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3-08-15张玉环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内容语言英语

胡 艳,张玉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滨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视听说水平,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之一。英语不单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技能,不光要求学生能看得懂,听得懂,更要求他们能够说得出,写得出,并且能够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就是这样一门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课程。这门课程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教学资源和设备的不足,到90年代该课程才得到发展。它把传统的单一的独立的听力课、口语课教学改革成为视听说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英语教学,并通过鲜活的音像图文资料营造出身临其境、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使教学更形象化、生动化,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目前有不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依然是按传统的做法把“听”与“说”分别设置成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两门独立的课程,“听”与“说”脱节。而且,总体而言,一般院校听力、口语或视听说课程课时比较少,基本上是一周2课时,训练时间过于集中,训练强度又较大,学生上课易疲乏,课后由于缺乏延续性,学习又易松懈。

(二)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1.班级规模较大

自上世纪末高校普遍扩张以来,英语师资普遍紧张,大班授课的情况一直存在,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双向互动难以展开,课堂管理难度增加,上课的效率难免有所降低。

2.教学模式传统,形式简单

有些教师上课时方法比较传统,相当数量的英语教师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双向交流少,比较缺乏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不少的视听说课堂内上课形式比较简单,有的老师是通过播放视频-回答问题-讲解答案贯穿整个教学,有的则浪费大量的时间于机器操作上,造成学生看得多,说得少,甚至还有少数教师把视听说课上成了影视欣赏课或视听文化背景课,过于强调语言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了语言输出。

(三)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明显不足

1.语言的视听输入普遍不足

由于受高中学习习惯影响,再加上大部分学生高中阶段未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听说训练,很多学生缺乏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英语听说基础十分薄弱,畏难排斥心理十分明显。从我们问卷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课后自主用于听说的时间非常少,大部分学生每天用于听力的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下,而学生花时间最多的视听活动是看英文电影,但是关注于情节多于关注语言内容,比较被动和无意识。因此,学生除了在时间极其有限的课堂上得到训练外,课外的语言输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学生口语锻炼时间少,缺乏语言输出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缺少必要的英语交际环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消极的知识输入的机会多,积极的知识运用和输出的机会少。

事实证明,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光听不说,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是没有办法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的,因此,创造各种运用英语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课的力度,已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理论基础

(一)输入与输出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建立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其中的输入假说影响甚广,其中提到理想的语言输入应该既具有可理解性,又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语言输入应遵循“i+1”原则(i表示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克拉申认为i+1的语言输入才是有效的语言输入,只有这样习得者才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努力,不断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逐步提高其学习语言的技能。另外,该理论还强调流利的口语并非是可以传授的,它是到了一定的阶段、在学习者通过理解语言输入积累了相当的语言能力过后才自然出现的。

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强调了“输入”而忽略了“输出”的不足,对此,语言学家Swain于1985年提出了“输出说”。她指出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语言输出应得到足够的重视。语言输出能促进学习者注意到他想说的与他能说的之间的差距,能激发提高有意识的学习;语言输出还能检验理解力与语言是否符合规范;语言输出为元语言学机能服务,能使学习者监控并使语言知识内化;并且语言输出还能促进目的语的表达自动化,增强语言流利性。

(二)任务型教学理论

任务型教学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在“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它主要以二语习得的有关理论为基础,主张使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材料,让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规则,着重通过处理、解决意义来习得语言。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

三、教学实践: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

Willis曾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即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后任务(post-task)。据此,我们可以将英语视听说课中的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课前任务(pre-class task),课上任务(task cycle),课后任务(post-class task)。课前任务着重进行语言输入;课上重点进行语言输出;课后任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任务——加大输入数量,提升输入质量

1.输入材料

在Krashen的输入假说中提到,语言输入应遵循“i+1”原则,也就是说只有既具有可理解性,又具备挑战性的语言输入才是有效的语言输入。因此在输入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选择难易适中、篇幅适当、语速适宜、背景知识的复杂程度相当的材料,最好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同时兼顾知识性和实用性。选对了适合的材料才会比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并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选取了大量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素材,同时也结合社会热点,选择了部分国内的英语节目,内容涉及新闻,采访,脱口秀,演讲,科技材料,电影片段等,尽最大可能提供量大,新颖,鲜活,真实的视听语料输入。每段视频在时间长度上一般不超过5分钟,以便学生用于课前预习。对于部分难度较大的材料,我们则通过提供背景知识,提供脚本等方式来降低难度。大部分的材料则是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视听的方式进行预习,无需完全理解,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尽量多的接触地道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逐渐形成外语思维。同时我们还提供了为数不少的音频资料供学生下载并且推荐优秀的音视频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利用便携式的影音存储播放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英语视听训练,并且要求学生用专门的练习本做每日记录,以便教师了解学生每日用于视听的时间和内容。通过这种监督检查的方式,我们较为有效地解决了视听的输入量不足的问题,对学生的视听训练起到了一种督促作用。

2.输入方式

在输入的方式上,我们改变以往的课上被动输入为课前自主输入。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反复看和听课上会用到的视频材料,熟悉视频的主题和内容。另外还会给出视频资料中出现的部分生词或词组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了解其意义和用法。其次,更重要的是我们会要求学生根据视频的主题查找相关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做一份至少200字的书面报告以供上课讨论和交流。此外,我们还安排有值日报告,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播放自己感兴趣的视频资料并做一次PPT报告。

课前自主输入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的任务让他们课前明确地知道该做什么,让他们有事做,避免了学习的茫然性,并有助于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二)课上任务——以语言输出为核心

学生课前的自主输入为课上的输出做出了积极充分的准备,同时由于主要的输入活动移到了课前,省去了大量课堂反复放音、听音的时间,课堂教学就可以腾出时间集中解决“语言输出”的问题。考虑到学生在课外缺乏语言输出的环境和氛围,课堂上的语言输出就变得尤为重要和宝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一是对输入的检查和深化,二是强迫性输出(Swain,1985)。

1.输入的检查和深化

(1)背景解说

听懂听力材料并非完全取决于语言知识,了解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白输入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课上再次学习视听材料前会有所引导,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和社会文化知识输入,以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为充分理解视听材料,提高视听水平打下基础。

(2)预习检查和重难点精讲

由于课前学生对视频内容已作了预习,上课时的重点就由初步学习转向了学习效果检查。我们会再次播放视频内容,然后在对视频的问答,判断,选择,填空中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一旦发现学生不会或不懂的学习难点便进行及时的精讲和解释。这样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发挥其指导作用。

2.强迫性输出

课堂上另一部分的时间则是用于以“说”为主的语言输出训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采取多种形式的课上活动。

(1)口头报告

在每节课上,我们都会安排有课堂口头报告,让学生播放一段自己选择的音视频材料并做一场5分钟以内的PPT报告。报告时要求作报告者以说为主,PPT上的内容则要求言简意赅,以辅助全班同学对内容的理解。这些报告是由学生课下准备,课上展示的,以锻炼学生自主选题,查找资料以及有组织有条理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另外一种口头报告则是对课前所布置的任务的检查,由于课前要求学生根据上课视频的主题查找相关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做一份至少200字的书面报告,因此课上会组织学生对该报告进行口头输出。我们通常是要求学生在2人一组或4人一组口头讨论自己的报告,然后选择少部分学生进行全班汇报。

(2)输出性学习

在视频内容的学习上,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语言输出活动,如复述,跟读,背诵,听写,听译等。复述的形式有好几种,由于视频内容较长,因此我们通常是节选部分内容进行复述:有的是看完节选的部分视频之后让学生复述大概内容,有的是给出关键词让学生将关键词串联复述,有的是以句为单位停顿然后复述,有的则是笔头复述看到的视频内容。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听到的内容进行口头和书面转述,由输入转化为输出。

跟读和复述的部分形式有点类似,不过由于全班参与,因此停顿单位比句子更小,通常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部分重点语句的跟读。背诵则是选取视频内容的部分文本让学生记忆并背诵出。听写也是一种语言输出,让学生把听到的内容变成文字输出。在听写过程中,通常以句为单位停顿,让学生填空甚至写出全部句子。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还能帮助他们识记单词,培养写作能力。听译和听写的形式差不多,不过主要是以口头方式进行,以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的能力,对口译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

(3)模仿、表演、配音

如果视频内容是访谈类节目,脱口秀或电影片段,我们则通常采取表演的方式进行学习,把视频按时间分成若干部分,按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课前准备,课上表演。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模仿视频中的语音语调,内容也允许添加或删节。此类活动由于其参与性,趣味性,通常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在准备和表演的过程中也能够学到地道、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4)采访,讨论

在结束视频内容的学习之后,我们通常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大家思考,讨论。讨论结束后有时安排班级内的采访,让学生去了解其他同学的看法并做采访记录,写总结报告,然后全班汇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的语言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英语视听说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只是帮助学生看懂、听懂音视频资料,重要的是要通过精心组织将课堂变为语言实践的场所,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课后任务

为了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任务并监督检查,这样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并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1.听写或者听译训练。让学生课后再次回看视频,用填空听写的方式把视频文本中的单词,句子或者是段落填充完整,让视听说的音像资料转化为文字资料,给学生再次阅读和思考的机会,同时文字资料也便于保留和复习。听译训练可以让学生把视频中的某一段的文本翻译成中文,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本,还可以加强对中英两种语言的比较,增强翻译能力和双语应用能力。

2.撰写书面报告。让学生根据上课的主题内容书写命题的作文或无命题的感想,这种方法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3.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可推荐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音像资料或安排固定的时间播放英文教育节目或英文电影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也可指导班级建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唱英文歌曲、朗读英文诗、讲故事、办英文报纸和过西方传统节日等有益有趣的活动中增加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机会。

结语

英语视听说课程把传统的独立的视频课、听力课、口语课教学改革成为视听说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英语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该课程的定位和侧重点,把大量的输入活动移到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而宝贵的课堂时间应着重解决语言输出的问题,而课后也需要一些延续性的任务巩固和深化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全方位,立体化地沉浸在语言的氛围中,得到充足的锻炼,实际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1] Krashen, S.The Input Hypot hesi 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 Longman, 1985.

[2] 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 put in its Development”.In S.M.Gass & C.G.Madden (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Rowley, MA:Newburry House, 1985.

[3] Swain, M.The Out put Hypothesi s: 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 [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3.

[4] Wills, D.A Framework for Task- 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5] Wills, J.& Wills, D.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M].Hong Kong: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1996.

[6] 李伯芳.英语视听说试点课程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7,(6).

[7] 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

[8] 徐曼菲.完善输入激活输出- 以“说”为核心- 改革视听说课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2,(6).

[9] 于红英.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J].当代教育科学,2010,(5).

猜你喜欢

内容语言英语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主要内容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