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教学系统结构功能的建构和发挥

2013-08-15朱飞镝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教学系统整体教材

朱飞镝

(长江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重庆 408100)

教学系统是有一定数量的相互关系的因素 (如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的具有某种教学功能的综合体。教学系统的结构就是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有机组合,教学系统通过结构的中介将各部分组合起来。在系统中,功能作为内在根据决定着系统行为,同时功能也主动地改变着系统的结构。要从实际和实效出发,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以提高教学效率。怎样的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功能?本文拟就语文教学系统作初步阐释。

一、语文教学系统结构要合理、有序

语文教学系统与其它系统一样,是开放的动态系统,不是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子系统)和结构都处于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系统的整体功能以结构为基础,结构的改变必然引起各部分功能的改变。只有结构是合理、有序的,才会使整体功能与各功能之和相等。系统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发挥较大的功效,就在于它的有序性。长期以来,不少老师采用的模式基本相同:板书课题——介绍作者——交代背景——朗读分段——串讲分析——归纳中心——介绍特点。这种结构不免呆滞、死板,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构。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将知识分割,又视学生为装知识的“容器”,搞单向的知识传递——灌输,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如果教师对语文教学课堂进行认真的剖析,采用合理的知识结构,让教法、学法、教材的知识体系实行最佳组合,效果就不一样。好的教学法如“五步教学法”是这样的:

(一)自读。是学生对文章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的认识。分为4个环节:明要求;细读书;理思路,提问题;作笔记。

(二)研读。在自读后,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加以归类、取舍。对重点难点开展讨论、研究。可从三个角度:指定学生读“自读”笔记,再评论;教师综合学生“自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讲述自己的见解,再由学生评论。研读中,教师要抓好“导”。

(三)练习。即对学生接受的书本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形式可有:口头思维训练:诵读、复述、速读、论辩;书面思维训练:单项练笔、综合练笔、思考习题练笔;引申发展练习等。

(四)总结:老师对课堂进展的情况和学生学习反馈的结果加以总结。

(五)迁移:让学生举一反三,化知识为能力。

在语文教坛上有较大影响的语文教学模式,大致都能注意结构的合理、有序。上述五步教学法体现了结构的整体性,是三维立体结构,而不是一维线性结构,建立了充分的信息传递和反馈通道,因此信息可充分交换。总之,“对于语文教学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多面体,必须多角度、多方位地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细致地不同层面、不同纬度的整体研究,用心寻找语文教学诸种结构元素之间的联系及其最佳结合点,不断探求其规律性,并构建其学科体系。”[1]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前提。我们呼唤千千万万教学艺术家的涌现。

二、教学系统要朝着有利于发挥整体功能的方向发展

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在学校教育中是个子系统,它自己又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在研究作为一个系统的语文教学时,要从它的层次结构及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去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使这个系统朝着有利于发挥整体功能的方向发展。例如,语文教材是一个整体,包括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等,但这些都不是语文,它们加起来也不等于就是语文。如果不是从整体出发,而让其孤立存在,便不可能形成整体的语文能力。

著名语文教师魏书生对此作为探究。语文教材不管怎么改,我们现在看到的仍然是以单篇文章排列组合而成的。基本属于“文选型”,向学生提供的是不太系统的语文知识,甚至是有缺陷的。例如逻辑知识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无论初中语文课本还是高中语文课本,都将它扫地出门。魏书生独具慧眼,对系统作整体性改革。例如,他教初一学生读书,先读初中的六册语文课本了解初中语文知识总结构;然后让学生读一本语文书,再读一类课文,最后读一篇课文。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以知识体系去弥补教材的不足,以发挥语文教材的整体功能。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在特定环境中发挥作用的,语文教学系统的功能就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通过结构的中介组合起来而显出的能力,一般我们称之为教学效果。要使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得以发挥,还得研究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其量变、质变必然引起整体的变化并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教学系统中的三个要素都会影响语文教学整体功能的发挥。如教师知识贫乏或知识陈旧,不懂教育学、心理学,对学科教学法生疏,不会进行教学管理等。这种情况不仅是那一大批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存在,就是所谓的学历合格教师也存在。由于“普九”和“普十二”的普及率要求,一大批学生尽管考分很低也要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成绩很差,跟不上趟的学生,也要硬拖着走,这必然使教师如牛负重,吃力不讨好。语文教材的主要功能是“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2]。语文教材在建国后已作过多次大的修改,有些甚至是脱胎换骨的变动,近年来,新教材更是层出不穷,改来改去,现行教材未必就尽如人意。看来,教材建设是个重大问题,同时又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若教师、学生和教材的问题解决不好,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就难以发挥。只有当语文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量和质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三、师生关系要和谐协调

“人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旨归所在。人的发展是教学的终极目的,任何教学制度只有从属于这一目的才是道德的,才是合乎伦理的。”[3]教学活动包括教师传授知识的活动和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两个方面,通过它们的统一发展过程,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认知和完善人格。

形成教学系统的主要结构因素是:学习者;学习内容;教师。这三个结构因素,必须是为实现一定目的有机地发挥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4]在教学系统中,师生双方的关系必须是和谐协调的,而教师又处于协调师生关系的主导地位。教学要形成一个双向的动态的信息变换过程,不断进行反馈和调节,形成一个控制系统,从而接近于所确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进行是一个复杂细致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处于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能动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师要设计好教学,上好课,必然要应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同样,学生听课,处理教材中和教师传递的信息,也要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在语文课堂上,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体验,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鼓励学生探究和学习,以多元化视角审视语文材料,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映。”[5]师生双方和谐、协调,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并经发展、巩固而形成教风和学风。

在教学系统中,部分之间的结构制约着整体的功能,整体的性质也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当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处于协调和谐状态时,则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功能就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反之不然。在实际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例:有的学校条件差,师生素质低,教学质量却比较高,升学率甚至超过那些条件好、学生主要是通过“拨尖”而来的学校。究其原因,师生关系融洽当是重要的一条。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善于一边思考要讲的教材,一边又想到学生,如果他能随时变换原定的课时计划而这种改变又是最合理的话,那么他就能自如地驾驭这个班级了。看来,教师必须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四、系统的反馈环节要健全

教学反馈对教师来说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信息,改进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而对学生来说是要得到来自教师的反馈,明确自己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程度,这具有巩固和强化知识的作用。虽然反馈常常要求学习者作外部行为的核对,但反馈的主要结果对学习者来说显然是内在的。反馈是由学习者对其动作效果的观察或对其反应的分析评价所提供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反映迅速准确地作出评价。这当然要求系统能形成完整的反馈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传递的信息总是有选择和有针对性的,不能离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作指导,不能离开教材作依据。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作用,不能产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学生是接收信息的主体,教师的信息传递,说到底,是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当全体学生处于最佳能动的信息接收和信息加工状态时,教师的信息传递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奥地利教育家布贝尔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6]总之,教学活动要师生双方配合,协调一致,方可见效。一个词语的解释,一个句式的分析,一首诗词的鉴赏,一篇文章的写作,莫不如此。“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观念和体现出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7]教师是教学系统的关键环节,是课堂教学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系统中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置于施教的首位。

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学习阶段的学习。这个程序开始于激发动机和提出具体的期待,结束于学习行为的形成和信息反馈,只有通过反馈信息的积累,思维才能获得发展。教学中,信息不断输入,又不断反馈:教师输出信息;教材输出信息;学生从教师和教材输入信息;学生对信息储存、变换、输出,又反馈给教师和学生自己;老师输出评价信息。信息就是这样不断地交流反馈,教师据此调整教学信息,学生据此巩固培养能力,教学活动也就有声有色地进行。对于反馈的要求是:反馈的次数要多,反馈的面要广。显然,如果教学环节不健全,哪怕一个微小的缺环,都会使结构不完整,系统就无法控制。系统失于不完整,整体功能就不能发挥,教学效果就很难预期。

目前,在我国语文教学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存在着一种同功异构的现象。虽然途径不同、方法不同,但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指导思想是相同的: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整体功能,才能实现语文教学高效化。同时要看到,“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忽视科学地研究阅读过程而重视阅读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描述,近20年出现的个别阅读教学模式也仅仅是一种教学经验。”[8]语文教学过程是复杂的,毕竟因为对这一过程形成干扰的因素很多,以致有时难以预料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处理,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以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1] 曹洪顺,武玉鹏.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第一辑)[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290.

[2]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7.

[3] 吉标.教学制度的现代品性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2011,(1):128.

[4]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5.

[5] 赵海燕.浅谈语文的多元化及价值取向[J].语文教学研究,2008,(1):18.

[6] 布贝尔.品格教育[A].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选著 [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03.

[7] 罗丽.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自我评价初探[J].中国学术研究,2009,(2):117.

[8] 张承明.中外语文教学比较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84.

猜你喜欢

教学系统整体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Unity的计算机硬件组装仿真教学系统设计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移动学习理念的智慧教学系统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基于交互式双板教学系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