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技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新探索

2013-08-15潘景果

关键词:讲授技法绘制

潘景果

(河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透视技法是艺术设计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基本绘图辅助技法。该技法不仅在纯美术类绘画中应用,在工程效果图表现中也普遍运用。它在实际运用中既能体现出科学的逻辑关系,又能呈现出合理的空间艺术效果。但是,该技法具有科学、严谨、复杂的逻辑关系,如果不用开创性的方法去讲授,则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最佳的课堂效果。因此,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全面体现出透视技法的技术魅力,更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以归纳法讲授点、线、面三要素

归纳的基本释义有两种:一是归拢并使其有条理;二是推理方法,由一系列推理方法概括出一般原理。在手绘效果图课堂教学中,笔者建议在课程的初期讲授本技法。按照归纳的方法,围绕透视基本法则的要求,将透视中的三个核心点与尺寸、比例、构图等元素有机地结合,从而描绘出科学、严谨的透视效果图。下面从三个层面来论述归纳法在讲授中的运用。

(一)归纳出核心点的位置与应用

所谓的核心点,是指在透视技法中经常用到的灭点、量点及辅助尺寸点。第一核心点是灭点(通常以点V表示)。讲课中要强调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中灭点只有一个,而在成角透视中灭点则有两个。其位置应设置在视图中的视平线上,在平行透视中灭点通常在视平线的中间,在成角透视中灭点通常在视平线的两侧。因此,根据透视中视线消失的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中所有与画面垂直的空间、造型结构线都应消失到该灭点,该点也就成为本画面的视觉中心。换言之,在平行透视中凡是垂直于画面的造型、结构线,都可通过灭点借用其他辅助点逐个得以求证。

第二个核心点则是量点(通常以点M来表示)。该点的功能在透视技法中显示出超强的尺寸测定作用。该点的位置设定在画面左侧边框线上(通常设定在左侧边框与视平线相交点的上方),根据个人的习惯也可设在画面的右侧边框线上。该点可用来计算和求证室内空间中所有的进深度。因此,我们在手绘图的构图过程中通过量点可以求证出所描绘空间的进深度,并逐个求证出空间内任意两造型之间的前后直线距离。另外,通过量点还可以科学地求证出空间左右墙面上所设门窗的宽度以及间隔的距离。通过推理的办法可以求证出吊顶上造型之间的诸多水平尺寸。

第三个核心点是辅助尺寸点(通常以点1、2、3、4等表示)。这些点结合量点、灭点能完成空间内的进深尺寸、开间(宽度)尺寸、高度尺寸以及其他结构点的求证。需要给学生强调的是,辅助尺寸点没有固定的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具体的数量,而且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应根据比例和所求证的点与点之间的尺寸来设定。根据多年的教学总结,笔者建议将辅助尺寸点设定在画面最里面墙面的基线或立线上,或者是两者的延长线上。辅助尺寸点的起始点通常设置在墙角,视为0点。

通过对以上核心点主要知识的概括以及讲授方法的归纳,学生能根据知识点逐个掌握与应用。

(二)用通俗化的语言归纳透视线条的特征美

所谓通俗化的语言,是指普通的、普遍的、能被大众快速理解的语言。授课时教师运用较多的是书面语言和专业术语。为了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时教师不妨多运用一些通俗的语言,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专业术语通俗化。例如,在透视中我们经常会提及线段AB、AD、BC以及直线HH等。如果我们采取通俗的语言说明同一个问题,则可以表述为后墙基线AB、后墙左边线AD、后墙右边线BC、视平线HH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地定位图纸中相关元素的具体位置。因此,利用通俗化语言,我们不仅能提高讲课的效率,而且能获得预期的课堂效果。

(三)用专业化的教学手段模化构成室内空间

将室内空间及内部造型在效果图中表现,不仅要有较高的空间想象力,还要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中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实体造型转换成三视图和透视图。

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建议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利用专业的教学手段。方法有三:一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熟练的艺术手绘表现方法,针对问题在黑板上给予快速的表现。对照立体图绘制出三视图,然后结合三视图按照透视的原理绘制透视图,最后在讲授时一定要一一对照三种视图,避免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二是多利用专业化的教学模具(挂图、模型、沙盘以及材料样品等),再具体对照着图纸分解讲授,学生可以根据实体模型详细地认知图上所对应标注的点、线、面。三是教师利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将要表述的实体造型绘制成AutoCAD平面图、3D视图,然后将导出的图片做成电子课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演示。在播放的过程中应分步骤演示,并保证课件的连贯性,确保学生完全掌握和理解所讲授的知识。

二、以具体案例阐述透视技法

(一)以学校室内空间虚拟为设计课题

利用学校现有的办公房间,拟定进行装修前设计。带领学生实地测量,指导学生对该房间的空间结构、附属结构等尺寸一一进行量取并记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成平面图、立面图、吊顶图等,然后以这些具体的图纸数据为依据来讲授该空间的透视技法。这样一是有利于学生对所透视的空间有详细的认识与感受;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对该空间掌握的过程中激发新的创意设计方案,再通过透视技法给予具体的体现;三是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的经历,使其获得一种工程装修设计的荣誉感。

(二)以某项工程虚拟为设计课题

教师从装饰设计公司借用已竣工的施工图纸,为该图纸的某一空间绘制透视图,以该空间图纸所标注的数据作为讲述透视技法的参考依据。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绘制的空间图纸,指导他们以正确的方法读取透视时需要的详细数据,如果学生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标注和功能符号,教师则应给学生详细解读,然后指导学生将这些基本的数据信息运用到透视技法之中。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系统地读图、识图以及辨别图纸中所标注的功能符号,也掌握了依据专业的图纸结合透视技法绘制透视图的方法。

三、以艺术设计法则阐述透视技法

绘制室内效果图离不开透视技法,更离不开其他艺术设计法则。在讲课中若能将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便能描绘出既有逻辑严谨性又有艺术美感的透视图。

(一)“渐变法则”与透视技法的结合

例如,在透视绘图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同尺寸大小的地板砖出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这种现象是”渐变法则“的体现;又如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虽造型尺寸或间隔距离相同,但因与视点有着不同的距离而产生“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同样也出现逐渐变化的视觉现象,这个逐渐变化的透视现象与艺术设计中的“渐变法则”正好吻合。

(二)“比例”、“尺度”法则与透视技法的结合

在艺术绘画或者设计效果图中,为了协调好各种素材的关系经常使用“比例”和“尺度”这两个基本法则。教师应提醒学生要协调好画面的比例与尺寸、空间的比例与尺寸、物体造型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比例与尺寸的关系等。因此,在透视技法中应合理运用好“比例”和“尺度”这两个基本法则,有了准确的尺寸以及与视图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绘制出具有科学化和艺术美的透视图。

由于设计法则很多,只有主动并探索性地将其与透视技法完美结合,在透视技法教学中给予应用与完善,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挖掘是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的关键,这不仅能改变课堂的教学效果,更能很好地促进课堂中的互动现象,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1]王志炜.谈美术中透视学的教学要点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08(5):124-125.

[2]冯满.埃舍尔的视错觉艺术——对艺术设计专业透视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6): 116-117.

[3]林冰琦.手绘表现技法课有效性教学探议[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9):135-137.

[4]孙亚婷.浅析产品设计表现技法中教学方法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0(12):254.

[5]冯巍.视觉的迁徙——从写生看具象表现绘画[J].艺术研究,2009(4):100-101.

猜你喜欢

讲授技法绘制
超萌小鹿课程表
放学后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