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3-08-15

四川冶金 2013年5期
关键词:标准化生产管理

戴 莉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四川攀枝花 617062)

1 引言

安全生产标准化,即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并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企业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包括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

2004年国家国监总局要求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建设工作,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先后开展了此项工作。2006年有12家企业首先获得了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称号,之后不断完善评分办法和考评管理工作。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再次要求高危行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安全质量标准化修订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强调了“安全生产”,并与企业许可挂勾,要求2011年底前,大中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和三等以上尾矿库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并通过评审机构现场评审,获得直管局的资质认可;2013年底前所有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和尾矿库均要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并通过评审。为了贯彻落实此项要求,近两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分别下发了相关指导意见,明确了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和评审工作管理办法,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进一步规范,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制度上明确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或延续办理,不管企业大小,均严格执行了《通知》要求,开展本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并取得了相对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但大部分的企业只以获得等级为目的,对创建的意义并不知晓,国家要求企业创建达标的真正目的并没有达到。因此,下面就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存在的问题

(1)《金属非金属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相关单元要求企业制定的制度与生产作业实际过程脱节,且要求制定的制度较多,导致无法操作,使制度成为摆设。

(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专业培训较少,企业对创建工作积极性不高,意义认识不足;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各核心要素内容不熟悉,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虚的,不实用。多数企业领导都认为:达标应是某个部门应该完成的工作,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通过国家监管部门验收,获得证书,此项工作即告完成。若不是国家强行要求,估计80%以上的企业是不会去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3)在创建实施过程中没有全员参与。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全员参与”缺乏认识,创建工作由安全主管部门组织几个人承担完成,将建设达标停留在表面,对本单位安全管理基础现状调查摸底不彻底,导致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乏力,最后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大打折扣,甚至很多中小型企业,将创建达标工作交由安全中介机构操作,只要中介机构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材料,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就达标了。企业主要负责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就是为了可以顺利取得或延续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质和理念不了解,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流于形式。

(4)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与运行环节薄弱。安全标准化建立的过程分为初始评估、策划与风险评价、实施与运行、监督与评价以及改进与提高5个阶段,5个阶段中最重要的就是实施与运行阶段。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实际创建中对编制作业文件(含作业指导书、安全检查表、应急预案)、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及标准)、管理手册等纸面的材料各企业都整理得较好,但实施与运行方面就较为薄弱,导致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脱钩。

①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融入。企业对识别法律法规评审更新不足,识别不全,识别后融入时未结合本企业特点,只要有法律法规清单即可,企业依然违法违规生产。

②风险管理中一是危险辨识只停留在面上,真正的危险没有辨识出来,对辨识出的危险没有措施,只有纸质的存档应付检查,员工对危险依然不知,导致更多的事故发生;二是对风险的评价忽略了对周边环境、作业过程的评价;三是对关键任务和作业许可分辨不清,认为都是作业过程,没有必要用两个制度来约束,且不知关键任务和作业许可并不是作业过程的全部。关键任务是作业过程中对作业安全或成效起关键作用的步骤,不认真正确执行,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作业许可是在生产中因操作不当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作业任务。

③员工的安全意识,较多的企业只有培训记录,对员工是否能自觉遵规守纪作业没有全面了解,违规操作依然如故,事故照样因违规而发生。对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④安全投入依然是每个中小企业头疼的事,因为安全投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没有直接的联系,企业领导认为安全投入只是花钱,不产生效益。因此,只有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会投放一小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大多用在维检项目或其它可以与安全生产措施费使用擦边的项目上,很少用在隐患整改上,导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浮在表面,事故依然不断。

⑤应急管理中的应急预案每个企业都且健全的,检查时都能拿得出来,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对本单位的较大危险源预案进行实际演练,做得好的进行了桌面演练,对总体预案和岗位预案基本没有对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在险情发生时,员工不知道怎样才能避免伤亡,将损失降到最小化,预案成为了只是一个应付检查的本子。

⑥绩效测量与评价,一般企业在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验收,获得证书后,标准化建设工作即告一段落;制度的完善、目标的完成以及实施与运行的效果怎么样,基本没有进行安全绩效监测与评价。企业内部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评价人员组成的评价小组定期对本单位安全标准化的实施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也就没有真正形成,改进与提高阶段也就没有了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3 改进措施

3.1 探索完善,持续改进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进行过多次修订,为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应在持续改进的要求下定期组织专家和基层安全生产管理者进行研讨,结合实际精简和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评分办法,使其具有高效率的操作性。

3.2 提高意识,统一认识

要保证最高管理层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就要最高管理者自身要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有着明确、清晰的认识,能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发现开展此项工作的潜在利益,要深刻认识到管理层自身的决定权及推动力是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运行的第一力量,是其他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在创建达标过程中要确保领导作用的发挥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文件中、停留在口头上。

(1)统一企业内部管理层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认识。一是对企业管理层要聘请安全生产标准化方面的专家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要认真解读《评分办法》中的各核心要素,通过培训,让企业管理层熟悉、理解、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明白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的过程,自觉地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纳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避免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时出现安全管理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二是针对直接负责创建达标的管理人员要以提高其体系管理运行的业务能力为主要目的进行培训。即:熟悉体系相关知识,能够熟练开展体系审核工作的能力;掌握体系的文件编制,知晓负责区域内的生产工艺、设施设备情况能力;有了解并能正确理解国家法律法规、省、市相关规定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能力;并有相关专业的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知识。因此,对这类人培训时既要考虑到有关体系一般管理知识的培训,法律法规的培训,还要有针对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类的专业培训。

(2)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方针、目标及运行方向。给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确定个合理的预期目标和方向,给全体员工一个努力的方向,并开展全员培训,提升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运行的认识度,达到提高意识,统一认识的目的。

(3)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过程是一个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过程。因此,在创建初期首先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中的工作职责。职能不清、职责不明是造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中缺少全员参与的重要原因。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策划阶段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充分交换意见,使各部门在职能与职责划分上达成基本共识。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并按照规定实施,即使今后出现了问题,各部门也能本着改进的态度,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到和解决“病因”,并最大程度上减少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的问题发生。

(4)要赋予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管理部门在安全生产标准化日常管理中高于其他部门的管理权限,最大的推动标准化的有效运行。一是避免出现因为各平级部门对于具体问题上的矛盾而使工作变的复杂和难于协调管理。二是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中整改内容的决定权。当体系运行中出现部门内无法解决或者涉及面更大、整改难度及投入超出一定规模的时候,要果断拿出措施,并决定企业下步的整改内容。

(5)横到边,纵到底,全面覆盖。落实每个要素,绝对不是某些专职部门或某些人员的职责,更不是安全管理部门单独的职责。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的内容涵盖企业的每个环节和全体员工,应该是全面覆盖。要做到这点,就要把企业每个部门、岗位对照要素内容逐一对号入座,完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

(6)管理上要避免“两张皮”现象。有些企业已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即:QES)认证,按相关要求又必须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如果二者融合不好,很容易形成“两张皮”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创建达标过程中落实要素内容时应紧密结合实际,首先对照本单位现有的文件或制度内容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补充、完善还是新编文件或制度,避免重复性工作,对所有的安全管理过程都采取程序化模式,并做好全部记录。这样既能满足体系的程序化管理,又可以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全方位、系统化管理的要求,可以有效防止管理上“两张皮”问题,使二者没有冲突,而是互补,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3 制定措施,全面落实

要使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相应措施,保证在策划与评价、实施与运行阶段得到落实。

(1)组织措施。企业在正式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时,首先要成立创建达标领导小组负责本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的决策布置和人力、物力资源的配置,确保整个创建达标工作的组织实施是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过程,为创建达标后的实施运行打下牢实的基础。

(2)管理措施。在企业进入标准化创建过程中,从管理角度,应针对企业各职能分配,实行定位、定人、定责、定绩的“四定”管理措施,使企业每一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进行上下左右无缝连接,明确责任,奖惩分明,确保全员参与性。

(3)运行措施。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下,根据各职能部门所对应的标准化要素,分别进行领导决策层、部门管理层、执行层的三层运行,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格式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确保系统的有序运行。

(4)技术措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聘请有资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对体系文件、应知应会、现场管理等环节实施咨询服务。重点为培训教育、策划编写、指导运行、检查自评、建议申报等5个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提供保障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的顺利完成。

(5)奖惩措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要以车间、班组、岗位达标为基础,实行经济责任制奖惩挂钩。凡获得“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单位、车间、班组、岗位”的,年度表彰授牌并给予经济奖励,每年评比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要纳入日常安全检查中,占年终评比分值,对凡不达标单位、车间、班组和岗位要进行经济惩罚并给予悬挂“不达标牌匾”,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和运行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

3.4 辨识薄弱,加大整改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无人管理等问题,导致已达标的工作不能持续改进,无法形成闭环管理。

(1)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融入。企业应指定主管部门,及时识别和获取本单位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同时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本单位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2)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危险也是一个不固定的风险,要使风险得到控制,必须结合企业安全生产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对应的控制(防范)措施,并执行和落实。不能将辨识出的危险和制定出的措施仅仅用于检查存档。因此,在开展危险辨识时应注意:

①此项工作不仅仅是由安全管理部门开展,而是从上到下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共同参与;

②查找的范围涵盖整个生产作业现场、整个生产过程、设备设施运行,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③单位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周边作业环境、外包工程、作业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要通知基层单位组织职工学习,不能评价后只有参与此项工作的人知晓,就“尘”封了。

④对企业员工加强风险意识教育,让员工了解和掌握自己身边的危险及防范措施,并要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出现的生僻的词给予形象化的解释,让职工理解作业制度和标准的应用,认真正确地执行。

(4)企业应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培训活动,使职工掌握标准、执行标准、依标作业。使每名职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运行方式,将标准化文件上的“教条主义”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通过长期的培训教育,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转变成每一个职工的自觉行为,落实到每一次的具体操作中。员工既是企业危险源辨识的参与者和风险控制的执行者,更是标准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必须把依靠每位员工的参与作为开展标准化建设的根本前提,把提高每个员工的意识、素质作为实现标准化建设的根本途径,把保证每个员工的生命健康作为实现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5)加大安全投入,实现本质化安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完善和重塑,无论是管理现状的评估、方案的制定,还是对风险的辨识与控制,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安全措施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据测算,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为1:5的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正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从这一规律中很容易看出,“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因此科学合理的安全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①企业要按要求提取安全措施费用,要按规定建立安全措施费提取和使用台帐。监管部门在检查时一定要认真查对提取和使用凭证,不得做假帐蒙骗检查,一经处出,重罚。

②监管部门要严格要求企业专款专用,要不定期进行监察,将安措费用于规定范围之外的企业,要给予重罚。情节严重的,给予停产整顿。

③标准化运行在安全投入方面,一是要求企业加大安全教育培训投入,最大限度提升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加大隐患排查治理投入,及时消缺和整改排查出的隐患,杜绝事故发生;三是加大对本质安全的投入,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三方面是最能正确反映“1∶5”的效果,也是标准化工作正常有效运行的保证。

(6)完善体系抓演练。应急预案是任何一个单位都编制有的,而且完全按规定要求编制,如何才能实用、有效?一是建立完整有效的应急体系,将应急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并指定专人管理。二是建立与本单位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聘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给予组织训练,或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三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制定应急预案、岗位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等,定期对预案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将修订完善的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特别是对岗位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和演练,培训和演练可采取周安活动时间进行。四是定期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3.5 做好评价,持续改进

企业应由分管安全负责人牵头,每年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开展一次内部评价,验证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培养一支有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队伍,这些人员要分散在各个关键岗位,平时用以监控现场标准化运行工作,对现场运行效果给予定期评价,为有效运行提供保证。

(2)绩效测量与评价不能只对单位进行评价,应按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顺序进行测量与评价,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意义。

(3)对绩效测量与评价工作应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有整改措施、有检查落实并记录在案,持续改进,闭环管理。

4 结束语

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是一个领导重视、全员熟知并参与的一项安全管理工作,要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和有效运行就必须对各层次人员(企业领导层、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长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标准的实施与运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付出艰辛的劳动,只有让全体员工自觉、自愿地按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和要求去执行,体系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才能不断完善、有效运行,才能确保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时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

猜你喜欢

标准化生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标准化简述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