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SPECIAL”模式刍议

2013-08-15周忠良

关键词:口译本土化技能

周忠良

(宁波大红鹰学院 外语系,浙江 宁波 315175)

一、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

“当下外语人才的培养已经随时代发展在向应用型转向。”[1]为因应这一趋势,不少地方本科院校(下称“地方院校”)在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改革,摒弃了传统的“经院式”培养模式,转而走“外语+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路径,以贴近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口译课是学生学习口译基本技能、提高双语应用能力的重要语言技能课程。由于总体上生源基础、师资和教学水平较弱,地方院校口译教学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一)技能性不强

口译课是一门语言技能课程。口译技能是口译教学重点。开设口译课都有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即学生有扎实的双语基础。学员“外语水平达到理解不存在问题,表达基本自如,并具备译员的反应速度、分析综合能力、记忆能力和知识”。[2]但实际情况是,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总体上语言基础较弱,教师因此常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处理语言问题上,因而影响学生口译技能训练。

(二)实践性缺乏

口译技能的获得和口译能力的提高均需要大量的口译实践练习。地方院校口译课堂由于教师将精力和时间花在语言处理上,极有可能将口译课上成 “笔译课”、“精读课”、“听力课”甚至是“词汇语法课”,挤占了课堂中有限的口译练习时间,因而学生由于缺乏训练,口译技能难以提高。

(三)教学评价陈旧

目前,地方院校口译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是评价主体和方式单一,主要表现为教学双方的单向评价,即教师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学生通过评教系统评价教师,缺乏多维度、立体化的评价,因而无法客观全面反映教学情况。

(四)合作互动不够

受生源情况制约,地方院校口译教学大都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为主,是教师讲解口译理论和技巧,播放口译音视频材料,分析译文,学生被动听讲和做笔记的 “一言堂”。教学中的合作和互动呈单向性特点,表现为“教师创设口译任务——学生翻译——教师评价”的单线过程;多向性、多形式的合作和互动缺乏,因而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应用性不足

(六)本土化特色不明显

地方特色是地方院校的显著特点,是地方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势。但目前大多数地方院校口译教学采用的是外研社或高教社出版的具有“统编”性质的教材,使用通用的口译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也沿用传统模式,未反映出地方特色,也没有呼应本地人才需求,可谓未接“地气”。

由于上述问题的困扰,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要改善教学效果,就有必要针对当前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革。

二、口译教学的SPECIAL模式

为因应地方院校口译教学困局,本文提出SPECIAL模式。该模式是七个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S=skill(技能),P=practice(实践),E=evaluation(评价),C=cooperation(合作),I=interaction(互动), A=application(应用性),L=localization(本土化),其具体特征是:以技能教学为主线,以实践训练为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重视教学中的系统评价,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贯彻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宗旨,遵循教育教学的本土化路径。

(一)Skill——口译教学应以技能为主线

目前我国口译教学流行两种模式:一种以专题为主线开展教学,介绍口译常见话题(如外交、旅游、环保等),营造专门话题环境以供口译练习,突出专题术语的翻译,注重专题知识的积累;另一种以技能为主线开展教学,循序渐进介绍口译常用技能,突出技能的训练,注重口译技能的掌握和技能意识的建立。

口译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语言技能课。“在专业口译教学中,口译技巧的系统传授和口译技能的系统训练是教学的核心内容。”[3]口译教学应以传授技能为教学核心和训练原则。所以,口译教学应以口译技能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每个课时介绍和训练一个特定的口译技能,如口译笔记、语体识别、数字口译等,突出口译教学的技能化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和技能水平。

当然,以技能为主线设计口译教学内容并非忽略口译题材的重要性。合理设计口译题材,使之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能极大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口译能力。地方院校培养的是服务地方市场的人才,因此口译教学应选用体现本地特色的内容作为训练专题,使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地方基本情况,毕业后适应地方市场需要。

(二)Practice——口译教学应以实践为提高口译能力的基本手段

“口译教学应遵循实践性原则,即将口译实践训练作为提高学生口译能力的基本手段。”[4]口译课是实践性课程,因此应该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增加学生课堂练习机会。“任何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实践,口译更是不例外。充分的口译实践是翻译技能获得的重要途径。”[5]口译课堂练习应突出实战性特点。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精心择取教学内容,设计口译练习活动,营造口译现场的紧张气氛,尽可能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口译现场进行课堂情境模拟学习,体验口译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建设网络口译教学平台,为学生课外口译练习创造灵活个性的空间,有效调动学生练习口译的积极性。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抑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自古以来,仁人志士们可以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与信念忘乎生死。屈原忠贞爱国,百世流芳;文天祥舍生取义,留下千古绝唱;抗日名将杨靖宇宁食三日草,也要同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这种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勇向前。这些名人故事是对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最好榜样。

当然,口译技能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仅凭课堂练习远远不够。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练习方案,实现“课内练习与课外练习相结合、个人自主练习与团队合作练习相结合、真实环境中的练习与网络教学平台练习相结合”,切实增加学生练习机会,促使学生提高口译能力。

(三)Evaluation——口译教学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多元评价

评价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基于教学评价,对工作进行反思、调整和改革。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也可以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及时向教师反馈情况,促使教学双方良性互动。因而有必要构建一个合理的、与口译课程特点相适应的多元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SPECIAL”模式下,口译老师、学生本人、学生团队共同构成一个立体化评价主体。教师作为口译教学的主持者,是教学评价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设定合理的评价内容、标准和方式,客观评价学生表现,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积极正确地参与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确保评价的有效性。作为教学和评估的对象,学生本人以及所在团队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参与评价,衡量自身和组员的表现。教学主体三方共同参与评价,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的评估。

2.评价方式多元化。从性质上看,教学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是跟踪学习动态、关注教学过程的评价。总结性评估是教学结束之后对学习效果进行考察和评定的、关注教学结果的评价。”[6]传统的口译教学主要由教师组织期末考试来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具有“一考定局”的特点,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也缺乏学生本人及其学习伙伴的反馈,因而不够全面。“SPECIAL”模式要求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共同发挥各自独特作用,力图通过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3.评估内容多元化。传统口译教学评价内容主要由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两个部分组成,即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口译技能。“SPECIAL”模式要求扩展评价内容,以更全面了解学生素质,因此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口译技能,还包括学习态度、心理素质以及译员职业素养等非学业内容评价。

总之,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评价体系使口译教学评价更加合理客观、更能发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体现学生学习状态的作用。

(四)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口译教学应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合作和互动的交际过程。口译作为一门语言技能课,其教学过程离不开合作和互动。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忽视了课堂诸元素之间的多边、多层合作互动,也就忽视了教学中的交际性特点。SPECIAL模式强调口译教学过程中合作互动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创设仿真口译训练环境,设置仿真口译任务,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了预设的语言文化知识和口译技能,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意识,从而实现教学双方的互利互赢的和谐局面。

SPECIAL模式下的互动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主体上看,包括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当然,师生合作互动是生生合作互动的铺垫。口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双重合作互动来完成口译教学任务。

2.从空间上看,包括现实和虚拟合作互动空间。现实空间内要实现课内、课外和课内外互动合作;而虚拟空间指的是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合作互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一个开放的、资源丰富的、操作灵活的、适合学生个性需求和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便于口译课堂内外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3.从形式上看,口译课在教学设计上走 “项目化+任务化+交际化”路径,即将每一项口译技能设计为一个教学项目,围绕这个教学项目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合作的交际性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交际中获得和巩固口译技能,同时提高合作能力和意识,改善语言交际水平。

4.从考核评价上看,将团队合作互动纳入口译教学考核体系,将团队合作互动过程、水平和结果以及团队成员间的互评作为多元评价的一个部分,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积极作用。

总之,应建立一个立体化、网络化和项目化的合作互动教学方式,以激活教学各因素的活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提高口译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Application——口译教学应贯彻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宗旨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应用性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是熟悉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本质特征就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7]地方院校口译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具备基本口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能从事一般口译实践的实用人才。因此,口译教学应围绕口译实践设计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注重让学生学习基础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应强调以口译技能培养为本位,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胜任口译岗位的基本技能,强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具体的口译教学设计和口译教学中,口译实践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应突出技能训练,将口译实践训练作为贯通知识和集合口译技能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使学生拥有全面的口译技能,拥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地方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地方性,其办学宗旨是服务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必然要求地方院校的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口译教学的内容上,应遵循“务实致用”原则,以经贸、旅游等实务专题为内容,以增加学生的应用性知识;在教学的方法上,要体现实践性和技能化特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双语应用能力、外语交际能力和口译能力;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一方面与翻译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口译实习基地,一方面,如有条件,鼓励学生进入口译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从实战中提高口译能力。

(六)Localization——口译教学应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本土化路径

地方院校口译课程应走本土化路线,体现本土化特色。所谓“本土化路线”是地方院校在选择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必须考虑本土因素,以本土需求为基础,培养本土化人才,形成本土特色。具体到口译课程,“本土化路线”是指口译教学的教材建设本土化、教学模式本土化和教学目标本土化。

1.“教材本土化”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本土化需要,大胆编写适合本校学生水平和需要的、体现本地特色的教材。例如,宁波是一个民营企业和外贸经济繁荣的城市,口译教材可以经贸专题为主,介绍宁波本地知名企业及其经济活动,介绍当地政府外经贸政策,使教学贴近本地市场实际情况,实现教学实践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也便于学生熟悉本地情况,毕业后学以致用。

2.“教学模式本土化”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它要求教师立足本校校情,从学生实际语言水平和学习状态出发,结合本地人才需求状况,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和本地市场需要的口译教学模式。口译教师应基于本校学生状况和本地市场需求不断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符合学生期待、切合学校办学目标、适应本土市场需要的口译教学方法。

3.“教学目标本土化”解决的是口译教学“怎么导向”的问题,其实质涉及教学的定位和价值取向。确立教学目标应考虑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储备、学习动机等基本情况。若教师盲目拔高教学目标,所授内容超过学生接受能力,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地方院校口译教师应当给口译课恰当定位,设定务实的教学目标,即培养适合本地市场需要的、胜任一般难度的口译工作的外语人才。教学目标设置要贴近本地经济特色。若本地经济以旅游业为主,不妨将口译教学目标设置为培养本地旅游业的陪同口译;若本地外贸发达,不妨将口译教学目标设置为培养外经贸口译人员。务实明确的教学目标无疑对提高口译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SPECIAL”模式的提出,为打破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困局提供了思路。此模式突出口译教学的技能性,注重教学中的实践训练,主张多维度的教学评价,鼓励教学主体之间以及教学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立体化互动,强调口译教学的应用性价值取向,遵循地方院校教育本土化路线,因此符合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总体趋势,值得尝试、推广和完善。全新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我们在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教学设计等口译教学其他配套环节做出相应的改革,对此我们应认真研究,大胆探索。

[1]戎林海,李静.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观照下的翻译教材编写理念[J].外语界,2010,(2),25.

[2]詹成.中国口译教学三十年:发展及现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11):90.

[3]王斌华.语料库口译研究——口译产品研究方法的突破[J].中国外语,2012,(5):96.

[4]仲伟合.口译课程设置与口译教学原则[J].中国翻译,2007,(1):27.

[5]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9):45.

[6]刘建珠.多元化口译质量评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7.

[7]陈仲庚.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结构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8,(1):108.

猜你喜欢

口译本土化技能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劳动技能up up!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画唇技能轻松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