请银行金融贷款无望后,企业只好通过高利息的方式向社会借贷,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

四是龙头企业人才匮乏。王官果业公司和新近成立的佩尔酒业公司是当前石溪乡早熟梨发展最大的两家龙头企业,两家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要么是像王应旭董事长那样的退休老人,要么就是尚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上班的 “业余兼职”人员,专业人才、年轻人才极度匮乏。据介绍,前几年王官果业公司还曾把一位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招至山上搞养殖,欲培养成公司经营管理接班人,但年轻人干了不到一年便撒腿跑了,因为公司给不了他理想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更不能让他在短时间内看到美好的明天。后继无人正是今天我国农业和众多农业龙头企业面临的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

王官果业公司石溪乡放牛坪基地观景亭门柱有一副对联:苦果不尝尝甜果,荒山多变变富山。这既是投资兴业者的追求,也是这块土地上农民的心声,更应是守护一方政府的职责。在我国新的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下,产业要做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龙头企业要做强,离不开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正确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监管作用,是石溪乡早熟梨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不仅要引导产业规模化发展,更要重视产业发展安全和发展质量,要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一方百姓,让当地农民能通过早熟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长期受益,并由此过上环保生态、幸福和谐的小康生活。对此,政府应改变思维,创新扶持方式,将政策和资金用在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点上,帮助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解决一些他们不能单独完成的公共事项,如产业布局规划与配套设施建设,提质增效实用技术研究与推广,深加工产品研究与开发,品牌建设与市场监管等,以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来引导农户规模化发展,进而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上,政府可建立一个责任明确的组织机构,统一涉农项目与资金的申请与发放,协调龙头企业与国土、金融、税收等部门的关系,为龙头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也要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和小农意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生产规律,坚持质量安全第一,标准化生产,诚实守信经营,维护产业发展的正常秩序;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适度规模经营,并通过参股、合作等方式聚集社会资本,壮大发展实力;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幸福花开须有时,幸福花开会有时。石溪乡的梨花已经美丽绽放,我们相信,只要各方努力奋斗,做好自己份内事,梨花永远绽放,人们收获幸福的日子就不会太遥远。

猜你喜欢

南川果业龙头企业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重庆市南川区:山隐云深不知处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山西:果业安全生产督查工作有序开展
寻 宗
新疆天昆百果果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