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安全审计基本原理分析

2013-08-15贾建刚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20期
关键词:视距开口交通

□文/贾建刚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一、道路安全审计的起源与目的

道路安全审计(简称RSA)的实践开始于英国,最初是在铁路工程师检查铁路安全的方法上发展而来,这里所指的道路包括公路和城市道路。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就在1974 年道路交通条例中,笼统地提出了对新建道路进行安全审计的必要性。1990 年英国运输部颁布了道路安全审计标准,以规范道路安全审计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基本步骤。1993 年英国把有关道路安全审计的要求,写进其道路桥梁设计手册,其相关条款同时适用于其他道路项目,并在其中提出了道路安全审计的目的:

1、使道路运营管理人员对道路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有一个清醒认识,意识到安全审计是进一步改善安全的有效措施。

2、使设计人员认识到,尽管道路设计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中已经考虑了安全因素,但由于设计人员可能缺乏事故分析或道路安全工程经验,仍然可能在设计上出现问题而留下事故隐患。

3、使道路管理部门充分认识改善道路安全的重要性,并利用该手册提出的要求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4、道路安全审计就是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道路安全运行经验,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数降低到最低水平。

5、道路设计小组应包含具有道路安全工程经验的人员。当然,这些人员不能再担任该项目的安全审计人员。

二、我国道路安全审计现状

我国较早的有关道路安全审计方法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主要是由同济大学、长安大学、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进行的。近年来,在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的推动下,我国许多省份陆续开展了道路安全审计工作,这极大地推动了道路安全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道路安全审计工作,交通部2004 年正式颁布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2005 年交通部与世界道路协会在北京举办了国际公路安全研讨会。与会代表重点讨论了怎样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推动道路安全工作社会化、法制化,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更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方法,探求预防特大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并建议引入国外道路安全审计模式,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管。

三、道路安全审计基本原理

道路交通安全一般采用事故总数、事故严重程度和事故率等指标共同来表征,不能单单使用单个指标,如果只使用单一的指标,往往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道路的交通安全问题。当然,不管道路安全用什么指标来度量,这种安全智能是相对的,绝对的道路安全是不存在的。道路安全审计就是设计辅助程序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预计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道路安全审计基于两个基本假设:1、道路运营安全与道路设计是直接相关。改进设计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运营可以改善道路安全,从而避免成为运营事故的黑点。道路设计不只是提供甲乙两地之间的连接线,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道路使用时的交通安全。事实上,融合了使用安全理念的道路设计能够大大降低驾驶员失误的可能性;2、道路安全审计即使完全按照现行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也不一定完全保证道路安全。这是因为设计标准的不完善,同时由于道路使用环境千差万别,而设计中对方案的安全评价主要是定性的、不系统的、不全面的或是粗略的。道路安全设计的理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用户期望。用户期望是用户对道路这种公共产品使用性能的预计和期望。由于道路本身的用户覆盖整个社会,用户主体非常多,不同用户对道路设计的期望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用户在不同条件下,其期望也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用户期望也很复杂,这种复杂性是和道路使用环境分不开的。由于道路分为不同的功能和等级,交通控制和管理措施则包括各种与道路硬件相匹配的交通指示、诱导和控制设施,这样对动态的驾驶人员来说,其期望也会变化的。道路安全审计的基本任务就是从设施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等角度寻找那些对用户期望考虑不周或遗漏,从而有可能使用户尤其是不熟悉路况的用户迷惑的不安全情况。所以,怎样使实施开发更好地满足用户期望就成为道路安全审计的标准和最基本的任务。运营车速是用户驾驶期望的一个集中反映,评价运营车速是安全审计的一个可行的办法;另一个道路安全审计的办法就是判断设施设计是否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所以在道路安全审计中,要重点检查新型设计是否与人们传统的使用习惯相符。比如,人们在使用高速公路时习惯于右侧出口,假如出口在左侧但没有充分的交通指示设施,就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道路安全审计中还必须考虑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期望。比如,交通信号灯的间隔时间不仅要考虑正常行人的通过速度,而且还要考虑老年人的通过速度。所以,在道路设施开发中应采用多用户的综合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及改善,从而更好地满足各种用户的使用期望,即全用户服务水平的概念。

(二)满足视距要求。视距是具有指定标准视线高度的驾驶员对路上标准高度障碍物连续可见的道路长度。包括停车视距、超车视距、分流视距、合流视距和各种交叉口视距。停车视距是所有视距中最小的,包括停车反应时间所走距离和必需的制动距离。分流视距是周围环境复杂,感知信息困难,驾驶员容易做出错误决定的地方应提供的视距。我国《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规定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处的分流视距为10~13 秒不减速行程。相关研究表明,视距不良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货运汽车尤为如此。所以,视距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设计项目,是道路是否安全运营的关键因素,也是安全审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减小速度差。速度差是指同一车道不同车辆之间运行速度的不同。速度差往往迫使跟驶驾驶员以明显低于正常期望速度行驶。这常常诱使跟驶车辆因急于达到期望车速而强超硬会,这就会增大事故隐患。研究发现,很多交通事故特别是追尾事故几乎都与运行速度差有关。不同道路用户在分享道路空间时,由于他们的驾驶期望、能力、方式、习惯以及年龄、性别、出行目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即使他们在相同的道路条件下也会采用不同的行驶速度,造成速度差。例如,本地驾驶员和第一次来本地的外地驾驶员的驾驶速度就可能不同。还有不同等级、功能的道路衔接过渡段、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路口、收费点、突发事件造成的拥挤车流等都会产生速度差。所以,见效速度差是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也是安全审计的重要依据之一。通常认为,速度差超过15km/h就成为安全隐患。《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建议设计速度与预测运行速度要保持协调,并指出当同一路段设计速度和预测运行速度的差超过20km/h 时,应对该路段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验算。笔者认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与预测运行速度差审核重点应放在进出口匝道及匝道与地方道路的交叉点。

(四)利用交通控制设施管理冲突点。交通冲突泛指车流之间如果不加控制就可能同时同地争抢统一道路设施的交通现象。一个普通的十字交叉路口就有8 个合流、8 个分流和16 个交叉,合计32 个冲突点。交通冲突是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道路设施的交通设计中必须采取措施对冲突点采取时空分隔。信号灯、停牌、让牌等禁令性质的控制设施从时间上分隔交通冲突,交通岛、专用转弯车道、单行道等特殊交通设计从空间上分隔交通冲突,减少冲突点,保障交通安全。作为基本的交通工程原理,控制设施的安装使用通常奉行渐进的原则,即较不严格的控制先行原则。而只有在它还不能解决问题时,才考虑更加严格的控制。很多冲突点的管理控制可以追溯到道路的设计阶段,好的交通设计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未来交通运营的安全因素。比如,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就是这种好的设计的代表。

(五)路测安全设计。路测安全设计主要在于容错设计,也就是说即使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用户,而道路设施也可以帮助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路测安全设计是指行车道以外空间的安全设计,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工程手段尽量减少车辆冲出路外的事故数量,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从而减少事故损失。设置路测护栏是路测安全设计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驶离路面并与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车辆相撞,设置路测护栏的主要依据包括事故的可能性、严重性、事故的历史和路测净空等,同时还要考虑一些特殊因素,如相邻两段护栏之间小于60 米的空档应该封闭;相邻两过渡段之间如果小于8 米,则该过渡段应连续设置等。在安全审计中,审计人员主要根据这些路测安全原理来判断设计的符合性。

(六)道路开口管理。所谓道路开口管理就是通过减少主要道路对次要道路的开口数量、增加开口距离、优化开口的形式来减少对主要道路的横向干扰,从而提高主要道路服务水平的一系列技术与方法。道路开口管理一般通过两大措施来实现,一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口规划;二是开口本身交通运营的工程设计。就道路安全审计来说,开口管理的主要审核标准是就开口的设置条件,即开口可否关、停、并、转和开口设置形式是否符合基本的交通工程原理。众所周知,交通安全问题的防治永远是防大于治,就是说主动预防为上,被动处置为下。因此,充分利用开口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手段,尽量避免后续的运营管理阶段的安全问题是开口管理审计的精髓。

(七)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除道路开口管理外另一个主要安全管理措施。它不仅涉及到道路的规划和设计,还涉及道路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其实质是依据设施使用中可以预见的紧急状态的管理需求进行设施硬件设计,同时,紧急管理方案的制定本身也受到设施设计制约因素的影响。针对风险管理的安全审计,就是要求在设施开发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确认的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并反馈到设施的设计中去。同时,还要求在设计阶段就具体可能的道路设施应急反应的各个方面,从而避免后续补救工作的困难。

以上从道路安全审计的原理做了分析,实施道路安全审计还要得到道路管理部门的有力支持。同时必须强调的是,对某一阶段的安全审计结果只适用于该阶段。由于道路安全审计是在事故发生前所采取的主动和预防性措施,它不同于传统上的事故评价。道路安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从道路用户的角度来确定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便于有关部门采纳消除交通事故隐患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和降低事故的严重性。

[1]王剑.交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探索,2005.5.

[2]王忠仁.路测安全设计.上海公路,2005.

[3]许润龙等.道路安全审计理论及应用.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视距开口交通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一种基于非视距误差补偿的协同定位算法
安全视距应该成为道路安全管理的基础共识
浅谈道路设计中的停车视距与验证
Zipp全新454 NSW碳纤开口轮组
假如山开口说话
让引文“开口”,让典故“说话”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