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下城商行利率管理取向研究

2013-08-15柴允红王永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55西安银行研究发展部西安710005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710048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存贷款息差利差

■ 柴允红 王永宁(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 710055 2、西安银行研究发展部 西安 710005 3、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西安 71004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有序地推进,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及外币市场已实现市场化。目前正热议的利率市场化是指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从而实现利率的全面自由化(陈琰等,2011;杨其益,2012)。“十二五”规划指出了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将驶入快车道,预计下一步会加快放松利率管制的步伐(周茂清,2012)。

就城商行而言,其经营利润主要建立在存贷款利差的基础上,如果利率市场化对其存贷款利差产生了影响,相当于对城商行的经营利润产生了影响。因此,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予以利率合理的管理。对这部分银行而言,顺应利率市场化潮流,及早谋划应对策略显得非常有必要(何丹,2010)。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利率、利差及净息差的冲击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对利率走势与波动的冲击分析

1.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市场化初期,受此前利率管制导致一定程度的金融压抑,利率在摆脱管制后普遍上升,各国利率纷纷从负利率或低利率上升至正利率或更高的利率水平。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主要集中在1973-1989年期间,1980年左右最为普遍,以这段时期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为考察样本,利率市场化初期数据比较完整的10个国家中,存款利率普遍出现了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

名义利率提高后,实际利率随之走高。20世纪70年代,各国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的年份里,包括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实际利率为负值。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相继完成,大部分国家的实际利率由负值转为正值,呈现上升趋势。如美国从改革前1980年的-0.43%上升到改革后1981年的5.61%,并在此后一直保持正值。法国从改革前1984年的-0.62%上升到改革后1985年的0.45%。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国家的实际利率上升。

2.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后,市场竞争回归理性,商业银行运行效率提高,利率水平总体呈下滑或趋于稳定。考察各国利率市场化后较长一段时间发现,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利率水平普遍呈现持续下降态势,目前处于历史低位。美国利率放松初期,存贷款利率齐升,在1981年分别达8.47%和14.18%的高位,随后逐步回落并趋于稳定;中国台湾地区管制放松后,存贷款利率分别从1985年末的5.96%和9.18%上升至1990年末的7.22%和10.5%,之后缓慢下降。

(二)利率市场化对存贷款利差走势与波动的冲击分析

1.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市场化初期,商业银行在提高存款利率和压低贷款利率方面的竞争加剧。银行为争取资金来源纷纷提高存款利率,而短期内无法调整贷款结构,不可能将贷款投放集中于更具议价能力的领域,贷款利率下降的压力较大。据统计,存款利率上升的速度较贷款利率下降的速度快,银行存贷款利差逐步收窄,剩余价值由资金提供者转移向了资金需求者,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

2.利率市场化后。从较长时期来看,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在开拓利润来源和开辟资金运用渠道方面不断努力。利率竞争基本稳定后,价格竞争不再是主要的竞争形势,优质的商业银行拥有了议价空间,银行业的发展不再以存贷款利差为主,无需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保证利润增长率,因此开始追逐存款的低利率和贷款的高利率,导致利差呈现扩大的趋势。

(三)利率市场化对净息差走势与波动的冲击分析

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代表银行的资产收益情况。商业银行净息差与存贷款利差是两个相似的概念,存贷款利差表示资金来源成本和资金使用收益之间的差额,净息差是资金运用的结果。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并非完全用于贷款,其中一部分用于存款准备金或进行票据和债券投资等,这些全部收益率与存款利率的比值就是净息差。

从数量上看,利率市场化初级及后期,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变化与净息差的变化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美国在利率市场化起步阶段,净息差围绕3.8%小幅下降,利率市场化完成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净息差呈上升趋势,保持在4%以上,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净息差增势趋缓,基本保持平稳状态(李冀申,2011)。

由上述分析可知,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存贷款利差及净息差的影响较为显著。就利率市场化初期和后期来看,利率水平总体呈现先扬后抑趋势,而存贷款利差和净息差的变化特征较为相似,表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结论表明,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产生了较大影响,国际银行业被迫转型,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局面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不同阶段,对各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值得关注的是,利率市场化对利率、利差和净息差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各国情况较为一致的是,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普遍上升,利差和净息差收窄,利率市场化后期,利率普遍下降,利差和净息差增加或保持平稳。

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对国际银行业产生阶段性影响,其机理是:短期内,银行业难以进行金融创新,增加非利息收入;而中长期内,银行业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和探索后,创新能力增强,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减弱。国内银行业目前的发展和盈利模式与国际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实施时期较为相似,尤其对于城商行而言,其收入与存贷款利差的相关性较大。结合国内银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这一结论具有适用性,在迎接和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考虑短期和中长期策略更切合实际。

短期利率管理取向

(一)发挥比较优势,短期以量补价

与大型银行相比,城商行固定成本低,业务经营较灵活,在价格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利率市场化已有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后,市场结构会发生变化,中小银行市场占有率将会上升。利率市场化给城商行提供了发展机遇的同时,对银行业经营利润的增加造成威胁。短期来看,城商行考虑以价格竞争为核心手段,扩大市场份额,以量补价格,避免利润水平下降。国际经验显示,利率市场化后,中小银行的确采用价格手段争取了较多市场份额,多数中小银行利润率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不降反增。因此,利率市场化初期,城商行以价补量策略合理可行。

(二)选择价格追随策略,利率围绕市场价格小幅调整

市场经济中,价格追随是行业定价的一种惯常策略。我国银行业市场接近于寡头垄断市场,因此,利率波动时,大型银行首先报价,城商行等中小商业银行以大型银行利率为基准进行小幅调整后,对外进行报价。城商行选择价格追随策略未必是缺乏定价能力的表现,而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合理行为。因为与五大行及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在实力、信誉、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利率定价水平相应不高,选择价格追随策略是城商行在发展壮大之前的可行选择。即使未来具备了较强的利率定价能力,依然需及时掌握基准利率动态情况,保证报价水平在开拓市场、吸引客户及推动自身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明确以利差为生存之本,准确定位利润增长点

城商行发展中间业务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当前条件仍不成熟,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继续以利差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并非指保持当前盈利模式不变,相反,为降低利率市场化对收入增长的冲击,需要在盈利模式上精耕细作,寻求科学的利润增长点,为将来自主定价奠定基础,并实现短期和长期发展的协调过渡。就小微企业领域来看,我国存在金融二元化格局,由此引发地域间、行业间以及企业间存在不同利率。城商行应积极拓展小微企业客户,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贷款议价能力,提高客户的综合回报。通过在局部相对高利率的领域开展业务减少利差收窄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实施行业联盟,增强同业定价协作

为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国内外银行在抱团发展方面已有不少探索,如国外的“德国储蓄银行协会”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联盟”,以及国内的“全面业务合作协议”、“银银合作”、“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民生银行为主发起行)、“豫北三大城市商业银行资源共享机制抱团发展”。通过行业联盟,银行享有数据共享、费用分摊和抱团议价等优势,可以在利率管理方面充分交流和合作,推进银团价格协定,摆脱被动适应优质客户定价要求的局面。在坚持自身业务特色的情况下,充分挖掘行业联盟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有效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

中长期利率管理取向

(一)建立利率定价管理框架

设立“产品定价委员会”(或其他命名),由相关部门派员组成,负责决策利率定价,其内容包括定价方法、成本核算和可行性分析等。此外,利率定价要与银行发展定位紧密结合,需要准确的定价策略,“产品定价委员会”负责谋划定价策略。利率定价涉及多个部门的成本分配和利益考核,“产品定价委员会”负责跨部门协调工作。利率定价难免出现偏误,对利率定价进行及时修正仍需在“产品定价委员会”框架内进行,达到利率定价的主动管理。

(二)完善利率定价考核机制

对利率定价进行定期考核是提高利率定价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但其考核机制本身需科学合理。国际上部分银行将净利差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但国内城商行的考核标准需视情况不同而调整。不同业务条线、不同区域面对的利差环境差异较大,在高利差区域、高利差产品上,可能不需要很大努力就可以实现利差考核目标;而在市场竞争充分的区域以及利差提升空间小的产品上,强调利差将容易使业务发展失去市场竞争能力。因此,确定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不具有公平性,且意义不大。而科学的考核标准应当是建立在对其利润、不良率及资本消耗等指标的综合考核上。

(三)培养利率定价专业人才

利率定价的金融专业性较强,在利率市场化推进中,国内金融市场将得到更大发展,银行产品定价涉及股票、债券和保险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多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城商行需要具有充分识别风险、度量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和应对风险能力的专业人员,从而获取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利率定价建立在科学的成本和利润计算上,需要专业人员对人力成本、资金占用成本和资本消耗成本计算,并考虑利润增长和回报率等方面的财务规划要求。

(四)加强利率定价定量研究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城商行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要求,以往主观的“文字式”研究难以准确反映城商行的经营实际,也难以发现隐性问题和不足,在利率定价方面更是无能为力。为此,有必要积累数据,逐步建立数据库,采用数理统计或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通过定量研究,使得信息更加准确,结论更加科学,避免人为判断的主观性。此外,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研究,发现利率波动规律,增强对利率走势的前瞻性研究和预判,形成理性定价预期,有效指导前台业务和决策经营。

1.陈琰,许非.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管理:问题与对策[J].南方金融,2011(4)

2.杨其益.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业务策略与经营管理的影响[J].西南金融,2012(7)

3.周茂清.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J].当代经济管理,2012(6)

4.何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城商行贷款定价管理研究[J].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2010(12)

5.李冀申.存贷款利差结构变化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示[J].上海金融,2011(7)

猜你喜欢

存贷款息差利差
期限利差如何修复
区域经济发展与银行存贷款规模的回归研究
历年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表
历年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